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曲艺的萌芽 (1/2)
69中文网 24zw.net,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按照明朝的规矩,国人是不能随便流动的,那个时候如果你没有正当的理由就想搞个自助旅游什么的,那么目的地绝对不会是你想去的地方,一般来说有两种选择:充军或是流放。只有两种人能够在地图上瞎溜达不受管束,一个是官员,另一个就是身负功名的读书人,即便是官员由于有公务在身,也不是能随便旷工的,所以说到底既有机会也有空闲的只剩下了没官做的秀才、举人们。朱元璋本身就是流民出身,所以他深知让民众安定在土地上的重要性。等到了明朝的中晚期,这条规矩就形同虚设了,因为朱重八显然是忘了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全国工商业的发展,都迫使社会不再执行这么没人性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路引依然能到外地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就只有读书人还会拿着身份证明到处闲逛,再说旅游的时候按规定还能到驿站蹭吃蹭喝,要不然你认为李时珍、徐霞客之类的大能们该揣着多少银子上路?
姜田作为一个秀才,全国旅行的通行证是有的,要想获得驿站的食宿就痴心妄想了,所以他沿途的驿站中都没有关于这个秀才的记录,再加上明末之后很少还有官差卡在路口盘查路引,所以官府中也没有他的通行记录。查到这里直气得色狼的老爹吹胡子瞪眼,你说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怎么能不把国家拱手让给满清。不过他这人有点牛脾气,用北方话形容就是回回性子,既然他姜田能说一口流利的军话,而且还使得鹅毛笔写军字,那么他的家人之中就一定有参军之人,排查一下全军中有多少姓姜的不就行了?
多么简单的一个办法啊……也就只有他自己这么想,底下那些干活的则在心中将他骂了无数遍,到后来田愈也搀和了进来,通过他在吏部的职权,调阅一些姓姜的,同时又符合姜田条件的官员情况,最终他们在几万个候选名单中精简出了八个可能性最大的人,这其中就包含了姜田的老爸,以团长军衔退役的老兵姜虎!接着他们向这八个人的所在地分别派出了快马暗探,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最后一个探马即将回京,前面七个都已经被证明没有符合姜田特征的家人流落在外,今天这个如果带来的还是坏消息,可就真的只能亲自找他问个明明白白了。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姜田这个名字也许就是假名,但是在这唯一的线索面前只能试试运气,好在最后这个人不负众望!姓名、年龄、体貌特征,这些条件全都对上号了,可以肯定京城中的这个姜田,就是北直隶乡下的那个傻秀才,既然他的真实身份都查清了,所有的疑问应该能够解答了吧?三个老狐狸不得不皱起了眉头,按照调查得来的情报,这个小子不仅没见过圣上,从小也没有学过军字和胡人数字。更是缺心眼缺的可以,原先竟然想进京请愿!若不是他爹头脑清楚没让他做成傻事,否则现在的他应该正在某个犄角旮旯做苦力呢。后来是因为被人悔婚,自感颜面无光,这才出门游学去了……别看姜家老头一直遮遮掩掩,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打姜田离家出走,村中的风言风语就越来越多,到最后真相反而和流言相差不远了。
那么现实的问题就是姜田究竟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泰西学问?肯定不是离家出走这段时间学的,因为这沿路根本就没有能教他的先生,而且就算这小子天纵英才,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有所成,因为就算是圣上挑选的那些亲传弟子,即便只是在算数一类达到这种水平,没有个一两年的工夫都不太可能。最后的结论就是,这小子不仅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反而是越来越神秘!于是他们商量了一番,姜田不是想做个私塾先生吗?那好我们给你想办法!于是,胡同里那些闲着没事喜欢串老婆舌头的之间,突然就流传出姜田实际上是在教三位公子新学!要不然人家为什么隔三差五的来这小茶馆呢?证据嘛也很简单,你没看人家凭一个漏水的坛子就挣了二百两雪花官银?说不定还有什么绝活没露出来呢!同时姜田面向社会招收学子的消息同样被散播了出去,而且还说明束脩可以好商量。
几天过去了,那种想象中慕名而来踊跃拜师的景象没有出现,事实上一个人都没来。
“姜兄不要气馁,想是寻常百姓尚不知晓你的大才,故而……”田虚海本想找个形容词来遮丑,可脑海中转来转去的都是一些不好听的贬义词,所以他只好暂时住口。
姜田对这种局面早有心理准备,自己就算是再出名,也只不过就是在附近这几条胡同里小有名气,还没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而且朝廷虽然明显偏向技术类官员,可迟迟没有推出大规模普及科学教育的政策,那么市井之中对儒学与新学之间的态度就很暧昧,真相让孩子出人头地的谁会将筹码压在尚不明朗的局势上?万一有一天朝廷又更改了命令科考重新恢复,那么学那些算账用的知识那里能考上功名。其实他一开始也就是灵光乍现便脱口而出,没想到这仨少爷会真的到处宣传,现在话已经说了出去,学生一个都没招来,别人都在... -->>
按照明朝的规矩,国人是不能随便流动的,那个时候如果你没有正当的理由就想搞个自助旅游什么的,那么目的地绝对不会是你想去的地方,一般来说有两种选择:充军或是流放。只有两种人能够在地图上瞎溜达不受管束,一个是官员,另一个就是身负功名的读书人,即便是官员由于有公务在身,也不是能随便旷工的,所以说到底既有机会也有空闲的只剩下了没官做的秀才、举人们。朱元璋本身就是流民出身,所以他深知让民众安定在土地上的重要性。等到了明朝的中晚期,这条规矩就形同虚设了,因为朱重八显然是忘了无恒产者无恒心这句话,严重的土地兼并以及全国工商业的发展,都迫使社会不再执行这么没人性的户籍管理制度,没有路引依然能到外地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也就只有读书人还会拿着身份证明到处闲逛,再说旅游的时候按规定还能到驿站蹭吃蹭喝,要不然你认为李时珍、徐霞客之类的大能们该揣着多少银子上路?
姜田作为一个秀才,全国旅行的通行证是有的,要想获得驿站的食宿就痴心妄想了,所以他沿途的驿站中都没有关于这个秀才的记录,再加上明末之后很少还有官差卡在路口盘查路引,所以官府中也没有他的通行记录。查到这里直气得色狼的老爹吹胡子瞪眼,你说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怎么能不把国家拱手让给满清。不过他这人有点牛脾气,用北方话形容就是回回性子,既然他姜田能说一口流利的军话,而且还使得鹅毛笔写军字,那么他的家人之中就一定有参军之人,排查一下全军中有多少姓姜的不就行了?
多么简单的一个办法啊……也就只有他自己这么想,底下那些干活的则在心中将他骂了无数遍,到后来田愈也搀和了进来,通过他在吏部的职权,调阅一些姓姜的,同时又符合姜田条件的官员情况,最终他们在几万个候选名单中精简出了八个可能性最大的人,这其中就包含了姜田的老爸,以团长军衔退役的老兵姜虎!接着他们向这八个人的所在地分别派出了快马暗探,随着时间的流逝,今天最后一个探马即将回京,前面七个都已经被证明没有符合姜田特征的家人流落在外,今天这个如果带来的还是坏消息,可就真的只能亲自找他问个明明白白了。他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姜田这个名字也许就是假名,但是在这唯一的线索面前只能试试运气,好在最后这个人不负众望!姓名、年龄、体貌特征,这些条件全都对上号了,可以肯定京城中的这个姜田,就是北直隶乡下的那个傻秀才,既然他的真实身份都查清了,所有的疑问应该能够解答了吧?三个老狐狸不得不皱起了眉头,按照调查得来的情报,这个小子不仅没见过圣上,从小也没有学过军字和胡人数字。更是缺心眼缺的可以,原先竟然想进京请愿!若不是他爹头脑清楚没让他做成傻事,否则现在的他应该正在某个犄角旮旯做苦力呢。后来是因为被人悔婚,自感颜面无光,这才出门游学去了……别看姜家老头一直遮遮掩掩,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自打姜田离家出走,村中的风言风语就越来越多,到最后真相反而和流言相差不远了。
那么现实的问题就是姜田究竟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泰西学问?肯定不是离家出走这段时间学的,因为这沿路根本就没有能教他的先生,而且就算这小子天纵英才,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有所成,因为就算是圣上挑选的那些亲传弟子,即便只是在算数一类达到这种水平,没有个一两年的工夫都不太可能。最后的结论就是,这小子不仅没有露出任何蛛丝马迹,反而是越来越神秘!于是他们商量了一番,姜田不是想做个私塾先生吗?那好我们给你想办法!于是,胡同里那些闲着没事喜欢串老婆舌头的之间,突然就流传出姜田实际上是在教三位公子新学!要不然人家为什么隔三差五的来这小茶馆呢?证据嘛也很简单,你没看人家凭一个漏水的坛子就挣了二百两雪花官银?说不定还有什么绝活没露出来呢!同时姜田面向社会招收学子的消息同样被散播了出去,而且还说明束脩可以好商量。
几天过去了,那种想象中慕名而来踊跃拜师的景象没有出现,事实上一个人都没来。
“姜兄不要气馁,想是寻常百姓尚不知晓你的大才,故而……”田虚海本想找个形容词来遮丑,可脑海中转来转去的都是一些不好听的贬义词,所以他只好暂时住口。
姜田对这种局面早有心理准备,自己就算是再出名,也只不过就是在附近这几条胡同里小有名气,还没达到妇孺皆知的程度。而且朝廷虽然明显偏向技术类官员,可迟迟没有推出大规模普及科学教育的政策,那么市井之中对儒学与新学之间的态度就很暧昧,真相让孩子出人头地的谁会将筹码压在尚不明朗的局势上?万一有一天朝廷又更改了命令科考重新恢复,那么学那些算账用的知识那里能考上功名。其实他一开始也就是灵光乍现便脱口而出,没想到这仨少爷会真的到处宣传,现在话已经说了出去,学生一个都没招来,别人都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