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随身带着传国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后,尧舜禹时代之后,华夏进入了历史时代。先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代,自周朝后,开始有明确的历史纪年。
人族文明日渐发达,不过,超凡的能力和超长的寿命却越来越罕见。
之后的历代华夏民族对于“天”还是很崇拜和信仰。但也也渐渐意识到,天帝只是天界势力最大者,并不代表昊天神灵本身。
这是因为尧舜禹之后,人族虽然日益繁盛,但人族个体的力量却日益削弱。
到了商朝末期,道门所代表的修士神仙力量因为夏商两个王朝千年供奉和道门千年发展,力量日益强大。
不过,道门内部却分成三教,其中阐教和截教两大教,为了争夺王朝气运,阐教不惜引入西方教内讧,发动了“封神之战”,而在华夏正史中,被称为“武王伐商”之战。
不过,“封神之战”后,道门阐截二教都元气大伤。于是周人在其杰出人才周公姬旦的主持下,重新创立了一套理论,鼎革了商朝的“天命”。
夏朝建立后,夏王朝既祭祀天帝(此时是黄帝担任),但也祭祀并且更重视自己的祖先禹。
商朝建立后,商王朝撇开天帝,自己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并且让每个死去的商朝帝王都被作为祖灵来崇拜和祭祀,渐渐让帝舜取代黄帝,成为新的天帝。
不过,帝舜的天帝地位,只是在商王朝内部确立,黄帝仍然还是天帝。
周朝建立后,道门元气大伤,黄帝和炎帝、青帝三位远古帝王,同时也是道门神仙,在封神之战时,因为自身身份的尴尬,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忍参与人族内斗,于是全部退位,到一处名为火云洞的上古秘境中隐居。
从此之后,天庭无主,加上其他许多上古神灵陨落,空出了很多位置,于是道门三教互商,封那些死去的贤臣良将和三教战死的弟子作为周天神灵,重新建立天庭的架构。
至于天庭的共主,道门由于三教制衡,道门中谁也没有当上天帝,道门也不希望出现有绝对权力的天帝。
于是多方妥协,加上鸿钧钦点,鸿钧的一个实力很弱小的童子昊天成为天帝,被称为昊天上帝。
昊天能当上天帝,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他本来就是昊天元气海中昊天神灵的一部分,因为鸿钧讲道,而附着于紫霄宫里的一块美玉之中。
后来被鸿钧点化化形,论天帝之位的正统性合法性,没有人比得上昊天。由于昊天本身玉石化形,所以后来又被称为玉帝。
而道门毕竟势大,所以在天庭的架构中将天帝架空,瓜分了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勾陈上官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大帝等重要神位,就连名号上,也与天帝没有多少区别。
这样一来,天帝职权极度弱化,但天帝之位又没有谁比昊天更有资格。于是绵延几亿年的天帝之争暂告一段落。从此之后,人界几千年,天帝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称呼也从此固定为昊天上帝或玉帝。
由于新的天帝弱小,道门也元气大伤,处于恢复期,于是周人不甘于一直受道门支配。于是祭祀上天时玩了一些小把戏。
他们有意无意地讲昊天与昊天上帝分开,比如《孝经》里讲,“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这句话证明,在周人眼中,天和天帝是分开的,而且天比天帝大,就如同国比国君大一样。
并且还创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理论,周王自称天子,赋予昊天神灵更多内容,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天界和神灵对周王朝的影响力。
后来周朝几百年中,道门在休养生息,昊天则安心当傀儡,并且借助人间王朝的祭天来收拢昊天神灵的其余灵性,慢慢壮大自己。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西周崩解、东周是周天子只是摆设。与此同时,天界的天庭和昊天也只是摆设。由于道门势弱,人间凡人对于道门册封的神灵不买账。
加上以前未参加封神之战的上古遗留的魔神、妖神、祖灵等的挑战,天庭名存实亡,只有昊天上帝被承认,担任三界名义上的共主。
东周时期,各国各自祭祀自己的祖灵和天帝,上古的五方天帝乃至东皇太一也被拿出来祭祀,总之人界和神界都比较乱。
在这种乱世中,天界许多神仙和神灵妖魔都在人间留下学说和道统,以人界作为试验场来决出胜负。
因为三界再也受不了新的神仙大战了,而且封神之战过去不久,各方都要休养生息。
于是,春秋战国时出现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最终,这种学术争鸣以武力来决出胜负。
秦始皇一统天下,标志着代表人道上古帝王和上古神魔势力的法家取得了优势。
不过,在各方反弹下,秦朝二世而亡,代表道门和黄帝势力的黄老道后发制人,摘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果实。所以汉初奉行黄老之道,因为汉朝源于楚地,也仍然信仰祭祀东皇太一。
不过,历史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天界和神灵已经无法完全控制人间王朝了。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被董仲舒为迎合汉王朝需要而改造儒家,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外儒內法”格局的儒教治国。
这标志着代表主体是上古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人族本身力量最终胜出,决定了三界的主宰。
于是昊天上帝继续充当儒教崇拜的天帝,与道门天庭渐行渐远。
... -->>
而后,尧舜禹时代之后,华夏进入了历史时代。先后出现了夏商周三代,自周朝后,开始有明确的历史纪年。
人族文明日渐发达,不过,超凡的能力和超长的寿命却越来越罕见。
之后的历代华夏民族对于“天”还是很崇拜和信仰。但也也渐渐意识到,天帝只是天界势力最大者,并不代表昊天神灵本身。
这是因为尧舜禹之后,人族虽然日益繁盛,但人族个体的力量却日益削弱。
到了商朝末期,道门所代表的修士神仙力量因为夏商两个王朝千年供奉和道门千年发展,力量日益强大。
不过,道门内部却分成三教,其中阐教和截教两大教,为了争夺王朝气运,阐教不惜引入西方教内讧,发动了“封神之战”,而在华夏正史中,被称为“武王伐商”之战。
不过,“封神之战”后,道门阐截二教都元气大伤。于是周人在其杰出人才周公姬旦的主持下,重新创立了一套理论,鼎革了商朝的“天命”。
夏朝建立后,夏王朝既祭祀天帝(此时是黄帝担任),但也祭祀并且更重视自己的祖先禹。
商朝建立后,商王朝撇开天帝,自己祭祀自己的祖先舜帝。并且让每个死去的商朝帝王都被作为祖灵来崇拜和祭祀,渐渐让帝舜取代黄帝,成为新的天帝。
不过,帝舜的天帝地位,只是在商王朝内部确立,黄帝仍然还是天帝。
周朝建立后,道门元气大伤,黄帝和炎帝、青帝三位远古帝王,同时也是道门神仙,在封神之战时,因为自身身份的尴尬,手心手背都是肉,不忍参与人族内斗,于是全部退位,到一处名为火云洞的上古秘境中隐居。
从此之后,天庭无主,加上其他许多上古神灵陨落,空出了很多位置,于是道门三教互商,封那些死去的贤臣良将和三教战死的弟子作为周天神灵,重新建立天庭的架构。
至于天庭的共主,道门由于三教制衡,道门中谁也没有当上天帝,道门也不希望出现有绝对权力的天帝。
于是多方妥协,加上鸿钧钦点,鸿钧的一个实力很弱小的童子昊天成为天帝,被称为昊天上帝。
昊天能当上天帝,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他本来就是昊天元气海中昊天神灵的一部分,因为鸿钧讲道,而附着于紫霄宫里的一块美玉之中。
后来被鸿钧点化化形,论天帝之位的正统性合法性,没有人比得上昊天。由于昊天本身玉石化形,所以后来又被称为玉帝。
而道门毕竟势大,所以在天庭的架构中将天帝架空,瓜分了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勾陈上官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后土大帝等重要神位,就连名号上,也与天帝没有多少区别。
这样一来,天帝职权极度弱化,但天帝之位又没有谁比昊天更有资格。于是绵延几亿年的天帝之争暂告一段落。从此之后,人界几千年,天帝都没有太大的变化,称呼也从此固定为昊天上帝或玉帝。
由于新的天帝弱小,道门也元气大伤,处于恢复期,于是周人不甘于一直受道门支配。于是祭祀上天时玩了一些小把戏。
他们有意无意地讲昊天与昊天上帝分开,比如《孝经》里讲,“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这句话证明,在周人眼中,天和天帝是分开的,而且天比天帝大,就如同国比国君大一样。
并且还创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理论,周王自称天子,赋予昊天神灵更多内容,这样就减少了很多天界和神灵对周王朝的影响力。
后来周朝几百年中,道门在休养生息,昊天则安心当傀儡,并且借助人间王朝的祭天来收拢昊天神灵的其余灵性,慢慢壮大自己。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西周崩解、东周是周天子只是摆设。与此同时,天界的天庭和昊天也只是摆设。由于道门势弱,人间凡人对于道门册封的神灵不买账。
加上以前未参加封神之战的上古遗留的魔神、妖神、祖灵等的挑战,天庭名存实亡,只有昊天上帝被承认,担任三界名义上的共主。
东周时期,各国各自祭祀自己的祖灵和天帝,上古的五方天帝乃至东皇太一也被拿出来祭祀,总之人界和神界都比较乱。
在这种乱世中,天界许多神仙和神灵妖魔都在人间留下学说和道统,以人界作为试验场来决出胜负。
因为三界再也受不了新的神仙大战了,而且封神之战过去不久,各方都要休养生息。
于是,春秋战国时出现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最终,这种学术争鸣以武力来决出胜负。
秦始皇一统天下,标志着代表人道上古帝王和上古神魔势力的法家取得了优势。
不过,在各方反弹下,秦朝二世而亡,代表道门和黄帝势力的黄老道后发制人,摘了秦朝统一天下的果实。所以汉初奉行黄老之道,因为汉朝源于楚地,也仍然信仰祭祀东皇太一。
不过,历史发展到了这个时候,天界和神灵已经无法完全控制人间王朝了。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被董仲舒为迎合汉王朝需要而改造儒家,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外儒內法”格局的儒教治国。
这标志着代表主体是上古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的人族本身力量最终胜出,决定了三界的主宰。
于是昊天上帝继续充当儒教崇拜的天帝,与道门天庭渐行渐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