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杨可宁“魔性大发”【一更,求推荐票】 (1/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我真的很想被拒绝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可迪一晚上几乎没怎么睡,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打扫院落内外的卫生。
没有想到的是,这刚开门,郭薇就开车赶了过来。
“师傅,早啊!”小丫头笑起来的时候,就像初夏的晨光。
热烈,又温暖。
杨可迪也不客气,将扫把递了过去:“既然来了,就别想着吃闲饭,干活吧。”
“你!”郭薇努嘴道:“臭师傅。”
两个人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收拾好卫生,接着又去镇上买了要用到的食材,一切准备妥当都一点多了。
郭薇在粉丝群里发了定位,动员能过来的都尽量过来,算是捧个场。
并连发了十几个很大的红包,算是路费。
反正小丫头也不差钱,搞直播也属于“玩票”性质的。
当然了,杨可迪并不知道发红包的事情。
这会也闲着,郭薇缠着师傅给她讲讲这些窑洞里面的故事。
杨可迪的家是一个三面环“崖”的地坑院。
北面的崖墙上有三孔窑洞,是用来给家里人住的。
东面的崖墙上也是三孔窑洞,最中间一孔窑洞是厨房,两边是客房。
南面的崖墙上,表面上看,还是三孔窑洞。最东边的一孔住人,西一边的一孔用来养牲口的。
要说这个地坑院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南墙上中间的这孔窑洞。
这孔窑洞别有千秋,分为三个部分。
先是窑洞最外面的部分,深二十米,宽五米,是个大磨坊,用来给村民磨粮食,就像现代的面粉厂。
窑洞最里面,又延伸了两个方向。往西北角方向,是一孔长十米、宽三米的窑洞。往东北角方向,是一孔长五米、宽三米的窑洞。
其实,南面墙上中间这孔窑洞上面,还有几孔可以弯着腰出入的小窑洞。
这些小窑洞彼此之间,又是相互通连的,有点地道战里“地道”的意思。
这也就是南墙中间窑洞的第三部分。
地坑院的西面,是砖墙,中间是土木结构的门楼。相传以前,也是三米多高、近一米宽的土墙。
之所以同一般的西北地坑院有些不同,主要是杨家的祖上,是个土财主,家底非常丰厚。
那个时候,西北这里土匪猖獗,经常烧杀抢掠。
这西面的土墙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土匪来袭,全家上阵,用石头、土枪等进行防御。
这第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全家进入南墙中间的窑洞里。
窑洞的西北角用来住人并储藏粮食、珍贵的财物,东北角用来做伙房,上层的小窑洞用来继续抗击土匪。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土匪很难攻下来,足可以等到官府救援。
“原来这些窑洞里面有这么多故事啊?”郭薇听得入了谜,对那个时候的生活产生了神往。
“我也是听奶奶说起过。”杨可迪笑道:“你猜我出生在哪一孔窑洞里?”
“应该是你现在住的北墙西边那孔吧。”郭薇有些不确定。
杨可迪笑了笑,指着南墙西边的那一孔:“没想到吧?”
“这不是养牲口的吗?”郭薇疑惑道。
“梁姐说,那会她正和奶奶给家里的驴接生呢,结果临盆,奶奶一个人没办法,只能在这里接生了。”
杨可迪耸了耸肩,笑道:
“所以,我这人有时候很犟,属驴脾气的!”
“哈哈,师傅,你可真逗,幸好当时是驴,要是碰到了一头老母猪,那你可就是猪脾气了!”郭薇笑得前仰后翻,都快岔气了。
“死丫头,哪儿有拿师傅寻开心的。”杨可迪没好气地说道。
两个人笑着来到大门外,望着层峦叠嶂的沟壑,不失为一种别样的风景。
杨可迪想起了自己高二那会瞎做的一首诗:
远看是沟,
近看是沟,
走过一沟,
... -->>
杨可迪一晚上几乎没怎么睡,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打扫院落内外的卫生。
没有想到的是,这刚开门,郭薇就开车赶了过来。
“师傅,早啊!”小丫头笑起来的时候,就像初夏的晨光。
热烈,又温暖。
杨可迪也不客气,将扫把递了过去:“既然来了,就别想着吃闲饭,干活吧。”
“你!”郭薇努嘴道:“臭师傅。”
两个人用了一早上的时间收拾好卫生,接着又去镇上买了要用到的食材,一切准备妥当都一点多了。
郭薇在粉丝群里发了定位,动员能过来的都尽量过来,算是捧个场。
并连发了十几个很大的红包,算是路费。
反正小丫头也不差钱,搞直播也属于“玩票”性质的。
当然了,杨可迪并不知道发红包的事情。
这会也闲着,郭薇缠着师傅给她讲讲这些窑洞里面的故事。
杨可迪的家是一个三面环“崖”的地坑院。
北面的崖墙上有三孔窑洞,是用来给家里人住的。
东面的崖墙上也是三孔窑洞,最中间一孔窑洞是厨房,两边是客房。
南面的崖墙上,表面上看,还是三孔窑洞。最东边的一孔住人,西一边的一孔用来养牲口的。
要说这个地坑院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南墙上中间的这孔窑洞。
这孔窑洞别有千秋,分为三个部分。
先是窑洞最外面的部分,深二十米,宽五米,是个大磨坊,用来给村民磨粮食,就像现代的面粉厂。
窑洞最里面,又延伸了两个方向。往西北角方向,是一孔长十米、宽三米的窑洞。往东北角方向,是一孔长五米、宽三米的窑洞。
其实,南面墙上中间这孔窑洞上面,还有几孔可以弯着腰出入的小窑洞。
这些小窑洞彼此之间,又是相互通连的,有点地道战里“地道”的意思。
这也就是南墙中间窑洞的第三部分。
地坑院的西面,是砖墙,中间是土木结构的门楼。相传以前,也是三米多高、近一米宽的土墙。
之所以同一般的西北地坑院有些不同,主要是杨家的祖上,是个土财主,家底非常丰厚。
那个时候,西北这里土匪猖獗,经常烧杀抢掠。
这西面的土墙是第一道防线,一旦土匪来袭,全家上阵,用石头、土枪等进行防御。
这第一道防线一旦失守,全家进入南墙中间的窑洞里。
窑洞的西北角用来住人并储藏粮食、珍贵的财物,东北角用来做伙房,上层的小窑洞用来继续抗击土匪。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土匪很难攻下来,足可以等到官府救援。
“原来这些窑洞里面有这么多故事啊?”郭薇听得入了谜,对那个时候的生活产生了神往。
“我也是听奶奶说起过。”杨可迪笑道:“你猜我出生在哪一孔窑洞里?”
“应该是你现在住的北墙西边那孔吧。”郭薇有些不确定。
杨可迪笑了笑,指着南墙西边的那一孔:“没想到吧?”
“这不是养牲口的吗?”郭薇疑惑道。
“梁姐说,那会她正和奶奶给家里的驴接生呢,结果临盆,奶奶一个人没办法,只能在这里接生了。”
杨可迪耸了耸肩,笑道:
“所以,我这人有时候很犟,属驴脾气的!”
“哈哈,师傅,你可真逗,幸好当时是驴,要是碰到了一头老母猪,那你可就是猪脾气了!”郭薇笑得前仰后翻,都快岔气了。
“死丫头,哪儿有拿师傅寻开心的。”杨可迪没好气地说道。
两个人笑着来到大门外,望着层峦叠嶂的沟壑,不失为一种别样的风景。
杨可迪想起了自己高二那会瞎做的一首诗:
远看是沟,
近看是沟,
走过一沟,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