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穿越之福临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以,祁明诚这样的人能惹吗?自然是不能的。他一下子招惹了无数的羡慕嫉妒。
三郎、四郎归家后的第二日,放眼望去,河面上依然一片平静。
大家等在渡口,虽然一个个提着心并无聊天的兴致,但总得说点什么冲淡一下紧张的气氛。于是赵家三郎先起了头,说:“明诚哥,你写的那本《祁迹》被官学的夫子瞧见了,他就拿去赏阅了。”
“赏阅?别埋汰我了。”祁明诚笑着说。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谦虚,实在是因为他对于写的东西心里有数。不说文章的立意如何,也不说他记载的那些底层百姓的事能不能让读书人瞧得上眼,只说语言风格吧,他的语言只能称之为平实。打个比方,如果说《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祁明诚写的《祁迹》就只能算是一栋最最简单的木房子,虽能挡风避雨,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惊艳。可此时的读书人是很重视文采的。
祁明诚在着手写《祁迹》时,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这本书估计难登高雅之堂,却可以在市井读给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走贩听。
赵家三郎赶紧说:“这都是夫子的原话!你这本书在学堂中引起了一点小冲突,后来夫子知道那事了,就让我把书拿出来。他翻了两页后,忽然一脸肃容地把书合上拿在了手里,然后问我‘此书可否借我赏阅一番’。我离家时明诚哥说这本书是可以借给别人看的。于是,我就把书借给夫子了。”
祁明诚心想,事情估计是这个事情,但三郎肯定还是在言词上有所夸张了。
祁二娘抱着玉珠儿站在一边,闻言忍不住问道:“是什么小冲突?明诚写的那书到底怎样了?”
赵家三郎脸上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明诚哥不是让我帮他润色一下手稿吗?我时常把手稿带在身上方便翻阅,结果被人盯上了。此事我不欲多讲,无非就是碰上了一个想要欺世盗名的小人。”
那人的舅家经营一间书坊,大约是觉得《祁迹》能当话本卖上价,总之他想要盗了手稿。只是祁明诚给三郎的已是第三稿了,他还有第一稿被祁三娘整理成册当成是什么好东西收藏起来了,这些都是证据啊!赵家三郎直接把这个事情说了出去,盗手稿的人自然不敢冒险,于是书稿并没有被偷走。
但是,三郎也没有拿捏住那人想要偷手稿的实质性证据,于是这个事情只能暂且搁置。
结果没过几天,那人勾结另几个书生开始大肆抨击《祁迹》,借着抨击《祁迹》的机会来抨击三郎、四郎,中心思想大约就是“读书人应该专注于四书五经,既然沉迷于杂学话本,那就滚回家种地去吧”。而且祁明诚在《祁迹》中写了阿顺几人用草药智救己身之事,那些人又开始抨击此一章三观不正,身为奴隶竟敢欺瞒主子,写书之人怀着想要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的犯上之心!
总之,文人的那张嘴都是很厉害的。
三郎、四郎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整个事情上,兄弟俩并没有输。然后,因为事情闹得有点大,于是夫子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夫子把三郎叫去了解情况时,顺便把《祁迹》的书稿借走了。
“……阿顺他们这事,哪里是主子和下人的问题,分明是异族对本族的欺压,难道他们就乐得见着外族人把自己同胞当成畜生来使唤?遥想镇国公在世时……再想想如今,唉。”赵老太太叹着气。
祁明诚立刻肃然起敬。老太太果然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大概就是因为老太太心里明白这些,在征兵时,既然二儿子有心,她就把二儿子送走了。当然,儿子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她也无比后悔过。(舍不得把儿子送去西北的人家可以拿银子赎买名额。)
“娘!船来了!是大船!”赵大郎忽然叫了起来。
玉珠儿懵懵懂懂地拍着手,欢呼道:“大船!大船!二叔!二叔!”
赵大郎估摸着女儿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就把她从妻子手里接了过来,然后让女儿骑在自己脖子里,他激动地问:“玉珠儿,能看到二叔不?你仔细看,要是有人立在船头,那一定是你二叔了!”
☆、第四十九章
说是大船,江河中的船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玉珠儿其实什么都没有看见,只是凑热闹似的叫着“二叔”。老太太的眼泪却又忍不住了,欣慰地说:“一定是二郎回来了!小孩子的眼睛都灵呢,要不是真看到她二叔了,玉珠儿没这么高兴!”
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即使祁明诚非常淡定,但在这种紧张而激动的气氛中,他还是忍不住踮起了脚尖,仿佛那样就能看得远一点,看得清楚一点了。远远河面上,果然有艘船正朝他们驶来。
待到模模糊糊能看到船头的人影时,赵大郎激动地说:“娘!真是二弟!真是二弟啊!”
老太太抓着祁明诚胳膊的那只手下意识用上了力,把祁明诚攥得有些疼。
不过大家都已经顾不上这些小细节了,祁明诚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得更清楚一点。
船头上站着七/八个人,因为距离太远了,面目都很模糊。不知道赵大郎是如何认出赵成义的,反正祁明诚没有认出来,只能努力地尝试着辨认。他看得眼睛都有些疼,就下意识抬起手揉了揉眼角。
祁二娘正好用眼睛的余光捕捉到了祁明诚的这个动作。她以为祁明诚在擦眼泪。
很快站在船头的赵成义也远远看到了家人,一时拼命地挥着手,一时又把双手聚在嘴巴上对着岸上大喊。赵大郎回头教育三郎、四郎说:“都有出息点,不许哭!二郎当官了,咱不能给他丢人。”
这话... -->>
所以,祁明诚这样的人能惹吗?自然是不能的。他一下子招惹了无数的羡慕嫉妒。
三郎、四郎归家后的第二日,放眼望去,河面上依然一片平静。
大家等在渡口,虽然一个个提着心并无聊天的兴致,但总得说点什么冲淡一下紧张的气氛。于是赵家三郎先起了头,说:“明诚哥,你写的那本《祁迹》被官学的夫子瞧见了,他就拿去赏阅了。”
“赏阅?别埋汰我了。”祁明诚笑着说。
他这么说不是因为谦虚,实在是因为他对于写的东西心里有数。不说文章的立意如何,也不说他记载的那些底层百姓的事能不能让读书人瞧得上眼,只说语言风格吧,他的语言只能称之为平实。打个比方,如果说《滕王阁序》那样的文章是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祁明诚写的《祁迹》就只能算是一栋最最简单的木房子,虽能挡风避雨,但完全不会让人觉得惊艳。可此时的读书人是很重视文采的。
祁明诚在着手写《祁迹》时,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
这本书估计难登高雅之堂,却可以在市井读给那些目不识丁的农夫走贩听。
赵家三郎赶紧说:“这都是夫子的原话!你这本书在学堂中引起了一点小冲突,后来夫子知道那事了,就让我把书拿出来。他翻了两页后,忽然一脸肃容地把书合上拿在了手里,然后问我‘此书可否借我赏阅一番’。我离家时明诚哥说这本书是可以借给别人看的。于是,我就把书借给夫子了。”
祁明诚心想,事情估计是这个事情,但三郎肯定还是在言词上有所夸张了。
祁二娘抱着玉珠儿站在一边,闻言忍不住问道:“是什么小冲突?明诚写的那书到底怎样了?”
赵家三郎脸上露出了一个不屑的表情:“明诚哥不是让我帮他润色一下手稿吗?我时常把手稿带在身上方便翻阅,结果被人盯上了。此事我不欲多讲,无非就是碰上了一个想要欺世盗名的小人。”
那人的舅家经营一间书坊,大约是觉得《祁迹》能当话本卖上价,总之他想要盗了手稿。只是祁明诚给三郎的已是第三稿了,他还有第一稿被祁三娘整理成册当成是什么好东西收藏起来了,这些都是证据啊!赵家三郎直接把这个事情说了出去,盗手稿的人自然不敢冒险,于是书稿并没有被偷走。
但是,三郎也没有拿捏住那人想要偷手稿的实质性证据,于是这个事情只能暂且搁置。
结果没过几天,那人勾结另几个书生开始大肆抨击《祁迹》,借着抨击《祁迹》的机会来抨击三郎、四郎,中心思想大约就是“读书人应该专注于四书五经,既然沉迷于杂学话本,那就滚回家种地去吧”。而且祁明诚在《祁迹》中写了阿顺几人用草药智救己身之事,那些人又开始抨击此一章三观不正,身为奴隶竟敢欺瞒主子,写书之人怀着想要颠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秩序的犯上之心!
总之,文人的那张嘴都是很厉害的。
三郎、四郎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在整个事情上,兄弟俩并没有输。然后,因为事情闹得有点大,于是夫子们也知道了这件事情。夫子把三郎叫去了解情况时,顺便把《祁迹》的书稿借走了。
“……阿顺他们这事,哪里是主子和下人的问题,分明是异族对本族的欺压,难道他们就乐得见着外族人把自己同胞当成畜生来使唤?遥想镇国公在世时……再想想如今,唉。”赵老太太叹着气。
祁明诚立刻肃然起敬。老太太果然不是一般的老太太。
大概就是因为老太太心里明白这些,在征兵时,既然二儿子有心,她就把二儿子送走了。当然,儿子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她也无比后悔过。(舍不得把儿子送去西北的人家可以拿银子赎买名额。)
“娘!船来了!是大船!”赵大郎忽然叫了起来。
玉珠儿懵懵懂懂地拍着手,欢呼道:“大船!大船!二叔!二叔!”
赵大郎估摸着女儿看不到那么远的地方,就把她从妻子手里接了过来,然后让女儿骑在自己脖子里,他激动地问:“玉珠儿,能看到二叔不?你仔细看,要是有人立在船头,那一定是你二叔了!”
☆、第四十九章
说是大船,江河中的船再大也大不到哪里去。
玉珠儿其实什么都没有看见,只是凑热闹似的叫着“二叔”。老太太的眼泪却又忍不住了,欣慰地说:“一定是二郎回来了!小孩子的眼睛都灵呢,要不是真看到她二叔了,玉珠儿没这么高兴!”
环境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即使祁明诚非常淡定,但在这种紧张而激动的气氛中,他还是忍不住踮起了脚尖,仿佛那样就能看得远一点,看得清楚一点了。远远河面上,果然有艘船正朝他们驶来。
待到模模糊糊能看到船头的人影时,赵大郎激动地说:“娘!真是二弟!真是二弟啊!”
老太太抓着祁明诚胳膊的那只手下意识用上了力,把祁明诚攥得有些疼。
不过大家都已经顾不上这些小细节了,祁明诚瞪大了眼睛,想要看得更清楚一点。
船头上站着七/八个人,因为距离太远了,面目都很模糊。不知道赵大郎是如何认出赵成义的,反正祁明诚没有认出来,只能努力地尝试着辨认。他看得眼睛都有些疼,就下意识抬起手揉了揉眼角。
祁二娘正好用眼睛的余光捕捉到了祁明诚的这个动作。她以为祁明诚在擦眼泪。
很快站在船头的赵成义也远远看到了家人,一时拼命地挥着手,一时又把双手聚在嘴巴上对着岸上大喊。赵大郎回头教育三郎、四郎说:“都有出息点,不许哭!二郎当官了,咱不能给他丢人。”
这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