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盛唐不遗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秋收和秋耕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超过九成的老百姓都在田地里忙活着,仍在继续修筑铁路的人马,已经不足十万,虽然这仍旧是一支非常庞大的群体,但相比铁路线的漫长,还是显得人力不足。
为了调运各种物资,支持前方的筑路人马,朝廷在关中和洛阳一带,征集了大量的马车和相关人员,就连京城附近军队的辎重人马也被大量动用,北门四军的辎重车被抽的只剩一成,自己的运粮补给都成了问题,有时只得动员士兵用肩膀将粮草扛入大营。
这些马车的数量超过五千辆,其中,大部分来自长安和洛阳的商队,毕竟,在铁路运营之后,大量的货物都走铁路货运了,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马车运输业遭到重大挫折,既然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只有转做其它线路的生意或加入铁路系统,而在朝廷决定征集马车运输物资之后,这些人又找到了赚快钱的机会,纷纷加入运输铁路物资的队伍,从而很快成为筑路大军的补给生命线。
当然,从京城出发的补给队伍是主力,几乎所有的铁轨都从这里发出,但粮草方面,沿途各县提供了更大的需求量,早在铁路修筑之前,也就是去年的秋收之前,朝廷就已经下令,让沿途各县收上来的田赋粮食就地存储,不必运往长安城,从而方便了此次筑路的补给,大大缓解运输压力。
另外,沿途各县,有不少都拥有大量森林资源,这些有资源的县城,则还要负责为铁路系统提供枕木,一些有山的县城,则就近提供碎石块,从而进一步减轻运输方面的压力。
现如今,沿途各县的大部分百姓都回去秋收和耕种了,新的田赋粮食很快就会产生,而这一次,沿途各县将按照朝廷的要求,取消今年田赋的收取,让老百姓自己带着粮食,参加到修筑铁路的大军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修筑铁路的效率,减轻后勤的压力。
当然,除了落后的马车运输之外,几个月前研制成功的货运蒸汽车和蒸汽船,也相继投入到了运输物资的行动之中,几个月之后,投入运输的蒸汽车的数量已经高达三百辆,蒸汽船虽然只有十艘,但拖拽的运输船高达两百艘,运输量还是很大的。
其中,蒸汽货运车辆的载重是马车的五倍,而效率至少还是马车的两倍,如此,一辆货运蒸汽车,至少能顶十辆马车。
运输船的运输量比蒸汽车和马车大太多了,不过,速度较慢,而且,只有通往西部的部分路段可以使用,大部分地区是不通水路的,所以效能也很有限,但可以大大缓解东段的运输压力,让很多马车可以直接在京城西部近千里之外,等着货运船的物资然后继续往更远的地方转运。
当然,在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人力集中在靠近的京城的路段,如此,从京城出发的铁路,几个月就铺了几百里,而这样一来,就可以调拨大量的货运列车,将京城的物资运往几百里外。
这样,可以让靠近京城百里内都不需要马车和蒸汽货车,让这些车辆直接在几百里外等着物资,进行转运就可以了。
而随着机械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普及,李安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百姓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从而加入到工业和手工业领域,让大唐变得更加的富强,而在各种机械普及之后,修筑铁路的进程也会持续加快,并在有限时间内,修筑更多的铁路,大大促进大唐帝国的商业繁荣。
在秋收的这些日子里,李安对炮兵部队的关注持续减弱,因为炮兵已经开始走入正轨,不需要太多的关注,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机械的研发。
而李安也不负众望,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了很多实用的机械,最先投产的便是蒸汽起重机,是专门为铺设铁轨准备的神器,有了这个装备,铺设铁轨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铺设效率了。
另外,推土机也很快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这个机器的研发难度是最小的,只是对动力的要求比较高,为此安装了三台蒸汽机,以提高动力,从而推动更多的土石方。
当然,除了各种机械之外,李安还发明了很多实用的非机械产品,比如组合式钢梁,在遇到不宽的河流的时候,在河流中间修筑几个墩子,钢梁可以直接将这几个墩子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座完整的桥梁。
而由于火车的重量比较大,所以,对桥墩和钢梁的要求也比较高,钢梁最终要连接成一个个拱形,以分解桥面所受到的压力,保证钢梁不至于断裂,确保火车通行的安全。
这些科研成果,很快被运用到修筑铁路的行动中,并切实提高了修筑铁路的速度,让两条铁路大动脉能够尽快畅通。
而在修筑桥墩的时候,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是很多的,这一点引起了李安的重视,并立即决定研发一种新的材料,以能够快速修建桥墩,同时还有更大的作用。
这种材料便是后世的水泥,其组成结构极为简单,只需要将石灰和黏土混合在一起,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能得到最简单的水泥,加水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当然,理论归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让部下运来大量的石灰和黏土之后,李安正式开始做实验。
不过,石灰是非常烧手的,所以,李安并不会亲自去做,这些脏活累活,让手底下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在经过一番反复试验之后,李安终于掌握了水泥的最佳制作方法,而且,成本极低,很适合大规模的量产。
关中一带有大量的石灰矿和黏土矿,原材料的丰富远超铁矿,所以,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大唐日后是绝对不会缺少水泥的。
而在水泥研发成功之后,李安立即试验混凝土,也就是将水泥、沙子和碎石块,按照一带的比例混合,从而形成更加坚固的固态凝固物。
当然,更结实的应该是钢筋混凝土,不过,尽管大唐帝国利用黑火药加倍开采铁矿,但由于铁路和各种机械的需求量太大,铁料还是不够充足,所以,钢筋混泥土并不能使用太多,而制造钢筋并加入混凝土之中,这就太简单了。
&n...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秋收和秋耕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超过九成的老百姓都在田地里忙活着,仍在继续修筑铁路的人马,已经不足十万,虽然这仍旧是一支非常庞大的群体,但相比铁路线的漫长,还是显得人力不足。
为了调运各种物资,支持前方的筑路人马,朝廷在关中和洛阳一带,征集了大量的马车和相关人员,就连京城附近军队的辎重人马也被大量动用,北门四军的辎重车被抽的只剩一成,自己的运粮补给都成了问题,有时只得动员士兵用肩膀将粮草扛入大营。
这些马车的数量超过五千辆,其中,大部分来自长安和洛阳的商队,毕竟,在铁路运营之后,大量的货物都走铁路货运了,长安和洛阳之间的马车运输业遭到重大挫折,既然没有多少生意可做,只有转做其它线路的生意或加入铁路系统,而在朝廷决定征集马车运输物资之后,这些人又找到了赚快钱的机会,纷纷加入运输铁路物资的队伍,从而很快成为筑路大军的补给生命线。
当然,从京城出发的补给队伍是主力,几乎所有的铁轨都从这里发出,但粮草方面,沿途各县提供了更大的需求量,早在铁路修筑之前,也就是去年的秋收之前,朝廷就已经下令,让沿途各县收上来的田赋粮食就地存储,不必运往长安城,从而方便了此次筑路的补给,大大缓解运输压力。
另外,沿途各县,有不少都拥有大量森林资源,这些有资源的县城,则还要负责为铁路系统提供枕木,一些有山的县城,则就近提供碎石块,从而进一步减轻运输方面的压力。
现如今,沿途各县的大部分百姓都回去秋收和耕种了,新的田赋粮食很快就会产生,而这一次,沿途各县将按照朝廷的要求,取消今年田赋的收取,让老百姓自己带着粮食,参加到修筑铁路的大军之中,从而进一步提高修筑铁路的效率,减轻后勤的压力。
当然,除了落后的马车运输之外,几个月前研制成功的货运蒸汽车和蒸汽船,也相继投入到了运输物资的行动之中,几个月之后,投入运输的蒸汽车的数量已经高达三百辆,蒸汽船虽然只有十艘,但拖拽的运输船高达两百艘,运输量还是很大的。
其中,蒸汽货运车辆的载重是马车的五倍,而效率至少还是马车的两倍,如此,一辆货运蒸汽车,至少能顶十辆马车。
运输船的运输量比蒸汽车和马车大太多了,不过,速度较慢,而且,只有通往西部的部分路段可以使用,大部分地区是不通水路的,所以效能也很有限,但可以大大缓解东段的运输压力,让很多马车可以直接在京城西部近千里之外,等着货运船的物资然后继续往更远的地方转运。
当然,在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人力集中在靠近的京城的路段,如此,从京城出发的铁路,几个月就铺了几百里,而这样一来,就可以调拨大量的货运列车,将京城的物资运往几百里外。
这样,可以让靠近京城百里内都不需要马车和蒸汽货车,让这些车辆直接在几百里外等着物资,进行转运就可以了。
而随着机械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普及,李安相信,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百姓从农业之中解放出来,从而加入到工业和手工业领域,让大唐变得更加的富强,而在各种机械普及之后,修筑铁路的进程也会持续加快,并在有限时间内,修筑更多的铁路,大大促进大唐帝国的商业繁荣。
在秋收的这些日子里,李安对炮兵部队的关注持续减弱,因为炮兵已经开始走入正轨,不需要太多的关注,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机械的研发。
而李安也不负众望,在很短的时间内,研发了很多实用的机械,最先投产的便是蒸汽起重机,是专门为铺设铁轨准备的神器,有了这个装备,铺设铁轨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铺设效率了。
另外,推土机也很快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这个机器的研发难度是最小的,只是对动力的要求比较高,为此安装了三台蒸汽机,以提高动力,从而推动更多的土石方。
当然,除了各种机械之外,李安还发明了很多实用的非机械产品,比如组合式钢梁,在遇到不宽的河流的时候,在河流中间修筑几个墩子,钢梁可以直接将这几个墩子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座完整的桥梁。
而由于火车的重量比较大,所以,对桥墩和钢梁的要求也比较高,钢梁最终要连接成一个个拱形,以分解桥面所受到的压力,保证钢梁不至于断裂,确保火车通行的安全。
这些科研成果,很快被运用到修筑铁路的行动中,并切实提高了修筑铁路的速度,让两条铁路大动脉能够尽快畅通。
而在修筑桥墩的时候,所需要消耗的时间和人力是很多的,这一点引起了李安的重视,并立即决定研发一种新的材料,以能够快速修建桥墩,同时还有更大的作用。
这种材料便是后世的水泥,其组成结构极为简单,只需要将石灰和黏土混合在一起,简单的处理之后,就能得到最简单的水泥,加水之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当然,理论归理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让部下运来大量的石灰和黏土之后,李安正式开始做实验。
不过,石灰是非常烧手的,所以,李安并不会亲自去做,这些脏活累活,让手底下的人去做就可以了。
在经过一番反复试验之后,李安终于掌握了水泥的最佳制作方法,而且,成本极低,很适合大规模的量产。
关中一带有大量的石灰矿和黏土矿,原材料的丰富远超铁矿,所以,只要有足够的人力,大唐日后是绝对不会缺少水泥的。
而在水泥研发成功之后,李安立即试验混凝土,也就是将水泥、沙子和碎石块,按照一带的比例混合,从而形成更加坚固的固态凝固物。
当然,更结实的应该是钢筋混凝土,不过,尽管大唐帝国利用黑火药加倍开采铁矿,但由于铁路和各种机械的需求量太大,铁料还是不够充足,所以,钢筋混泥土并不能使用太多,而制造钢筋并加入混凝土之中,这就太简单了。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