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意难平 (1/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浮生六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芸娘为三白纳妾,那样欣欣然又殚精竭虑的,着实让人费解。
对于爱情,最基本的要求是彼此专一,月下盟誓常说的那一句也是:海枯石烂,永不变心。超越自私的爱情似乎有过,但总有很多附加前提,要么性命交关情非得已,要么,在强悍的传统观念面前,出于延续香火的需要,爱必须像海洋那样有包容的胸怀。
这些状况,芸娘的世界不存在。她与三白恩爱有加,并育有一子一女。况且,又不是豪门富户,连乏善可陈的小康之家都算不上。日子已过得捉襟见肘,再纳个妾,便意味着要多出一个人的生活开销。
然而,她执意如此,乐此不疲,并且,还立志为三白寻美而韵的女子,丝毫不担心丈夫从此会移情。作为当事人的三白倒是兴致不高,反而明白无误地劝阻她:“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她却根本置若罔闻。
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芸娘是疯了么!
诚然,在清朝,男子纳妾几至寻常,我甚至钦佩沈复写自己在广东经商召妓时,那毫不隐讳的勇气和率真性情。尽管那个年代的道德标准对男人的寻欢猎艳无限宽容,但我以今天的眼界去衡量,无论如何,那都是一道不见骨肉的内伤,是一种辜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芸,我有些意难平。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她那样端然美好,似乎只应让男人去珍惜和怜爱,才说得过去。
时代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彼时芸娘的心思已难再揣摩。但即便退回去一千年,男女之爱的排他性,也仍然出自本能。传统观念可以影响甚至左右爱的自私性,使纯粹的爱情无可奈何地学会包容和妥协,但那已不是最初的本心。
中国汉字的微妙,被统治者活用起来真是让人无语。汉人班固的《白虎通?嫁娶》有云:人君无再娶之义也。连皇帝都无再娶之理,寻常男子更是不能做这不情不义之事了。但人家说了不能再“娶”,可没说不能再“纳”。于是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至于民间男子,反正已明媒正娶给了发妻一个名分,纳个三五小妾七八房姨太太,那是正大光明的事。
这境地,还是《红楼梦》中紫娟说得好:“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摆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从人性角度来看,这种体制下妒妇的存在,便颇值得同情。清人俞正燮专门写了篇《妒非女人恶德论》,说“夫买妾而妻不妒,是恝也,恝则家道坏”,名正言顺地替妒妇们鸣冤。从情感上来说,妒,也是人之常情。前几日还软语呢喃卿卿我我,今日得了新人,便对旧人冷脸相向。这个中体会,心酸痛楚,让人情何以堪?
想当年,汉武帝刘彻信誓旦旦说:“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可自从得了卫子夫,当初的恩情便逝水东流。身为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自然恨妒交加。咽不下这口气,于是纠合女巫在宫内行巫蛊之术,刘彻察觉后便大开杀戒,哪儿还找得到当年的半点恩情?最后还是那个曾许愿以“金屋藏娇”的他,将阿娇打入了长门冷宫。后世王安石慨叹: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自此成了一个典故。
恨都来不及,遑论为夫纳妾?史上多的倒是妒妇,逢上厉害的,便妒得歹毒,妒得失去理智。最令人发指的,大概要算吕雉对待戚夫人。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不过是个混吃混喝的小小亭长,有她的支撑和辅佐,才有了这大汉江山。那时候,她戚夫人在哪?荣华富贵时,却要来接手本应是她吕后的幸福,甚至差点让刘邦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改立她的儿子赵王如意。虽然最后并未得逞,这咬牙切齿的恨,吕后岂能将息?于是,刘邦前脚驾崩,吕后便毒死赵王如意,又将戚夫人制成了骇人听闻的“人彘”。
还记得琏二奶奶王熙凤,先前得知贾琏与鲍二家的行苟且之事,已大闹过一场,但贾琏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厉,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别屋安置,凤辣子得知,岂有不妒之理?这妒火一旦点燃,后果便不堪设想。王熙凤歹毒起来不像吕雉那样明目张胆,却绝对够阴够狠,她粉脸上笑意盈盈,不动声色间就让尤二姐吞金自尽。
六朝时,南朝宋太宗为“严妒”,特意让近臣虞通之撰《妒记》,搜罗一干妒妇名录,意在加以鞭挞,让女人遵守纲常。文中记载的种种妒妇言行,实在让人惊诧,但难免有夸大之嫌。阮宣子妻为防丈夫见异思迁,不仅严防女婢,甚至家中带盖的杯瓯之物也不允许与盖相合;更有甚者,桃花开时,阮宣子不过赞美了几句桃花开得美,她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妒得惊天动地。另有一个妒妇,为防丈夫外出寻花问柳,索性用一根长绳将丈夫的脚系上,平时丈夫可小范围自由溜达,为妻的有事找他,便牵一牵绳子,丈夫赶快就来到跟前。总之,跟养条宠物狗也没多少区别。妒到了这地步,显然心理上已扭曲成疾。
因此,即便在古代,为夫纳妾这样的事,也少有女子能做到。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夫人都曾尝试过为夫纳妾,戏剧性的是,这... -->>
芸娘为三白纳妾,那样欣欣然又殚精竭虑的,着实让人费解。
对于爱情,最基本的要求是彼此专一,月下盟誓常说的那一句也是:海枯石烂,永不变心。超越自私的爱情似乎有过,但总有很多附加前提,要么性命交关情非得已,要么,在强悍的传统观念面前,出于延续香火的需要,爱必须像海洋那样有包容的胸怀。
这些状况,芸娘的世界不存在。她与三白恩爱有加,并育有一子一女。况且,又不是豪门富户,连乏善可陈的小康之家都算不上。日子已过得捉襟见肘,再纳个妾,便意味着要多出一个人的生活开销。
然而,她执意如此,乐此不疲,并且,还立志为三白寻美而韵的女子,丝毫不担心丈夫从此会移情。作为当事人的三白倒是兴致不高,反而明白无误地劝阻她:“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她却根本置若罔闻。
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芸娘是疯了么!
诚然,在清朝,男子纳妾几至寻常,我甚至钦佩沈复写自己在广东经商召妓时,那毫不隐讳的勇气和率真性情。尽管那个年代的道德标准对男人的寻欢猎艳无限宽容,但我以今天的眼界去衡量,无论如何,那都是一道不见骨肉的内伤,是一种辜负。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芸,我有些意难平。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她那样端然美好,似乎只应让男人去珍惜和怜爱,才说得过去。
时代背景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彼时芸娘的心思已难再揣摩。但即便退回去一千年,男女之爱的排他性,也仍然出自本能。传统观念可以影响甚至左右爱的自私性,使纯粹的爱情无可奈何地学会包容和妥协,但那已不是最初的本心。
中国汉字的微妙,被统治者活用起来真是让人无语。汉人班固的《白虎通?嫁娶》有云:人君无再娶之义也。连皇帝都无再娶之理,寻常男子更是不能做这不情不义之事了。但人家说了不能再“娶”,可没说不能再“纳”。于是皇帝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至于民间男子,反正已明媒正娶给了发妻一个名分,纳个三五小妾七八房姨太太,那是正大光明的事。
这境地,还是《红楼梦》中紫娟说得好:“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娶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夜,也就摆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怜新弃旧,反目成仇的,多着呢!”
从人性角度来看,这种体制下妒妇的存在,便颇值得同情。清人俞正燮专门写了篇《妒非女人恶德论》,说“夫买妾而妻不妒,是恝也,恝则家道坏”,名正言顺地替妒妇们鸣冤。从情感上来说,妒,也是人之常情。前几日还软语呢喃卿卿我我,今日得了新人,便对旧人冷脸相向。这个中体会,心酸痛楚,让人情何以堪?
想当年,汉武帝刘彻信誓旦旦说:“若得阿娇为妇,当以金屋贮之。”可自从得了卫子夫,当初的恩情便逝水东流。身为馆陶长公主的女儿,阿娇自然恨妒交加。咽不下这口气,于是纠合女巫在宫内行巫蛊之术,刘彻察觉后便大开杀戒,哪儿还找得到当年的半点恩情?最后还是那个曾许愿以“金屋藏娇”的他,将阿娇打入了长门冷宫。后世王安石慨叹: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自此成了一个典故。
恨都来不及,遑论为夫纳妾?史上多的倒是妒妇,逢上厉害的,便妒得歹毒,妒得失去理智。最令人发指的,大概要算吕雉对待戚夫人。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不过是个混吃混喝的小小亭长,有她的支撑和辅佐,才有了这大汉江山。那时候,她戚夫人在哪?荣华富贵时,却要来接手本应是她吕后的幸福,甚至差点让刘邦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而改立她的儿子赵王如意。虽然最后并未得逞,这咬牙切齿的恨,吕后岂能将息?于是,刘邦前脚驾崩,吕后便毒死赵王如意,又将戚夫人制成了骇人听闻的“人彘”。
还记得琏二奶奶王熙凤,先前得知贾琏与鲍二家的行苟且之事,已大闹过一场,但贾琏不思悔改,还变本加厉,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别屋安置,凤辣子得知,岂有不妒之理?这妒火一旦点燃,后果便不堪设想。王熙凤歹毒起来不像吕雉那样明目张胆,却绝对够阴够狠,她粉脸上笑意盈盈,不动声色间就让尤二姐吞金自尽。
六朝时,南朝宋太宗为“严妒”,特意让近臣虞通之撰《妒记》,搜罗一干妒妇名录,意在加以鞭挞,让女人遵守纲常。文中记载的种种妒妇言行,实在让人惊诧,但难免有夸大之嫌。阮宣子妻为防丈夫见异思迁,不仅严防女婢,甚至家中带盖的杯瓯之物也不允许与盖相合;更有甚者,桃花开时,阮宣子不过赞美了几句桃花开得美,她便“大怒,使婢取刀斫树,摧折其华”,妒得惊天动地。另有一个妒妇,为防丈夫外出寻花问柳,索性用一根长绳将丈夫的脚系上,平时丈夫可小范围自由溜达,为妻的有事找他,便牵一牵绳子,丈夫赶快就来到跟前。总之,跟养条宠物狗也没多少区别。妒到了这地步,显然心理上已扭曲成疾。
因此,即便在古代,为夫纳妾这样的事,也少有女子能做到。但也不是绝无仅有。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夫人都曾尝试过为夫纳妾,戏剧性的是,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