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苏佑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个人如瘦柴般总显得有些乏味,如今倒日渐丰润起来,一颦一笑愈发透着一股味道。他揉捏着她两只白年糕般瓷实软糯的手臂,以前松松地系在手腕那个护身符已显得不松不紧,他握住她一只手腕细细看,系红线的地方居然长出了一颗朱砂痣,很小的一颗,赤色的,“咦,什么时候长的?”“不晓得……”她心不在焉,他倒尤为动情,手指一下下抚摸那粒痣,他总觉得这东西有美好的寓意,亦是灵性之物,长在人身上,那便必是由于某种念念不忘!
那一颗朱砂痣倒是让他这一阵重新审视起了自己,面对心爱之人的期望,但凡人都要有点志气。对男子而言,做什么行当尤为重要,茶点这一行,他已自觉不是块好料,继续下去恐怕也未必有大起色,这几日思量下来,他决心改道学厨。他现在的厨艺都是东得一招西长一技,外加自己揣摩而来,没有正经拜师学过,好在他本人有那份钻研的心思,还算烧得不好不坏。他现在立志先把宁帮菜做精,棋盘街红鼎坊的高鸿年可谓是宁帮菜中有名气的师傅,口碑极佳,高师傅收徒也挑剔,难得连生倒被他相中了。回来同苏佑玲讲起,她认为是难得的机会,劝他尽快过去,他何尝不这样认为,只是如此一来倒和她距离远了去了,亦不能常见到她,心中难免不舍。
那一阵他的情绪总有些低落,手抄在裤袋里同她沿街走去,寡淡的街灯,夜的大街行人寥寥。两个人也无甚可讲,似乎人相处到一定程度都是这样,平日里你侬我侬,将近离别却已默然无语。他送她到厂门口,同她在墙边的路灯下站了会儿。秋风乍起时候的别离总染着一份怆然的意味,她低头不语,他亦一时沉默,黯然的灯光下,淡淡数语,笑笑,他摆手离去,她亦转身回厂。
连生很快就搬走了,他东西甚少,自己一个人打理就行,苏佑玲又正好上班,便未来帮忙。李先生李太太送他到弄堂外,叫了一部人力车即走。他搬到四马路那里住了,这里离红鼎坊近,只是环境嘈杂,住的人口也繁复。他租住的这户人家二房东是广东人,姓严,做小生意,平日里都是二房东太太打理家务。严太太是位热心的中年妇人,黑黑瘦瘦,着一身半旧的香烟纱旗袍,两只粗金耳环,操一口潮州腔的上海话,对这里的住户基本上有求必应。连生在红鼎坊做学徒,时常很晚归来,每每都要麻烦严太太开后门,所以他也隔三岔五给她茶钱,由此严太太甚是欢喜连生这个住户,对他关照有加。
且说连生在红鼎坊学厨也颇不容易,名师自然要求高,各般工夫都须练到家,丝毫差池不得。刚开始那几天,每日晚间归去都犹如被人痛殴了一顿,浑身酸痛,回到房间倒头便睡着——那一阵他把其它全抛诸脑后了,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样奔走于红鼎坊与住处之间,对她的印象倒也淡了。原本便是这样,两个人的距离一拉远,疏于联系,他整日忙碌根本无暇念到她,她又不知他何时有空,亦无法去看他,这一别倒是数日毫无音信,她日渐感到前所未有的百无聊赖。
顾晓春请她去顾家吃饭,意欲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让顾太太给她些劝慰。顾太太打趣说是小别胜新婚,连生有志气,年轻人到外闯一番是好事,亦当支持,在苏佑玲面前是赞赏了一番连生,也劝苏佑玲要作好后盾多帮衬他,他一个人在外不容易,毕竟男子,衣食生活往往料理不周,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这添衣加衫的也未必有人过问,总还需个女人在后面操心的,苏佑玲想来有理,他生活简洁,也不知入秋衣物是否有备。顾太太这里倒有两本织绒线的花式书,苏佑玲大致翻了一下,很是喜欢,秋风渐起,围巾要紧开始织了,苏佑玲遂带了一本回去,想着给连生织一条。
有那么一段时间,闲暇时候她常倚在窗边床角织那条灰色围巾,平生头一次织绒线,手法粗糙而生硬。听外面瑟瑟的秋风吹过,记起春花烂漫时的邂逅,她感慨地停下来抬眼望外面的天空,天朗气清,碧空如洗,一时之间尤思念那只风筝,想来心中落寞,唯有继续手中的一针一线。枯燥乏闷的日子一日日重复下去,她已忘记他走了多少日了,这手中的针线与其说是消磨时间的方式,倒也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来的叫人暖慰。
而后来她再次见到他那已是半个月后,那天他难得休息半天,过来看她,站在厂门口的银杏树下等门卫进去叫她。她正好在上班,穿着围单欢喜地跑出来,远远地看见他倒又放缓了脚步,停在那里悠然望了他一刹,把手抄进围单,笑着走来,秋日午后的阳光把她头上的帽子照得明亮而透明。他笑向她招手,又向旁边的门卫处点头致意。他瘦了,显得有些疲惫,给她带了凯司令的栗子粉蛋糕,两人相对站在树下只顾笑,如初认识般竟不知说什么好。她问他这一向可忙,他笑说但凡有空早来看她了,她笑笑睨了他一眼,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讲了几句话,她便要紧回去了,因不能出来太久。草草相见,又匆匆分别,回去她才想起这一阵来想的念的都未说起,也不知为何,碰见他竟全忘了。
个人如瘦柴般总显得有些乏味,如今倒日渐丰润起来,一颦一笑愈发透着一股味道。他揉捏着她两只白年糕般瓷实软糯的手臂,以前松松地系在手腕那个护身符已显得不松不紧,他握住她一只手腕细细看,系红线的地方居然长出了一颗朱砂痣,很小的一颗,赤色的,“咦,什么时候长的?”“不晓得……”她心不在焉,他倒尤为动情,手指一下下抚摸那粒痣,他总觉得这东西有美好的寓意,亦是灵性之物,长在人身上,那便必是由于某种念念不忘!
那一颗朱砂痣倒是让他这一阵重新审视起了自己,面对心爱之人的期望,但凡人都要有点志气。对男子而言,做什么行当尤为重要,茶点这一行,他已自觉不是块好料,继续下去恐怕也未必有大起色,这几日思量下来,他决心改道学厨。他现在的厨艺都是东得一招西长一技,外加自己揣摩而来,没有正经拜师学过,好在他本人有那份钻研的心思,还算烧得不好不坏。他现在立志先把宁帮菜做精,棋盘街红鼎坊的高鸿年可谓是宁帮菜中有名气的师傅,口碑极佳,高师傅收徒也挑剔,难得连生倒被他相中了。回来同苏佑玲讲起,她认为是难得的机会,劝他尽快过去,他何尝不这样认为,只是如此一来倒和她距离远了去了,亦不能常见到她,心中难免不舍。
那一阵他的情绪总有些低落,手抄在裤袋里同她沿街走去,寡淡的街灯,夜的大街行人寥寥。两个人也无甚可讲,似乎人相处到一定程度都是这样,平日里你侬我侬,将近离别却已默然无语。他送她到厂门口,同她在墙边的路灯下站了会儿。秋风乍起时候的别离总染着一份怆然的意味,她低头不语,他亦一时沉默,黯然的灯光下,淡淡数语,笑笑,他摆手离去,她亦转身回厂。
连生很快就搬走了,他东西甚少,自己一个人打理就行,苏佑玲又正好上班,便未来帮忙。李先生李太太送他到弄堂外,叫了一部人力车即走。他搬到四马路那里住了,这里离红鼎坊近,只是环境嘈杂,住的人口也繁复。他租住的这户人家二房东是广东人,姓严,做小生意,平日里都是二房东太太打理家务。严太太是位热心的中年妇人,黑黑瘦瘦,着一身半旧的香烟纱旗袍,两只粗金耳环,操一口潮州腔的上海话,对这里的住户基本上有求必应。连生在红鼎坊做学徒,时常很晚归来,每每都要麻烦严太太开后门,所以他也隔三岔五给她茶钱,由此严太太甚是欢喜连生这个住户,对他关照有加。
且说连生在红鼎坊学厨也颇不容易,名师自然要求高,各般工夫都须练到家,丝毫差池不得。刚开始那几天,每日晚间归去都犹如被人痛殴了一顿,浑身酸痛,回到房间倒头便睡着——那一阵他把其它全抛诸脑后了,上紧了发条的钟表样奔走于红鼎坊与住处之间,对她的印象倒也淡了。原本便是这样,两个人的距离一拉远,疏于联系,他整日忙碌根本无暇念到她,她又不知他何时有空,亦无法去看他,这一别倒是数日毫无音信,她日渐感到前所未有的百无聊赖。
顾晓春请她去顾家吃饭,意欲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让顾太太给她些劝慰。顾太太打趣说是小别胜新婚,连生有志气,年轻人到外闯一番是好事,亦当支持,在苏佑玲面前是赞赏了一番连生,也劝苏佑玲要作好后盾多帮衬他,他一个人在外不容易,毕竟男子,衣食生活往往料理不周,眼下天气越来越冷,这添衣加衫的也未必有人过问,总还需个女人在后面操心的,苏佑玲想来有理,他生活简洁,也不知入秋衣物是否有备。顾太太这里倒有两本织绒线的花式书,苏佑玲大致翻了一下,很是喜欢,秋风渐起,围巾要紧开始织了,苏佑玲遂带了一本回去,想着给连生织一条。
有那么一段时间,闲暇时候她常倚在窗边床角织那条灰色围巾,平生头一次织绒线,手法粗糙而生硬。听外面瑟瑟的秋风吹过,记起春花烂漫时的邂逅,她感慨地停下来抬眼望外面的天空,天朗气清,碧空如洗,一时之间尤思念那只风筝,想来心中落寞,唯有继续手中的一针一线。枯燥乏闷的日子一日日重复下去,她已忘记他走了多少日了,这手中的针线与其说是消磨时间的方式,倒也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来的叫人暖慰。
而后来她再次见到他那已是半个月后,那天他难得休息半天,过来看她,站在厂门口的银杏树下等门卫进去叫她。她正好在上班,穿着围单欢喜地跑出来,远远地看见他倒又放缓了脚步,停在那里悠然望了他一刹,把手抄进围单,笑着走来,秋日午后的阳光把她头上的帽子照得明亮而透明。他笑向她招手,又向旁边的门卫处点头致意。他瘦了,显得有些疲惫,给她带了凯司令的栗子粉蛋糕,两人相对站在树下只顾笑,如初认识般竟不知说什么好。她问他这一向可忙,他笑说但凡有空早来看她了,她笑笑睨了他一眼,两人有一搭没一搭讲了几句话,她便要紧回去了,因不能出来太久。草草相见,又匆匆分别,回去她才想起这一阵来想的念的都未说起,也不知为何,碰见他竟全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