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意识到,这并不是凑数。
“驱逐胡虏、恢复华夏”的盛太祖,更像是一尊冰冷的神像,高高在上,但却难以触摸;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盛太祖,从神像变成了一位明君,处庙堂之高,仍能不忘民间疾苦;
而“初心不改、百折不挠”的盛太祖,才真正的从一尊神像,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只看盛太祖所取得的功绩,对他的评价其实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盛太祖确实做出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功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错误。
刻意夸大他的错误、扭曲他的意图当然不对,但刻意神化他,自然也有失偏颇。
而孟原在评价盛太祖的两大功绩之后,这第三点却落在了他作为人的特质上,而这个特质,既涵盖了盛太祖的功绩,也涵盖了盛太祖性格上的一些弱点。
有人说,盛太祖定下的一些制度脱离了时代,所以并不成功;也有人说,盛太祖嗜杀残暴,对官员制定的规则过于严苛、不切实际。
以至于有人问:“天下贪墨之吏甚多,尽杀乎?”
而盛太祖的回答是:焉知杀不尽?
他就像是拉满的弓弦,一旦开弓,就再也没有回头箭!
如果从超脱时代的眼光来看,盛太祖的一些制度确实失败了,因为没有达到他的目标,可这世界上,本来也从未有人能真正的超越古往今来的所有历史。
所以,是非功过,难以论说。
唯独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盛太祖始终是那个盛太祖,他从来没有变过!
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固执地守着自己的道,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会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不论对或是错,不论易或是难,都只有死而后已!
在孟原说出这第三点后,镜头一转,再度衔接了新的游戏画面。
在“乞丐身份”的扮演中,陆恒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尤其是其中一幕,他在一处破庙中与其他乞丐说,如果有皇帝能够制订一种法律,允许义士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扭送京城,任何人敢阻挡都要夷三族,该多好。
那时候,破庙中的其他乞丐哈哈大笑,只把这当成是一个笑话。
但镜头一转,数十年后,一位姓陈的老农真的头顶律书,去皇宫找盛太祖鸣冤告状。
而盛太祖在查明实情后,给他的答复是:相关官吏,尽斩不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游戏中没有出现过的画面。
比如,皇后和太子的死亡,让这位心如铁石的老人痛哭流涕,悲恸不已。
乞丐,皇帝,两种身份不断地来回交错,让所有观众都明白了一点。
即便数十年后,盛太祖已经垂垂老矣,但他也仍旧是那个吃不饱饭、给地主放牛的佃农的儿子,从未改变!
盛太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很显然,孟原的这三点评价,让他非常满意!
如果孟原只是在吹捧盛太祖再造华夏的功绩,那么盛太祖也只是会认为他与一些只会歌功颂德的庸臣没有什么区别,谈不上动容。
哪怕是在史书中,对盛太祖的评价也是“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历朝明君所未及”,主要是在提及他的功绩。
而孟原却并未局限于此,他最后的这番话,真的说到了盛太祖的内心之中。
皇后就是他心中的锚,也是这把利剑的鞘。
他一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有过功绩,也犯过错误,但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是盛太祖,因为他的初心不改、百折不挠!
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盛太祖也已经心满意足。
他再度看向孟原:“没想到数百年后,还能有许多和你一样的知己,真是人生之大幸!
“咱,算是心满意足了。人活一世、一番辛苦,总算也没有白费。
“咱还有最后一个愿望,可否带咱看看,华夏数百年后的样子?
“有人说,按照以往历朝历代的标准,那是了不起的盛世,甚至连吃不饱饭都会变成值得一提的新鲜事,可有此事?
“咱知道天机不可泄,也不奢求,只想瞥上一眼,也就够了。”
孟原点了点头,一抬手:“前辈,请看1
周围的一切,瞬间变幻。
数百年后的场景出现在盛太祖的面前。
波澜壮阔的江面上,一道跨海大桥横亘南北,无数车辆在其上飞驰而过。
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巨大的水坝拔地而起,江水奔流,轰然如同惊雷。
那是高峡出平湖。
摩天楼宇,寻常巷陌,庞大的都市中,许多现代的年轻人或是展演欢笑,或是行色匆匆,只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信。
那是在华夏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只有极少数时候才会洋溢在一些特殊人群脸上的表情。
人人如龙。
这段内容并不算很长,也谈不上什么珍贵的影像资料。
对于此时坐在荧幕前的观众们而言,这早就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场面。
如果在其他的视频中看到,可能立刻就会点叉关掉。
但此时放在电影中,放在盛太祖面前,却让这些镜头多了许多难以言说的特殊含义。
盛太祖愣愣地看着前方的画面,似乎是心驰神往。
许多观众不禁猜测,如果让盛太祖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去换一个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安稳快乐的生活,他会不会换?
当然,这个答案,也只有盛太祖本人知道了。
周围的景象消失了,镜头的视角再度回到兀兰土喇山的那个小山坡。
盛太祖微微闭上双眼,良久之后,感慨道:“多谢你。咱终于无憾了。”
等他再度睁开双眼时,眼神中已经仅剩气冲云霄的豪迈。
远方,北蛮大军蠢蠢欲动。
而大盛朝的远征军,也在向着兀兰土喇山移动。
盛太祖看向孟原:“后生仔,咱要去跟这些蛮子,打最后一仗了。”
显然,他的心中已经了无遗憾。
策马扬鞭,在残阳下,盛太祖单人独骑,汇入大盛朝的远征大军中。
只剩他的声音作为画外音,在所有的观众耳畔响起。
“朕,本淮右布衣!
“奈何,天下兵起,人心离叛,使华夏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相离!
“乃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故率群雄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华夏之威仪!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1
说到这里,盛太祖的声音稍微顿了顿:“这一生
“无愧于心。”
盛太祖渐渐远去。
他就像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身影。
而在他的背后,却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
许多荧幕前的观众都陷入了沉默。
像楚歌这样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在他最爱的皇后死后,盛太祖还要孤独地度过十几年几乎没有休息的岁月。
八天之内,盛太祖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勤政至极,可见一斑。
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最钟爱的太子因风寒病逝,命运还要给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最后的沉痛一击。
可是,这位老人依旧如他所说的一样,倔强而固执地,对抗着残酷的命运,始终未曾改变!
电影的末尾,是赵海平扮演的盛太祖御驾亲征,与北蛮最终决战与兀兰土喇山的场景。
长途跋涉来到漠北,对于最后是否要闯入北蛮的伏击圈,盛太祖显然也和赵海平一样,曾经有过迟疑。
但,不同身份的他站在背后,让他最终下定决心。
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为电影最终收尾。
盛军的精锐骑兵在盛太祖的身旁飞奔而过,如同风卷残云般继续追杀残存的北蛮骑兵。
日已西斜,残阳如血。
在混乱无比的战场中,盛太祖看向远方天边的残阳。
所有荧幕前的观众,仿佛也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通过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文化与传承,让遥远的灵魂凝聚在了一起!
意识到,这并不是凑数。
“驱逐胡虏、恢复华夏”的盛太祖,更像是一尊冰冷的神像,高高在上,但却难以触摸;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盛太祖,从神像变成了一位明君,处庙堂之高,仍能不忘民间疾苦;
而“初心不改、百折不挠”的盛太祖,才真正的从一尊神像,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如果只看盛太祖所取得的功绩,对他的评价其实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
盛太祖确实做出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功绩,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错误。
刻意夸大他的错误、扭曲他的意图当然不对,但刻意神化他,自然也有失偏颇。
而孟原在评价盛太祖的两大功绩之后,这第三点却落在了他作为人的特质上,而这个特质,既涵盖了盛太祖的功绩,也涵盖了盛太祖性格上的一些弱点。
有人说,盛太祖定下的一些制度脱离了时代,所以并不成功;也有人说,盛太祖嗜杀残暴,对官员制定的规则过于严苛、不切实际。
以至于有人问:“天下贪墨之吏甚多,尽杀乎?”
而盛太祖的回答是:焉知杀不尽?
他就像是拉满的弓弦,一旦开弓,就再也没有回头箭!
如果从超脱时代的眼光来看,盛太祖的一些制度确实失败了,因为没有达到他的目标,可这世界上,本来也从未有人能真正的超越古往今来的所有历史。
所以,是非功过,难以论说。
唯独有一点毫无疑问,那就是盛太祖始终是那个盛太祖,他从来没有变过!
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固执地守着自己的道,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阻力,都会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不论对或是错,不论易或是难,都只有死而后已!
在孟原说出这第三点后,镜头一转,再度衔接了新的游戏画面。
在“乞丐身份”的扮演中,陆恒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尤其是其中一幕,他在一处破庙中与其他乞丐说,如果有皇帝能够制订一种法律,允许义士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扭送京城,任何人敢阻挡都要夷三族,该多好。
那时候,破庙中的其他乞丐哈哈大笑,只把这当成是一个笑话。
但镜头一转,数十年后,一位姓陈的老农真的头顶律书,去皇宫找盛太祖鸣冤告状。
而盛太祖在查明实情后,给他的答复是:相关官吏,尽斩不赦!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游戏中没有出现过的画面。
比如,皇后和太子的死亡,让这位心如铁石的老人痛哭流涕,悲恸不已。
乞丐,皇帝,两种身份不断地来回交错,让所有观众都明白了一点。
即便数十年后,盛太祖已经垂垂老矣,但他也仍旧是那个吃不饱饭、给地主放牛的佃农的儿子,从未改变!
盛太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很显然,孟原的这三点评价,让他非常满意!
如果孟原只是在吹捧盛太祖再造华夏的功绩,那么盛太祖也只是会认为他与一些只会歌功颂德的庸臣没有什么区别,谈不上动容。
哪怕是在史书中,对盛太祖的评价也是“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历朝明君所未及”,主要是在提及他的功绩。
而孟原却并未局限于此,他最后的这番话,真的说到了盛太祖的内心之中。
皇后就是他心中的锚,也是这把利剑的鞘。
他一生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有过功绩,也犯过错误,但这一切都只是因为他是盛太祖,因为他的初心不改、百折不挠!
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盛太祖也已经心满意足。
他再度看向孟原:“没想到数百年后,还能有许多和你一样的知己,真是人生之大幸!
“咱,算是心满意足了。人活一世、一番辛苦,总算也没有白费。
“咱还有最后一个愿望,可否带咱看看,华夏数百年后的样子?
“有人说,按照以往历朝历代的标准,那是了不起的盛世,甚至连吃不饱饭都会变成值得一提的新鲜事,可有此事?
“咱知道天机不可泄,也不奢求,只想瞥上一眼,也就够了。”
孟原点了点头,一抬手:“前辈,请看1
周围的一切,瞬间变幻。
数百年后的场景出现在盛太祖的面前。
波澜壮阔的江面上,一道跨海大桥横亘南北,无数车辆在其上飞驰而过。
那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巨大的水坝拔地而起,江水奔流,轰然如同惊雷。
那是高峡出平湖。
摩天楼宇,寻常巷陌,庞大的都市中,许多现代的年轻人或是展演欢笑,或是行色匆匆,只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信。
那是在华夏之前数千年的历史中,只有极少数时候才会洋溢在一些特殊人群脸上的表情。
人人如龙。
这段内容并不算很长,也谈不上什么珍贵的影像资料。
对于此时坐在荧幕前的观众们而言,这早就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的场面。
如果在其他的视频中看到,可能立刻就会点叉关掉。
但此时放在电影中,放在盛太祖面前,却让这些镜头多了许多难以言说的特殊含义。
盛太祖愣愣地看着前方的画面,似乎是心驰神往。
许多观众不禁猜测,如果让盛太祖用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去换一个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安稳快乐的生活,他会不会换?
当然,这个答案,也只有盛太祖本人知道了。
周围的景象消失了,镜头的视角再度回到兀兰土喇山的那个小山坡。
盛太祖微微闭上双眼,良久之后,感慨道:“多谢你。咱终于无憾了。”
等他再度睁开双眼时,眼神中已经仅剩气冲云霄的豪迈。
远方,北蛮大军蠢蠢欲动。
而大盛朝的远征军,也在向着兀兰土喇山移动。
盛太祖看向孟原:“后生仔,咱要去跟这些蛮子,打最后一仗了。”
显然,他的心中已经了无遗憾。
策马扬鞭,在残阳下,盛太祖单人独骑,汇入大盛朝的远征大军中。
只剩他的声音作为画外音,在所有的观众耳畔响起。
“朕,本淮右布衣!
“奈何,天下兵起,人心离叛,使华夏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相离!
“乃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故率群雄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华夏之威仪!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1
说到这里,盛太祖的声音稍微顿了顿:“这一生
“无愧于心。”
盛太祖渐渐远去。
他就像是一个孤独的老人,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个微不足道的身影。
而在他的背后,却是一个蒸蒸日上的王朝!
许多荧幕前的观众都陷入了沉默。
像楚歌这样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很清楚地知道,在他最爱的皇后死后,盛太祖还要孤独地度过十几年几乎没有休息的岁月。
八天之内,盛太祖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勤政至极,可见一斑。
而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最钟爱的太子因风寒病逝,命运还要给这位垂暮之年的老人最后的沉痛一击。
可是,这位老人依旧如他所说的一样,倔强而固执地,对抗着残酷的命运,始终未曾改变!
电影的末尾,是赵海平扮演的盛太祖御驾亲征,与北蛮最终决战与兀兰土喇山的场景。
长途跋涉来到漠北,对于最后是否要闯入北蛮的伏击圈,盛太祖显然也和赵海平一样,曾经有过迟疑。
但,不同身份的他站在背后,让他最终下定决心。
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为电影最终收尾。
盛军的精锐骑兵在盛太祖的身旁飞奔而过,如同风卷残云般继续追杀残存的北蛮骑兵。
日已西斜,残阳如血。
在混乱无比的战场中,盛太祖看向远方天边的残阳。
所有荧幕前的观众,仿佛也跨越了数百年的时间,通过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文化与传承,让遥远的灵魂凝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