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唐马王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孝恪送到长安的奏章终于有了回音,太子李治对这样一项重大的事情没有自作主张,他知道一个监国的太子不能手伸得太长。不然的话,即使是父皇也会对自己产生一些看法。
他在郭孝恪的奏章上签署了自己表示支持的意见,但要请太宗皇帝定夺。另外,他还把近期西州方面的一些事情一并向皇帝进行了汇报。
这些事情里包括天山牧总牧监带人去葱岭之外寻仇的事情、西州以及乙毗咄陆部的反应、高阁老关于暂停高峻天山牧总牧监一职的意见。
为了让皇帝全面了解西州发生的事情,他把郭孝恪转来的乙毗咄陆部阿史那欲谷可汗的两封信一并附上了。
李治年轻气盛,他已经从郭孝恪的奏章中猜想到了白杨牧发生的事情,因而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天山牧总牧监高峻的行动,从内心里是支持的。
再说,他认为高峻此次的行动是白杨牧和天山牧内部的事情,西州并未代表大唐出动一兵一卒,因而并没有高阁老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是他决策的话,他会静观其变,高峻占了便宜便罢,一旦吃亏,那么大唐绝不会不闻不问,是一定要出头的。
但是高阁老是位重臣,有传言说父皇有意让高阁老出任太子少傅,那么太子的意见就不能锋芒毕露地与阁老相左——关于天山牧总牧监的问题,他只是说在高峻不在的情况下,西州可以暂时委派一名代理牧监……请父皇定夺。
不久皇帝的批示就从东边的前线返回来了,皇帝同意在轮台设县,按上县等级。具体的人员安排由太子与郭孝恪商量着确定——高丽战事呈胶着状态,皇帝无暇考虑这些事情。
对于高峻的任用以及设立代理总牧监的意见,皇帝未置可否。不过皇帝说,此事要多多与高阁老商量,尤其是多听听郭孝恪的意思。
李治从父亲的回复中大致看出了他的态度。对于设县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父亲是支持的,而且态度明确,这是大唐巩固西方的有利举措。
但是对于天山牧总牧监的问题,父亲的表态就不那么明确了。他在东方战场,对于西州的事情也不大了解,而且看起来东边的战事并不顺利。
不过,除了郭孝恪的意见之外,阁老、高审行、阿史那欲谷……这么多对高峻不利的因素都摆在皇帝的面前,皇帝仍然是这样的模糊态度,这个态度的本身就是他的态度了,至少皇帝不认为天山牧的行动是不可容忍的。
父亲这样的回复可能与东边的战事有关,如果他明确地支持了天山牧,便会给西州打气,西州出兵便没有了顾虑,万一与阿史那欲谷的战事失利了怎么办?西州人马不过万啊。
皇帝把这件事情推回来,让他跟郭孝恪和高阁老商量,让太子也不必自己拿意见,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郭孝恪接到了长安的消息,立刻把设立轮台县的事情操办起来,按理说皇帝授权他决定轮台县的人选,此事一点都不麻烦。但是他从李治的回信中也看出长安对高府的意见是很在意的,那么他就要听听高审行的意见。
高审行虽然是个西州长史,职位远在郭孝恪之下,但他代表着高府。郭孝恪亲自从焉耆赶到牧场村,与高审行商量。
结果,双方的意见完全不同。
高审行的意见是,白杨牧方向的稳定与否,与地方官员的为官素养密切相关,那些满口粗话、墨水紧缺的牧场官员是不适合出任一县之令的,他举荐侄子高岷。
郭孝恪说,“高兄,你说的倒是,高岷为官多年,去了... -->>
郭孝恪送到长安的奏章终于有了回音,太子李治对这样一项重大的事情没有自作主张,他知道一个监国的太子不能手伸得太长。不然的话,即使是父皇也会对自己产生一些看法。
他在郭孝恪的奏章上签署了自己表示支持的意见,但要请太宗皇帝定夺。另外,他还把近期西州方面的一些事情一并向皇帝进行了汇报。
这些事情里包括天山牧总牧监带人去葱岭之外寻仇的事情、西州以及乙毗咄陆部的反应、高阁老关于暂停高峻天山牧总牧监一职的意见。
为了让皇帝全面了解西州发生的事情,他把郭孝恪转来的乙毗咄陆部阿史那欲谷可汗的两封信一并附上了。
李治年轻气盛,他已经从郭孝恪的奏章中猜想到了白杨牧发生的事情,因而对于这位素未谋面的天山牧总牧监高峻的行动,从内心里是支持的。
再说,他认为高峻此次的行动是白杨牧和天山牧内部的事情,西州并未代表大唐出动一兵一卒,因而并没有高阁老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是他决策的话,他会静观其变,高峻占了便宜便罢,一旦吃亏,那么大唐绝不会不闻不问,是一定要出头的。
但是高阁老是位重臣,有传言说父皇有意让高阁老出任太子少傅,那么太子的意见就不能锋芒毕露地与阁老相左——关于天山牧总牧监的问题,他只是说在高峻不在的情况下,西州可以暂时委派一名代理牧监……请父皇定夺。
不久皇帝的批示就从东边的前线返回来了,皇帝同意在轮台设县,按上县等级。具体的人员安排由太子与郭孝恪商量着确定——高丽战事呈胶着状态,皇帝无暇考虑这些事情。
对于高峻的任用以及设立代理总牧监的意见,皇帝未置可否。不过皇帝说,此事要多多与高阁老商量,尤其是多听听郭孝恪的意思。
李治从父亲的回复中大致看出了他的态度。对于设县这样的事情,毫无疑问父亲是支持的,而且态度明确,这是大唐巩固西方的有利举措。
但是对于天山牧总牧监的问题,父亲的表态就不那么明确了。他在东方战场,对于西州的事情也不大了解,而且看起来东边的战事并不顺利。
不过,除了郭孝恪的意见之外,阁老、高审行、阿史那欲谷……这么多对高峻不利的因素都摆在皇帝的面前,皇帝仍然是这样的模糊态度,这个态度的本身就是他的态度了,至少皇帝不认为天山牧的行动是不可容忍的。
父亲这样的回复可能与东边的战事有关,如果他明确地支持了天山牧,便会给西州打气,西州出兵便没有了顾虑,万一与阿史那欲谷的战事失利了怎么办?西州人马不过万啊。
皇帝把这件事情推回来,让他跟郭孝恪和高阁老商量,让太子也不必自己拿意见,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郭孝恪接到了长安的消息,立刻把设立轮台县的事情操办起来,按理说皇帝授权他决定轮台县的人选,此事一点都不麻烦。但是他从李治的回信中也看出长安对高府的意见是很在意的,那么他就要听听高审行的意见。
高审行虽然是个西州长史,职位远在郭孝恪之下,但他代表着高府。郭孝恪亲自从焉耆赶到牧场村,与高审行商量。
结果,双方的意见完全不同。
高审行的意见是,白杨牧方向的稳定与否,与地方官员的为官素养密切相关,那些满口粗话、墨水紧缺的牧场官员是不适合出任一县之令的,他举荐侄子高岷。
郭孝恪说,“高兄,你说的倒是,高岷为官多年,去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