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白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英国远东舰队终归还是没敢进行干涉,倒不是真怕了谁,而是老对手德国人发话了,如果英国插手清日争端的话,那德国也要出手维护和平。
德国是站大清的,因为两国合作领域广泛,光是这五年的军火订单就养活了大批德国工人,给德国经济输血,为将来德英之间的争霸积蓄能量,大清不光买陆军武器,还在莱茵船厂订购了四艘万吨级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实乃金主,怎么能帮衬着点。
想要别人尊重,靠撒钱是不行的,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清日在渤海上的海战,以日方全灭告终,战争是没有秘密可言的,据说清军出动的全是空中力量,这就很恐怖,一队廉价的飞机携带着鱼雷就能把耗资巨万的舰队击沉,日后的战争模式恐怕要发生变化,德国虽然工业发达,但飞机技术不行,主动示好压制英国,希望换来相应的飞机技术。
这些都是事先秘密通气过的,所以许景澄有底气怼英国人。
随着陆军挺进辽东,战况明朗,许大人的酒瘾也越来越大,海上胜利之后,陆战就是摧枯拉朽,虽然日军在大陆上依然保存着十万大军,也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但疲弱不堪,弹药也不足了,所有的武器弹药补给都要从本土海运而来,而海运航线已经被切断,又不是冷兵器战争,这仗没法打了。
没法打也要打,日军名将秋山好古出动了三千骑兵试图包抄清军后路,日本骑兵面对哥萨克都能打的不赖,按理说碾压清军跟玩似的,但事实打脸,清军步兵装备的机关枪实在是太多,一个连就有十三挺机枪,机枪专克骑兵,就像猫克老鼠一样。
机枪并不是稀罕玩意,日露战争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但那是重型机枪,清军队伍中有一种装三十发弹匣的轻机枪,一个兵就能扛着跑,随时转换阵地,配上一名弹药手,就是一个机动化火力点,比重机枪威力还大。
轻机枪是历史性的开创,和铁丝网重机枪一样再次改写陆战规则,装备先进的清军一路平推,沿着辽东半岛往下压,一直将五万日军压在旅顺口要塞。
俄国人的要塞在先前的战斗中被炸的稀烂,紧急修缮后勉强堪用,守军正是攻下旅顺的第三军,司令官依然是乃木希典,本来他的名声都臭了,攻克旅顺后又逆转,与东乡平八郎一起跻身军神,位子反而稳了。
坚守旅顺也是乃木本人的意愿,死了几万人拿下的要塞,清国人想要拿回去,也要付出同样多的生命。
人家俄国人固守的时候,有能吃好几年的粮食,罐头,有大口径要塞炮,打不完的弹药,现在乃木手上只有五万疲兵,弹药合成每人只有三十发,机枪和大炮都不足一个基数的弹药,但乃木一点不担心,因为他还有五万把刺刀。
攻坚战开始了,清军打的很稳,乃木希望中的排山倒海般的人海战术没出现,他用望远镜都看不到突击中的战斗小组。
半小时后,第一道阵地丢失,据说清军使用了奇怪的武器,一种单兵使用的火炮,一炮就能炸塌碉堡,还有喷火枪,那玩意简直是坑道噩梦,火焰带拐弯的,藏在拐角都没用,而且这火烧在身上拿水都扑不灭。
除了这两种新东西,清军突击队大量配备冲锋枪和马匣子,冲锋枪是老相识了,马匣子是德国驳壳枪配上木托和前护木,当成卡宾枪使用,二十发弹匣比日本的三零式栓动步枪火力猛多了,近战中尺寸短小的速射武器是王者,再配上手榴弹,清扫一条战壕行云流水一般。
且不说天上还有飞机,时不时往下丢炸弹,把203高地上的日本重型280榴弹炮炸成了废铁,那可是千辛万苦从本土拉来的大杀器啊,一炮没发就毁了。
一架飞机掠过,无数传单天雨散花般落下,一名士兵捡起传单阅读,上面说你们的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已经阵亡,通往本土的海路陆路都断了,想活命就投降吧,凭此传单可以保命。
士兵悄悄将传单塞进怀里。
旅顺要塞掩体深处,乃木希典签署命令,枪毙五十七名开小差的士兵,乱世用重典,敌人越是强大,越要保持严格的纪律。
旅顺是绝地,想走都走不了,乃木也不打算走,他明知道必败,也要等打到最后一人,然后切腹以谢天皇。
国家正处在上升期的日本,士气并不低落,一场败仗也打不垮他们,士兵们总有幻想,本土舰队会来援救他们。
但是东乡大将阵亡后,联合舰队就再不敢出战,就像当年吓破胆龟缩在威海卫的北洋水师一样,趴在横须贺佐世保母港,拒绝出战援救旅顺。
海军吓破胆,陆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是个岛国,往外派兵只能乘船,现在清军宣布了,不管挂谁家的旗帜,只要帮日本运兵,一律击沉,英国胜利号就是个榜样,英国人都不敢刺毛,谁还敢,本国的运输船偷偷跑了几趟,倒也有所斩获,从朝鲜运回来一些伤兵,但旅顺是绝对不敢去的,去就死。
更要命的是,本来说借钱的英国人出尔反尔,又说不借了,没钱还打个毛啊,桂太郎内阁再无良策,只好总辞职。
接替桂太郎大将的是伊藤博文,伊藤总理大臣是文官出身,擅长外交斡旋,他是个明白人,在临危受命的当天,和明治天皇谈了四个小时才出宫。
前方传来消息,日本要和谈了,但辽东前线的清军反而加强了进攻节奏,袁世凯所部也进入了朝鲜,秘密援助大量轻武器给朝鲜军队,一时间遍地烽烟,日军的缓兵之计不起作用了。
以和谈麻痹对手,暗地里悄悄增兵,这是日本的老伎俩了。
无奈之下,伊藤博文只能拿出诚意来,乘坐一艘英国船赶往天津,亲自与清国和谈。
消息传到前线,刘骁想起签订马关条约时备受屈辱的李鸿章,便道:“让老李也喝一杯吧。”
这句话以电报形式发到京师内阁,张之洞亲自给李鸿章写信,邀请他作为特别顾问来京与日方特使洽谈。
电报到合肥,飞马送到李府,李经述飞奔着进书房,兴高采烈:“父亲,朝廷要启用您老了!”
李鸿章正在画一幅兰草,听到这话心如止... -->>
英国远东舰队终归还是没敢进行干涉,倒不是真怕了谁,而是老对手德国人发话了,如果英国插手清日争端的话,那德国也要出手维护和平。
德国是站大清的,因为两国合作领域广泛,光是这五年的军火订单就养活了大批德国工人,给德国经济输血,为将来德英之间的争霸积蓄能量,大清不光买陆军武器,还在莱茵船厂订购了四艘万吨级的全重型火炮战列舰,实乃金主,怎么能帮衬着点。
想要别人尊重,靠撒钱是不行的,必须有强大的实力,清日在渤海上的海战,以日方全灭告终,战争是没有秘密可言的,据说清军出动的全是空中力量,这就很恐怖,一队廉价的飞机携带着鱼雷就能把耗资巨万的舰队击沉,日后的战争模式恐怕要发生变化,德国虽然工业发达,但飞机技术不行,主动示好压制英国,希望换来相应的飞机技术。
这些都是事先秘密通气过的,所以许景澄有底气怼英国人。
随着陆军挺进辽东,战况明朗,许大人的酒瘾也越来越大,海上胜利之后,陆战就是摧枯拉朽,虽然日军在大陆上依然保存着十万大军,也都是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但疲弱不堪,弹药也不足了,所有的武器弹药补给都要从本土海运而来,而海运航线已经被切断,又不是冷兵器战争,这仗没法打了。
没法打也要打,日军名将秋山好古出动了三千骑兵试图包抄清军后路,日本骑兵面对哥萨克都能打的不赖,按理说碾压清军跟玩似的,但事实打脸,清军步兵装备的机关枪实在是太多,一个连就有十三挺机枪,机枪专克骑兵,就像猫克老鼠一样。
机枪并不是稀罕玩意,日露战争中双方都大量使用,但那是重型机枪,清军队伍中有一种装三十发弹匣的轻机枪,一个兵就能扛着跑,随时转换阵地,配上一名弹药手,就是一个机动化火力点,比重机枪威力还大。
轻机枪是历史性的开创,和铁丝网重机枪一样再次改写陆战规则,装备先进的清军一路平推,沿着辽东半岛往下压,一直将五万日军压在旅顺口要塞。
俄国人的要塞在先前的战斗中被炸的稀烂,紧急修缮后勉强堪用,守军正是攻下旅顺的第三军,司令官依然是乃木希典,本来他的名声都臭了,攻克旅顺后又逆转,与东乡平八郎一起跻身军神,位子反而稳了。
坚守旅顺也是乃木本人的意愿,死了几万人拿下的要塞,清国人想要拿回去,也要付出同样多的生命。
人家俄国人固守的时候,有能吃好几年的粮食,罐头,有大口径要塞炮,打不完的弹药,现在乃木手上只有五万疲兵,弹药合成每人只有三十发,机枪和大炮都不足一个基数的弹药,但乃木一点不担心,因为他还有五万把刺刀。
攻坚战开始了,清军打的很稳,乃木希望中的排山倒海般的人海战术没出现,他用望远镜都看不到突击中的战斗小组。
半小时后,第一道阵地丢失,据说清军使用了奇怪的武器,一种单兵使用的火炮,一炮就能炸塌碉堡,还有喷火枪,那玩意简直是坑道噩梦,火焰带拐弯的,藏在拐角都没用,而且这火烧在身上拿水都扑不灭。
除了这两种新东西,清军突击队大量配备冲锋枪和马匣子,冲锋枪是老相识了,马匣子是德国驳壳枪配上木托和前护木,当成卡宾枪使用,二十发弹匣比日本的三零式栓动步枪火力猛多了,近战中尺寸短小的速射武器是王者,再配上手榴弹,清扫一条战壕行云流水一般。
且不说天上还有飞机,时不时往下丢炸弹,把203高地上的日本重型280榴弹炮炸成了废铁,那可是千辛万苦从本土拉来的大杀器啊,一炮没发就毁了。
一架飞机掠过,无数传单天雨散花般落下,一名士兵捡起传单阅读,上面说你们的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已经阵亡,通往本土的海路陆路都断了,想活命就投降吧,凭此传单可以保命。
士兵悄悄将传单塞进怀里。
旅顺要塞掩体深处,乃木希典签署命令,枪毙五十七名开小差的士兵,乱世用重典,敌人越是强大,越要保持严格的纪律。
旅顺是绝地,想走都走不了,乃木也不打算走,他明知道必败,也要等打到最后一人,然后切腹以谢天皇。
国家正处在上升期的日本,士气并不低落,一场败仗也打不垮他们,士兵们总有幻想,本土舰队会来援救他们。
但是东乡大将阵亡后,联合舰队就再不敢出战,就像当年吓破胆龟缩在威海卫的北洋水师一样,趴在横须贺佐世保母港,拒绝出战援救旅顺。
海军吓破胆,陆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日本是个岛国,往外派兵只能乘船,现在清军宣布了,不管挂谁家的旗帜,只要帮日本运兵,一律击沉,英国胜利号就是个榜样,英国人都不敢刺毛,谁还敢,本国的运输船偷偷跑了几趟,倒也有所斩获,从朝鲜运回来一些伤兵,但旅顺是绝对不敢去的,去就死。
更要命的是,本来说借钱的英国人出尔反尔,又说不借了,没钱还打个毛啊,桂太郎内阁再无良策,只好总辞职。
接替桂太郎大将的是伊藤博文,伊藤总理大臣是文官出身,擅长外交斡旋,他是个明白人,在临危受命的当天,和明治天皇谈了四个小时才出宫。
前方传来消息,日本要和谈了,但辽东前线的清军反而加强了进攻节奏,袁世凯所部也进入了朝鲜,秘密援助大量轻武器给朝鲜军队,一时间遍地烽烟,日军的缓兵之计不起作用了。
以和谈麻痹对手,暗地里悄悄增兵,这是日本的老伎俩了。
无奈之下,伊藤博文只能拿出诚意来,乘坐一艘英国船赶往天津,亲自与清国和谈。
消息传到前线,刘骁想起签订马关条约时备受屈辱的李鸿章,便道:“让老李也喝一杯吧。”
这句话以电报形式发到京师内阁,张之洞亲自给李鸿章写信,邀请他作为特别顾问来京与日方特使洽谈。
电报到合肥,飞马送到李府,李经述飞奔着进书房,兴高采烈:“父亲,朝廷要启用您老了!”
李鸿章正在画一幅兰草,听到这话心如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