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明朝第一弄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闵、刘二人这一消停,刘府的花厅里反而冷了场,静默下来。
今天大伙儿来这里,安慰刘大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应对如今的局势。见没人开口,谢迁只好又道:“诸位大人都是朝廷栋梁,值此风雨际会之时,各位还应多多出力才是,咱们还是议一议,商量个章程出来罢。”
尽管谢迁两次提议,可在座的众人却都沉吟着不肯开口。
倒不是众人突然发觉了谢宏的好处想要和解,又或真的没有办法。能出现在这里的,都是混迹官场的老官僚了,经验阅历都是不少,若是按照官场上的路数来,每个人都能想出几十种办法对付谢宏。
可仔细思量了一番之后,他们发现,谢宏与他们以往遇见的对手全然不同。虽然这少年行事很有些乱七八糟,可偏偏就是这样的行事风格让人无从下手应对,俗语说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大概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了。
对方不跟你按官场的套路来,招数再多再好也不管用啊
言官弹劾,是朝争中用的最多的招数了,可结果如何?科道言官尽数上阵,却被狠狠摆了一道。事情过了快两个月,左都御使张大人还是没打起精神来呢,现在人虽在这里,可眼神却很空洞。
那天之后的弹劾也颇不少,言官都是大能,弹劾奏疏写的天花乱坠,可皇上就是不受理,弹劾又能如何?
士林清议也是朝争经常用到的利器,堪称无往不利,寻常时候,就算言官不出场,只要朝野间的舆论一起,成为目标的人肯定是要灰头土脸的。
当然,这招也没用,谢宏根本就不是士人,最高的功名不过是个秀才,和士林什么的根本不沾边。而且他虽是年方弱冠,心性却好,或者说脸皮很厚,就算被千夫所指,也是一样的巍然不动。
直接用权力定罪是最方便的,大家都知道,用权力杀人,既方便又快捷,在座的十二个人加起来,这个招数用了不知凡几,当然不会想不到。
可他们权力再大,就算大过了皇帝,可那都是潜规则的权力,只能在背地里说。若是比较明面上的权力,自然还是正德比较大。今天兵部不就栽在权力上了么?被谢宏拿一堆圣旨砸了个稀里哗啦。
能在这上面压制正德人也有,可是张太后却是个恬淡的性子,不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怕是请不动这位娘娘的。
谢宏这招倒是不难应付,只要朝议上以此为由,继续限制皇帝的中旨就可以了,可现在却没法拿这个事情去找太后了。没有太后的懿旨,谁又能在明面的权力上压倒正德?
反复思量,也没有一个合适恰当的办法,众人更加不敢贸然开口了。那个谢宏就是个疯子,还是个属刺猬的,下手打他,一旦做不到一举建功,就会遭到反击,而且反击的方式也是乱七八糟的不循常理,却是犀利非常
比如可怜的刘尚书,一辈子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了,石文义和孙松更是在精神和**都受到了摧残,众人心里都有明确的判断: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不要跟那个谢宏面对面比较好。
正常的方法肯定都不行,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正德和谢宏的关系:想要对付谢宏就得让正德低头;可有了谢宏的辅助,正德的态度却是强硬得很。
如此一来,事情就难办了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先沉不住气的又是刘大夏,上次大朝会和今日之事,给这位兵部尚书刺激很大。此时见无人应声,他一拍桌案,怒道:“今上昏庸,又有奸佞在侧,如果得三位阁老首肯,本官愿意做个马前卒,听候调遣”
他并未明言其事,可他的意思在座众人却是全都听懂了,不光是听懂,其实众人也都想到了此节。可这话却不能明说,也只有刘大夏这样号称莽撞的人敢于点出来了,因为这话说出来,就已经离谋逆不远了。
这是最干脆的一个办法:兴义兵,清君侧强行调兵逼宫
军队乃是军国之器,轻易不能调动,京营虽说掌握在文臣手中,可要是未得圣旨就擅自调动,任他是谁,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所以,尽管被谢宏闹得头疼,可之前和今天,都没人提起调动京营,围剿南镇抚司的提议。原因很简单,正德不会答应,皇上不答应,擅自调兵就是谋逆。
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景泰年间的夺门之变用强势逼得皇帝低头的办法不是没人用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也同样不是后人发明的;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这个道理处处体现,大明的内阁和九卿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不过,如果真的要发动清君侧的行动,那善后就麻烦了。要么事后等着皇帝报复;要么就换个皇帝,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当然,皇帝报复也不会见人就杀,一般都是挑带头的收拾,所以说刘大夏只是看着莽撞,实则精细。他做了提议,却只说自己效马前之力,而让三位大学士挑头,事后倒霉的自然也不是他,倒是打得如意算盘。
“今上年纪尚幼,浮躁跳脱也是寻常,如何能谈得上昏庸?刘尚书失言了,这话不要再提”谁也不傻,首辅刘健更是人精,哪里肯接刘大夏的话,出这种头?
其余众人也都是冷笑,一笑刘大夏的教唆太过肤浅;再笑刘大学士的虚伪,这个时候,他倒记起皇上年幼了,可平时教导的时候,要求那叫一个严格,态度那叫一个严厉,以为旁人不知道么?
众人都在冷笑,因此谁也没注意到,一直表情木讷的曾鉴,这时却也是冷笑着,而且还笑得意味深长。
其实清君侧的行动中带头,也不是全都是坏处,因为清完了君侧,还可以顺便换个人坐龙椅,这样就有了拥立的大功,那可是相当于擎天保驾的功劳,最是显赫当年的夺门之变不就是么?
若是有选择,刘健会推却么?若是存在这样的风险,曾鉴会不提醒谢宏么?
不会,当然不会。
拥立之功虽好且大,可是其中难处更大。最大的一桩就是人选问题了,正德的出身在所有的帝王中,算是很异类的,因为他是独生子。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帝王家就更不可能了,其中的翘首就是汉朝的中... -->>
闵、刘二人这一消停,刘府的花厅里反而冷了场,静默下来。
今天大伙儿来这里,安慰刘大夏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其实是如何应对如今的局势。见没人开口,谢迁只好又道:“诸位大人都是朝廷栋梁,值此风雨际会之时,各位还应多多出力才是,咱们还是议一议,商量个章程出来罢。”
尽管谢迁两次提议,可在座的众人却都沉吟着不肯开口。
倒不是众人突然发觉了谢宏的好处想要和解,又或真的没有办法。能出现在这里的,都是混迹官场的老官僚了,经验阅历都是不少,若是按照官场上的路数来,每个人都能想出几十种办法对付谢宏。
可仔细思量了一番之后,他们发现,谢宏与他们以往遇见的对手全然不同。虽然这少年行事很有些乱七八糟,可偏偏就是这样的行事风格让人无从下手应对,俗语说的乱拳打死老师傅,大概就是现在这样的情况了。
对方不跟你按官场的套路来,招数再多再好也不管用啊
言官弹劾,是朝争中用的最多的招数了,可结果如何?科道言官尽数上阵,却被狠狠摆了一道。事情过了快两个月,左都御使张大人还是没打起精神来呢,现在人虽在这里,可眼神却很空洞。
那天之后的弹劾也颇不少,言官都是大能,弹劾奏疏写的天花乱坠,可皇上就是不受理,弹劾又能如何?
士林清议也是朝争经常用到的利器,堪称无往不利,寻常时候,就算言官不出场,只要朝野间的舆论一起,成为目标的人肯定是要灰头土脸的。
当然,这招也没用,谢宏根本就不是士人,最高的功名不过是个秀才,和士林什么的根本不沾边。而且他虽是年方弱冠,心性却好,或者说脸皮很厚,就算被千夫所指,也是一样的巍然不动。
直接用权力定罪是最方便的,大家都知道,用权力杀人,既方便又快捷,在座的十二个人加起来,这个招数用了不知凡几,当然不会想不到。
可他们权力再大,就算大过了皇帝,可那都是潜规则的权力,只能在背地里说。若是比较明面上的权力,自然还是正德比较大。今天兵部不就栽在权力上了么?被谢宏拿一堆圣旨砸了个稀里哗啦。
能在这上面压制正德人也有,可是张太后却是个恬淡的性子,不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怕是请不动这位娘娘的。
谢宏这招倒是不难应付,只要朝议上以此为由,继续限制皇帝的中旨就可以了,可现在却没法拿这个事情去找太后了。没有太后的懿旨,谁又能在明面的权力上压倒正德?
反复思量,也没有一个合适恰当的办法,众人更加不敢贸然开口了。那个谢宏就是个疯子,还是个属刺猬的,下手打他,一旦做不到一举建功,就会遭到反击,而且反击的方式也是乱七八糟的不循常理,却是犀利非常
比如可怜的刘尚书,一辈子的名声就毁于一旦了,石文义和孙松更是在精神和**都受到了摧残,众人心里都有明确的判断:没有十足的把握,还是不要跟那个谢宏面对面比较好。
正常的方法肯定都不行,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正德和谢宏的关系:想要对付谢宏就得让正德低头;可有了谢宏的辅助,正德的态度却是强硬得很。
如此一来,事情就难办了
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最先沉不住气的又是刘大夏,上次大朝会和今日之事,给这位兵部尚书刺激很大。此时见无人应声,他一拍桌案,怒道:“今上昏庸,又有奸佞在侧,如果得三位阁老首肯,本官愿意做个马前卒,听候调遣”
他并未明言其事,可他的意思在座众人却是全都听懂了,不光是听懂,其实众人也都想到了此节。可这话却不能明说,也只有刘大夏这样号称莽撞的人敢于点出来了,因为这话说出来,就已经离谋逆不远了。
这是最干脆的一个办法:兴义兵,清君侧强行调兵逼宫
军队乃是军国之器,轻易不能调动,京营虽说掌握在文臣手中,可要是未得圣旨就擅自调动,任他是谁,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是逃不掉的。
所以,尽管被谢宏闹得头疼,可之前和今天,都没人提起调动京营,围剿南镇抚司的提议。原因很简单,正德不会答应,皇上不答应,擅自调兵就是谋逆。
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景泰年间的夺门之变用强势逼得皇帝低头的办法不是没人用过,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也同样不是后人发明的;纵观华夏数千年的历史,这个道理处处体现,大明的内阁和九卿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只不过,如果真的要发动清君侧的行动,那善后就麻烦了。要么事后等着皇帝报复;要么就换个皇帝,只有这两条路可走。
当然,皇帝报复也不会见人就杀,一般都是挑带头的收拾,所以说刘大夏只是看着莽撞,实则精细。他做了提议,却只说自己效马前之力,而让三位大学士挑头,事后倒霉的自然也不是他,倒是打得如意算盘。
“今上年纪尚幼,浮躁跳脱也是寻常,如何能谈得上昏庸?刘尚书失言了,这话不要再提”谁也不傻,首辅刘健更是人精,哪里肯接刘大夏的话,出这种头?
其余众人也都是冷笑,一笑刘大夏的教唆太过肤浅;再笑刘大学士的虚伪,这个时候,他倒记起皇上年幼了,可平时教导的时候,要求那叫一个严格,态度那叫一个严厉,以为旁人不知道么?
众人都在冷笑,因此谁也没注意到,一直表情木讷的曾鉴,这时却也是冷笑着,而且还笑得意味深长。
其实清君侧的行动中带头,也不是全都是坏处,因为清完了君侧,还可以顺便换个人坐龙椅,这样就有了拥立的大功,那可是相当于擎天保驾的功劳,最是显赫当年的夺门之变不就是么?
若是有选择,刘健会推却么?若是存在这样的风险,曾鉴会不提醒谢宏么?
不会,当然不会。
拥立之功虽好且大,可是其中难处更大。最大的一桩就是人选问题了,正德的出身在所有的帝王中,算是很异类的,因为他是独生子。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帝王家就更不可能了,其中的翘首就是汉朝的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