正在消失中的草原 (2/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包子好还是馒头好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骑马的最后一站就是拜访向往已久的“敖包”敖包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象征蒙古族人爱情的地方,想象中相爱的男女在月亮高升的夜晚来到山顶的敖包焦急地等待相会的一刻,相会时两人依偎着互诉衷情多么动人的场景,多么美丽的地方!蒙古导游告诉我们,敖包都是建在高高的山顶上,敖包在蒙古人的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可以向它祈求、许愿,它会保佑你实现你的愿望,也许就相当于汉人的菩萨庙罢?只是当我们骑马来到山顶,才发现它是一个用石头垒就的实心蒙古包,即不能入内也不供奉什么神灵,山上也是光秃秃的无树无草,虽远远比不上内地寺庙那种钟鸣香绕,古树参天的境界,但这是蒙古人心中的神灵。每个来参拜敖包的人,都可以诚心诚意地捡上一块石头,然后绕敖包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在正面站定将石头垒到敖包上,再默许你心中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
蒙古导游很健谈也很风趣,讲的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他告诉我们牧区是不准农耕的,他们主要以牧羊放马为生,六、七、八、九月是到草原旅游的最好时光,这也是他们一年赚钱最多的日子,平均每月收入可达数千元,因此他们比较富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摩托车,是年青人的交通工具,如果不是旅游需要,他们绝不愿意骑马代步,只在表演赛马的时候才纷纷上马奔驰。而我们所骑之马却称不上是骏马,只是专为旅游者养的马匹,已经饲养得十分懒散,它只是不紧不慢地迈步,即使导游大声吆喝它们快跑,跑起来也绝非是骏马奔腾的速度,顶多跑上一阵就又慢了下来,大有不肯多花一分力气的架式,但是这样能够确保旅游者骑马的安全。我们所到之处沙化已经十分严重,导游告诉我们每到大风季节,就会刮起漫天黄沙,远远大过北京曾经发生过的沙尘暴,几乎无法出门和行动。由于地面没有植物,无法存储热量,当地白天与晚上的温差高达二十多度,到得夜晚都是夏装打扮的人们,只能租借牧民的棉大衣来御寒。
我们所住的希拉穆仁旅游接待点,一片几十个白色的蒙古包,但这些蒙古包比起真正的蒙古包来只是形象神不象,在便宜简单的蒙古包中,有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是木架矮炕,几床盖被一张炕桌,靠门一个放旅行包的矮柜,再无它物。也有每人180元一夜的高级蒙古包,但那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包了,只能称之为圆形的房子,里面有洗漱间、双人床、桌椅矮柜、电视机,既然是到大草原来长见识,当然应该选择简陋的蒙古包。唯一的共同点是蒙古人的家中,每个蒙古包内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一如汉人家挂的毛主席画像,据说这并不是成吉思汗的真正画像,因为当时并没有会画像的人,此像是依据他的后代子孙忽必烈的模样画成的。
站在辽阔空旷的原野上,我们看着血红色又大又圆的落日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沉入地平线,我从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样完整壮观的沉没,有如太阳东升的逆放镜头,只是随着落日的慢慢沉入,天色越来越暗,那景色似乎有一种令人伤感的美丽,我不由得想起“夕阳无限美,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我在想:随着旅游事业的开发,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草原得到了什么呢?草原得到的只是日益扩大的沙化和破坏,原本应该水草肥沃的原野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满目黄沙,我没有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感受到的却是美丽的大草原正在消失之中。其实现在我们去大草原看到的已经不是草原,只是一片辽阔的无草荒原而已。
如果放弃旅游事业会如何呢?我问着自己。也许会失去一些即得利益,但保护了草原,破坏草原十分容易,要恢复大草原昔日的风光,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包括合理养牧、改善土壤、人工植草。只要草原还在,失去的效益就又会从别的方面获得,如果草原不存,迟早也会失去只见荒野不见草原的游客。旅游事业不能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破坏之上,认识不到这点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大草原的风光就真的只能从昔日的照片上来感受和欣赏了。
再见,大草原,原谅我们给你添上新的伤痕,停止吧,草原旅游。
骑马的最后一站就是拜访向往已久的“敖包”敖包在我们的心中是一个象征蒙古族人爱情的地方,想象中相爱的男女在月亮高升的夜晚来到山顶的敖包焦急地等待相会的一刻,相会时两人依偎着互诉衷情多么动人的场景,多么美丽的地方!蒙古导游告诉我们,敖包都是建在高高的山顶上,敖包在蒙古人的心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可以向它祈求、许愿,它会保佑你实现你的愿望,也许就相当于汉人的菩萨庙罢?只是当我们骑马来到山顶,才发现它是一个用石头垒就的实心蒙古包,即不能入内也不供奉什么神灵,山上也是光秃秃的无树无草,虽远远比不上内地寺庙那种钟鸣香绕,古树参天的境界,但这是蒙古人心中的神灵。每个来参拜敖包的人,都可以诚心诚意地捡上一块石头,然后绕敖包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在正面站定将石头垒到敖包上,再默许你心中的愿望,就一定可以实现。
蒙古导游很健谈也很风趣,讲的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他告诉我们牧区是不准农耕的,他们主要以牧羊放马为生,六、七、八、九月是到草原旅游的最好时光,这也是他们一年赚钱最多的日子,平均每月收入可达数千元,因此他们比较富裕,大部分人家都有摩托车,是年青人的交通工具,如果不是旅游需要,他们绝不愿意骑马代步,只在表演赛马的时候才纷纷上马奔驰。而我们所骑之马却称不上是骏马,只是专为旅游者养的马匹,已经饲养得十分懒散,它只是不紧不慢地迈步,即使导游大声吆喝它们快跑,跑起来也绝非是骏马奔腾的速度,顶多跑上一阵就又慢了下来,大有不肯多花一分力气的架式,但是这样能够确保旅游者骑马的安全。我们所到之处沙化已经十分严重,导游告诉我们每到大风季节,就会刮起漫天黄沙,远远大过北京曾经发生过的沙尘暴,几乎无法出门和行动。由于地面没有植物,无法存储热量,当地白天与晚上的温差高达二十多度,到得夜晚都是夏装打扮的人们,只能租借牧民的棉大衣来御寒。
我们所住的希拉穆仁旅游接待点,一片几十个白色的蒙古包,但这些蒙古包比起真正的蒙古包来只是形象神不象,在便宜简单的蒙古包中,有四分之三的地方都是木架矮炕,几床盖被一张炕桌,靠门一个放旅行包的矮柜,再无它物。也有每人180元一夜的高级蒙古包,但那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包了,只能称之为圆形的房子,里面有洗漱间、双人床、桌椅矮柜、电视机,既然是到大草原来长见识,当然应该选择简陋的蒙古包。唯一的共同点是蒙古人的家中,每个蒙古包内都挂有成吉思汗的画像,一如汉人家挂的毛主席画像,据说这并不是成吉思汗的真正画像,因为当时并没有会画像的人,此像是依据他的后代子孙忽必烈的模样画成的。
站在辽阔空旷的原野上,我们看着血红色又大又圆的落日在遥远的天边一点一点地沉入地平线,我从没在其他地方见过这样完整壮观的沉没,有如太阳东升的逆放镜头,只是随着落日的慢慢沉入,天色越来越暗,那景色似乎有一种令人伤感的美丽,我不由得想起“夕阳无限美,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我在想:随着旅游事业的开发,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草原得到了什么呢?草原得到的只是日益扩大的沙化和破坏,原本应该水草肥沃的原野如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满目黄沙,我没有见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感受到的却是美丽的大草原正在消失之中。其实现在我们去大草原看到的已经不是草原,只是一片辽阔的无草荒原而已。
如果放弃旅游事业会如何呢?我问着自己。也许会失去一些即得利益,但保护了草原,破坏草原十分容易,要恢复大草原昔日的风光,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包括合理养牧、改善土壤、人工植草。只要草原还在,失去的效益就又会从别的方面获得,如果草原不存,迟早也会失去只见荒野不见草原的游客。旅游事业不能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破坏之上,认识不到这点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想大草原的风光就真的只能从昔日的照片上来感受和欣赏了。
再见,大草原,原谅我们给你添上新的伤痕,停止吧,草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