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群英争霸之汉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荀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太尉卢植、太傅蔡邕等人都表示赞同,而作为士族的代表王允表示坚决反对。
这样一来,朝堂就陷入了僵持,两方都寸步不让,各持己见。
这个时候,老太尉桥玄出面了,他找到了天子刘协,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同意刘飞接管幽州、冀州、凉州,这三州最后会落到谁手上?”
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刘飞起兵造反,朝廷能不能抵挡得住?”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刘飞娶了九个妻妾,为何却至今没有生儿子?”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同意刘飞接管幽州、冀州、凉州,最后这三个州郡肯定也不会落在朝廷手里,既然东西反正都要丢,还不如趁没丢的时候送给别人,还能有一份情谊在。
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刘飞起兵造反,朝廷肯定是没力量抵挡的,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董卓之乱,朝廷不是沦为别人的玩物了吗?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乍一看觉得可笑,可刘协深入一思考就明白了乔玄的言外之意,刘飞后继无人!
原来如此!刘协恍然,姜还是老的辣呀!
刘协终于同意了刘飞的奏请,并发下了一份诏书昭告天下......
要说并州军的动作也快,洛阳的诏书下来第二天,秦琼率领的一万并州军就到了邺城外。
韩馥大惊,连忙召集麾下文武前来商议,这时候荀谌和辛评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来的不是公孙瓒而是并州军,但这毕竟是一个机会,立刻进言,请韩馥让位于袁绍,让袁绍出兵抵抗并州军,保证韩馥的安全。
韩馥闻言很是意动,但是此时一个人却站出来反对,令人惊奇的是这跟人不是谋士,而是一名武将,他的名字叫着张郃。
历史上的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
张郃于黄巾之乱的时候,应徵入伍,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韩馥死后,效力于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升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於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於琼等人被俘,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他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张郃为人心思细密,他精通历算,又擅长战场规划与谋略,在多次作战前必会分析敌我军势,然后再作详尽的谋略。在多次战役中显示张郃并不只是武将一个,而张郃更能称得上儒将。例如在袁曹的官渡大战、蜀魏的汉中战、定军山之战都荐举出不少计谋,又或是破谋等例如黄忠的“反客为主”之计、诸葛亮的“埋伏计”和算出蜀军急攻陈仓的粮数等。可见张郃的智谋并非池中物,连曹操都将之比拟为韩信。与韩信相比,二人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两人同样精通历法;第二,两人同样善于算数;第三,两人皆为儒将型的大将。
此外,张郃虽为将却爱乐儒士,尝荐同乡卑湛经明修行,诏曰:“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被皇帝下诏嘉奖,将张郃比作爱好儒学的东汉大将祭遵,并将卑湛提升为博士。)
张郃亦善处理各种变量,善于安排阵营的布局,推算出战斗的情势及地形,无不如计,蜀军中自诸葛亮及以下的人都十分忌惮他。
虽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基于“拥刘反曹”的思想,在前期更是将张郃描写的无勇无谋,但小说终究是小说,无法掩盖历史真相。因而后期,将张郃英勇无比的形象突出描写,在九十九回中被诸葛亮围攻,一人拍马舞枪,冲出重围,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再在乱军中救出副将戴陵,连诸葛亮都称誉他勇武过人,更视其为蜀中之害,可见张郃为智勇双全的魏国名将。
张郃出言道:“英王奉天子而领州事,携大义而来,且并州军素来善战,城外领军大将更是秦琼秦叔宝,当年以一人之力压袁渤海麾下颜良文丑二将,勇冠三军,主公既然要让出冀州,为何不直接将冀州让与英王,而交与袁渤海?如果主公担心自身的安危,这大可不必,英王素来气度恢宏,连董卓这样的人都能容忍,有什么理由不能容忍主公?而且,末将认为,即便主公愿意将冀州让予袁渤海,袁渤海也不敢接受,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对抗英王的实力。”
韩馥闻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打开城门,放秦琼大军入城......
.
荀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之后,太尉卢植、太傅蔡邕等人都表示赞同,而作为士族的代表王允表示坚决反对。
这样一来,朝堂就陷入了僵持,两方都寸步不让,各持己见。
这个时候,老太尉桥玄出面了,他找到了天子刘协,问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同意刘飞接管幽州、冀州、凉州,这三州最后会落到谁手上?”
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刘飞起兵造反,朝廷能不能抵挡得住?”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刘飞娶了九个妻妾,为何却至今没有生儿子?”
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朝廷不同意刘飞接管幽州、冀州、凉州,最后这三个州郡肯定也不会落在朝廷手里,既然东西反正都要丢,还不如趁没丢的时候送给别人,还能有一份情谊在。
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刘飞起兵造反,朝廷肯定是没力量抵挡的,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董卓之乱,朝廷不是沦为别人的玩物了吗?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乍一看觉得可笑,可刘协深入一思考就明白了乔玄的言外之意,刘飞后继无人!
原来如此!刘协恍然,姜还是老的辣呀!
刘协终于同意了刘飞的奏请,并发下了一份诏书昭告天下......
要说并州军的动作也快,洛阳的诏书下来第二天,秦琼率领的一万并州军就到了邺城外。
韩馥大惊,连忙召集麾下文武前来商议,这时候荀谌和辛评虽然觉得事情有些不对,来的不是公孙瓒而是并州军,但这毕竟是一个机会,立刻进言,请韩馥让位于袁绍,让袁绍出兵抵抗并州军,保证韩馥的安全。
韩馥闻言很是意动,但是此时一个人却站出来反对,令人惊奇的是这跟人不是谋士,而是一名武将,他的名字叫着张郃。
历史上的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有战功。后来,张郃随夏侯渊驻守汉中,在夏侯渊被杀后暂代主帅,维持败兵。魏明帝时期,在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张郃先后随曹真、司马懿前往对抗,多有表现,连诸葛亮也叹其勇猛。
张郃于黄巾之乱的时候,应徵入伍,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韩馥死后,效力于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升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於琼等人。淳於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但谋士郭图却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於琼的危难不救自解。”张郃反驳:“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於琼等人被俘,我们也就要当俘虏了。”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他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张郃为人心思细密,他精通历算,又擅长战场规划与谋略,在多次作战前必会分析敌我军势,然后再作详尽的谋略。在多次战役中显示张郃并不只是武将一个,而张郃更能称得上儒将。例如在袁曹的官渡大战、蜀魏的汉中战、定军山之战都荐举出不少计谋,又或是破谋等例如黄忠的“反客为主”之计、诸葛亮的“埋伏计”和算出蜀军急攻陈仓的粮数等。可见张郃的智谋并非池中物,连曹操都将之比拟为韩信。与韩信相比,二人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两人同样精通历法;第二,两人同样善于算数;第三,两人皆为儒将型的大将。
此外,张郃虽为将却爱乐儒士,尝荐同乡卑湛经明修行,诏曰:“昔祭遵为将,奏置五经大夫,居军中,与诸生雅歌投壶。今将军外勒戎旅,内存国朝。朕嘉将军之意,今擢湛为博士。”(被皇帝下诏嘉奖,将张郃比作爱好儒学的东汉大将祭遵,并将卑湛提升为博士。)
张郃亦善处理各种变量,善于安排阵营的布局,推算出战斗的情势及地形,无不如计,蜀军中自诸葛亮及以下的人都十分忌惮他。
虽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基于“拥刘反曹”的思想,在前期更是将张郃描写的无勇无谋,但小说终究是小说,无法掩盖历史真相。因而后期,将张郃英勇无比的形象突出描写,在九十九回中被诸葛亮围攻,一人拍马舞枪,冲出重围,在万军之中往来冲突,再在乱军中救出副将戴陵,连诸葛亮都称誉他勇武过人,更视其为蜀中之害,可见张郃为智勇双全的魏国名将。
张郃出言道:“英王奉天子而领州事,携大义而来,且并州军素来善战,城外领军大将更是秦琼秦叔宝,当年以一人之力压袁渤海麾下颜良文丑二将,勇冠三军,主公既然要让出冀州,为何不直接将冀州让与英王,而交与袁渤海?如果主公担心自身的安危,这大可不必,英王素来气度恢宏,连董卓这样的人都能容忍,有什么理由不能容忍主公?而且,末将认为,即便主公愿意将冀州让予袁渤海,袁渤海也不敢接受,因为他现在根本没有对抗英王的实力。”
韩馥闻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令打开城门,放秦琼大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