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沧州子系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偏远的深山村,有个终生未娶的光棍老汉,名叫王栓宝。5年前,村里把他的生活困难情况上报乡里,乡里又报到县里,县民政局领导研究了半年,终于批准他为村里的“五保户”待遇,每月60元的生活费。2010年12月4日,享年80岁的王栓宝走完了他艰难的一生。
王栓宝在病重期间,没有看过过医生,也没有人照看。他每天躺在炕上叫喊:“好心人们,给我一碗水吧,快要渴死我了;好心人们,给我口吃的吧,快要饿死我了”前两个月,善良的村民们还不断给他送些吃的、喝的,时间一长,送吃喝的人也就少了。当人们听不到他的喊叫声,再进屋看他时,发现他已经掉下炕头,光着干瘪的身躯蜷缩在地上,嘴里还含着小半块干馒头,已经死了好长的时间了。
在只有七、八十口人的村子,死了一个人,算村里的大事。按照民俗,村里谁家死了人都要去烧告别纸,村里的人们不知是可怜他还是想起了他在世时对别人的恩惠,都跪在他的遗体前,一边哭,一边烧纸,一边念叨。村里的长辈老人杜老头,按亲戚辈分是王栓宝的表叔,也拄着棍子来给王栓宝烧告别纸,也许他和王栓宝是同代人,有伙伴和亲戚的情意,跪在地上边哭边大声念叨:“表侄你活的苦,死的也苦啊”引来大家的一片哭声。王栓宝同族同辈的远门兄弟,有的赶快跪在地上还礼,有的赶快搀扶杜老头,嘴里还念叨:“他有何德,还让表叔你跪拜。”杜老头老泪横流,哽咽着讲不出话来。
王栓宝被安葬有一个月了,老人们坐在一起都还要念叨他的生前。
解放前,王栓宝一家住在远离我们村20里外的流水崖,那里是山沟的尽头。那时流水崖只住着他们一家人,家里除了父母外,还有兄弟5人姊妹3人共8个兄弟姐妹,王栓宝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那年代,人们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王栓宝从10岁起就跟父亲和哥哥种地、卖柴、卖炭养活全家人。他们一家人春秋季节很少走下山来,秋冬季节父子们会经常从山上背些干柴和木炭卖给富人家,挣些钱贴补家用。听老人们讲,那时他家非常穷,孩子们冬天没有棉衣穿都挤在屋里不敢出门,就连王栓宝父子们在寒冬腊月到山外卖柴、卖炭也是穿着单薄的衣服,露脚后跟的鞋子。人们在冬天雪地路上行走,经常会看到他们父子冻裂的脚板留下的红色血迹。
也许是王栓宝一家人与外界沟通少,兄弟们在人前都不爱讲话,与人讲话都会脸红。村里有人称王栓宝家的男人为“山汉”称他们家的女人为“山里女人”其实都是山里人,只不过是王栓宝家相比我们村里人住的更偏远更闭塞罢了。
在王栓宝9岁的那年,我们这里也解放了,政府动员王栓宝一家10口人搬到我们村生活。苦啊!起初,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两间破房子里,炕上只有4床被子,每晚兄弟姐妹们都是两、三个人合盖一床被子。当时刚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土薄产量少,加上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全家每顿饭大都是野菜和玉米糊糊粥充饥,年年靠吃政府救济粮度日。王栓宝18岁的那年,3个姐妹先后都出嫁了。那时候农村嫁姑娘,娘家是要花钱的,王栓宝的3个姐妹出嫁后也花了男方家数百元钱,在村里一时成了有钱人家了,弟兄们又盖了3间平房,住的也宽敞多了。
按说,土改后村里又很快成立了集体生产队,王栓宝家父子5人都挣工分,日子在村里应该是上层的,弟兄们娶媳妇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弟兄们心眼都不太“亮堂”说话办事都不太端正,兄弟五人没有一个娶上老婆。大约十几年过去了,兄弟5人中除“小五子”到外村倒插们做了人家养老女婿外,其他兄弟们仍然都是“孤家寡人”天有不测风云,在后来的年月里,王栓宝的父亲不到70岁就去世,大哥和三弟因疾病不到三、四十岁就撒手人寰,四弟名叫小根子,到山上背柴跌下山崖摔死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七十年代末,家里只剩下王栓宝和他娘俩人相依为命了。母亲在家里做饭,王栓宝在地里干活,日子过的还算凑合。
人们都说王栓宝在弟兄们中身体是最结实的一个,也是心眼最不“亮堂”的一个。他不会算数,超过一百的加减乘除就算不来了,但也不是实心傻的那种人。七十年代,村里生产队都是用钩子大秤分东西,一次生产队分玉米,王栓宝当场就说给他家分的玉米不够斤称,非要把倒在篓子里的玉米重新过秤,结果是生产队长说是看错了秤少给了王栓保家50斤玉米。生产队长被王栓宝大骂了一顿,但自感理亏不敢还声。
村里把上地干活的男人称作“受苦人”老一辈的“受苦人”都是剃光头,为的是洗涮方便。王栓宝和别人不一样,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始终留背头,直到白头发很显眼了才剃成光头。有人说他留着头发是因为他怕冷,头发可以御寒;有人说他是个“烧包”留背头只是为了讨老婆;也有人说他是跟吃商品粮的公社干部学的,有人看见过他兜里还装着一把小梳子和一面小镜子,在地里一个人干活时还要拿出梳子和镜子打理一番。但是村里的老一辈人都看不惯王栓宝留“背头”由于常年在地里劳作,洗涮又不勤快,王栓宝的背头里经常变得乱蓬蓬的,里面还掺杂不少灰土和树叶,背后管他叫“鼓鼓子头鸡”和他差不多岁数的人有时也和他开玩笑“王乡长下乡了”?王栓宝知道是讽刺他留着的背头,故意学着乡干部甩头发的模样,把头发向后边一甩,还要反击几句“留长头发犯法吗?你管事太宽了!”引来大家一阵大笑。
那个年月,在那山沟里,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不少,我们村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六、七人。光棍们坐到一起大都爱谈论女人,上岁数的老光棍对一辈子没有与女人睡过觉感到遗憾。每谈到这些,王栓宝就会兴奋,他会谈论他二十几岁时在山西修铁路的经历。据他讲,他住的房东是一个小寡妇,人长的非常漂亮。他在工闲时,... -->>
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偏远的深山村,有个终生未娶的光棍老汉,名叫王栓宝。5年前,村里把他的生活困难情况上报乡里,乡里又报到县里,县民政局领导研究了半年,终于批准他为村里的“五保户”待遇,每月60元的生活费。2010年12月4日,享年80岁的王栓宝走完了他艰难的一生。
王栓宝在病重期间,没有看过过医生,也没有人照看。他每天躺在炕上叫喊:“好心人们,给我一碗水吧,快要渴死我了;好心人们,给我口吃的吧,快要饿死我了”前两个月,善良的村民们还不断给他送些吃的、喝的,时间一长,送吃喝的人也就少了。当人们听不到他的喊叫声,再进屋看他时,发现他已经掉下炕头,光着干瘪的身躯蜷缩在地上,嘴里还含着小半块干馒头,已经死了好长的时间了。
在只有七、八十口人的村子,死了一个人,算村里的大事。按照民俗,村里谁家死了人都要去烧告别纸,村里的人们不知是可怜他还是想起了他在世时对别人的恩惠,都跪在他的遗体前,一边哭,一边烧纸,一边念叨。村里的长辈老人杜老头,按亲戚辈分是王栓宝的表叔,也拄着棍子来给王栓宝烧告别纸,也许他和王栓宝是同代人,有伙伴和亲戚的情意,跪在地上边哭边大声念叨:“表侄你活的苦,死的也苦啊”引来大家的一片哭声。王栓宝同族同辈的远门兄弟,有的赶快跪在地上还礼,有的赶快搀扶杜老头,嘴里还念叨:“他有何德,还让表叔你跪拜。”杜老头老泪横流,哽咽着讲不出话来。
王栓宝被安葬有一个月了,老人们坐在一起都还要念叨他的生前。
解放前,王栓宝一家住在远离我们村20里外的流水崖,那里是山沟的尽头。那时流水崖只住着他们一家人,家里除了父母外,还有兄弟5人姊妹3人共8个兄弟姐妹,王栓宝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那年代,人们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王栓宝从10岁起就跟父亲和哥哥种地、卖柴、卖炭养活全家人。他们一家人春秋季节很少走下山来,秋冬季节父子们会经常从山上背些干柴和木炭卖给富人家,挣些钱贴补家用。听老人们讲,那时他家非常穷,孩子们冬天没有棉衣穿都挤在屋里不敢出门,就连王栓宝父子们在寒冬腊月到山外卖柴、卖炭也是穿着单薄的衣服,露脚后跟的鞋子。人们在冬天雪地路上行走,经常会看到他们父子冻裂的脚板留下的红色血迹。
也许是王栓宝一家人与外界沟通少,兄弟们在人前都不爱讲话,与人讲话都会脸红。村里有人称王栓宝家的男人为“山汉”称他们家的女人为“山里女人”其实都是山里人,只不过是王栓宝家相比我们村里人住的更偏远更闭塞罢了。
在王栓宝9岁的那年,我们这里也解放了,政府动员王栓宝一家10口人搬到我们村生活。苦啊!起初,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两间破房子里,炕上只有4床被子,每晚兄弟姐妹们都是两、三个人合盖一床被子。当时刚成立互助组合作社,土薄产量少,加上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全家每顿饭大都是野菜和玉米糊糊粥充饥,年年靠吃政府救济粮度日。王栓宝18岁的那年,3个姐妹先后都出嫁了。那时候农村嫁姑娘,娘家是要花钱的,王栓宝的3个姐妹出嫁后也花了男方家数百元钱,在村里一时成了有钱人家了,弟兄们又盖了3间平房,住的也宽敞多了。
按说,土改后村里又很快成立了集体生产队,王栓宝家父子5人都挣工分,日子在村里应该是上层的,弟兄们娶媳妇应该不成问题。但是他弟兄们心眼都不太“亮堂”说话办事都不太端正,兄弟五人没有一个娶上老婆。大约十几年过去了,兄弟5人中除“小五子”到外村倒插们做了人家养老女婿外,其他兄弟们仍然都是“孤家寡人”天有不测风云,在后来的年月里,王栓宝的父亲不到70岁就去世,大哥和三弟因疾病不到三、四十岁就撒手人寰,四弟名叫小根子,到山上背柴跌下山崖摔死了,死时还不到三十岁。七十年代末,家里只剩下王栓宝和他娘俩人相依为命了。母亲在家里做饭,王栓宝在地里干活,日子过的还算凑合。
人们都说王栓宝在弟兄们中身体是最结实的一个,也是心眼最不“亮堂”的一个。他不会算数,超过一百的加减乘除就算不来了,但也不是实心傻的那种人。七十年代,村里生产队都是用钩子大秤分东西,一次生产队分玉米,王栓宝当场就说给他家分的玉米不够斤称,非要把倒在篓子里的玉米重新过秤,结果是生产队长说是看错了秤少给了王栓保家50斤玉米。生产队长被王栓宝大骂了一顿,但自感理亏不敢还声。
村里把上地干活的男人称作“受苦人”老一辈的“受苦人”都是剃光头,为的是洗涮方便。王栓宝和别人不一样,从二十几岁到六十几岁始终留背头,直到白头发很显眼了才剃成光头。有人说他留着头发是因为他怕冷,头发可以御寒;有人说他是个“烧包”留背头只是为了讨老婆;也有人说他是跟吃商品粮的公社干部学的,有人看见过他兜里还装着一把小梳子和一面小镜子,在地里一个人干活时还要拿出梳子和镜子打理一番。但是村里的老一辈人都看不惯王栓宝留“背头”由于常年在地里劳作,洗涮又不勤快,王栓宝的背头里经常变得乱蓬蓬的,里面还掺杂不少灰土和树叶,背后管他叫“鼓鼓子头鸡”和他差不多岁数的人有时也和他开玩笑“王乡长下乡了”?王栓宝知道是讽刺他留着的背头,故意学着乡干部甩头发的模样,把头发向后边一甩,还要反击几句“留长头发犯法吗?你管事太宽了!”引来大家一阵大笑。
那个年月,在那山沟里,娶不上媳妇的光棍不少,我们村30岁以上的光棍就有六、七人。光棍们坐到一起大都爱谈论女人,上岁数的老光棍对一辈子没有与女人睡过觉感到遗憾。每谈到这些,王栓宝就会兴奋,他会谈论他二十几岁时在山西修铁路的经历。据他讲,他住的房东是一个小寡妇,人长的非常漂亮。他在工闲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