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崇云敬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如东县沿海老一辈盐民群众中,至今流传着盐民徐可琴在党的指引下,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革命战争的锻炼,从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盐花子”翻身成长当了县长的故事。
一、 苦难身世
徐可琴,1904年出生在如皋县东乡(今为如东县)范公堤旁沿岸乡三港边杨家畈一个世代盐民家庭,乳名小金儿。家中除父母外,有姐妹2人,兄弟5个,小金儿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全家9口人,仅住3间照见亮的破草屋,种30亩碱田。碱田长不好庄稼,主要靠烧盐为生,生活甚是寒苦。小金儿4岁时,被送给舅父抱养。后来舅父生活无着,又把小金儿送回。6岁时母亲病亡,一家人靠父亲和大姐徐可贞带领过活,更是雪上加霜。小金儿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8岁起就跟着人家“下小海”挖文蛤,掏蚶子。10岁与人家合养“份子牛”人家出牛他出力,合养的利息两家分。又与人家合伙烧盐,年轻力气小,整担子湿灰挑不动,半担子干灰慢慢送,每烧10分盐,才派他得1分。14岁时,父亲给5个儿子分家立业,可琴只分得1淘箩粮食,5亩碱田,外带48块钱的债。没钱还债,只好把5亩碱田抵了债。16岁时招赘于丁家庄阮姓。阮家有岳祖母、岳父母,加上可琴小夫妻俩,5口人住3间“火烧头”的屋,种5亩低田。可琴日夜种田,外加帮人家做短工,才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丈人又是个老赌鬼,有钱时手指儿痒,钱在衣袋里焐不暖;没钱时搓搓手,赖在赌桌边上看斜头,所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8岁同妻子圆房,正好那年闹水灾,日子过不下去,丈人索性把5亩低田卖了,拿出80元,叫可琴带妻子单独谋生。可琴没法,只好带着妻子回到杨家畈,寄住在弟弟可礼家中,把当年抵债的5亩碱田再要回来自己种。种田以外,还是靠烧盐为主要生计。那时盐墩属于大豫盐垦公司所有,盐价由丰掘盐场场官根据上级盐政机构的通知规定。盐区驻有国民党的缉私营,凡是卖私盐的,抓进去就往死里打。老老实实烧盐的,一年忙到头,烧得的点儿盐,先要缴国民党政府的七捐八税,再要送灶长、朝奉的人情节礼,剩余的才是灶民的活命钱。所以,烧盐的,历来人称“熄火穷”凡是老实巴交的灶户,哪一家一年之中没有几个月断顿熬饿的?
二、闹街
有一年春上,阴雨连绵几十天不歇劲,摊不成灰,淋不成卤,烧不成盐。眼看着家中的粮食吃干净,家家户户揭不开锅。杨家畈有个心热胆壮的灶户叫冯爱仁,中大家把名家剩余的盐都凑合起来,运一掘港街上去卖了,买点粮食回来度命。有个从街上买粮刚回来的人告诉大家:“粮价步步涨,盐价还照旧。”冯乘机怂恿大家说:“盐价死不涨,烧盐的怎得过生?不如一起到掘港去闹街吧!”大家齐说:“好!”真是一呼百应。于是当天半夜过后,几百个盐民集中在何灶庙,大家跪在菩萨像前赌了齐心咒,吞下齐心面,一起出发上掘港镇。三四十里路,走了几个小时,天刚蒙蒙亮,大家一起拥到国民党政府丰掘盐场公署大门前面的场上。加上围观的市民,黑压压地站满了整整一场。冯爱仁带头,叫看门的人进里面通报:“要见场官有话说!”等了好久不见场官露面,大家喧闹起来,准备闯进去。场官不得已,在几个吏役的簇拥下走出大门,当即被众灶户团团围住。“我们要涨盐价!”“不涨盐价我们就没命啦!”呼喊声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一直闹到晌午。场官望望激动的人群,只看见一张张黑瘦的额头青筋暴暴,只听见一条条发沙的嗓子嗷嗷大叫,晓得不好收场,不得不把态度软下来,请出一个和事佬做担保,承认向上峰请示酌情提高盐斤收购价的事。灶民们一直闹到下午,才渐渐散去。经过这次闹街,不久场署贴出告示,盐价每桶(210斤)涨价二角。这件事发生在民国五年(1916年)。那年可琴虽然只有13岁,但是父兄们经历的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多力量大,只有勇敢斗争,穷苦盐民才有活路。”
三、血冤深仇
杨家畈有个经国民党丰掘盐场场官委任的灶长,名叫徐先正。此人是个流氓坯子,对上是吹牛拍马桩桩能,对下是恐吓诈骗样样精,交着海巴子(海匪),连着中央军;卖白粉的,贩军火的,三教九流的他都混得熟,身边围着一帮恶爪牙。由于他有权有势,所以每日吃荤穿绸,带着个大姑娘到处转悠,吆三喝四。就是有一条,生性傲慢刻薄,你叫他“大先生”他连哼也懒得哼一声,但是你如对他不巴结,他就找机会使坏,要你好看,所以灶民哪个不怕他三分?论班辈,他还是可琴的叔辈之人,但可琴生性戆直,不喜欢巴结,一来二去,不知怎么的,得罪了徐先正,便被徐先正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可琴29岁那年的夏天,有一次去灶墩上烧盐,途中忽然遇到几个中央军士兵。只听为首的一个喝道:“站住!叫什么名字?”“我叫徐可琴。”可琴答道。“跟我们走一趟!”“老总,我没做什么坏事,你们是不是找错人啦?”“错不了,找的就是你!”可琴心知不妙,一定是遇是绑票的了!当时拔腿要跑,可是往哪里跑?只见几个中央军一拥而上,拳打脚踢,麻绳一绑,带上了双灰山庙。到了庙中,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阴笑着对可琴说:“有人告你私藏军火,还有人告你家里有80块大洋。漂亮点,捐出来,放你回灶。”“我是穷人,哪有钱出捐?”“你还嘴硬?把他吊上屋梁!”上来几个士兵,不容分说就把可琴往屋梁上吊,吊起来后就用鞭子抽。打一下,问一声:“你可出捐?”可琴认死不认捐,士兵就往死里打,打得昏死过去了用冷水喷,还过魂来再打死,就这样反来复去,可怜他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中央军还扬言要解上马塘街(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当时所在地)去“法办”家里人得信后焦急万分:“这没头的官司哪有理可讲?”着急慌忙请人去说情。中央军认钱不认情:“80块洋钱一条命,少了一分不谈心!”说情的人吓得眼睛瞪得滚滚圆:“80元,算算值大麦头两船哪!”幸得大姐可贞出面求爹爹告奶奶,人上托人凑足了钱,才把人赎回来。放出来时可琴的骨头已被打散了,到家后吐血不断,童便灌去了几大碗,个把月后还不得圆饭劲。想想心里真懊恼:“没有地头鬼,哪得外来祸?丈人给的80块,不就是在徐先正面前偶尔提过一次嘛;除了他通风报的信,别的还会是谁呢?”
可琴33岁那年,市上盐价看涨。一天,有个绰号叫“王瘌子”的人来到徐家,窜掇可琴收集灶盐私下里贩运出去,弄几人个“活水钱”花花。可琴被他说动了心,只是没有船。禁不住王瘌子的一意怂恿,徐可琴花30元钱,请徐先正出面租得民船一只,装运了满满一船灶盐往市镇上去卖。可琴一路上做着赚钱的美梦,眼看着快到市镇了,不由得心花怒放,喜上眉梢。忽听一声吆喝,吓了可琴一跳:“喂,叫你呢!把船靠过来,快!”可琴定睛一看,只见河埠头上站着几个放哨的中央军,不禁心里一“格登”忙陪着笑脸递上票据说:“长官,这不是私盐,打过票。”“不问你妈的票不票,刚才团长下过命令了,到老子手里就别想逃!”说着,把票撕得粉碎往河里一扔。原来,徐先正存心坑人,他先是串通五瘌子怂恿可琴租船贩私盐,暗地里却写了告密信派人送给中央军的头目张华炳、罗绪才,说是:“拜上张团长,奉告罗主任:兹托人送上官盐几十包,请照收不误!”这里船还没有到,那里他的条子倒先到了,所以才发生了中央军守株待兔的荒唐事。这时的王瘌子装成个木瓜一声不响;撑船的呢,从来没经历过这场面,一见这架势,吓得活活地抖。可琴欲待分辨,无奈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差点没挨耳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要不是腿脚麻利,连可琴一起都要被扣押。这边是船户连人带船被扣留,那边是徐先正上门要船,船夫奶奶上门要人,连哭带骂,把个徐可琴的茅草屋儿闹得翻了天。妇道人家不好缠,可琴只有求情的份:“人,没事的,你放宽心。缺三少四的,先从我家里拿。”于是家里值钱的东西又被拿个干净。一连几天,可琴到处托人寻找船的下落,脱的脱,骗的骗,前后用去多少钱,却连个船的影子也找不到。而徐先正早一趟晚一趟,盯前盯后要算船的账。
转眼到了冬末。一天,可琴手拿钉钯去修范公堤,忽听徐先正的侄儿叫他:“我家姨(当地人称叔为姨)请你去吃杯茶。”来到徐先正的家,一进门,就听徐先正阴沉着个脸,问道:“船,你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有是有的说相,没有是没有的说相。”一听可琴说是“没有”徐先正一边拦住可琴不许走,一边向侄儿示眼色。侄儿脚踏车一骑溜上了街。到晌午时分领着两个缉私盐营盐兵冲进来。徐先正手一抬,眼一瞪,大声喝道:“人在此地,拿捆起来!妈的,要你的命!打,先打他一顿,再拖了上街!”在徐家被盐兵好一顿打,然后被带上了王家潭,关进了缉私营。连夜又是一番吊打。第二天,盐兵头目阴阳怪气地对可琴说:“我同你既没仇,又没怨,要么你交船,要么你出120块钱,我就放你走。否则,你晓得张华炳是辣手,解上去就别想有回头!”可琴不语。这时,门外闯进闻讯赶来的乡亲缪二和任子乔。任子乔劝可琴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钱没得可以兑(借钱俗称兑),哪怕我帮你拉个会,省得在这里活受罪!”可琴一想:“也对!你靠势力我靠朋友,留条细命儿同你慢慢地揪!”于是立请缪、任二人做保人,承认80块钱熄了火。放回来时遍体鳞伤,青一块,紫一块,疼得整夜整夜合不了眼。女人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天天哭,天天叹,一气气得置了病,没过几天就含恨去了世。人穷,买不起棺材,只好草草埋葬。请了个会,进款一百元,用于还债办丧事还不够。到了大年三十夜,家中只剩下几升元麦糁子过大年。别的人家欢天喜地守岁放炮仗,可怜徐可琴只能一个人勒紧裤腰带在田埂上走走。思前想后,实在心里酸,恨得牙齿咬进了肉:“不同徐先正拼个你死我活,我枉为算个大男人!我,我要告他!”
四、情急告状
可琴主意已定,一开春,就请人写了呈子告徐先正。呈子上,一不告他地头蛇,二不告他当盐霸,只告他两句话:“私刑吊打,勒索取榨”手里拿着呈子,上路直奔马塘街。路上遇到熟人冯老二,既是同情又是关切地说:“徐先正也太没王法啦!听说你要同他掼一跤?”可琴点点头。冯二接着说:“我说出来不怕你恼,他簇光蜡的票子尺把厚,你有多少家私陪他揪?让他碰碰别人好,恶人自有恶人报,这个官司你吃不消啊!”可琴耳不听心不恼,坚决地说:“当真穷人命该死?我就不信,偏要告告他。大不了我坐牢!”
这边徐可琴的呈子递到了国民党的如皋县政府,那边徐先正还在盯住缪二、任子乔要船钱:“你们倒好,船和钱两不交,担的你娘的什的保?”缪二告诉他:“听说徐可琴已经告了官,等等再说吧。”徐先正一听哈哈笑:“看他穷得穿的裤子要露鸟儿,场面上的人他认得有几个?想告倒我,哼,做他的梦!我说你们保人不好做,明天再没有钱,可不要怪我翻眼不认人噢!”
徐先正虽这样说,心里着实有点虚。果然第二天上午,随着几声犬吠,家门口来了两个陌生人。拘票一拿,对徐先正说:“请你跟我们到马塘街上走一趟!”徐先正不由得一愣,随之马上从身上往出来掏钞票:“二位一路辛苦,请坐,请坐。这里是120块钱,候二位吃吃香烟。”一面赶紧把票子往差人兜里塞。接着就是全家一齐出动,淘米的,洗菜的,买肉打酒的,忙得屁股冒了烟,直等到两位差人酒足饭饱而去,一颗“嘭嘭”乱跳的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第一次开庭,徐先正没有到庭,只有可琴独自诉苦情。第二次开庭前,来了差人专要徐先正。照例又是酒饭又是菜,外加80块钱安顿差人,打发侄儿顶替徐先正出二庭。开第三庭时,可琴因为吐血不能到庭,补了个呈子。一晃到了中秋节,三庭开了开四庭。开庭前,法庭传下话来:“原告被告,双方证人,这次都得到齐,不得推诿!”到了开庭这一天,可忙煞了徐先正:厨房的烟囱里一早就冒了烟,把全庄了“证人”都请到他家里吃早饭。这个送上几十块钱,那个免掉几十块钱的费,外带甜言蜜语不离嘴:“借重诸位撑个场面,反正我徐先正总不省个钱。几十年的老面子,总不能倒输给他徐可琴!”俗话说:“热酒红人面,黄金动人心。”本来徐灶长说话就没人敢不听,更何况做了“证明”又有钱拿,哪个不愿意?当下徐先正买作了伪证人,雇了头号大船,装了人前往马塘镇。到了镇上,已是中午,又在饭馆里请了好几桌,吃得“证人”酒醉饭饱。又托人到国民党军阀兼如皋县县长吴卫久那里行贿通关节,这才在法庭门外稳如泰山地坐等开庭。
下午正式开庭,徐可琴的证人却一个也没有到。眼望着徐先正的“证人”来了一浪趟,可琴心里十分懊恼。轮到问官问他话时,可琴气愤地说:“我认输!这官司我不打了!明摆着徐先正私刑吊打、勒索取榨,但是我的证人生了病,他的证人都是伪造的,又请酒又塞钱,连哪个得多少我都报得出!”问官只是笑,不做声,——当人百众的难帮徐先正啊!临了,问官宣布:“这个案子今天不忙判,还要慢慢审。原告先回去,被告取保候审。”
眼看又要到旧历过年。一天,可琴正在家里等宣判,忽然冒出个杨文轩来做说客,要可琴与徐先正和官司。杨说:“人又不是认不积,一定要见个山高水低也犯不着。一切费用都由他徐先正来,你净得330块钱有什的不好?”可琴低头沉吟了半晌。本心想要揪到底,又怕他背后已经通好了关节,再说春上的官司打到了旧历年,再拖也实在拖不起,只好点头同意和了官司。想想心里实在不甘心:“从春揪到冬,揪了整年做了个大头梦!别人家里过年暖烘烘,可怜我人财两头空!唉,天大的一场官司,就这样邋邋遢遢收了工!难道我倈烧盐的人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五、盐抗会
1939年春天,杨家畈来了一群陌生的青年男女。一式的中央军装束,但是举止文雅,待人和善。他们随身不带枪,自称是国民党抗战支队政工队的海滨工作组。个个能说会道,写一手好字。盐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一个个怀着既好奇又疑虑的态度谈论着他们。他们待盐民很友好,同苴镇的缉私营盐兵也说得到话,要是哪有有人被关进了缉私营,求他们写张条子就能放出来。他们中有几个人还懂医道,盐民害了烂眼、烂腿、关节炎等毛病,过去靠求神拜仙都医不好,现在他们用点什么药水涂涂,给点药丸吃吃,过几天也就好了,而且从不收钱。这样地了一些日子,盐民与他们就开始熟识起来了。他们一个个都没有什么架子,尤其喜欢访贫问苦,与穷苦盐民唠个家常拉个呱什么的,好像原本就是一家人似的。不管是制盐生产还是盐民生活,他们好像都很感兴趣。
一天, 有个叫崔德耀的工作组成员来到徐可琴烧盐的灶墩子,一边同他一起干活,一边就同他唠嗑起来。崔问可琴:“你说盐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苦啊?”“命苦呗!”可琴随口应道。“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民是一团散沙。你看,一根筷子,谁都能把它折断,”崔德耀拿起徐家筷笼里的一根筷子比划着“但是,一把筷子就没有哪个人能够折得断了。所以,只要盐民团结起来,大家一齐跟盐霸作斗争,那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崔德耀的话,使徐可琴联想起13岁那年大人们在掘港镇的闹街,又想起一年前单枪匹马没能告倒徐先正的那场官司,仿佛是被拨亮了一盏灯,心里开始亮堂起来了。
随着接触的增多,可琴对崔德耀和他的战友了解得更多了。知道他们都是热血的知识青年,有的来自南通,有的来自上海,虽然穿着中央军的服装,却不是国民党的人,有的还是中共地下党员呢。他们之所以离开舒服的大城市,到这荒僻的海滨来,为的就是帮助盐民组织起来,抗日救国,翻身求解放。
这年4月,经过政工队理明(女)、曹绾中、崔德耀、吴一里等人的策划,三港边杨家畈的“盐民抗日救国协会”宣告成立了。大家选冯万富当会长,徐可琴当了理事。他们发动盐民群众向灶长进行说理斗争,甚至喊出了“打倒反动灶长”的口号,使灶长再也不敢随意欺压盐民。与此同时,何家灶、十三总一带的盐民在政工队员的启发下,也成立了盐抗会。几天后,盐抗会又组织盐民推选代表,由曹绾中带领,到掘港镇丰掘盐场公署递上呈文,要求提高盐的收购价。经过几次催问,涨价呈文批下来了。盐民的收入有了增加,尝到了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果实。
同年夏天,海滨工作组党支部决定在“抗日卫国保家乡”的旗帜下,组织成立盐民自卫队。任命崔德耀为队长,曹绾中为指导员,徐可琴为调查员。开成立大会那天,崔队长、曹指导员要他主持会议。站在用十几张八仙桌拼凑起来的主席台上,眼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徐可琴生平第一次感到自己开始活得像个真正的人了。
盐抗会会址和自卫队队部合设在何家灶的三官殿庙。庙里有十几间高大的瓦房。盐抗会在这里开会议事,自卫队员们在这时宿营操练。崔队长给大家讲授军事知识,曹指导员教大家学唱革命歌曲,认字学文化。可琴原先一字不识,经过勤奋学习,渐渐地也能粗通文墨,——做工作的人不识字怎么行呢?从一本封面上写着“论持久战”的红皮书上,他知道了在遥远的西北边,有一处地方叫延安,那里住着天下穷人的救星,名叫毛泽东,他领导着八路军、新四军,指引着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方向。
盐抗会的日常事务交关多。可琴是个实心人,为了办好这些事,他一大早就得离开家,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家里仅仅成了他宿夜的“客栈”整个白天人都在三官殿庙。那时他与父亲、弟弟一起住,老爹眼看别人家的青年人成天不是种田就是烧盐,生产忙得红红火火,而自家的儿子一天到晚连个人影都不归家,心里已有十二分的不乐意;又听人说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担心可琴这样弄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不免又气又急。但是,不管怎样粗言恶语地骂,苦口婆心地说,又叫回了大姐徐可贞眼泪鼻涕地劝,徐可琴就是软硬不吃,每天还是往自卫队部跑。为此,老爹心一硬,请出家边邻舍为证,三当六面,与可琴分家决裂。离家前的这一夜,可琴彻夜未眠。鐅屋前后转了好几圈,牙齿咬肉心头酸。想想自己从小生长在盐墩上,一旦就要离开了,心里哪能不牵挂?“古来忠孝难两全。今天我徐可琴是为了革命,才离开这个家!”
无家一身轻,可琴从此更加把全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的表现都被中共地下党员崔德耀看在眼里,一有空就找他谈心,有心要培养他参加党。有一次谈心时,可琴对德耀说:“我看你们这些人,抛亲离家,大老远地跑到海边来,帮我们穷人闹翻身,真叫人敬佩。我想参加你们的组织,不知你们可要我这样的人?”德耀的脸色变得庄严起来,郑重地说:“入党干革命,要准备吃很多的苦,有时甚至会被杀头,你不害怕吗?”可琴嚯地站起身,坚定地说:“中央军揍得我浑身疼,徐先正把我不当人。我认准了: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我们盐民才有大翻身的一天。为了革命上的事,不要说叫我吃苦,就是叫我断头送命,我徐可琴要是把眼睛眨一眨,算不得人!”于是,在1939年10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三官殿庙一座巨大的菩萨龛子后面,徐可琴填了党表,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的介绍人,一个是崔德耀,一个是新来的赵峰,两个人都是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先后来苏北开辟工作的产业工人。
这年冬天,盐民自卫队受到国民党如皋县县长吴卫久的猜忌。先是指导员曹绾中被诱捕,可琴立即通过各种关系去保他。接着是自卫队被勒令解散,改编为中央军的税警团。随之,盐抗会的活动也被迫停止了。在那白色恐怖一天比一天严重的日子里,徐可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肩负重任的盐民共产党员,他坚忍不拔地等待着冬去春来的日子。
六、穷人灶长
1940年10月,正当稻子黄熟、大豆摇铃的季节,新四军在黄桥决战大捷后挥师东进的消息传到了海滨。人们到处交头接耳地谈论,有人欢喜有人愁。徐可琴敏锐地感觉到:穷人扬眉吐气的日子又一次来到了!“与其在这里坐等,还不如到他们的来路上去迎接,充当向导,把穷人的队伍引到盐区来。”他把这个想法同几个原来盐民自卫队的骨干一说,大家都赞成。恰好这时赵峰、崔德耀也正欲召集大家研究迎接新四军的问题,真是不约而同。于是第二天,徐可琴、秦志和、邱学诗、唐必银等十几个人,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从王家潭出发,经过丰利、洋口,到达栟茶。显然是来早了,新四军的先头部队还没有到。大家心情激动,一致决定:不接到新四军不返回,就住在栟茶镇的客栈里等!又过了十几天,眼看着邻近客栈的农户都把稻子收起来了,大家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正在这时,有三四个陌生人到客栈里来寻找徐可琴。可琴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的一个女同志,原来她就是海滨工作组的组长理明。连忙迎上前去,与她热烈地握手问候。通过理明的介绍,又认识了新四军先头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陈同生,大家心情万分高兴。
第二天,新四军首长钟民带着大部队到达栟茶镇。兵分三路:一路向东台,一路向马塘,一路由徐可琴等人带领向苴镇。途经丰利,先开了一个军民联欢会。到达苴镇,又叫可琴等人通知海边的盐渔民群众都到镇上参加联欢大会。
军民联欢的那天,苴镇街上红旗如山人如海,口号如浪歌如潮。盐民人老几辈,第一次看见了穷人的子弟兵,男女青年和孩子们激动得发了狂。首长与各界代表先后发表了讲话。忽然,人群中钻出一个汉子,大步流星走上了主席台。大家定睛一看,高高的个儿,长方的脸,粗黑的眉毛虎虎的眼,有人惊叫起来:“那不是徐三爹吗?他怎么上了主席台啦?”
可琴站到台上就讲话。他从自己的身世遭遇,说到盐民群众千百年来牛马不如的生活。说到伤心处,说者淌眼泪,听者揉眼睛,连台上的国民党丰掘盐场场长陈永康也低下了头。他代表几千盐民真诚地欢迎新四军的到来,他号召盐民群众热烈地拥护帮穷人求解放的队伍。他的讲话激起了台上台下热情的掌声与口号。
盐抗会的组织与活动又恢复了。盐民自卫队的人枪也要回来了,崔德耀还是队长。几天后,国民党丰掘盐场公署由新四军派人武装接管。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废除了旧政权的苛捐杂税,允许盐民自产的盐斤在打过税票以后,与商贩自行交易,物价贵了盐价相应增加。广大盐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解放了。
风调雨顺,盐丰灶富,盐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只有徐先正和他的一帮恶爪牙不开心。徐先正深知:新四军与穷人连着心,只要他们在海边站稳了脚跟,他徐先正过去的所作所为就迟早有一天要被清算。于是,他派人四出散播谣言:“共产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新四军打不过日本人与和平军。”
不翼而飞的谣言,引起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警觉。辟谣追要,没几天追到了徐先正,激起了群众的公愤。盐抗会召集了整百的盐民开会批斗徐先正。会上有人提议:“徐先正这样的人不能再当灶长,建议由盐抗会理事徐三爹接替。”当时一哄百应。从此穷人的灶长穷人当,徐可琴当了灶长,党内还兼任灶区的支部书记。
穷人的灶长帮穷人。盐贩有大贩,有小贩。大贩一贩几百上千担,本重利大;小贩一次贩个一两担,本轻利小。从前徐先正当灶长,压制小贩,偏袒大贩,从中每担渔利三五角钱,而小贩常常买不到盐。为此,可琴曾经暗中组织小贩成立盐贩协会同徐先正和大商贩们进行说理斗争。可琴做灶长后,心想:“我当灶长是穷人,穷人理应互相帮助,让小贩们赚点小钱,养活一家老小,他们就会更加拥护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参加抗日斗争。”于是,他改变旧章程,对大贩小贩都一视同仁,如果盐少,就先尽小贩挑卖。这样做,得到了广大小贩的衷心拥护,连海门一带的盐贩也不嫌路远,来到如东盐区买盐挑贩;但是这样一来,增加了开零星税票的工作量,引进了苴镇放盐分处姜主任的不愉快。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不让一个,一直闹到丰掘盐场公署新任场长朱有成那里。饭一顿,酒两壶,朱场长做了和事佬,两边一顿劝,不多时,气恼就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来时面红耳赤,归时心暖肠热。两个人都是直性子,有话当面吵,屁股一转就拉倒。再说大家都是为工作,一家人难说两家话。回到灶区,两人互相协作,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红火了。
徐先正丢了灶长这份肥缺,心里万分的不甘心。他多次对他的一班爪牙说:“不要看他徐可琴忙得像个真的,不是我说句过头话,他这个灶长当不长的!”
七、鬼蜮伎俩
人跟人好,鬼跟鬼好,苍蝇眼屎好。徐先正身边围聚着一帮地痞流氓,为首的有严仲达、徐可来、陆福康等人。这帮人过去倚仗徐先正的权势鱼肉乡里,现在徐先正丢了灯长,失去了倚靠,一个个十分气恨,咬牙切齿地发狠要暗杀徐可琴,让徐先正再当灶长。
1941年春节后的一天夜里,以严仲达为首的16个地痞流氓齐聚在严仲秋硬功夫这家里吃酒。他们点上蜡烛,叩头宣誓,举行了结拜弟兄的仪式。第二天,为了避人耳目,又聚集在港汊里的一条船舱里,商量了实施暗杀徐可琴的具体方案。严仲达一手拿着匕首,一手拿着手枪,恶狠狠地说:“要么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么是黑地里给他一粒花生米,这下子叫他个细龟子儿吃得消!”匪徒们自以为得计,爆发出一阵令人毛骨耸然的狞笑。
一连几天,他们密切地侦伺着徐可琴的行踪。一晃到了正月半,下午“眼线”送来耳报:“今晚灶里要开会,散会后徐可琴肯定要往家里跑。”匪徒们一合计,当场决定:“夜深人静,正好动手!”严仲达兴奋得直搓手,狂叫道:“乖乖,这下子拿稳了!”随即带着手枪、匕首,由熟识灶区路径的陆福康带路,前往徐可琴回家必经的路口埋伏守候。
可琴自从担任灶长后日夜忙碌。他是个实心人,选了个他,也就苦了个他。上级盐务机关的政策法令要贯彻,产销任务要布置,灶民的实际问题要... -->>
在如东县沿海老一辈盐民群众中,至今流传着盐民徐可琴在党的指引下,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次革命战争的锻炼,从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盐花子”翻身成长当了县长的故事。
一、 苦难身世
徐可琴,1904年出生在如皋县东乡(今为如东县)范公堤旁沿岸乡三港边杨家畈一个世代盐民家庭,乳名小金儿。家中除父母外,有姐妹2人,兄弟5个,小金儿在兄弟中排行老三。全家9口人,仅住3间照见亮的破草屋,种30亩碱田。碱田长不好庄稼,主要靠烧盐为生,生活甚是寒苦。小金儿4岁时,被送给舅父抱养。后来舅父生活无着,又把小金儿送回。6岁时母亲病亡,一家人靠父亲和大姐徐可贞带领过活,更是雪上加霜。小金儿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8岁起就跟着人家“下小海”挖文蛤,掏蚶子。10岁与人家合养“份子牛”人家出牛他出力,合养的利息两家分。又与人家合伙烧盐,年轻力气小,整担子湿灰挑不动,半担子干灰慢慢送,每烧10分盐,才派他得1分。14岁时,父亲给5个儿子分家立业,可琴只分得1淘箩粮食,5亩碱田,外带48块钱的债。没钱还债,只好把5亩碱田抵了债。16岁时招赘于丁家庄阮姓。阮家有岳祖母、岳父母,加上可琴小夫妻俩,5口人住3间“火烧头”的屋,种5亩低田。可琴日夜种田,外加帮人家做短工,才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丈人又是个老赌鬼,有钱时手指儿痒,钱在衣袋里焐不暖;没钱时搓搓手,赖在赌桌边上看斜头,所以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28岁同妻子圆房,正好那年闹水灾,日子过不下去,丈人索性把5亩低田卖了,拿出80元,叫可琴带妻子单独谋生。可琴没法,只好带着妻子回到杨家畈,寄住在弟弟可礼家中,把当年抵债的5亩碱田再要回来自己种。种田以外,还是靠烧盐为主要生计。那时盐墩属于大豫盐垦公司所有,盐价由丰掘盐场场官根据上级盐政机构的通知规定。盐区驻有国民党的缉私营,凡是卖私盐的,抓进去就往死里打。老老实实烧盐的,一年忙到头,烧得的点儿盐,先要缴国民党政府的七捐八税,再要送灶长、朝奉的人情节礼,剩余的才是灶民的活命钱。所以,烧盐的,历来人称“熄火穷”凡是老实巴交的灶户,哪一家一年之中没有几个月断顿熬饿的?
二、闹街
有一年春上,阴雨连绵几十天不歇劲,摊不成灰,淋不成卤,烧不成盐。眼看着家中的粮食吃干净,家家户户揭不开锅。杨家畈有个心热胆壮的灶户叫冯爱仁,中大家把名家剩余的盐都凑合起来,运一掘港街上去卖了,买点粮食回来度命。有个从街上买粮刚回来的人告诉大家:“粮价步步涨,盐价还照旧。”冯乘机怂恿大家说:“盐价死不涨,烧盐的怎得过生?不如一起到掘港去闹街吧!”大家齐说:“好!”真是一呼百应。于是当天半夜过后,几百个盐民集中在何灶庙,大家跪在菩萨像前赌了齐心咒,吞下齐心面,一起出发上掘港镇。三四十里路,走了几个小时,天刚蒙蒙亮,大家一起拥到国民党政府丰掘盐场公署大门前面的场上。加上围观的市民,黑压压地站满了整整一场。冯爱仁带头,叫看门的人进里面通报:“要见场官有话说!”等了好久不见场官露面,大家喧闹起来,准备闯进去。场官不得已,在几个吏役的簇拥下走出大门,当即被众灶户团团围住。“我们要涨盐价!”“不涨盐价我们就没命啦!”呼喊声此起彼落,一浪高过一浪,一直闹到晌午。场官望望激动的人群,只看见一张张黑瘦的额头青筋暴暴,只听见一条条发沙的嗓子嗷嗷大叫,晓得不好收场,不得不把态度软下来,请出一个和事佬做担保,承认向上峰请示酌情提高盐斤收购价的事。灶民们一直闹到下午,才渐渐散去。经过这次闹街,不久场署贴出告示,盐价每桶(210斤)涨价二角。这件事发生在民国五年(1916年)。那年可琴虽然只有13岁,但是父兄们经历的这件事,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似懂非懂地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多力量大,只有勇敢斗争,穷苦盐民才有活路。”
三、血冤深仇
杨家畈有个经国民党丰掘盐场场官委任的灶长,名叫徐先正。此人是个流氓坯子,对上是吹牛拍马桩桩能,对下是恐吓诈骗样样精,交着海巴子(海匪),连着中央军;卖白粉的,贩军火的,三教九流的他都混得熟,身边围着一帮恶爪牙。由于他有权有势,所以每日吃荤穿绸,带着个大姑娘到处转悠,吆三喝四。就是有一条,生性傲慢刻薄,你叫他“大先生”他连哼也懒得哼一声,但是你如对他不巴结,他就找机会使坏,要你好看,所以灶民哪个不怕他三分?论班辈,他还是可琴的叔辈之人,但可琴生性戆直,不喜欢巴结,一来二去,不知怎么的,得罪了徐先正,便被徐先正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可琴29岁那年的夏天,有一次去灶墩上烧盐,途中忽然遇到几个中央军士兵。只听为首的一个喝道:“站住!叫什么名字?”“我叫徐可琴。”可琴答道。“跟我们走一趟!”“老总,我没做什么坏事,你们是不是找错人啦?”“错不了,找的就是你!”可琴心知不妙,一定是遇是绑票的了!当时拔腿要跑,可是往哪里跑?只见几个中央军一拥而上,拳打脚踢,麻绳一绑,带上了双灰山庙。到了庙中,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阴笑着对可琴说:“有人告你私藏军火,还有人告你家里有80块大洋。漂亮点,捐出来,放你回灶。”“我是穷人,哪有钱出捐?”“你还嘴硬?把他吊上屋梁!”上来几个士兵,不容分说就把可琴往屋梁上吊,吊起来后就用鞭子抽。打一下,问一声:“你可出捐?”可琴认死不认捐,士兵就往死里打,打得昏死过去了用冷水喷,还过魂来再打死,就这样反来复去,可怜他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中央军还扬言要解上马塘街(国民党如皋县政府当时所在地)去“法办”家里人得信后焦急万分:“这没头的官司哪有理可讲?”着急慌忙请人去说情。中央军认钱不认情:“80块洋钱一条命,少了一分不谈心!”说情的人吓得眼睛瞪得滚滚圆:“80元,算算值大麦头两船哪!”幸得大姐可贞出面求爹爹告奶奶,人上托人凑足了钱,才把人赎回来。放出来时可琴的骨头已被打散了,到家后吐血不断,童便灌去了几大碗,个把月后还不得圆饭劲。想想心里真懊恼:“没有地头鬼,哪得外来祸?丈人给的80块,不就是在徐先正面前偶尔提过一次嘛;除了他通风报的信,别的还会是谁呢?”
可琴33岁那年,市上盐价看涨。一天,有个绰号叫“王瘌子”的人来到徐家,窜掇可琴收集灶盐私下里贩运出去,弄几人个“活水钱”花花。可琴被他说动了心,只是没有船。禁不住王瘌子的一意怂恿,徐可琴花30元钱,请徐先正出面租得民船一只,装运了满满一船灶盐往市镇上去卖。可琴一路上做着赚钱的美梦,眼看着快到市镇了,不由得心花怒放,喜上眉梢。忽听一声吆喝,吓了可琴一跳:“喂,叫你呢!把船靠过来,快!”可琴定睛一看,只见河埠头上站着几个放哨的中央军,不禁心里一“格登”忙陪着笑脸递上票据说:“长官,这不是私盐,打过票。”“不问你妈的票不票,刚才团长下过命令了,到老子手里就别想逃!”说着,把票撕得粉碎往河里一扔。原来,徐先正存心坑人,他先是串通五瘌子怂恿可琴租船贩私盐,暗地里却写了告密信派人送给中央军的头目张华炳、罗绪才,说是:“拜上张团长,奉告罗主任:兹托人送上官盐几十包,请照收不误!”这里船还没有到,那里他的条子倒先到了,所以才发生了中央军守株待兔的荒唐事。这时的王瘌子装成个木瓜一声不响;撑船的呢,从来没经历过这场面,一见这架势,吓得活活地抖。可琴欲待分辨,无奈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还差点没挨耳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要不是腿脚麻利,连可琴一起都要被扣押。这边是船户连人带船被扣留,那边是徐先正上门要船,船夫奶奶上门要人,连哭带骂,把个徐可琴的茅草屋儿闹得翻了天。妇道人家不好缠,可琴只有求情的份:“人,没事的,你放宽心。缺三少四的,先从我家里拿。”于是家里值钱的东西又被拿个干净。一连几天,可琴到处托人寻找船的下落,脱的脱,骗的骗,前后用去多少钱,却连个船的影子也找不到。而徐先正早一趟晚一趟,盯前盯后要算船的账。
转眼到了冬末。一天,可琴手拿钉钯去修范公堤,忽听徐先正的侄儿叫他:“我家姨(当地人称叔为姨)请你去吃杯茶。”来到徐先正的家,一进门,就听徐先正阴沉着个脸,问道:“船,你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有是有的说相,没有是没有的说相。”一听可琴说是“没有”徐先正一边拦住可琴不许走,一边向侄儿示眼色。侄儿脚踏车一骑溜上了街。到晌午时分领着两个缉私盐营盐兵冲进来。徐先正手一抬,眼一瞪,大声喝道:“人在此地,拿捆起来!妈的,要你的命!打,先打他一顿,再拖了上街!”在徐家被盐兵好一顿打,然后被带上了王家潭,关进了缉私营。连夜又是一番吊打。第二天,盐兵头目阴阳怪气地对可琴说:“我同你既没仇,又没怨,要么你交船,要么你出120块钱,我就放你走。否则,你晓得张华炳是辣手,解上去就别想有回头!”可琴不语。这时,门外闯进闻讯赶来的乡亲缪二和任子乔。任子乔劝可琴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钱没得可以兑(借钱俗称兑),哪怕我帮你拉个会,省得在这里活受罪!”可琴一想:“也对!你靠势力我靠朋友,留条细命儿同你慢慢地揪!”于是立请缪、任二人做保人,承认80块钱熄了火。放回来时遍体鳞伤,青一块,紫一块,疼得整夜整夜合不了眼。女人又是心疼又是埋怨,天天哭,天天叹,一气气得置了病,没过几天就含恨去了世。人穷,买不起棺材,只好草草埋葬。请了个会,进款一百元,用于还债办丧事还不够。到了大年三十夜,家中只剩下几升元麦糁子过大年。别的人家欢天喜地守岁放炮仗,可怜徐可琴只能一个人勒紧裤腰带在田埂上走走。思前想后,实在心里酸,恨得牙齿咬进了肉:“不同徐先正拼个你死我活,我枉为算个大男人!我,我要告他!”
四、情急告状
可琴主意已定,一开春,就请人写了呈子告徐先正。呈子上,一不告他地头蛇,二不告他当盐霸,只告他两句话:“私刑吊打,勒索取榨”手里拿着呈子,上路直奔马塘街。路上遇到熟人冯老二,既是同情又是关切地说:“徐先正也太没王法啦!听说你要同他掼一跤?”可琴点点头。冯二接着说:“我说出来不怕你恼,他簇光蜡的票子尺把厚,你有多少家私陪他揪?让他碰碰别人好,恶人自有恶人报,这个官司你吃不消啊!”可琴耳不听心不恼,坚决地说:“当真穷人命该死?我就不信,偏要告告他。大不了我坐牢!”
这边徐可琴的呈子递到了国民党的如皋县政府,那边徐先正还在盯住缪二、任子乔要船钱:“你们倒好,船和钱两不交,担的你娘的什的保?”缪二告诉他:“听说徐可琴已经告了官,等等再说吧。”徐先正一听哈哈笑:“看他穷得穿的裤子要露鸟儿,场面上的人他认得有几个?想告倒我,哼,做他的梦!我说你们保人不好做,明天再没有钱,可不要怪我翻眼不认人噢!”
徐先正虽这样说,心里着实有点虚。果然第二天上午,随着几声犬吠,家门口来了两个陌生人。拘票一拿,对徐先正说:“请你跟我们到马塘街上走一趟!”徐先正不由得一愣,随之马上从身上往出来掏钞票:“二位一路辛苦,请坐,请坐。这里是120块钱,候二位吃吃香烟。”一面赶紧把票子往差人兜里塞。接着就是全家一齐出动,淘米的,洗菜的,买肉打酒的,忙得屁股冒了烟,直等到两位差人酒足饭饱而去,一颗“嘭嘭”乱跳的心才稍微安定下来。
第一次开庭,徐先正没有到庭,只有可琴独自诉苦情。第二次开庭前,来了差人专要徐先正。照例又是酒饭又是菜,外加80块钱安顿差人,打发侄儿顶替徐先正出二庭。开第三庭时,可琴因为吐血不能到庭,补了个呈子。一晃到了中秋节,三庭开了开四庭。开庭前,法庭传下话来:“原告被告,双方证人,这次都得到齐,不得推诿!”到了开庭这一天,可忙煞了徐先正:厨房的烟囱里一早就冒了烟,把全庄了“证人”都请到他家里吃早饭。这个送上几十块钱,那个免掉几十块钱的费,外带甜言蜜语不离嘴:“借重诸位撑个场面,反正我徐先正总不省个钱。几十年的老面子,总不能倒输给他徐可琴!”俗话说:“热酒红人面,黄金动人心。”本来徐灶长说话就没人敢不听,更何况做了“证明”又有钱拿,哪个不愿意?当下徐先正买作了伪证人,雇了头号大船,装了人前往马塘镇。到了镇上,已是中午,又在饭馆里请了好几桌,吃得“证人”酒醉饭饱。又托人到国民党军阀兼如皋县县长吴卫久那里行贿通关节,这才在法庭门外稳如泰山地坐等开庭。
下午正式开庭,徐可琴的证人却一个也没有到。眼望着徐先正的“证人”来了一浪趟,可琴心里十分懊恼。轮到问官问他话时,可琴气愤地说:“我认输!这官司我不打了!明摆着徐先正私刑吊打、勒索取榨,但是我的证人生了病,他的证人都是伪造的,又请酒又塞钱,连哪个得多少我都报得出!”问官只是笑,不做声,——当人百众的难帮徐先正啊!临了,问官宣布:“这个案子今天不忙判,还要慢慢审。原告先回去,被告取保候审。”
眼看又要到旧历过年。一天,可琴正在家里等宣判,忽然冒出个杨文轩来做说客,要可琴与徐先正和官司。杨说:“人又不是认不积,一定要见个山高水低也犯不着。一切费用都由他徐先正来,你净得330块钱有什的不好?”可琴低头沉吟了半晌。本心想要揪到底,又怕他背后已经通好了关节,再说春上的官司打到了旧历年,再拖也实在拖不起,只好点头同意和了官司。想想心里实在不甘心:“从春揪到冬,揪了整年做了个大头梦!别人家里过年暖烘烘,可怜我人财两头空!唉,天大的一场官司,就这样邋邋遢遢收了工!难道我倈烧盐的人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吗?”
五、盐抗会
1939年春天,杨家畈来了一群陌生的青年男女。一式的中央军装束,但是举止文雅,待人和善。他们随身不带枪,自称是国民党抗战支队政工队的海滨工作组。个个能说会道,写一手好字。盐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一个个怀着既好奇又疑虑的态度谈论着他们。他们待盐民很友好,同苴镇的缉私营盐兵也说得到话,要是哪有有人被关进了缉私营,求他们写张条子就能放出来。他们中有几个人还懂医道,盐民害了烂眼、烂腿、关节炎等毛病,过去靠求神拜仙都医不好,现在他们用点什么药水涂涂,给点药丸吃吃,过几天也就好了,而且从不收钱。这样地了一些日子,盐民与他们就开始熟识起来了。他们一个个都没有什么架子,尤其喜欢访贫问苦,与穷苦盐民唠个家常拉个呱什么的,好像原本就是一家人似的。不管是制盐生产还是盐民生活,他们好像都很感兴趣。
一天, 有个叫崔德耀的工作组成员来到徐可琴烧盐的灶墩子,一边同他一起干活,一边就同他唠嗑起来。崔问可琴:“你说盐民的生活为什么这么苦啊?”“命苦呗!”可琴随口应道。“不是。”“那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民是一团散沙。你看,一根筷子,谁都能把它折断,”崔德耀拿起徐家筷笼里的一根筷子比划着“但是,一把筷子就没有哪个人能够折得断了。所以,只要盐民团结起来,大家一齐跟盐霸作斗争,那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崔德耀的话,使徐可琴联想起13岁那年大人们在掘港镇的闹街,又想起一年前单枪匹马没能告倒徐先正的那场官司,仿佛是被拨亮了一盏灯,心里开始亮堂起来了。
随着接触的增多,可琴对崔德耀和他的战友了解得更多了。知道他们都是热血的知识青年,有的来自南通,有的来自上海,虽然穿着中央军的服装,却不是国民党的人,有的还是中共地下党员呢。他们之所以离开舒服的大城市,到这荒僻的海滨来,为的就是帮助盐民组织起来,抗日救国,翻身求解放。
这年4月,经过政工队理明(女)、曹绾中、崔德耀、吴一里等人的策划,三港边杨家畈的“盐民抗日救国协会”宣告成立了。大家选冯万富当会长,徐可琴当了理事。他们发动盐民群众向灶长进行说理斗争,甚至喊出了“打倒反动灶长”的口号,使灶长再也不敢随意欺压盐民。与此同时,何家灶、十三总一带的盐民在政工队员的启发下,也成立了盐抗会。几天后,盐抗会又组织盐民推选代表,由曹绾中带领,到掘港镇丰掘盐场公署递上呈文,要求提高盐的收购价。经过几次催问,涨价呈文批下来了。盐民的收入有了增加,尝到了组织起来进行革命斗争的果实。
同年夏天,海滨工作组党支部决定在“抗日卫国保家乡”的旗帜下,组织成立盐民自卫队。任命崔德耀为队长,曹绾中为指导员,徐可琴为调查员。开成立大会那天,崔队长、曹指导员要他主持会议。站在用十几张八仙桌拼凑起来的主席台上,眼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头,徐可琴生平第一次感到自己开始活得像个真正的人了。
盐抗会会址和自卫队队部合设在何家灶的三官殿庙。庙里有十几间高大的瓦房。盐抗会在这里开会议事,自卫队员们在这时宿营操练。崔队长给大家讲授军事知识,曹指导员教大家学唱革命歌曲,认字学文化。可琴原先一字不识,经过勤奋学习,渐渐地也能粗通文墨,——做工作的人不识字怎么行呢?从一本封面上写着“论持久战”的红皮书上,他知道了在遥远的西北边,有一处地方叫延安,那里住着天下穷人的救星,名叫毛泽东,他领导着八路军、新四军,指引着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方向。
盐抗会的日常事务交关多。可琴是个实心人,为了办好这些事,他一大早就得离开家,半夜三更才能回到家,家里仅仅成了他宿夜的“客栈”整个白天人都在三官殿庙。那时他与父亲、弟弟一起住,老爹眼看别人家的青年人成天不是种田就是烧盐,生产忙得红红火火,而自家的儿子一天到晚连个人影都不归家,心里已有十二分的不乐意;又听人说是“出头的椽子先烂”担心可琴这样弄下去不会有好结果,不免又气又急。但是,不管怎样粗言恶语地骂,苦口婆心地说,又叫回了大姐徐可贞眼泪鼻涕地劝,徐可琴就是软硬不吃,每天还是往自卫队部跑。为此,老爹心一硬,请出家边邻舍为证,三当六面,与可琴分家决裂。离家前的这一夜,可琴彻夜未眠。鐅屋前后转了好几圈,牙齿咬肉心头酸。想想自己从小生长在盐墩上,一旦就要离开了,心里哪能不牵挂?“古来忠孝难两全。今天我徐可琴是为了革命,才离开这个家!”
无家一身轻,可琴从此更加把全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的表现都被中共地下党员崔德耀看在眼里,一有空就找他谈心,有心要培养他参加党。有一次谈心时,可琴对德耀说:“我看你们这些人,抛亲离家,大老远地跑到海边来,帮我们穷人闹翻身,真叫人敬佩。我想参加你们的组织,不知你们可要我这样的人?”德耀的脸色变得庄严起来,郑重地说:“入党干革命,要准备吃很多的苦,有时甚至会被杀头,你不害怕吗?”可琴嚯地站起身,坚定地说:“中央军揍得我浑身疼,徐先正把我不当人。我认准了: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我们盐民才有大翻身的一天。为了革命上的事,不要说叫我吃苦,就是叫我断头送命,我徐可琴要是把眼睛眨一眨,算不得人!”于是,在1939年10月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三官殿庙一座巨大的菩萨龛子后面,徐可琴填了党表,被接受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他的介绍人,一个是崔德耀,一个是新来的赵峰,两个人都是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先后来苏北开辟工作的产业工人。
这年冬天,盐民自卫队受到国民党如皋县县长吴卫久的猜忌。先是指导员曹绾中被诱捕,可琴立即通过各种关系去保他。接着是自卫队被勒令解散,改编为中央军的税警团。随之,盐抗会的活动也被迫停止了。在那白色恐怖一天比一天严重的日子里,徐可琴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肩负重任的盐民共产党员,他坚忍不拔地等待着冬去春来的日子。
六、穷人灶长
1940年10月,正当稻子黄熟、大豆摇铃的季节,新四军在黄桥决战大捷后挥师东进的消息传到了海滨。人们到处交头接耳地谈论,有人欢喜有人愁。徐可琴敏锐地感觉到:穷人扬眉吐气的日子又一次来到了!“与其在这里坐等,还不如到他们的来路上去迎接,充当向导,把穷人的队伍引到盐区来。”他把这个想法同几个原来盐民自卫队的骨干一说,大家都赞成。恰好这时赵峰、崔德耀也正欲召集大家研究迎接新四军的问题,真是不约而同。于是第二天,徐可琴、秦志和、邱学诗、唐必银等十几个人,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从王家潭出发,经过丰利、洋口,到达栟茶。显然是来早了,新四军的先头部队还没有到。大家心情激动,一致决定:不接到新四军不返回,就住在栟茶镇的客栈里等!又过了十几天,眼看着邻近客栈的农户都把稻子收起来了,大家的心里不免有些失望。正在这时,有三四个陌生人到客栈里来寻找徐可琴。可琴一眼就认出了其中的一个女同志,原来她就是海滨工作组的组长理明。连忙迎上前去,与她热烈地握手问候。通过理明的介绍,又认识了新四军先头部队的政治部主任陈同生,大家心情万分高兴。
第二天,新四军首长钟民带着大部队到达栟茶镇。兵分三路:一路向东台,一路向马塘,一路由徐可琴等人带领向苴镇。途经丰利,先开了一个军民联欢会。到达苴镇,又叫可琴等人通知海边的盐渔民群众都到镇上参加联欢大会。
军民联欢的那天,苴镇街上红旗如山人如海,口号如浪歌如潮。盐民人老几辈,第一次看见了穷人的子弟兵,男女青年和孩子们激动得发了狂。首长与各界代表先后发表了讲话。忽然,人群中钻出一个汉子,大步流星走上了主席台。大家定睛一看,高高的个儿,长方的脸,粗黑的眉毛虎虎的眼,有人惊叫起来:“那不是徐三爹吗?他怎么上了主席台啦?”
可琴站到台上就讲话。他从自己的身世遭遇,说到盐民群众千百年来牛马不如的生活。说到伤心处,说者淌眼泪,听者揉眼睛,连台上的国民党丰掘盐场场长陈永康也低下了头。他代表几千盐民真诚地欢迎新四军的到来,他号召盐民群众热烈地拥护帮穷人求解放的队伍。他的讲话激起了台上台下热情的掌声与口号。
盐抗会的组织与活动又恢复了。盐民自卫队的人枪也要回来了,崔德耀还是队长。几天后,国民党丰掘盐场公署由新四军派人武装接管。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废除了旧政权的苛捐杂税,允许盐民自产的盐斤在打过税票以后,与商贩自行交易,物价贵了盐价相应增加。广大盐民第一次感到自己被解放了。
风调雨顺,盐丰灶富,盐民们个个喜笑颜开。只有徐先正和他的一帮恶爪牙不开心。徐先正深知:新四军与穷人连着心,只要他们在海边站稳了脚跟,他徐先正过去的所作所为就迟早有一天要被清算。于是,他派人四出散播谣言:“共产党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新四军打不过日本人与和平军。”
不翼而飞的谣言,引起了抗日民主政府的警觉。辟谣追要,没几天追到了徐先正,激起了群众的公愤。盐抗会召集了整百的盐民开会批斗徐先正。会上有人提议:“徐先正这样的人不能再当灶长,建议由盐抗会理事徐三爹接替。”当时一哄百应。从此穷人的灶长穷人当,徐可琴当了灶长,党内还兼任灶区的支部书记。
穷人的灶长帮穷人。盐贩有大贩,有小贩。大贩一贩几百上千担,本重利大;小贩一次贩个一两担,本轻利小。从前徐先正当灶长,压制小贩,偏袒大贩,从中每担渔利三五角钱,而小贩常常买不到盐。为此,可琴曾经暗中组织小贩成立盐贩协会同徐先正和大商贩们进行说理斗争。可琴做灶长后,心想:“我当灶长是穷人,穷人理应互相帮助,让小贩们赚点小钱,养活一家老小,他们就会更加拥护共产党和民主政府,参加抗日斗争。”于是,他改变旧章程,对大贩小贩都一视同仁,如果盐少,就先尽小贩挑卖。这样做,得到了广大小贩的衷心拥护,连海门一带的盐贩也不嫌路远,来到如东盐区买盐挑贩;但是这样一来,增加了开零星税票的工作量,引进了苴镇放盐分处姜主任的不愉快。两人为此争吵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个不让一个,一直闹到丰掘盐场公署新任场长朱有成那里。饭一顿,酒两壶,朱场长做了和事佬,两边一顿劝,不多时,气恼就都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来时面红耳赤,归时心暖肠热。两个人都是直性子,有话当面吵,屁股一转就拉倒。再说大家都是为工作,一家人难说两家话。回到灶区,两人互相协作,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加红火了。
徐先正丢了灶长这份肥缺,心里万分的不甘心。他多次对他的一班爪牙说:“不要看他徐可琴忙得像个真的,不是我说句过头话,他这个灶长当不长的!”
七、鬼蜮伎俩
人跟人好,鬼跟鬼好,苍蝇眼屎好。徐先正身边围聚着一帮地痞流氓,为首的有严仲达、徐可来、陆福康等人。这帮人过去倚仗徐先正的权势鱼肉乡里,现在徐先正丢了灯长,失去了倚靠,一个个十分气恨,咬牙切齿地发狠要暗杀徐可琴,让徐先正再当灶长。
1941年春节后的一天夜里,以严仲达为首的16个地痞流氓齐聚在严仲秋硬功夫这家里吃酒。他们点上蜡烛,叩头宣誓,举行了结拜弟兄的仪式。第二天,为了避人耳目,又聚集在港汊里的一条船舱里,商量了实施暗杀徐可琴的具体方案。严仲达一手拿着匕首,一手拿着手枪,恶狠狠地说:“要么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么是黑地里给他一粒花生米,这下子叫他个细龟子儿吃得消!”匪徒们自以为得计,爆发出一阵令人毛骨耸然的狞笑。
一连几天,他们密切地侦伺着徐可琴的行踪。一晃到了正月半,下午“眼线”送来耳报:“今晚灶里要开会,散会后徐可琴肯定要往家里跑。”匪徒们一合计,当场决定:“夜深人静,正好动手!”严仲达兴奋得直搓手,狂叫道:“乖乖,这下子拿稳了!”随即带着手枪、匕首,由熟识灶区路径的陆福康带路,前往徐可琴回家必经的路口埋伏守候。
可琴自从担任灶长后日夜忙碌。他是个实心人,选了个他,也就苦了个他。上级盐务机关的政策法令要贯彻,产销任务要布置,灶民的实际问题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