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学生上岗 (1/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斗米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周一中午一散学,二中的几个孩子就一路跑着过桥,到了刘家饭店。
“刘妈妈!我们需要做的活都在哪?”
他们到的时候,王洪英也正好在门口张望,听了孩子们发问,就笑着把他们带到院子,把要洗的青菜、要挑拣一遍的韭菜指给他们看:“那一框子是韭菜,认识吗?”
“认识,阿姨!”
回话的这孩子是城里的,现在能自豪的回应认识,其实他在昨晚以前是真不认识。他昨天告别校长就直接回了家,把校长帮忙给他们好几个家里生活不大好的同学找了一份管吃喝的零工告诉了他爸妈,他、妈妈临时把他带到市场,教他认识了好多菜。还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挑拣(这里是摘菜时挑拣,把不好的挑出来扔掉。不是买菜的挑挑拣拣)韭菜、香菜、鸡毛菜、小葱这些需要耐心的小菜,回到家又教他怎么洗菜、洗碗才能洗的又快又干净。所以,他今天站在这儿很有自信,能把这份工作做好。
几个农村孩子听了刘妈妈的问话,就偷笑。的确,当年知青下乡,分不清韭菜和小麦的笑话,实在是太普及了,几乎就找不到不知道这个笑话的人。
其他几个城里孩子虽然都微笑着没应声,但是从各人从容不迫的态度上能够看得出来,都有做工作前的短期培训。王洪英心里倒是对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有好感,至少能够看得出,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有心想要好的人。不是那种爱咋咋地的,无心好好过日子的懒人。【愛↑去△小↓說△網qu】
王洪英进厨房前,把谢守江(谢成路的大儿子)叫到院子来,带领着这些中学生择菜、洗菜。
十五六岁的孩子好奇心都重,他们看着好几筐的菜都要洗,就很吃惊的问谢守江:“谢哥哥!刘妈妈家饭店一中午要用这么多的菜啊?”
谢守江笑着摇头:“这菜是晚上要用的,中午的已经送走了,比这还多两筐。”
“送走了?”
谢守江见这些学生好像不知道刘家饭店承包了两个工地伙食的事,便解释道:“你们学校的西南边,不是有两个工地,一个是建楼房的,一个是建车站的,他们的工人都在我们家饭店包餐。”
这两个工地一开始不是在刘家饭店包餐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食堂。有些人都是一个地方或者都是本庄、本家的一伙人,他们一起来刘家饭店吃饭的时候,也是一起点菜,然后各人分摊。时间一长,就发现在刘家点菜、饭管饱,吃的又好又饱又便宜,实际上比在工地食堂吃饭更划算。然后就相互之间邀邀,每天都到刘家饭店合伙点餐吃。
工人们都跑到刘家饭店吃饭,工地食堂其实就等同于摆设。工地领导们干脆就跟刘家饭店交涉,一天三块钱,一日三餐都包给刘家饭店。刘余金会做人,没提给人家让一点利,但是主动给他们增加了一个夜宵。工地干活的人都累,消耗也快,半夜饿醒的人不在少数。听说领导给他们定了包餐,还有夜宵,一个个翘着大拇指夸赞工地领导,干活也带劲多了。这让两个工地的领导没有想到,夜宵比起让利,竟然更让他们欢喜。
几个中学生听说那边两个工地的人都在这儿包餐,都惊讶的合不拢嘴。两个工地的工人少说也有五百人,一个人头挣五毛钱,这一天可就挣了二百五十块钱那!一天就能挣人家两三个月的,真是太逆天了!
(别看刘家挣钱来的快,就以为这时候普遍来钱多。其实,这时候的工人正常工资只有一百左右,挣得多的一百八上两百,挣得少的只有四五十。但是,因为粮票不再占主位,粮食什么的很自然的就以高价充斥市场,粮食、菜、肉的价位远远高于当时的正常工资收入。只是,本人一直很奇怪的就是,这时候的粮价、通货膨胀后的所... -->>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周一中午一散学,二中的几个孩子就一路跑着过桥,到了刘家饭店。
“刘妈妈!我们需要做的活都在哪?”
他们到的时候,王洪英也正好在门口张望,听了孩子们发问,就笑着把他们带到院子,把要洗的青菜、要挑拣一遍的韭菜指给他们看:“那一框子是韭菜,认识吗?”
“认识,阿姨!”
回话的这孩子是城里的,现在能自豪的回应认识,其实他在昨晚以前是真不认识。他昨天告别校长就直接回了家,把校长帮忙给他们好几个家里生活不大好的同学找了一份管吃喝的零工告诉了他爸妈,他、妈妈临时把他带到市场,教他认识了好多菜。还手把手的教他怎么挑拣(这里是摘菜时挑拣,把不好的挑出来扔掉。不是买菜的挑挑拣拣)韭菜、香菜、鸡毛菜、小葱这些需要耐心的小菜,回到家又教他怎么洗菜、洗碗才能洗的又快又干净。所以,他今天站在这儿很有自信,能把这份工作做好。
几个农村孩子听了刘妈妈的问话,就偷笑。的确,当年知青下乡,分不清韭菜和小麦的笑话,实在是太普及了,几乎就找不到不知道这个笑话的人。
其他几个城里孩子虽然都微笑着没应声,但是从各人从容不迫的态度上能够看得出来,都有做工作前的短期培训。王洪英心里倒是对这几个孩子的家长有好感,至少能够看得出,这几个孩子的家长都是有心想要好的人。不是那种爱咋咋地的,无心好好过日子的懒人。【愛↑去△小↓說△網qu】
王洪英进厨房前,把谢守江(谢成路的大儿子)叫到院子来,带领着这些中学生择菜、洗菜。
十五六岁的孩子好奇心都重,他们看着好几筐的菜都要洗,就很吃惊的问谢守江:“谢哥哥!刘妈妈家饭店一中午要用这么多的菜啊?”
谢守江笑着摇头:“这菜是晚上要用的,中午的已经送走了,比这还多两筐。”
“送走了?”
谢守江见这些学生好像不知道刘家饭店承包了两个工地伙食的事,便解释道:“你们学校的西南边,不是有两个工地,一个是建楼房的,一个是建车站的,他们的工人都在我们家饭店包餐。”
这两个工地一开始不是在刘家饭店包餐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食堂。有些人都是一个地方或者都是本庄、本家的一伙人,他们一起来刘家饭店吃饭的时候,也是一起点菜,然后各人分摊。时间一长,就发现在刘家点菜、饭管饱,吃的又好又饱又便宜,实际上比在工地食堂吃饭更划算。然后就相互之间邀邀,每天都到刘家饭店合伙点餐吃。
工人们都跑到刘家饭店吃饭,工地食堂其实就等同于摆设。工地领导们干脆就跟刘家饭店交涉,一天三块钱,一日三餐都包给刘家饭店。刘余金会做人,没提给人家让一点利,但是主动给他们增加了一个夜宵。工地干活的人都累,消耗也快,半夜饿醒的人不在少数。听说领导给他们定了包餐,还有夜宵,一个个翘着大拇指夸赞工地领导,干活也带劲多了。这让两个工地的领导没有想到,夜宵比起让利,竟然更让他们欢喜。
几个中学生听说那边两个工地的人都在这儿包餐,都惊讶的合不拢嘴。两个工地的工人少说也有五百人,一个人头挣五毛钱,这一天可就挣了二百五十块钱那!一天就能挣人家两三个月的,真是太逆天了!
(别看刘家挣钱来的快,就以为这时候普遍来钱多。其实,这时候的工人正常工资只有一百左右,挣得多的一百八上两百,挣得少的只有四五十。但是,因为粮票不再占主位,粮食什么的很自然的就以高价充斥市场,粮食、菜、肉的价位远远高于当时的正常工资收入。只是,本人一直很奇怪的就是,这时候的粮价、通货膨胀后的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