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橄榄绿之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宇飞路上一直沉寂在对今天的追忆之中,回到家里的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问候了父母和李铁匠之后,抱起在炕上玩耍的李铁匠孙女,一边哄着女孩儿一边站在窗前思索着今天的所见所闻。现在的他内心感到无比的沉重,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呼吸,整个屋子里的空气也好像停滞了似的,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痛苦。
虽说他和家人之前商量好了一个简单的致富之路,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想法,毕竟他还顾不了村里的乡亲们,只能看着往前走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何况宇飞刚刚军校毕业,他在部队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可能转业离开部队帮助全村人致富。
但宇飞凝重的心里却刻下了乡亲们贫困的烙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寻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他从这个养育他的乡村中走出来,这里有他热爱的土地,有他亲近的一草一木,他了解乡亲们的贫困之苦。这里是他的根,浓浓的情感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他深深地了解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都有着一颗强烈的愿望,希望脱离贫困,渴望富裕。因此,他们在为摆脱贫困的同时,拼命地培养着他们的儿女,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宇飞清醒地记得他在军校读书放寒假回家时的一件事情,他和母亲一起在院子里播种萝卜时,老邻居李婶来找宇飞的妈妈,和宇飞妈妈说孙子程光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学费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宇飞妈妈能够帮忙,让孙子把书读完,将来好考上大学脱离农村。在村里人看来,宇飞父亲挣工资,生活状况不错,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宇飞家的真实情况。这些年来,五个孩子读书,只有父亲宇志平一人挣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元,哪里够用?要不是宇飞母亲李秀珍每年养猪换来钱,生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宇飞看着李婶那期许的眼神儿,然后又望着母亲那带着怜悯的目光,就对妈妈说:“妈,我每个月攒了点津贴费钱,要不就先借给李婶点吧,别让孩子辍学了,李婶就这么一个孙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希望。”
李秀珍抬眼瞧着李婶说道:“我儿子这些年在外其实也很难的,只有我当妈的知道他的难处。他很懂事,好在吃穿住都在部队,每个月还有点津贴费,这不,他节俭,自己每个月能攒点钱,留着备用。他婶子你就先拿着吧!孩子读书是大事,咱们农村人不就靠供孩子读书才能走出农村,有点出息吗?都互相帮衬着吧!”
宇飞知道妈妈的难处,他家这些年一直处于窘境状态,根本就没有钱外借。但是宇飞从小就跟着妈妈养成了良好的美德,他看不了别人的困难和苦楚,他和母亲一样,有着一颗善良而同情的心,他从心底里理解他们,他的思想又怎么能让他置身于事外呢?那有不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呢?
发生在他身边的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因为贫困,这些年来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辍学了,他要不是参军考军校的话,那这种悲惨的结局恐怕他也躲不过吧!面对今天的贫困乡亲们,宇飞不能不设身处地地去想想,要想摆脱贫困,那只有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可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看来得等他回部队后再说了。
正当宇飞沉寂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时,小峰和小雪推开房门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地向全家人报告着一个好消息,说今晚有大秧歌,都快进村了。
宇飞抱着小女孩儿走到外屋,把房门推开一条缝隙,仔细听了听,果然从远处传来细微的锣鼓声。确信无疑后,他走进里屋,边把李铁匠的孙女放在炕上,边对坐在炕上的爸爸妈妈说:“爸妈,李叔,村上组织的大秧歌来了,今晚到我们这儿来跑灯(就是用纸糊的灯笼,灯笼四周和下面用彩色纸张糊成,并且在上面绘画一些花鸟树木和动物等图案,上面不糊,留着一个开口,是因为里面放着一支蜡烛,利于燃烧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散发和氧气进来。晚上扭秧歌时不但充满喜庆,还有光亮向四处扩散,四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妈最喜欢看大秧歌了,我带着你们陪着妈妈一起出去乐呵乐呵,咋样?”
“不行,那怎么行?外面天气这么冷,你妈受不了,一会儿还得吃药!你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看看吧!”父亲宇志平急忙对宇飞说。
宇飞知道爸爸担心妈妈,这些年他不在家,大多数时间都是爸爸来照顾妈妈。出于对妈妈的呵护和关心,宇飞笑着对爸爸说:“那好吧!等秧歌到了咱们家院子时我提前告诉你们一声,咱们不走远,就在院子里看,咋样?爸。”
“那还行,你妈身体不好,要保护好你妈!这小家伙还小,也不能抱出去,冻感冒了可不行,这儿大冷天生病可不爱好,还是别出去了!”父亲边说边用手从宇飞手里接过了小女孩儿。小女孩儿一边带着懵懂的眼神儿看着宇飞的爸爸,一边伸出了双手投入到了宇志平的怀抱里。
宇飞也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吱声。
这时,小峰和小雪在一边闹着要出去看灯,边央求着边用手拉着宇飞的手说:“老叔,带我们出去看大秧歌吧!让我奶奶他们在家呆着,一会儿就到咱们家院子了!快点吧!”
两个孩子粘着宇飞,显得无比的亲近。在他们的眼里,宇飞能够带着他们玩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孩子们天性的心里反应吧!
这时候,宇飞的妈妈李秀珍推开了大屋的门走过来说:“儿子,你喜欢看就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看吧!一会儿到咱们家院子时我出去看看就行,再说了,到了咱们家还得给领班儿的烧点开水,沏点茶,你大嫂二嫂说不出去了,在家陪我,你们去吧!多穿点衣服,外面冷。”
宇飞的内心是矛盾的,他很想带着父母出去看灯,因为这是母亲最喜欢的乐趣,对于农村人来讲,只有新年才能看到大秧歌,这是最隆重的喜庆事儿了。宇飞记得他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生产队里组织的大秧歌跑灯时,妈妈都喜欢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出去跟着串街看。在农村生活的人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只能在这个时候开心乐呵几天,其他时间都忙于活计,没有闲暇的时间。但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加上疾病的困扰,让她失去了以往的精气神儿。宇飞是想带着母亲出去,让她感受到儿子时时刻刻就在她的身边,只要有儿子在,她就会充满着精神力量,觉得自己永远都年轻。然而,宇飞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幼稚的,他的母亲毕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加上多年来疾病的折磨,不可能永远年轻,年轻已经永远不属于她了,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往了。
宇飞的内心是痛苦的,他十分清楚母亲的病情,岁月是无情的,疾病更是残酷的,它夺走了一个人的健康,夺走了她青春的活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挽留住岁月的脚步,留不住青春,这是自然法则。此时此刻的宇飞内心里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可他不能也不想让父母感受到,因为他知道这次探亲归来的目的,只想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不能让父母看到他的伤感,即使强装也要装作非常快乐的样子给全家人。
宇飞只好嗯嗯地答应着,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了,走时还不忘让小峰小雪带着手电筒,担心晚上看不清道路。
十几分钟的时间,宇飞就和侄子侄女来到了村子中心街道。这时候大秧歌已经到了村里第一道街,他们只好又跑着追了过去。农村的街道都很狭窄,加上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像棉被一样把整个大地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家家院落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但厚厚的积雪还是在街道两侧堆积如山,加上村里的人都走出户外来看秧歌,街道就显得更加拥挤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热闹的人群站在秧歌队伍的四周,前呼后拥的喊叫声和大秧歌的锣鼓喇叭声交相辉映;那些孩子们在秧歌的中间穿插跑动着,嬉闹着,跳跃着,所有人都跟随着秧歌的流动而欢呼着,谈笑着。
<... -->>
宇飞路上一直沉寂在对今天的追忆之中,回到家里的他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
问候了父母和李铁匠之后,抱起在炕上玩耍的李铁匠孙女,一边哄着女孩儿一边站在窗前思索着今天的所见所闻。现在的他内心感到无比的沉重,仿佛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的呼吸,整个屋子里的空气也好像停滞了似的,千斤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痛苦。
虽说他和家人之前商量好了一个简单的致富之路,但那也只能是暂时的想法,毕竟他还顾不了村里的乡亲们,只能看着往前走了,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何况宇飞刚刚军校毕业,他在部队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可能转业离开部队帮助全村人致富。
但宇飞凝重的心里却刻下了乡亲们贫困的烙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出贫困,寻找到一条致富之路。他从这个养育他的乡村中走出来,这里有他热爱的土地,有他亲近的一草一木,他了解乡亲们的贫困之苦。这里是他的根,浓浓的情感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他深深地了解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们都有着一颗强烈的愿望,希望脱离贫困,渴望富裕。因此,他们在为摆脱贫困的同时,拼命地培养着他们的儿女,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人的身上。
宇飞清醒地记得他在军校读书放寒假回家时的一件事情,他和母亲一起在院子里播种萝卜时,老邻居李婶来找宇飞的妈妈,和宇飞妈妈说孙子程光马上就要开学了,可学费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宇飞妈妈能够帮忙,让孙子把书读完,将来好考上大学脱离农村。在村里人看来,宇飞父亲挣工资,生活状况不错,其实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宇飞家的真实情况。这些年来,五个孩子读书,只有父亲宇志平一人挣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元,哪里够用?要不是宇飞母亲李秀珍每年养猪换来钱,生活早就维持不下去了。宇飞看着李婶那期许的眼神儿,然后又望着母亲那带着怜悯的目光,就对妈妈说:“妈,我每个月攒了点津贴费钱,要不就先借给李婶点吧,别让孩子辍学了,李婶就这么一个孙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希望。”
李秀珍抬眼瞧着李婶说道:“我儿子这些年在外其实也很难的,只有我当妈的知道他的难处。他很懂事,好在吃穿住都在部队,每个月还有点津贴费,这不,他节俭,自己每个月能攒点钱,留着备用。他婶子你就先拿着吧!孩子读书是大事,咱们农村人不就靠供孩子读书才能走出农村,有点出息吗?都互相帮衬着吧!”
宇飞知道妈妈的难处,他家这些年一直处于窘境状态,根本就没有钱外借。但是宇飞从小就跟着妈妈养成了良好的美德,他看不了别人的困难和苦楚,他和母亲一样,有着一颗善良而同情的心,他从心底里理解他们,他的思想又怎么能让他置身于事外呢?那有不伸出援助之手的道理呢?
发生在他身边的这些事情还有很多,因为贫困,这些年来这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辍学了,他要不是参军考军校的话,那这种悲惨的结局恐怕他也躲不过吧!面对今天的贫困乡亲们,宇飞不能不设身处地地去想想,要想摆脱贫困,那只有带领乡亲们走出一条致富之路才能改变现状,才能解决一切问题。可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看来得等他回部队后再说了。
正当宇飞沉寂在深深的思考之中时,小峰和小雪推开房门从外面跑进来,气喘吁吁地向全家人报告着一个好消息,说今晚有大秧歌,都快进村了。
宇飞抱着小女孩儿走到外屋,把房门推开一条缝隙,仔细听了听,果然从远处传来细微的锣鼓声。确信无疑后,他走进里屋,边把李铁匠的孙女放在炕上,边对坐在炕上的爸爸妈妈说:“爸妈,李叔,村上组织的大秧歌来了,今晚到我们这儿来跑灯(就是用纸糊的灯笼,灯笼四周和下面用彩色纸张糊成,并且在上面绘画一些花鸟树木和动物等图案,上面不糊,留着一个开口,是因为里面放着一支蜡烛,利于燃烧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散发和氧气进来。晚上扭秧歌时不但充满喜庆,还有光亮向四处扩散,四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我妈最喜欢看大秧歌了,我带着你们陪着妈妈一起出去乐呵乐呵,咋样?”
“不行,那怎么行?外面天气这么冷,你妈受不了,一会儿还得吃药!你带着几个孩子出去看看吧!”父亲宇志平急忙对宇飞说。
宇飞知道爸爸担心妈妈,这些年他不在家,大多数时间都是爸爸来照顾妈妈。出于对妈妈的呵护和关心,宇飞笑着对爸爸说:“那好吧!等秧歌到了咱们家院子时我提前告诉你们一声,咱们不走远,就在院子里看,咋样?爸。”
“那还行,你妈身体不好,要保护好你妈!这小家伙还小,也不能抱出去,冻感冒了可不行,这儿大冷天生病可不爱好,还是别出去了!”父亲边说边用手从宇飞手里接过了小女孩儿。小女孩儿一边带着懵懂的眼神儿看着宇飞的爸爸,一边伸出了双手投入到了宇志平的怀抱里。
宇飞也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就没有吱声。
这时,小峰和小雪在一边闹着要出去看灯,边央求着边用手拉着宇飞的手说:“老叔,带我们出去看大秧歌吧!让我奶奶他们在家呆着,一会儿就到咱们家院子了!快点吧!”
两个孩子粘着宇飞,显得无比的亲近。在他们的眼里,宇飞能够带着他们玩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孩子们天性的心里反应吧!
这时候,宇飞的妈妈李秀珍推开了大屋的门走过来说:“儿子,你喜欢看就带着两个孩子出去看吧!一会儿到咱们家院子时我出去看看就行,再说了,到了咱们家还得给领班儿的烧点开水,沏点茶,你大嫂二嫂说不出去了,在家陪我,你们去吧!多穿点衣服,外面冷。”
宇飞的内心是矛盾的,他很想带着父母出去看灯,因为这是母亲最喜欢的乐趣,对于农村人来讲,只有新年才能看到大秧歌,这是最隆重的喜庆事儿了。宇飞记得他很小的时候,每逢过年生产队里组织的大秧歌跑灯时,妈妈都喜欢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出去跟着串街看。在农村生活的人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只能在这个时候开心乐呵几天,其他时间都忙于活计,没有闲暇的时间。但母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加上疾病的困扰,让她失去了以往的精气神儿。宇飞是想带着母亲出去,让她感受到儿子时时刻刻就在她的身边,只要有儿子在,她就会充满着精神力量,觉得自己永远都年轻。然而,宇飞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幼稚的,他的母亲毕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加上多年来疾病的折磨,不可能永远年轻,年轻已经永远不属于她了,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往了。
宇飞的内心是痛苦的,他十分清楚母亲的病情,岁月是无情的,疾病更是残酷的,它夺走了一个人的健康,夺走了她青春的活力,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挽留住岁月的脚步,留不住青春,这是自然法则。此时此刻的宇飞内心里充满了忧伤和痛苦,可他不能也不想让父母感受到,因为他知道这次探亲归来的目的,只想带给老人快乐和幸福,不能让父母看到他的伤感,即使强装也要装作非常快乐的样子给全家人。
宇飞只好嗯嗯地答应着,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了,走时还不忘让小峰小雪带着手电筒,担心晚上看不清道路。
十几分钟的时间,宇飞就和侄子侄女来到了村子中心街道。这时候大秧歌已经到了村里第一道街,他们只好又跑着追了过去。农村的街道都很狭窄,加上今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像棉被一样把整个大地裹得严严实实。即使家家院落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但厚厚的积雪还是在街道两侧堆积如山,加上村里的人都走出户外来看秧歌,街道就显得更加拥挤了,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看热闹的人群站在秧歌队伍的四周,前呼后拥的喊叫声和大秧歌的锣鼓喇叭声交相辉映;那些孩子们在秧歌的中间穿插跑动着,嬉闹着,跳跃着,所有人都跟随着秧歌的流动而欢呼着,谈笑着。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