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宫里没有电报房,拍电报得去电报局,而电报局是这个时代的要害部门,时刻有兵驻守,往外发的每一则电报,理论上都会被监控,而驻扎电报局的兵马正是刘蓝二人的部队。
翁同龢在老家江苏常熟,这个好找,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就跑路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儿蹲着,否则太后早就派人过去灭口了,所以小德张很头大,不晓得该怎么办这个差事。
以往一切建制齐全的时候,他可以去找总理衙门,可以去找军机处,就说皇帝安排的任务,你们得配合我,自有其他人去做,现在总理衙门是空的,军机处也没人,朝廷官署机构百废待兴,哪哪都找不到人。
没办法,小德张只好自己去电报局拍电报,他穿着总管太监的蟒袍,带着四个跟班,摆出钦差的派头来,电报局的职员小心伺候,出谋划策,给翁同龢的电报发到常熟即可,当地电报局会把电报翻译出来送到府上,发给康有为的电报也好办,发到大清驻英公使馆,命令外交人员把消息刊登在泰晤士报上,康有为看到自然会回国效命。
小德张大喜,下面人会办事,当即赞了几句,说要奏请皇上嘉奖尔等。
电报发完,小德张去请李鸿章,殊不知他的两条电报根本没发出去,电报局奉命将京师所有发出电报原文交给第一镇司令部检查,如今九门提督衙门也废了,京城的治安归第一镇负责,谁也不敢不听号令。
凡拍发接收方在七品以上者,电报都要经过审核,皇帝的电报更要刘骁本人审核,他看到翁同龢和康有为的名字就明白了,这两位都是帝党代表人物,但又只会夸夸其谈的添乱,翁同龢是旧派人物,跟不上新时代变革,康有为虽然是维新党,但知识结构落后,个人能力也偏低,他俩来京,纯属添乱拖后腿。
“照发,再拍一份电报去驻日公使馆把梁启超也召来。”刘骁说,他不屑于扣下电报,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革新是个艰难的活儿,不会因为这几个人变得更难,中国是大家的中国,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进来。
但总要有个带头的设计师,新的大清政府如何设置,刘骁与蓝焱两人就办妥了,其实是这个改制的底子是在戊戌变法的基础上搞的,也算是告慰六君子在天之灵了。
趁着战乱初定,慈禧不在,皇帝对革新的新鲜热乎劲没过去,大清的革新第一步就此展开,首先就是将六部官署废掉重新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成外交部,兵部拆分为陆军部和海军部,改户部为财政部,改刑部为司法部,改礼部为教育部,改工部为农工商部,吏部裁撤,功能并入内阁,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增设民政部,邮传部,部的长官改称大臣,依旧为尚书衔,副长官改称副大臣,依旧为侍郎衔。
大清一直都有内阁,长官称为大学士,但军政大权均不在内阁而在军机处,此次改革裁撤军机处,一切权力归内阁,新内阁叫做责任内阁,首长叫做内阁总理大臣,也可称之为首相,首相来组阁,委任各部大臣,开展朝廷全面工作,皇帝有否决一切的权力,责令首相辞职,并重新组阁的权力。
这个体系内并没有议会的存在,议会是立法机关,一时半会筹备不起来,所以首相是皇帝推荐,全国的督抚和名流贤达选举出来,再由皇帝任命,这是帝国改制之初的临时举措,这个时期叫做做“预备立宪”期。
养心殿,刘骁将以上内容念给光绪听,当听到皇帝具有最终一票否决权后,光绪点了点头,他很满意,大清从君主专制走向君主立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家英国德国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后才变强的,学这个准没错,但是满人的江山不能丢,爱新觉罗家的权力不能丢,这是根本。
但是章程归章程,现实归现实,皇帝在下一刻就惨遭打脸。
既然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由皇帝来推荐,那光绪就当仁不让了,他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庆亲王奕劻,一个是李鸿章,前者是宗室,是自己人,虽然没本事但信得过,后者是汉臣,是里外里所有人都认可的人选,能够一碗水端平,洋人也买他的账,所以更加合适。
“朕以为李鸿章可当组阁大任。”光绪信心满满道。
“臣以为张之洞更合适。”刘骁说。
“臣附议。”蓝焱眼睛都不眨。
这简直是一定的,这两人都是湖北新军出身,不帮着自家老大说话,难道帮李合肥。
但这也是光绪不希望看到的,合着朝廷变成你们湖北一家的了,张之洞组阁再把各部大臣都换成自己的亲信,这还了得,这就不平衡了啊。
仿佛猜到光绪所想,刘骁笑道:“皇上不必多虑,这也不是皇上该考虑的问题,首相组阁,自然要用自己信任的人选,不然每天光顾着搞定掣肘之人,还怎么理政,但也无需担心张部堂的公心,他老人家心中自有乾坤,再说了,这首相是轮流做的,五年之后,张部堂干得好,皇上可以让他连任,干得不好,再换李合肥不迟。”
光绪还想努力一把:“刘卿莫不是担心李合肥处事不公,内阁里没有你的一席之地,朕可以保证……”
刘骁说:“皇上,臣若是想着一己私利,就不会驾机救驾了,等太后带着皇上西狩之时,直接拥立张部堂做大总统不就好了。”
话说到这份上,再犟嘴就没意思了,人家话里的意思是现在拥立老张做总统也不晚,你光绪再叽叽歪歪,被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光绪只好答应,等刘蓝二人扬长而去,皇帝绕到屏风后面,李鸿章在此听了许久了,君臣相对无言。
……
皇帝只推荐一个人选,这是等额选举,而选举的具体方式和输赢判断也很含糊暧昧,理论上每一个大清国民都可以进行投票,投票的办法是通电全国,谁赞成,谁反对,都可以通过电文形式发给全国各大报馆,驻华公使馆,各地总督巡抚衙门,以及没有官身的社会名流等,哪怕你是个秀才,甚至平头百姓,你也可以这样操作。
看起来颇为公道,但实际上难度极高,首先电报的价格很贵,一个字要一角小洋,比如某人给远在外地的亲人... -->>
皇宫里没有电报房,拍电报得去电报局,而电报局是这个时代的要害部门,时刻有兵驻守,往外发的每一则电报,理论上都会被监控,而驻扎电报局的兵马正是刘蓝二人的部队。
翁同龢在老家江苏常熟,这个好找,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就跑路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儿蹲着,否则太后早就派人过去灭口了,所以小德张很头大,不晓得该怎么办这个差事。
以往一切建制齐全的时候,他可以去找总理衙门,可以去找军机处,就说皇帝安排的任务,你们得配合我,自有其他人去做,现在总理衙门是空的,军机处也没人,朝廷官署机构百废待兴,哪哪都找不到人。
没办法,小德张只好自己去电报局拍电报,他穿着总管太监的蟒袍,带着四个跟班,摆出钦差的派头来,电报局的职员小心伺候,出谋划策,给翁同龢的电报发到常熟即可,当地电报局会把电报翻译出来送到府上,发给康有为的电报也好办,发到大清驻英公使馆,命令外交人员把消息刊登在泰晤士报上,康有为看到自然会回国效命。
小德张大喜,下面人会办事,当即赞了几句,说要奏请皇上嘉奖尔等。
电报发完,小德张去请李鸿章,殊不知他的两条电报根本没发出去,电报局奉命将京师所有发出电报原文交给第一镇司令部检查,如今九门提督衙门也废了,京城的治安归第一镇负责,谁也不敢不听号令。
凡拍发接收方在七品以上者,电报都要经过审核,皇帝的电报更要刘骁本人审核,他看到翁同龢和康有为的名字就明白了,这两位都是帝党代表人物,但又只会夸夸其谈的添乱,翁同龢是旧派人物,跟不上新时代变革,康有为虽然是维新党,但知识结构落后,个人能力也偏低,他俩来京,纯属添乱拖后腿。
“照发,再拍一份电报去驻日公使馆把梁启超也召来。”刘骁说,他不屑于扣下电报,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革新是个艰难的活儿,不会因为这几个人变得更难,中国是大家的中国,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进来。
但总要有个带头的设计师,新的大清政府如何设置,刘骁与蓝焱两人就办妥了,其实是这个改制的底子是在戊戌变法的基础上搞的,也算是告慰六君子在天之灵了。
趁着战乱初定,慈禧不在,皇帝对革新的新鲜热乎劲没过去,大清的革新第一步就此展开,首先就是将六部官署废掉重新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成外交部,兵部拆分为陆军部和海军部,改户部为财政部,改刑部为司法部,改礼部为教育部,改工部为农工商部,吏部裁撤,功能并入内阁,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增设民政部,邮传部,部的长官改称大臣,依旧为尚书衔,副长官改称副大臣,依旧为侍郎衔。
大清一直都有内阁,长官称为大学士,但军政大权均不在内阁而在军机处,此次改革裁撤军机处,一切权力归内阁,新内阁叫做责任内阁,首长叫做内阁总理大臣,也可称之为首相,首相来组阁,委任各部大臣,开展朝廷全面工作,皇帝有否决一切的权力,责令首相辞职,并重新组阁的权力。
这个体系内并没有议会的存在,议会是立法机关,一时半会筹备不起来,所以首相是皇帝推荐,全国的督抚和名流贤达选举出来,再由皇帝任命,这是帝国改制之初的临时举措,这个时期叫做做“预备立宪”期。
养心殿,刘骁将以上内容念给光绪听,当听到皇帝具有最终一票否决权后,光绪点了点头,他很满意,大清从君主专制走向君主立宪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家英国德国日本都是君主立宪后才变强的,学这个准没错,但是满人的江山不能丢,爱新觉罗家的权力不能丢,这是根本。
但是章程归章程,现实归现实,皇帝在下一刻就惨遭打脸。
既然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人选由皇帝来推荐,那光绪就当仁不让了,他心中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庆亲王奕劻,一个是李鸿章,前者是宗室,是自己人,虽然没本事但信得过,后者是汉臣,是里外里所有人都认可的人选,能够一碗水端平,洋人也买他的账,所以更加合适。
“朕以为李鸿章可当组阁大任。”光绪信心满满道。
“臣以为张之洞更合适。”刘骁说。
“臣附议。”蓝焱眼睛都不眨。
这简直是一定的,这两人都是湖北新军出身,不帮着自家老大说话,难道帮李合肥。
但这也是光绪不希望看到的,合着朝廷变成你们湖北一家的了,张之洞组阁再把各部大臣都换成自己的亲信,这还了得,这就不平衡了啊。
仿佛猜到光绪所想,刘骁笑道:“皇上不必多虑,这也不是皇上该考虑的问题,首相组阁,自然要用自己信任的人选,不然每天光顾着搞定掣肘之人,还怎么理政,但也无需担心张部堂的公心,他老人家心中自有乾坤,再说了,这首相是轮流做的,五年之后,张部堂干得好,皇上可以让他连任,干得不好,再换李合肥不迟。”
光绪还想努力一把:“刘卿莫不是担心李合肥处事不公,内阁里没有你的一席之地,朕可以保证……”
刘骁说:“皇上,臣若是想着一己私利,就不会驾机救驾了,等太后带着皇上西狩之时,直接拥立张部堂做大总统不就好了。”
话说到这份上,再犟嘴就没意思了,人家话里的意思是现在拥立老张做总统也不晚,你光绪再叽叽歪歪,被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光绪只好答应,等刘蓝二人扬长而去,皇帝绕到屏风后面,李鸿章在此听了许久了,君臣相对无言。
……
皇帝只推荐一个人选,这是等额选举,而选举的具体方式和输赢判断也很含糊暧昧,理论上每一个大清国民都可以进行投票,投票的办法是通电全国,谁赞成,谁反对,都可以通过电文形式发给全国各大报馆,驻华公使馆,各地总督巡抚衙门,以及没有官身的社会名流等,哪怕你是个秀才,甚至平头百姓,你也可以这样操作。
看起来颇为公道,但实际上难度极高,首先电报的价格很贵,一个字要一角小洋,比如某人给远在外地的亲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