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乱世太平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仲回归中枢院之后,胡贺便被调离了洛阳令的岗位,令所有官员大跌眼镜的是,他既没有入阁,也没有升迁到各个中央部委任职。
晋朝官制源自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在汉代,尚书省实际上是权利的核心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西汉初年的尚书省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其一为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为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其三为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为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汉成帝时,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成为五曹。
曹魏时期则有五曹,即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加上尚书令和两仆射也称“八座”。
晋武帝开始设立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
东汉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非常大,其主官尚书令实际上直接取代了宰相的职权。
到魏王曹操专权的时候,尚书省毕竟是天子的擅专之地,而且形成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废除掉的。为了架空尚书省,将权柄控制在自己手中,曹操创造性的增设了一些新的岗位叫秘书令,通俗讲就是给自己配备了一些秘书,刚开始只管一个很核心的事情,就是奏折审核和下达旨意,直接接管了最核心的权利。
文帝时期,秘书令改名叫中书令,又置监,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并掌机密,中书监令始于此,到这个时候,秘书从几个岗位发展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不再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草头兵,而是逐渐演变为正规军。当时中书监这个部门甚至被世人称为凤凰池,借此比喻其重要性。
于是,原来的尚书省逐渐被疏远,从一个决策机构变成了执行机构,由指手画脚的老大沦为了只负责提刀砍人的小弟。
杨柯当政之初,就不能再沿用中书令这个机构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书令这个部门里的官职都不高,既然是秘书,总不能给个副国级以上待遇吧,而且无数历史经验证明,身边的人一旦身居高位,很容易就会变成乱政的源头,比如明代的宦官集团就是最好的例证。
杨柯当时需要从天子的手中顺利接掌权杖,需要给一些自己班底里的实权人物准备好位置,又不能让他们演变成秘书一类的近臣,埋下隐患,所以他将清代的中枢内阁制度复制了过来,提前将尚书省和中书省制度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在胡贺的任命上,唐仲苦思了好几个日夜,实在是没法替这位老兄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是因为人口的清查和录籍实在是牵扯面太广,触动的权贵利益太大,没有对等的权利,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得罪人的工作。二是这位老兄毕竟不是杨柯的创业团队,只是刚刚投诚的新人,而且资历也不太够,品行还颇有点问题,给的权利太大,搞不好以后尾大不掉。辗转反侧许久之后,唐仲只能将这个难题交给杨柯,想听听他的高见。没想到,杨柯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成立一个人口和贪腐整肃的临时小组,我任组长,老夫子你任副组长,胡贺就做执行委员,全权负责实务,抽调户部、刑部的人参加,人由他去挑,有清查和独立办案的权利。什么时候这件事办成了,什么时候就解散,参加的人到时论功行赏,再优先任官。”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杨柯手上就这么迎刃而解,唐仲起先还有点犯嘀咕,但细细想来,不禁对杨柯肃然起敬。将人口清查和贪腐整肃两权并列,其实是给了胡贺一把刀,如果这些权贵敢不配合人口清查,就用贪腐这把刀砍死你,自武帝晚年开始,天下权贵和官员奢靡贪腐成风,不是查不查得到的问题,而是查不查你的问题,动起真格的来,估计这全天下能经得起纪... -->>
唐仲回归中枢院之后,胡贺便被调离了洛阳令的岗位,令所有官员大跌眼镜的是,他既没有入阁,也没有升迁到各个中央部委任职。
晋朝官制源自三国官制和东汉官制,在汉代,尚书省实际上是权利的核心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西汉初年的尚书省分为四曹,通掌图书、秘记章奏之事,其一为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其二为二千石曹,主刺史郡国事,其三为民曹,主吏民上书事,其四为主客曹,主外国夷狄事。汉成帝时,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成为五曹。
曹魏时期则有五曹,即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加上尚书令和两仆射也称“八座”。
晋武帝开始设立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
东汉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非常大,其主官尚书令实际上直接取代了宰相的职权。
到魏王曹操专权的时候,尚书省毕竟是天子的擅专之地,而且形成的历史由来已久,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废除掉的。为了架空尚书省,将权柄控制在自己手中,曹操创造性的增设了一些新的岗位叫秘书令,通俗讲就是给自己配备了一些秘书,刚开始只管一个很核心的事情,就是奏折审核和下达旨意,直接接管了最核心的权利。
文帝时期,秘书令改名叫中书令,又置监,以秘书左丞刘放为中书监,右丞孙资为中书令,并掌机密,中书监令始于此,到这个时候,秘书从几个岗位发展成了一个专门的机构,不再是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草头兵,而是逐渐演变为正规军。当时中书监这个部门甚至被世人称为凤凰池,借此比喻其重要性。
于是,原来的尚书省逐渐被疏远,从一个决策机构变成了执行机构,由指手画脚的老大沦为了只负责提刀砍人的小弟。
杨柯当政之初,就不能再沿用中书令这个机构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中书令这个部门里的官职都不高,既然是秘书,总不能给个副国级以上待遇吧,而且无数历史经验证明,身边的人一旦身居高位,很容易就会变成乱政的源头,比如明代的宦官集团就是最好的例证。
杨柯当时需要从天子的手中顺利接掌权杖,需要给一些自己班底里的实权人物准备好位置,又不能让他们演变成秘书一类的近臣,埋下隐患,所以他将清代的中枢内阁制度复制了过来,提前将尚书省和中书省制度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在胡贺的任命上,唐仲苦思了好几个日夜,实在是没法替这位老兄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是因为人口的清查和录籍实在是牵扯面太广,触动的权贵利益太大,没有对等的权利,根本不可能完成这项得罪人的工作。二是这位老兄毕竟不是杨柯的创业团队,只是刚刚投诚的新人,而且资历也不太够,品行还颇有点问题,给的权利太大,搞不好以后尾大不掉。辗转反侧许久之后,唐仲只能将这个难题交给杨柯,想听听他的高见。没想到,杨柯只是轻飘飘的说了一句话:“成立一个人口和贪腐整肃的临时小组,我任组长,老夫子你任副组长,胡贺就做执行委员,全权负责实务,抽调户部、刑部的人参加,人由他去挑,有清查和独立办案的权利。什么时候这件事办成了,什么时候就解散,参加的人到时论功行赏,再优先任官。”
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到杨柯手上就这么迎刃而解,唐仲起先还有点犯嘀咕,但细细想来,不禁对杨柯肃然起敬。将人口清查和贪腐整肃两权并列,其实是给了胡贺一把刀,如果这些权贵敢不配合人口清查,就用贪腐这把刀砍死你,自武帝晚年开始,天下权贵和官员奢靡贪腐成风,不是查不查得到的问题,而是查不查你的问题,动起真格的来,估计这全天下能经得起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