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德国人是张之洞花巨资聘请的总教习贝伦斯多尔夫,据说是个将军级别的容克军事贵族,还是个男爵,所以费用极高,一个月一千两银子,一年下来杂七杂八一万五千两银子,比提督的俸禄都高。
但是这个看起来很暴躁的德国老哥,实际上只是个五十来岁的退伍军士,庄户人出身,打过普法战争,见过老毛奇和俾斯麦,一直在部队里负责训练新兵,所以聘请他属于歪打正着,论练兵,老军士确实比将军还管用。
刘骁不会说德语,用的是英语,德语和英语就像是表兄弟,很多发音大差不差的,多尔夫一个大老粗自然不会英语,听的囫囵吞枣,还以为这个清军中级军官在和自己套近乎,拿德皇的健康说事儿。
其实刘骁这句话非常恶毒,威廉二世胎里带的毛病就是左胳膊萎缩,在德国军人面前提人家皇上的残疾,岂止是不礼貌。
这也不怪刘骁,他对列强的印象先入为主,自然对洋人不会客气。
没想到的是,这位高傲的总教习居然对刘骁微微颔首,还矜持的摘下手套要和他握手。
这是一种恩赐,对于多尔夫军士来说,见到总督大人也仅仅是敬个军礼而已,整个武昌都没有配和他握手的人。
多尔夫是当了一辈子兵,德国人本来就刻板,德国军队更加刻板,如此造就出来的老兵更是一根筋,对脾气就处,不对付就滚蛋,他在武昌练兵时间不长,几乎没有让人看得入眼的清军军官。
大清的军官都对不起自己的职业,武官一个个挺不直腰杆,不住兵营里,而是住在城内豪宅,三妻四妾,下雨打伞,战马也不会骑,出入坐轿子,更有甚者还鸦片上瘾,这样的人岂能带兵打仗。
士兵们的素质也极差,分不清左右脚,光是队列就得练习半年,基本上全是文盲,没有任何基础可言,能算数的都属于高精尖人才了,还胆小,放枪时闭眼,遇事儿就一哄而散,喝酒耍钱倒是一个比一个猛。
在这些前提下,多尔夫见到一个英气勃勃的青年军官,还会拽几句英文,岂能不赞叹,不惊讶,不伸出手来。
刘骁见对方示好,赶紧握手,拉着多尔夫大哥的手就不松开了,和人家唠家常,问你德国老家的庄稼收成咋样,小麦可抗倒伏,你们镇上可有黑啤酒和猪肘子,那玩意老香了,慕尼黑我去过,伯林我也熟,选帝侯大街上遛过弯。
这一通尬聊,硬是把多尔夫的乡愁勾起来了,他来中国三年了,基本是在青岛度过,会说简单的胶辽官话,湖北话还不熟,刘骁讲的是京师官话,他倒是能听明白。
多尔夫心说这个人不简单,大清难得有这种见过世界的青年翘楚,而且性格豪迈,不像其他人那般要么眼高于顶,要么奴颜婢膝。
正聊着,一个补服标识四品武官的大汉走了过来,一脸憨厚,先和多尔夫打招呼,又向刘骁拱手致意,说部堂有请总教习。
多尔夫跟随四品武官走进了总督签押房,刘骁没资格进去,继续留在外面,他老丈人说话了:“刚才那人你认识么?”
刘骁说:“你说洋人么?”
王老师说:“我说那个山西人。”
刘骁说:“听他口音真有点山西味儿,我第一次来,怎么可能认识他。”
王老师说:“他叫张彪,是张之洞在山西做巡抚时的戈什哈,就是卫兵,因为擅长伺候领导被老张带在身边转任武将,张之洞还把自家丫鬟许配给他,所以张彪又被称为丫姑爷。”
刘骁哑然而笑:“确实,我见过一个给局长开车的驾驶员,就和张彪差不多的样子,看着老实忠厚,做事又特别细心,领导用着舒心放心,古今都一样,哎,王老师你怎么认识他的?”
王老师说:“我是教历史的啊,张彪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个路人甲,其实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辛亥革命时,他是唯一做了抵抗的,但起义军也没难为他,礼送出境,后来他在天津买了个园子,名字取的非常直白,就叫张园,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就住在天津张园,张彪伺候的特别周到,以至于这人死后,溥仪还给他一个忠恪的谥号。”
刘骁佩服的五体投地,学历史的就是牛逼,随便一个小人物都能说出一堆故事来,带着王老师比带一千人都有用。
此时签押房内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在为训练军队的事情发愁,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朝廷急于编练新军,一南一北有两个试点,北方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南方就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听说小站练兵成绩斐然,自己这边却进行不下去了,张之洞岂能不急。
练兵困难重重,首先是没钱,其次是没人,没钱还能想办法解决,这不把蓝道员召来就是筹款,但没人的问题就难办了,花钱都请不来人才,也招募不到高素质的兵员。
刚才张之洞要求蓝凤林为湖北新军提供一千万两银子,纳兰一脸无奈,他说我没有胡雪岩的能耐,一千万实在是拿不出来,但部堂大人的信任不能辜负,我回去就变卖家产。
这话说的张之洞都不好意思再催逼,他确实是把蓝凤林当成了提款机,但人家蓝道员并未像胡雪岩依仗左宗棠那样靠自己以权谋私,一直兢兢业业办工厂,确实不像是奸商做派。
张之洞赶紧说了几句话缓和,纳兰正想着引荐刘骁,张彪过来倒茶,顺嘴提到多尔夫总教习在外面,好像有事。
“快请。”张之洞忙道,他对洋人总教习那是高度重视,师夷之长嘛,就得当成老师一样敬着,哪怕这会儿正见着客,也能插队。
纳兰很懂事的起身告辞,张之洞让他坐着别动,洋人直脾气,说话不绕弯,几分钟就完事。
果然,张彪将多尔夫总教习带进来之后,这个德国人敬了个礼就递交了辞呈。
这下张之洞慌了,花大钱请来的教习怎么说走就走,要知道德国教官可不好请,全世界最强的陆军本来是法国,普法战争之后变成德国,德国陆军比英美俄法奥日都强,大清学德国准没错,多尔夫这个人也挺尽忠职守的,下雨天都照样出操,走了多尔夫,怕是再难请到这么好的教习了。
张彪赶紧替大人问话,是有人不遵号令,还是饮食起居哪里不习惯?
多尔夫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兵员素质太差,我怕继续教下去会得心脏病,提前见上帝。
这也是张之洞的心病,朝廷的心病,大清早年靠的是八旗劲旅和数量庞大的绿营,闹太平天国时,八旗绿营就不堪用了,是湘军和淮军这些团练打赢的战争,甲午之战,朝廷派出的是最能打的淮军,还不是一败涂地,所以才要练新军啊。
湖北有武恺军、武防军、武建军这些旧式军队,又有从江南护军前营调来的五百精兵,从... -->>
这个德国人是张之洞花巨资聘请的总教习贝伦斯多尔夫,据说是个将军级别的容克军事贵族,还是个男爵,所以费用极高,一个月一千两银子,一年下来杂七杂八一万五千两银子,比提督的俸禄都高。
但是这个看起来很暴躁的德国老哥,实际上只是个五十来岁的退伍军士,庄户人出身,打过普法战争,见过老毛奇和俾斯麦,一直在部队里负责训练新兵,所以聘请他属于歪打正着,论练兵,老军士确实比将军还管用。
刘骁不会说德语,用的是英语,德语和英语就像是表兄弟,很多发音大差不差的,多尔夫一个大老粗自然不会英语,听的囫囵吞枣,还以为这个清军中级军官在和自己套近乎,拿德皇的健康说事儿。
其实刘骁这句话非常恶毒,威廉二世胎里带的毛病就是左胳膊萎缩,在德国军人面前提人家皇上的残疾,岂止是不礼貌。
这也不怪刘骁,他对列强的印象先入为主,自然对洋人不会客气。
没想到的是,这位高傲的总教习居然对刘骁微微颔首,还矜持的摘下手套要和他握手。
这是一种恩赐,对于多尔夫军士来说,见到总督大人也仅仅是敬个军礼而已,整个武昌都没有配和他握手的人。
多尔夫是当了一辈子兵,德国人本来就刻板,德国军队更加刻板,如此造就出来的老兵更是一根筋,对脾气就处,不对付就滚蛋,他在武昌练兵时间不长,几乎没有让人看得入眼的清军军官。
大清的军官都对不起自己的职业,武官一个个挺不直腰杆,不住兵营里,而是住在城内豪宅,三妻四妾,下雨打伞,战马也不会骑,出入坐轿子,更有甚者还鸦片上瘾,这样的人岂能带兵打仗。
士兵们的素质也极差,分不清左右脚,光是队列就得练习半年,基本上全是文盲,没有任何基础可言,能算数的都属于高精尖人才了,还胆小,放枪时闭眼,遇事儿就一哄而散,喝酒耍钱倒是一个比一个猛。
在这些前提下,多尔夫见到一个英气勃勃的青年军官,还会拽几句英文,岂能不赞叹,不惊讶,不伸出手来。
刘骁见对方示好,赶紧握手,拉着多尔夫大哥的手就不松开了,和人家唠家常,问你德国老家的庄稼收成咋样,小麦可抗倒伏,你们镇上可有黑啤酒和猪肘子,那玩意老香了,慕尼黑我去过,伯林我也熟,选帝侯大街上遛过弯。
这一通尬聊,硬是把多尔夫的乡愁勾起来了,他来中国三年了,基本是在青岛度过,会说简单的胶辽官话,湖北话还不熟,刘骁讲的是京师官话,他倒是能听明白。
多尔夫心说这个人不简单,大清难得有这种见过世界的青年翘楚,而且性格豪迈,不像其他人那般要么眼高于顶,要么奴颜婢膝。
正聊着,一个补服标识四品武官的大汉走了过来,一脸憨厚,先和多尔夫打招呼,又向刘骁拱手致意,说部堂有请总教习。
多尔夫跟随四品武官走进了总督签押房,刘骁没资格进去,继续留在外面,他老丈人说话了:“刚才那人你认识么?”
刘骁说:“你说洋人么?”
王老师说:“我说那个山西人。”
刘骁说:“听他口音真有点山西味儿,我第一次来,怎么可能认识他。”
王老师说:“他叫张彪,是张之洞在山西做巡抚时的戈什哈,就是卫兵,因为擅长伺候领导被老张带在身边转任武将,张之洞还把自家丫鬟许配给他,所以张彪又被称为丫姑爷。”
刘骁哑然而笑:“确实,我见过一个给局长开车的驾驶员,就和张彪差不多的样子,看着老实忠厚,做事又特别细心,领导用着舒心放心,古今都一样,哎,王老师你怎么认识他的?”
王老师说:“我是教历史的啊,张彪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个路人甲,其实在历史上也算个人物,辛亥革命时,他是唯一做了抵抗的,但起义军也没难为他,礼送出境,后来他在天津买了个园子,名字取的非常直白,就叫张园,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就住在天津张园,张彪伺候的特别周到,以至于这人死后,溥仪还给他一个忠恪的谥号。”
刘骁佩服的五体投地,学历史的就是牛逼,随便一个小人物都能说出一堆故事来,带着王老师比带一千人都有用。
此时签押房内湖广总督张之洞正在为训练军队的事情发愁,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朝廷急于编练新军,一南一北有两个试点,北方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南方就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听说小站练兵成绩斐然,自己这边却进行不下去了,张之洞岂能不急。
练兵困难重重,首先是没钱,其次是没人,没钱还能想办法解决,这不把蓝道员召来就是筹款,但没人的问题就难办了,花钱都请不来人才,也招募不到高素质的兵员。
刚才张之洞要求蓝凤林为湖北新军提供一千万两银子,纳兰一脸无奈,他说我没有胡雪岩的能耐,一千万实在是拿不出来,但部堂大人的信任不能辜负,我回去就变卖家产。
这话说的张之洞都不好意思再催逼,他确实是把蓝凤林当成了提款机,但人家蓝道员并未像胡雪岩依仗左宗棠那样靠自己以权谋私,一直兢兢业业办工厂,确实不像是奸商做派。
张之洞赶紧说了几句话缓和,纳兰正想着引荐刘骁,张彪过来倒茶,顺嘴提到多尔夫总教习在外面,好像有事。
“快请。”张之洞忙道,他对洋人总教习那是高度重视,师夷之长嘛,就得当成老师一样敬着,哪怕这会儿正见着客,也能插队。
纳兰很懂事的起身告辞,张之洞让他坐着别动,洋人直脾气,说话不绕弯,几分钟就完事。
果然,张彪将多尔夫总教习带进来之后,这个德国人敬了个礼就递交了辞呈。
这下张之洞慌了,花大钱请来的教习怎么说走就走,要知道德国教官可不好请,全世界最强的陆军本来是法国,普法战争之后变成德国,德国陆军比英美俄法奥日都强,大清学德国准没错,多尔夫这个人也挺尽忠职守的,下雨天都照样出操,走了多尔夫,怕是再难请到这么好的教习了。
张彪赶紧替大人问话,是有人不遵号令,还是饮食起居哪里不习惯?
多尔夫说都不是,是你们的兵员素质太差,我怕继续教下去会得心脏病,提前见上帝。
这也是张之洞的心病,朝廷的心病,大清早年靠的是八旗劲旅和数量庞大的绿营,闹太平天国时,八旗绿营就不堪用了,是湘军和淮军这些团练打赢的战争,甲午之战,朝廷派出的是最能打的淮军,还不是一败涂地,所以才要练新军啊。
湖北有武恺军、武防军、武建军这些旧式军队,又有从江南护军前营调来的五百精兵,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