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楚江云阔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仙河位于岳西县东南部,直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脚下,有“安徽第一漂”和“大别山中小漓江”的美誉。我一直渴想去那儿漂流,渴想乘上古老的竹筏,冲激流、过险滩,漂行于奇峰碧野之间。
这一夙愿,终在一帮知心朋友的盛情中完美实现。
车在高速上疾驰,我的耳畔无数次地回响着天仙河浪里飞歌的美妙声音,心也飞出了眼眸,像鸟儿飞出窝巢,飞到了开满无名野花的天仙河畔。
用于漂流的竹筏由数十根碗口粗的毛竹拼制而成。竹筏经河水长期浸泡,已不见原生色调,有些发黑,显得古老而厚重,一如天仙河悠远的历史。
十余只竹筏停靠在天仙河边,等待游客的选择。我们选中一只竹筏后,孩子们有些迫不及待,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飞了上去;大人们则小心翼翼,一只脚踩稳了竹筏,另一只脚才悠悠地离开河岸,生怕一不小心亲吻了河水。我羡慕孩子们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这种冲劲,是他们往后改造万物的动力。而我呢,曾经的那股冲劲,被岁月打磨得所剩何几?
撑竹筏的,是两个靠河吃河的当地农民。他们头戴斗笠,皮肤黝黑,人消瘦,似岸边的翠竹。天空放晴,河水清澈见底,砂如晴雪,石如鹅卵,移步一景。竹筏逆流而上。不时有河水溅过竹筏,不经意间就打湿了我们的鞋和裤子。我们索性把鞋子脱了,赤脚与河水一次次亲密接触。河水冷飕飕的,直钻我们的骨髓,我们寒颤着,仍乐此不彼。我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润泽里,身与心,完全释放。
水流湍急处,撑竹筏的农民弓着腰,近似匍匐,喊着号子艰难的前行。看着他们吃力样,我们有些心疼,主动要求为其减压,纷纷赤脚走下竹筏。我们踩踏在河滩的石头上,惊奇着、尖叫着、摇晃着。石头有的圆润,有的锋利,就像人,历经岁月的打磨,棱角全无、棱角分明者皆有之。我们行走在柔软的沙滩上,按摩一般的舒服。我们徜徉在青草铺就的小道上,草儿吻着脚底,丝丝痒痒的,流穿血管。
水流平缓处,我们重新坐回竹筏。许是在河滩上行动得疯狂,我们饿了。渴了。孩子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食物,一边分给我们大人,一边狼吞虎咽起来。一个同行欲把食物的壳、皮往河中丢。见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上前说:“叔叔,把您手上的壳、皮放在我的袋子里,我把它们带回岸上,河里的水太清澈了,不能污染它。”我们自行惭愧,但莫名的欣慰。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子孙生活的年代,一定是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我们去漂流的时间尚早,游客甚少。望眼欲穿地看着一只竹筏向我们缓缓驶来,我们铆足了劲想与其打水仗,可是竹筏离我们很远时,上面的一群老叟就举起了双手,高挂免战牌。年轻人和老人们同去漂流,寻找快乐的方式原本不同。他们静享晚年,我们寻求刺激,志不同,道难合,就像年轻人与老人深浅不一的代沟,永远无法逾越。
我们成了一群孤独的行者。但没关系,我们仍可寻找到快乐的方式。我们以竹筏中间坐着的一排人为“阵地”首尾的人打起了水仗。顷刻间,水珠雾一般的升天、洒落。泼水声、尖叫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在喧闹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我们有太多的压抑,太需要释放了。那一刻,天仙河,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天然氧吧。天仙河,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
竹筏撑到目的地,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下竹筏。重回陆地,我们有种踏实的感觉。脚下的土地,才是我们的根。我们不停地合影,与潺潺流水合影,与远山合影,与巨石合影,与田野合影,与飞鸟合影,鸟儿不理我们,独自飞走了。
我们太孤独了,要寻找一个背景,填补身后的空白。
如果有来生,我愿化作一颗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静静地守候在天仙河畔,沐风栉雨,聆听着天仙河浪里飞歌的天籁之音。
天仙河位于岳西县东南部,直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脚下,有“安徽第一漂”和“大别山中小漓江”的美誉。我一直渴想去那儿漂流,渴想乘上古老的竹筏,冲激流、过险滩,漂行于奇峰碧野之间。
这一夙愿,终在一帮知心朋友的盛情中完美实现。
车在高速上疾驰,我的耳畔无数次地回响着天仙河浪里飞歌的美妙声音,心也飞出了眼眸,像鸟儿飞出窝巢,飞到了开满无名野花的天仙河畔。
用于漂流的竹筏由数十根碗口粗的毛竹拼制而成。竹筏经河水长期浸泡,已不见原生色调,有些发黑,显得古老而厚重,一如天仙河悠远的历史。
十余只竹筏停靠在天仙河边,等待游客的选择。我们选中一只竹筏后,孩子们有些迫不及待,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地飞了上去;大人们则小心翼翼,一只脚踩稳了竹筏,另一只脚才悠悠地离开河岸,生怕一不小心亲吻了河水。我羡慕孩子们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冲劲。这种冲劲,是他们往后改造万物的动力。而我呢,曾经的那股冲劲,被岁月打磨得所剩何几?
撑竹筏的,是两个靠河吃河的当地农民。他们头戴斗笠,皮肤黝黑,人消瘦,似岸边的翠竹。天空放晴,河水清澈见底,砂如晴雪,石如鹅卵,移步一景。竹筏逆流而上。不时有河水溅过竹筏,不经意间就打湿了我们的鞋和裤子。我们索性把鞋子脱了,赤脚与河水一次次亲密接触。河水冷飕飕的,直钻我们的骨髓,我们寒颤着,仍乐此不彼。我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润泽里,身与心,完全释放。
水流湍急处,撑竹筏的农民弓着腰,近似匍匐,喊着号子艰难的前行。看着他们吃力样,我们有些心疼,主动要求为其减压,纷纷赤脚走下竹筏。我们踩踏在河滩的石头上,惊奇着、尖叫着、摇晃着。石头有的圆润,有的锋利,就像人,历经岁月的打磨,棱角全无、棱角分明者皆有之。我们行走在柔软的沙滩上,按摩一般的舒服。我们徜徉在青草铺就的小道上,草儿吻着脚底,丝丝痒痒的,流穿血管。
水流平缓处,我们重新坐回竹筏。许是在河滩上行动得疯狂,我们饿了。渴了。孩子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食物,一边分给我们大人,一边狼吞虎咽起来。一个同行欲把食物的壳、皮往河中丢。见状,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走上前说:“叔叔,把您手上的壳、皮放在我的袋子里,我把它们带回岸上,河里的水太清澈了,不能污染它。”我们自行惭愧,但莫名的欣慰。有理由相信,在我们子孙生活的年代,一定是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
我们去漂流的时间尚早,游客甚少。望眼欲穿地看着一只竹筏向我们缓缓驶来,我们铆足了劲想与其打水仗,可是竹筏离我们很远时,上面的一群老叟就举起了双手,高挂免战牌。年轻人和老人们同去漂流,寻找快乐的方式原本不同。他们静享晚年,我们寻求刺激,志不同,道难合,就像年轻人与老人深浅不一的代沟,永远无法逾越。
我们成了一群孤独的行者。但没关系,我们仍可寻找到快乐的方式。我们以竹筏中间坐着的一排人为“阵地”首尾的人打起了水仗。顷刻间,水珠雾一般的升天、洒落。泼水声、尖叫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在喧闹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我们有太多的压抑,太需要释放了。那一刻,天仙河,是上天恩赐给我们的天然氧吧。天仙河,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
竹筏撑到目的地,我们恋恋不舍地,走下竹筏。重回陆地,我们有种踏实的感觉。脚下的土地,才是我们的根。我们不停地合影,与潺潺流水合影,与远山合影,与巨石合影,与田野合影,与飞鸟合影,鸟儿不理我们,独自飞走了。
我们太孤独了,要寻找一个背景,填补身后的空白。
如果有来生,我愿化作一颗五彩斑斓的鹅卵石,静静地守候在天仙河畔,沐风栉雨,聆听着天仙河浪里飞歌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