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枞阳大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孟弧(鲁迅)清明时节
因之生意的缘故,绍兴柯桥是我常到的地方,柯桥这个镇子不大,却有着诸多的文化古迹,古纤道,柯亭桥,柯岩风景区,还有新近建成的鲁镇等。当然如今使得这个江南小镇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是因为纺织品,大名鼎鼎的中国轻纺城就座落在此。
常有朋友问我上鲁镇玩过没有,我无言作答,鲁镇离柯桥一里之遥,我却未能踏足一游,憾也。我们这代人都是读着鲁迅文学作品长大的,不敢不对先生作品五体投地之崇拜。爱屋及乌,鲁镇不能不神往之。近在咫尺却无缘拜访有点说不过去,无奈每次柯桥之行总是行色匆忙,夜发朝至,朝至夕归,摸料子、看颜色、侃价钱、进货、找货车,嘴巴子和腿子整天在丝丝缕缕布布片片里忙碌穿梭,困窘而现实的生活赶跑了畅游文化山水的闲情逸致。
偷得浮生半日闲。05春日,小南风吹得和煦,大太阳照得灿烂。于柯桥办完事,离归淮的班车尚有几个时辰,闲情逸致终于在等车的空隙里悄然发芽。77路公交车把我撂在一块“柯岩鲁镇风景区”的大牌子前,售票员客气地随手一指:喏,侬往里走就是鲁镇了。新铺路面挺宽的,豪华大巴挺多的,花朵儿开的粉嘟嘟的,小河流水清悠悠的,垂柳与香樟掩映的风景是美不胜收的(嗨,掌嘴!怎么学起本山大爷来了)。行不几步,见到几幢房子,典型的江南白墙小瓦房,房前有招牌,写着孔乙己茴香豆、绍兴臭豆腐、咸亨酒店霉干菜、绍兴特产加饭酒云云,门前的摊子上摆着一些旅游用品:拐杖、纸扇、相机、胶卷、望远镜,玉雕等等。浏览而不购物,问价而不掏钱。我橐橐的脚步到处,摊主一声声热情招徕让人歉然。对不起,对不起,俺不是买主,俺是个看客。
尾随着一群听不懂口音的游客来到一座雄伟的木柱前,古拙而又墩实的木柱透着好看的木纹,上书“柯岩鲁镇”四个大字,这字好熟悉,处处都是,一看落款才恍然,果然是江总书记的墨宝。木柱左侧几道钢管栏起来是森严的大门,游客们进去了,我被止步于森严之外。有票吗?检票人问。在哪儿买票?我以反问作掩饰,多少钱一张?老实说,我是知道购票地点的,那座装潢典雅的“游客服务中心”里我曾流连,百元一张的门票着实令我乍舌,不过是想跟着这群游客蒙混过关而已,却终于混不过去口袋里仅剩两张老人头,刚够一张回淮城的车票和两顿饭钱,计划之内,门票最多不过五十元以内,没想到要整整二倍。“游客服务中心”门前雄蹲两尊威严的石狮,狮子大开口吓缩了我旅游的欲望。形而上与形而下,旅游与满足肚皮之间,无奈加无耻,我选择了后者。大门不让进,鲁镇拒绝我;进不了俺就转身,也可以说我拒绝了鲁镇(“精神胜利法”这一招俺是跟阿q学的)。然而不甘的心仍在向往的深渊里流连,多想流连鲁镇的街巷看一眼铜雕的阿q,看一眼铁铸蜡塑的孔乙己和豆腐西施,还有那天真的少年闰土和悲伤的祥林嫂想欣赏鲁镇风光吗?欢迎您,请拿百元的票子来!
窃景不为偷,学上大人孔乙己兄——我远远地端着相机偷拍抓拍几张鲁镇的“外景”不虚此行,有照片为证,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鲁镇胡某已到此一游了。内核无关宏旨,且抓一把皮毛再说,这一点现代人莫不如是。
景点也是这样。名字抓到,接踵而来的好处照例不会跑掉。正如孟弧(鲁迅先生别名)在清明时节里早就一针见血:“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近年来,与名人有关的所谓文化景点越来越多,树名人,翻名人,挖名人,从政界,从商界,从演义界,从天外,从国外,从海外,从衙门里,从土里,从故纸堆里,活扯,生拉,硬拽,争的是与名人沾一点点皮毛,争的是与历史与文化的一点点瓜葛。名人堂、纪念馆、功德碑、贞洁坊庙宇、宝塔、凉亭、青楼、茶社、武馆修起来,盖起来,建起来,整旧起来,复古起来,复古如古,整旧如旧。或真或伪的景点愈建愈奇,假公济私的游人越玩越欢,高档次高门槛高消费,大手笔大投入大气派。花的是谁的钱,撑的是谁的面子?某领导人故里之争“香格里拉”县名之争“大观园”肇始地之争“金瓶梅”故事滥觞之争,争来争去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所谓的美其名曰的“文化”文化是什么?现如今,连厕所里的淫诗都叫“如厕文化”还有什么不“文化”的?文化成了婊子,当婊子还希望立牌坊呢!“文化”婊子的石榴裙下裹着一团白花花哗啦啦——那是让“文化”或“文化人”笑得合不拢阔嘴的银子。
众所周知,鲁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它是鲁迅先生想象的产物,先生笔下的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人物,俱是鲜活地活在想象中的鲁镇里。把文学人物和环境再现,再现成为真实的地名——当然也还原成真实而又红通通的钞票,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聪明创举,在这一点上,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浙江人用他们的智慧与精明,先天下而成了师傅,成了示范,成了榜样。花上一小堆钞票,请几个研古考古的专家学者——戴上老花镜,再找几个善于复古的能工巧匠——带上锤凿和瓦刀,加班加点,抢时间,争速度,赶效益,赶在某个节日前完工,所谓的又古典又文化又意义的景点很快就在叫好声中鸣炮典礼。请某个著名人物题个字,请某个官员大人剪个彩,请几个大开旗袍叉的小姐站一排,大红的绸缎,纯金的剪刀,闪亮的一声咔嚓,就等着用点钞机接收一张张哗啦啦作响的钞票了。又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百元一张的门票难道贵吗?比舞厅里瓜子饮料便宜多了,比ktv包房里的吃你的喝你的到头来掏的还是你的小姐便宜多了。至于一个农民一亩地产几百斤麦子价值几何没人去算,至于一个下岗工人每月二百元就能解决全家的基本生活没人去算,至于每天因此而产生的数十吨方便袋泡沫饭盒白色垃圾没人去算。
购票大厅里,一个学生打扮的男孩递进去一张钞票,对售票窗口说:买两张。售票口说对不起,两张两百元。男孩的母亲抖抖索索地再掏钱,从一只贴身的包了几层的旧手帕里。票买好了,母亲却执意要退掉一张,她红着脸轻轻地对儿子说,不就是一个什么鲁家的镇子么?妈不玩了。不能当菜又不能当饭,妈不进去玩了,省点钱给你作学费。儿子不乐意,母亲又说了一遍,然后抚着儿子的脑袋:乖儿子,听话,啊。眼镜男孩还是不乐意,他赌气地跑到了出去
有这样一句话,赚有钱人的一万块易,赚没钱人的一块钱难。景点的开发者深谙此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昂贵的景点只对前者开放,至于后者,请您自便吧。
我也是那个自便者。在那座小桥上,我举着相机,欲觅一个别人尚未发现的角度拍几张讨巧的照片,没办法,秉性如此的我总喜欢别具一格与落落寡合,塘子里抓鱼我不喜欢在人多的塘心凑热闹,不被人重视的塘角有时我总能抓到漏网的大家伙。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出现在视野里,它自远而近地摇过来,撑般者是一位头戴毡帽的老汉,船头立着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格衫,仔裤,精神、干净,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如我一样的单身旅游者。
“大爷,能带我一个吗?”我问。
“行呢!带兰看鲁镇柯岩,可以的。”艄公用方言普通话作答。
“游一趟多少钱呀?大爷。”
“十五块洋钱,带兰看柯岩和鲁镇。”
“十块钱,行不行?我口袋里没钱了。”
乌篷船驶进了小桥肚里,听不见艄公的答话。以为生意没谈成,不想艄公却在桥那边喊我上船了。桥西是清一色的石砌的缓坡,舡靠在上面,老艄公敏捷地登岸,嘴里不住地说:兰小心,兰轻点,兰当心掉河里了!艄公在岸上用手稳船帮,我终于上了贼船,不,窄船。小舡摇摇晃晃,荡荡悠悠,似承受不了我这七十五公斤的重荷。“兰坐正了,兰坐稳了,开船了。”划开桥肚里的阴凉,艄公的船桨荡起白亮亮的水花,水上和水下的柳树听话地向后退去,小船儿开划了,乌篷小船儿开划了,向着柯岩,向着鲁迅先生笔下荡着乌篷船的鲁镇开划了。先生笔下的乌篷船是虚拟的,艄公桨下的乌篷船是真实的,虚拟与真实之间,桨儿划破的河面,像划破一道水的伤口,又像撩开一个清凉的梦。
乌篷船窄窄的,不过二尺的宽度,刚够容纳一个人的身子。“乌”是篾席上涂了一层黑色的油漆,不亮,发深,略呈灰色。“篷”是篾席弯成的半圆形,四张席,活动的,可开可合。小小的舱里很干净,实木铺就的舱板上了一层红漆,散发一种清清爽爽的气息;船的内帮是原色的杉木,清晰的木头纹理一如静静的水面漾开的波纹,给人一种地道,给人一种亲切。舱里有几样简单的炊具,一只小煤油炉,一个小铁锅,一把锅铲子,医用的盐水瓶子吊在左侧船帮上,盛着浅咖啡的液体,艄公说,那是他每天中午必喝的散装黄酒。
水而渐宽,船行稳了,小伙子站立船头,啧啧赞美着江南山水,并以手指点江山般地引我眺望远处的柯岩大佛,我的身子窝在船舱里,视线看不到远处,类似一只坐井观天的蛙类。伟人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于是,我学小伙子样挣扎着站起来。站起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哪可不,不然当... -->>
“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孟弧(鲁迅)清明时节
因之生意的缘故,绍兴柯桥是我常到的地方,柯桥这个镇子不大,却有着诸多的文化古迹,古纤道,柯亭桥,柯岩风景区,还有新近建成的鲁镇等。当然如今使得这个江南小镇闻名遐迩蜚声海内外是因为纺织品,大名鼎鼎的中国轻纺城就座落在此。
常有朋友问我上鲁镇玩过没有,我无言作答,鲁镇离柯桥一里之遥,我却未能踏足一游,憾也。我们这代人都是读着鲁迅文学作品长大的,不敢不对先生作品五体投地之崇拜。爱屋及乌,鲁镇不能不神往之。近在咫尺却无缘拜访有点说不过去,无奈每次柯桥之行总是行色匆忙,夜发朝至,朝至夕归,摸料子、看颜色、侃价钱、进货、找货车,嘴巴子和腿子整天在丝丝缕缕布布片片里忙碌穿梭,困窘而现实的生活赶跑了畅游文化山水的闲情逸致。
偷得浮生半日闲。05春日,小南风吹得和煦,大太阳照得灿烂。于柯桥办完事,离归淮的班车尚有几个时辰,闲情逸致终于在等车的空隙里悄然发芽。77路公交车把我撂在一块“柯岩鲁镇风景区”的大牌子前,售票员客气地随手一指:喏,侬往里走就是鲁镇了。新铺路面挺宽的,豪华大巴挺多的,花朵儿开的粉嘟嘟的,小河流水清悠悠的,垂柳与香樟掩映的风景是美不胜收的(嗨,掌嘴!怎么学起本山大爷来了)。行不几步,见到几幢房子,典型的江南白墙小瓦房,房前有招牌,写着孔乙己茴香豆、绍兴臭豆腐、咸亨酒店霉干菜、绍兴特产加饭酒云云,门前的摊子上摆着一些旅游用品:拐杖、纸扇、相机、胶卷、望远镜,玉雕等等。浏览而不购物,问价而不掏钱。我橐橐的脚步到处,摊主一声声热情招徕让人歉然。对不起,对不起,俺不是买主,俺是个看客。
尾随着一群听不懂口音的游客来到一座雄伟的木柱前,古拙而又墩实的木柱透着好看的木纹,上书“柯岩鲁镇”四个大字,这字好熟悉,处处都是,一看落款才恍然,果然是江总书记的墨宝。木柱左侧几道钢管栏起来是森严的大门,游客们进去了,我被止步于森严之外。有票吗?检票人问。在哪儿买票?我以反问作掩饰,多少钱一张?老实说,我是知道购票地点的,那座装潢典雅的“游客服务中心”里我曾流连,百元一张的门票着实令我乍舌,不过是想跟着这群游客蒙混过关而已,却终于混不过去口袋里仅剩两张老人头,刚够一张回淮城的车票和两顿饭钱,计划之内,门票最多不过五十元以内,没想到要整整二倍。“游客服务中心”门前雄蹲两尊威严的石狮,狮子大开口吓缩了我旅游的欲望。形而上与形而下,旅游与满足肚皮之间,无奈加无耻,我选择了后者。大门不让进,鲁镇拒绝我;进不了俺就转身,也可以说我拒绝了鲁镇(“精神胜利法”这一招俺是跟阿q学的)。然而不甘的心仍在向往的深渊里流连,多想流连鲁镇的街巷看一眼铜雕的阿q,看一眼铁铸蜡塑的孔乙己和豆腐西施,还有那天真的少年闰土和悲伤的祥林嫂想欣赏鲁镇风光吗?欢迎您,请拿百元的票子来!
窃景不为偷,学上大人孔乙己兄——我远远地端着相机偷拍抓拍几张鲁镇的“外景”不虚此行,有照片为证,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鲁镇胡某已到此一游了。内核无关宏旨,且抓一把皮毛再说,这一点现代人莫不如是。
景点也是这样。名字抓到,接踵而来的好处照例不会跑掉。正如孟弧(鲁迅先生别名)在清明时节里早就一针见血:“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近年来,与名人有关的所谓文化景点越来越多,树名人,翻名人,挖名人,从政界,从商界,从演义界,从天外,从国外,从海外,从衙门里,从土里,从故纸堆里,活扯,生拉,硬拽,争的是与名人沾一点点皮毛,争的是与历史与文化的一点点瓜葛。名人堂、纪念馆、功德碑、贞洁坊庙宇、宝塔、凉亭、青楼、茶社、武馆修起来,盖起来,建起来,整旧起来,复古起来,复古如古,整旧如旧。或真或伪的景点愈建愈奇,假公济私的游人越玩越欢,高档次高门槛高消费,大手笔大投入大气派。花的是谁的钱,撑的是谁的面子?某领导人故里之争“香格里拉”县名之争“大观园”肇始地之争“金瓶梅”故事滥觞之争,争来争去争的是什么?争的是所谓的美其名曰的“文化”文化是什么?现如今,连厕所里的淫诗都叫“如厕文化”还有什么不“文化”的?文化成了婊子,当婊子还希望立牌坊呢!“文化”婊子的石榴裙下裹着一团白花花哗啦啦——那是让“文化”或“文化人”笑得合不拢阔嘴的银子。
众所周知,鲁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它是鲁迅先生想象的产物,先生笔下的一个个鲜活的文学人物,俱是鲜活地活在想象中的鲁镇里。把文学人物和环境再现,再现成为真实的地名——当然也还原成真实而又红通通的钞票,不能不说是现代人的聪明创举,在这一点上,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浙江人用他们的智慧与精明,先天下而成了师傅,成了示范,成了榜样。花上一小堆钞票,请几个研古考古的专家学者——戴上老花镜,再找几个善于复古的能工巧匠——带上锤凿和瓦刀,加班加点,抢时间,争速度,赶效益,赶在某个节日前完工,所谓的又古典又文化又意义的景点很快就在叫好声中鸣炮典礼。请某个著名人物题个字,请某个官员大人剪个彩,请几个大开旗袍叉的小姐站一排,大红的绸缎,纯金的剪刀,闪亮的一声咔嚓,就等着用点钞机接收一张张哗啦啦作响的钞票了。又有名又有利,何乐而不为?百元一张的门票难道贵吗?比舞厅里瓜子饮料便宜多了,比ktv包房里的吃你的喝你的到头来掏的还是你的小姐便宜多了。至于一个农民一亩地产几百斤麦子价值几何没人去算,至于一个下岗工人每月二百元就能解决全家的基本生活没人去算,至于每天因此而产生的数十吨方便袋泡沫饭盒白色垃圾没人去算。
购票大厅里,一个学生打扮的男孩递进去一张钞票,对售票窗口说:买两张。售票口说对不起,两张两百元。男孩的母亲抖抖索索地再掏钱,从一只贴身的包了几层的旧手帕里。票买好了,母亲却执意要退掉一张,她红着脸轻轻地对儿子说,不就是一个什么鲁家的镇子么?妈不玩了。不能当菜又不能当饭,妈不进去玩了,省点钱给你作学费。儿子不乐意,母亲又说了一遍,然后抚着儿子的脑袋:乖儿子,听话,啊。眼镜男孩还是不乐意,他赌气地跑到了出去
有这样一句话,赚有钱人的一万块易,赚没钱人的一块钱难。景点的开发者深谙此道。从这个意义上说,昂贵的景点只对前者开放,至于后者,请您自便吧。
我也是那个自便者。在那座小桥上,我举着相机,欲觅一个别人尚未发现的角度拍几张讨巧的照片,没办法,秉性如此的我总喜欢别具一格与落落寡合,塘子里抓鱼我不喜欢在人多的塘心凑热闹,不被人重视的塘角有时我总能抓到漏网的大家伙。一只小小的乌篷船出现在视野里,它自远而近地摇过来,撑般者是一位头戴毡帽的老汉,船头立着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格衫,仔裤,精神、干净,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如我一样的单身旅游者。
“大爷,能带我一个吗?”我问。
“行呢!带兰看鲁镇柯岩,可以的。”艄公用方言普通话作答。
“游一趟多少钱呀?大爷。”
“十五块洋钱,带兰看柯岩和鲁镇。”
“十块钱,行不行?我口袋里没钱了。”
乌篷船驶进了小桥肚里,听不见艄公的答话。以为生意没谈成,不想艄公却在桥那边喊我上船了。桥西是清一色的石砌的缓坡,舡靠在上面,老艄公敏捷地登岸,嘴里不住地说:兰小心,兰轻点,兰当心掉河里了!艄公在岸上用手稳船帮,我终于上了贼船,不,窄船。小舡摇摇晃晃,荡荡悠悠,似承受不了我这七十五公斤的重荷。“兰坐正了,兰坐稳了,开船了。”划开桥肚里的阴凉,艄公的船桨荡起白亮亮的水花,水上和水下的柳树听话地向后退去,小船儿开划了,乌篷小船儿开划了,向着柯岩,向着鲁迅先生笔下荡着乌篷船的鲁镇开划了。先生笔下的乌篷船是虚拟的,艄公桨下的乌篷船是真实的,虚拟与真实之间,桨儿划破的河面,像划破一道水的伤口,又像撩开一个清凉的梦。
乌篷船窄窄的,不过二尺的宽度,刚够容纳一个人的身子。“乌”是篾席上涂了一层黑色的油漆,不亮,发深,略呈灰色。“篷”是篾席弯成的半圆形,四张席,活动的,可开可合。小小的舱里很干净,实木铺就的舱板上了一层红漆,散发一种清清爽爽的气息;船的内帮是原色的杉木,清晰的木头纹理一如静静的水面漾开的波纹,给人一种地道,给人一种亲切。舱里有几样简单的炊具,一只小煤油炉,一个小铁锅,一把锅铲子,医用的盐水瓶子吊在左侧船帮上,盛着浅咖啡的液体,艄公说,那是他每天中午必喝的散装黄酒。
水而渐宽,船行稳了,小伙子站立船头,啧啧赞美着江南山水,并以手指点江山般地引我眺望远处的柯岩大佛,我的身子窝在船舱里,视线看不到远处,类似一只坐井观天的蛙类。伟人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于是,我学小伙子样挣扎着站起来。站起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事,哪可不,不然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