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宋不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清晨,应天府城外熙熙攘攘,又井然有序,各色人等全都在排队等着进城。
有小商小贩,有大商户,有进城的手工匠人,有官府的官吏,还有许多学子书生模样的人。
梁兴亲自跑了一趟应天府之后,便接下命令前往开封府,领着自己的几万义军朝着河南府(洛阳)出发,准备攻略洛阳,并且在那里就地生根,发展工业基地。
他候在城门里的瓮城之中,同样也有一大波人在这里排队,等着开城门的时候出城。
城门两头,焦急等待开城门的人们,互相攀谈着聊天。
“杨老弟,你不在家中好好读书,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好叫尤兄知道,听说应天府要广招书吏,小弟特来试一试。尤兄也是来试试的吗?”
杨老弟叫杨万里,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就是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个。
尤兄是尤袤,也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着有名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流传于世。
尤袤年岁稍长一些,在拥挤的人群中伸手护着杨万里,说道:“早就听说应天府不同凡响,想来看一看,一直不得行。现在仗打完了,终于可以了却一桩心愿。没成想恰逢应天府要招募书吏,竟然仿着科考的方式公开招募,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话题一说开,旁边便有学子们跟着插话。
古人出门在外不容易,连个熟人都没有,看到与自己同行之人便喜欢互相攀谈,结为伙伴。
“我可是听说了,虽说应天府招募吏员也是考试,但考的内容却与科举截然不同。”
“嗨,不就是九章算术么,我在十岁的时候便习得烂熟,没什么难的。”
“要我说啊,真要是能在应天府考中一个吏员,别说开封府了,就算是临安府俺也不稀罕去了。”
“瞧你这大话说的,应天府有你说的那么好吗?竟然比皇城临安府都好?”
学子们聊得热闹,这时旁边的一个老农说话了:“你们是没去过应天府,里面真真是跟仙境一样,我看说书先生口中的天宫也不过如此。你们没听过吗?俺们应天府的人都喜欢说:‘宁要应天一张床,不要开封一套房’。”
听老农把应天府吹得这么好,有的学子不满意了。
能千里迢迢地赶来应天府参加考试的学子,大多数家境都不错,见过些世面。他们知道应天府建设得很美,但他们绝不相信短短一年之内的应天府能超过昔日的开封府。
一座城池的建设与繁华,少则十年,多则百年,无不是数代人的积累才能完成。
学子只当是老农没见过世面,笑道:“老丈拿自家乡下来比,那自然是天宫了。”
老农却不高兴了:“看你这个小娃娃还是个读书人哩,怎地还取笑俺来了?靖康年间俺也在开封城里装过码头,别当俺老汉没见过世面。”
此言一出,倒显得刚才的那个学子尴尬了。
靖康年是1126年,如今是绍兴十二年(1142年),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看那书生模样,大约十七八岁,靖康年间还是个毛孩子呢,哪里见过昔日繁华的开封城。
纵观普天之下,如今数临安城最繁华,这书生顶多见识过临安城罢了。
可刚刚草创的临安城哪里及得上坐拥百年积累的开封城十分之一?
小书生当众出丑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是心里却充满了期待。
“哗啦啦……”
在众人的期盼中,一阵响动,大门开了。
城门卫队整齐划一地跑了出来,在城门两侧站好维持秩序。
人们自觉地靠右行走,出城的人走一边,进城的人走另一边。
普通百姓出示路引之后便可以进城,而小商贩们需要让守卒验货收税,才能进城。
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
进了城门是瓮城,一些需要进一步核验身份的人,大多聚集在瓮城之中。
城门外有车马棚,城内不许外来车马入内,除了在官府中备案过的。外来户自然都未曾备案,因此便将车马寄养在外面,打算进城之后再租用一辆马车。
尤袤与杨万里并肩入城,好奇地东张西望,忽然前方的人群一阵骚动,大家纷纷往一边避让。
久在大城市中居住的他们,知道是有贵人要出城了。
然而在百姓的神色之中,竟然看不到一丝丝的恼怒,反倒脸上都是一副欣喜期盼之情。
“申之小相公有急事要出城,劳驾乡亲们稍避一避。”
传令兵说话很客气,百姓们也都乐呵呵的,说道:“既然是申之小相公要来,就算是从老汉身上踩过去都使得。”
老百姓都是这般淳朴可爱,愿意为了心中的善良付出所有。
百姓们乐呵呵地翘首以盼,望着来时的方向,有些个小媳妇们已经将花儿、香袋握在手中,好好瞄了瞄,调整着角度准备砸到李申之身上。
闺蜜们叽叽喳喳互相调笑着:“你个小浪蹄子,还跟给申之小相公扔花儿,也不怕银瓶小娘子手撕了你。”
“哎呀,你说我呀!你还扔香囊呢,香囊上写着你的名字,生怕人家银瓶小娘子找不来。我的花儿上可没写名字。”
尤袤拉着杨万里躲在人群之后,也都伸长了脖子看着。
不多时,只听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两个人一前一后骑着马朝着城门奔去。
前面那人一身素装,胯下一骑照夜玉狮子,德胜钩上挂着一杆白漆火枪,英姿飒爽,正是岳银瓶。
后面之人一身儒雅之风,年轻俊朗的面庞上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之气,正是李申之。
顷刻间,花儿与雪片般地朝二人飞去,却不见一个香囊。
夫妇二人热情地朝夹道欢迎的百姓们打着招呼,马儿却不曾有一点迟滞,一路奔出了城门。
他们之所以跑得这么急,是因为朝廷刚刚传来了诏书,责令李申之亲赴大名府,负责操办迎回三圣之事。
为了迎回三圣,朝廷专门派来了使团,领队之人乃是万俟卨。
朝廷的使团还在路上日夜兼程,等到了应天府大概还需要些时日。
李申之原本没有把迎回三圣放在心上,只想着按部就班地走便好。朝廷的诏书倒是提醒了他,这三圣之中还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必须他亲自去揭开。
天大的秘密源自金人的捣鬼,而宋人压根没有胆量... -->>
清晨,应天府城外熙熙攘攘,又井然有序,各色人等全都在排队等着进城。
有小商小贩,有大商户,有进城的手工匠人,有官府的官吏,还有许多学子书生模样的人。
梁兴亲自跑了一趟应天府之后,便接下命令前往开封府,领着自己的几万义军朝着河南府(洛阳)出发,准备攻略洛阳,并且在那里就地生根,发展工业基地。
他候在城门里的瓮城之中,同样也有一大波人在这里排队,等着开城门的时候出城。
城门两头,焦急等待开城门的人们,互相攀谈着聊天。
“杨老弟,你不在家中好好读书,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好叫尤兄知道,听说应天府要广招书吏,小弟特来试一试。尤兄也是来试试的吗?”
杨老弟叫杨万里,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就是写“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个。
尤兄是尤袤,也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着有名句“谁谓天地宽,一身无所依”流传于世。
尤袤年岁稍长一些,在拥挤的人群中伸手护着杨万里,说道:“早就听说应天府不同凡响,想来看一看,一直不得行。现在仗打完了,终于可以了却一桩心愿。没成想恰逢应天府要招募书吏,竟然仿着科考的方式公开招募,倒是让人耳目一新。”
话题一说开,旁边便有学子们跟着插话。
古人出门在外不容易,连个熟人都没有,看到与自己同行之人便喜欢互相攀谈,结为伙伴。
“我可是听说了,虽说应天府招募吏员也是考试,但考的内容却与科举截然不同。”
“嗨,不就是九章算术么,我在十岁的时候便习得烂熟,没什么难的。”
“要我说啊,真要是能在应天府考中一个吏员,别说开封府了,就算是临安府俺也不稀罕去了。”
“瞧你这大话说的,应天府有你说的那么好吗?竟然比皇城临安府都好?”
学子们聊得热闹,这时旁边的一个老农说话了:“你们是没去过应天府,里面真真是跟仙境一样,我看说书先生口中的天宫也不过如此。你们没听过吗?俺们应天府的人都喜欢说:‘宁要应天一张床,不要开封一套房’。”
听老农把应天府吹得这么好,有的学子不满意了。
能千里迢迢地赶来应天府参加考试的学子,大多数家境都不错,见过些世面。他们知道应天府建设得很美,但他们绝不相信短短一年之内的应天府能超过昔日的开封府。
一座城池的建设与繁华,少则十年,多则百年,无不是数代人的积累才能完成。
学子只当是老农没见过世面,笑道:“老丈拿自家乡下来比,那自然是天宫了。”
老农却不高兴了:“看你这个小娃娃还是个读书人哩,怎地还取笑俺来了?靖康年间俺也在开封城里装过码头,别当俺老汉没见过世面。”
此言一出,倒显得刚才的那个学子尴尬了。
靖康年是1126年,如今是绍兴十二年(1142年),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看那书生模样,大约十七八岁,靖康年间还是个毛孩子呢,哪里见过昔日繁华的开封城。
纵观普天之下,如今数临安城最繁华,这书生顶多见识过临安城罢了。
可刚刚草创的临安城哪里及得上坐拥百年积累的开封城十分之一?
小书生当众出丑虽然有点不高兴,但是心里却充满了期待。
“哗啦啦……”
在众人的期盼中,一阵响动,大门开了。
城门卫队整齐划一地跑了出来,在城门两侧站好维持秩序。
人们自觉地靠右行走,出城的人走一边,进城的人走另一边。
普通百姓出示路引之后便可以进城,而小商贩们需要让守卒验货收税,才能进城。
一切进行得井井有条。
进了城门是瓮城,一些需要进一步核验身份的人,大多聚集在瓮城之中。
城门外有车马棚,城内不许外来车马入内,除了在官府中备案过的。外来户自然都未曾备案,因此便将车马寄养在外面,打算进城之后再租用一辆马车。
尤袤与杨万里并肩入城,好奇地东张西望,忽然前方的人群一阵骚动,大家纷纷往一边避让。
久在大城市中居住的他们,知道是有贵人要出城了。
然而在百姓的神色之中,竟然看不到一丝丝的恼怒,反倒脸上都是一副欣喜期盼之情。
“申之小相公有急事要出城,劳驾乡亲们稍避一避。”
传令兵说话很客气,百姓们也都乐呵呵的,说道:“既然是申之小相公要来,就算是从老汉身上踩过去都使得。”
老百姓都是这般淳朴可爱,愿意为了心中的善良付出所有。
百姓们乐呵呵地翘首以盼,望着来时的方向,有些个小媳妇们已经将花儿、香袋握在手中,好好瞄了瞄,调整着角度准备砸到李申之身上。
闺蜜们叽叽喳喳互相调笑着:“你个小浪蹄子,还跟给申之小相公扔花儿,也不怕银瓶小娘子手撕了你。”
“哎呀,你说我呀!你还扔香囊呢,香囊上写着你的名字,生怕人家银瓶小娘子找不来。我的花儿上可没写名字。”
尤袤拉着杨万里躲在人群之后,也都伸长了脖子看着。
不多时,只听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两个人一前一后骑着马朝着城门奔去。
前面那人一身素装,胯下一骑照夜玉狮子,德胜钩上挂着一杆白漆火枪,英姿飒爽,正是岳银瓶。
后面之人一身儒雅之风,年轻俊朗的面庞上带着一股上位者的威严之气,正是李申之。
顷刻间,花儿与雪片般地朝二人飞去,却不见一个香囊。
夫妇二人热情地朝夹道欢迎的百姓们打着招呼,马儿却不曾有一点迟滞,一路奔出了城门。
他们之所以跑得这么急,是因为朝廷刚刚传来了诏书,责令李申之亲赴大名府,负责操办迎回三圣之事。
为了迎回三圣,朝廷专门派来了使团,领队之人乃是万俟卨。
朝廷的使团还在路上日夜兼程,等到了应天府大概还需要些时日。
李申之原本没有把迎回三圣放在心上,只想着按部就班地走便好。朝廷的诏书倒是提醒了他,这三圣之中还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必须他亲自去揭开。
天大的秘密源自金人的捣鬼,而宋人压根没有胆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