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明朝第一弄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压榨或者奴役百姓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研究这么深奥的问题呢?用那些时间搞点风花雪月不是更好吗?
观念的转变就是这么突然,这么彻底连杨慎自己都很惊讶,也许从踏上天津地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会跟从前的自己,跟从前的信仰一刀两段,然后南辕北撤了吧?
简答题比前面的问题难度高得多,很多问题杨慎也同样无法确定答案,可他的精神却越来越亢奋,情绪也越来越激昂。
来书院真是来对了谢总督虽然行事有些偏激,不过,他对治国之道的理解却堪称博大精深,就算他的能耐仅限于提出这些问题,也足以令人称道了。
没有答案不要紧,只要自己,只要在场的和没在场的考生和学员,只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会源源不断加入这个书院的同道,只要有人本着为国为民之心,不断的探寻下去,总会有云开月明的一天的杨慎对此深信不疑。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重头审视一遍考卷,杨慎也是豁然开朗,很明显,这考卷前半部分的题目,都是皇上出的后半部分则是谢宏出的,所以,风格才会迥然而异。
皇上在前面出的那些题目到底有没有深意,杨慎还想不透彻,不过,他可以肯定,对于取士和研究治国大道,谢大人的态度是相当严谨和认真的,不然,他不会连自己订下的新政都质疑。
“众多周知,腐败问题极难根除,即便太祖以酷刑威慑之,也是治标不治本,洪武年间,种种灰色收入就以常例等名目堂而皇之的风行朝野,其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天津等地施行新政,吏员人等,皆热情饱满,忘我奉公,然则”
这是简答题的最后一道,也是题目最长的一道题,涉及面也是极广,连刚运行不就天津新政都拿出来做了例子。
“俗语云: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单靠一腔热忱,初时虽可以保持操守,但天长日久之下,人心难免懈怠,热情消退之后,固疾势必重生,应试者既然有志于政,请问此症何解?”
在杨慎的心目中,天津吏员的形象极为高大,那些人的清正廉洁,只有古籍中记载的盛世下的官吏才可堪比拟,若非他知道出题和施政的是同一人,这样的问题算是自我否定,他甚至有拍案而起,高声怒斥的冲动。
可沉下心来一想,这顾虑也是有道理的,历朝历代,但凡开国时节,一般都会有一番盛世景象,未必比得上天津,可却足以让人代代相传,津津乐道。
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的时候,也曾用约法三章来收拢民心,进而以此为根基,一统天下。可其后的律法却日趋严酷,官僚们再次站到了民众的对立面,贪腐甚至都算不得罪过了,以至于激起变乱无数,最终在黄巾之乱的烽烟中,结束了大汉帝国四百年的统治。
其他开国君主跟刘邦也没多大区别,他们最初也是报着天下大同的目的去征战的,就算考虑更多的是自家的富贵,可即便只是做个样子,他们也必须要表现得如此,否则就没办法聚拢民心,将其转化成扫平天下的实力。
可是,哪怕最初的目的再高尚,只要过得几十年,官僚就会迅速堕落,贪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罪过罢了,兼并土地,欺压良善,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到民众的对立面,甚至会比当初被他们打倒的敌人更卑劣,更堕落。
这,似乎是个死结。
儒家学术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百姓的教化,努力提高官员的自身修养,据他们说,只要能做到这样,社会就和谐了。
可是,几千年来,这出闹剧却在不断轮回重演,永不停歇,对此,百姓未必有足够的认知,可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将其看在眼里的,只是苦无对策罢了。
无论是谁,只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的面前就会出现一个强大无比的对手,哪怕身居高位;哪怕手握重兵;甚至高踞龙椅之上,一样会在这个对手面前一败涂地。
因为他要面对的,是整个官僚阶层,这些人就象一群恶狗,谁要是敢动他们嘴里的肉,他们就一定会用尖牙利爪反击。
杨慎思来想去,却全然想不到办法,本来他以为天津的吏治就已经足够高明了,只要保持下去就可以了。可当他发觉,再清正的官僚都有可能堕落的时候,他迷茫了,这种事真有办法可以解决吗?
他很希望知道答案,入书院读书的念头也更加热切了,抬起头来,向北眺望,只管隔着戏院的墙壁,什么都看不到,可杨慎却若有所思,他坚信,那里会有答案的。
做完简答题也不能放松,因为下面还有,要不然咋能说这题目多呢?不过,杨慎却是松了一口气,他开始的时候扫了一眼,依稀记得最后一道题也是选择题,而且还是不定项的选择题,他现在也有应试心得了,供选的答案越少,题目就越简单。
不过,当他仔细看的时候,却差点没惊呼出声,怎么到了结尾,风格又变回去了?不,不是变回去了,这种风格比皇上的天马行空还要诡异。
皇上的那些问题虽然古怪,可仔细想,却也有迹可循,杨慎甚至模模糊糊有了些猜想,只是必须得看过西游记之后,才能有定论。
可现在这些,却完全就是牛唇不对马嘴啊!
“你走到城池的尽头有一个出口,你继续向前走走出了城池。在城池外面,你看见一座大花园,你看见地面上有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是多大尺寸的?请在小、中、大三项中选择。”
尼玛,这是绕口令吗?杨慎忍不住在心里骂了粗口。
“这个箱子是什么材料做的?请在纸、木头、金属中选择。”
诸如此类。
这根本就不可能有准确答案啊,杨慎再次看向李兆先,他这位世兄正在抓头皮,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考试中露出这种表情呢,显然也是遇到麻烦了,八成还是自己一样的麻烦。
不过,李兆先不愧是李大侠,他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作答了,看他那行云流水的动作,显然他是随性而动了。
好吧,见贤思齐,杨慎也懂了,既然如此,我也随心作答好了。!
压榨或者奴役百姓就已经足够了,又何必研究这么深奥的问题呢?用那些时间搞点风花雪月不是更好吗?
观念的转变就是这么突然,这么彻底连杨慎自己都很惊讶,也许从踏上天津地界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了会跟从前的自己,跟从前的信仰一刀两段,然后南辕北撤了吧?
简答题比前面的问题难度高得多,很多问题杨慎也同样无法确定答案,可他的精神却越来越亢奋,情绪也越来越激昂。
来书院真是来对了谢总督虽然行事有些偏激,不过,他对治国之道的理解却堪称博大精深,就算他的能耐仅限于提出这些问题,也足以令人称道了。
没有答案不要紧,只要自己,只要在场的和没在场的考生和学员,只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里,会源源不断加入这个书院的同道,只要有人本着为国为民之心,不断的探寻下去,总会有云开月明的一天的杨慎对此深信不疑。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重头审视一遍考卷,杨慎也是豁然开朗,很明显,这考卷前半部分的题目,都是皇上出的后半部分则是谢宏出的,所以,风格才会迥然而异。
皇上在前面出的那些题目到底有没有深意,杨慎还想不透彻,不过,他可以肯定,对于取士和研究治国大道,谢大人的态度是相当严谨和认真的,不然,他不会连自己订下的新政都质疑。
“众多周知,腐败问题极难根除,即便太祖以酷刑威慑之,也是治标不治本,洪武年间,种种灰色收入就以常例等名目堂而皇之的风行朝野,其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天津等地施行新政,吏员人等,皆热情饱满,忘我奉公,然则”
这是简答题的最后一道,也是题目最长的一道题,涉及面也是极广,连刚运行不就天津新政都拿出来做了例子。
“俗语云: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单靠一腔热忱,初时虽可以保持操守,但天长日久之下,人心难免懈怠,热情消退之后,固疾势必重生,应试者既然有志于政,请问此症何解?”
在杨慎的心目中,天津吏员的形象极为高大,那些人的清正廉洁,只有古籍中记载的盛世下的官吏才可堪比拟,若非他知道出题和施政的是同一人,这样的问题算是自我否定,他甚至有拍案而起,高声怒斥的冲动。
可沉下心来一想,这顾虑也是有道理的,历朝历代,但凡开国时节,一般都会有一番盛世景象,未必比得上天津,可却足以让人代代相传,津津乐道。
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的时候,也曾用约法三章来收拢民心,进而以此为根基,一统天下。可其后的律法却日趋严酷,官僚们再次站到了民众的对立面,贪腐甚至都算不得罪过了,以至于激起变乱无数,最终在黄巾之乱的烽烟中,结束了大汉帝国四百年的统治。
其他开国君主跟刘邦也没多大区别,他们最初也是报着天下大同的目的去征战的,就算考虑更多的是自家的富贵,可即便只是做个样子,他们也必须要表现得如此,否则就没办法聚拢民心,将其转化成扫平天下的实力。
可是,哪怕最初的目的再高尚,只要过得几十年,官僚就会迅速堕落,贪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罪过罢了,兼并土地,欺压良善,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站到民众的对立面,甚至会比当初被他们打倒的敌人更卑劣,更堕落。
这,似乎是个死结。
儒家学术对此的解决方案就是加强对百姓的教化,努力提高官员的自身修养,据他们说,只要能做到这样,社会就和谐了。
可是,几千年来,这出闹剧却在不断轮回重演,永不停歇,对此,百姓未必有足够的认知,可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将其看在眼里的,只是苦无对策罢了。
无论是谁,只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他的面前就会出现一个强大无比的对手,哪怕身居高位;哪怕手握重兵;甚至高踞龙椅之上,一样会在这个对手面前一败涂地。
因为他要面对的,是整个官僚阶层,这些人就象一群恶狗,谁要是敢动他们嘴里的肉,他们就一定会用尖牙利爪反击。
杨慎思来想去,却全然想不到办法,本来他以为天津的吏治就已经足够高明了,只要保持下去就可以了。可当他发觉,再清正的官僚都有可能堕落的时候,他迷茫了,这种事真有办法可以解决吗?
他很希望知道答案,入书院读书的念头也更加热切了,抬起头来,向北眺望,只管隔着戏院的墙壁,什么都看不到,可杨慎却若有所思,他坚信,那里会有答案的。
做完简答题也不能放松,因为下面还有,要不然咋能说这题目多呢?不过,杨慎却是松了一口气,他开始的时候扫了一眼,依稀记得最后一道题也是选择题,而且还是不定项的选择题,他现在也有应试心得了,供选的答案越少,题目就越简单。
不过,当他仔细看的时候,却差点没惊呼出声,怎么到了结尾,风格又变回去了?不,不是变回去了,这种风格比皇上的天马行空还要诡异。
皇上的那些问题虽然古怪,可仔细想,却也有迹可循,杨慎甚至模模糊糊有了些猜想,只是必须得看过西游记之后,才能有定论。
可现在这些,却完全就是牛唇不对马嘴啊!
“你走到城池的尽头有一个出口,你继续向前走走出了城池。在城池外面,你看见一座大花园,你看见地面上有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是多大尺寸的?请在小、中、大三项中选择。”
尼玛,这是绕口令吗?杨慎忍不住在心里骂了粗口。
“这个箱子是什么材料做的?请在纸、木头、金属中选择。”
诸如此类。
这根本就不可能有准确答案啊,杨慎再次看向李兆先,他这位世兄正在抓头皮,这还是他第一次在考试中露出这种表情呢,显然也是遇到麻烦了,八成还是自己一样的麻烦。
不过,李兆先不愧是李大侠,他闭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作答了,看他那行云流水的动作,显然他是随性而动了。
好吧,见贤思齐,杨慎也懂了,既然如此,我也随心作答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