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志在千里!
哗啦一声,瓷壶被击得粉碎。
王敦怔怔地盯着满地的碎片,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相当危险又无所畏惧的决定。他扬起头,对左右言道:“刘隗奸佞蛊惑君心,我要兵谏清君侧!”
满座鸦雀无声。
隔了一会儿,幕僚谢鲲颤声说道:“刘隗虽然可恶,但投鼠忌器啊!”他乃是劝王敦顾及皇帝司马睿的安危,不要冲动行事。
王敦虽然嘴上说的是刘隗,但剑锋所指的正是司马睿。他闻言,勃然大怒,指着谢鲲的鼻子骂道:“你个庸才懂什么!”
谢鲲见王敦发火,不敢再吱声。他是位大名士,且平时跟王敦清谈很合拍,事后并没被王敦干掉。
与此同时,王敦的另一位幕僚郭璞正在凭吊刚刚去世的好友——王敦的亲信——陈述。在陈述的墓前,郭璞号啕大哭:“嗣祖(陈述字嗣祖),你死得早是你的福气啊!”
旁人听罢,瞠目结舌,不明所以。郭璞心里清楚,倘若陈述不死,势必卷入王敦即将发起的叛乱。一旦王敦失败,陈述满门都会受到牵连。
随后几天,王敦果真开始准备兵谏司马睿了。不消说,所谓兵谏,即是要发动军事政变,攻向国都建邺,以武力迫使皇帝就范!
三步棋
兵谏基本等同于叛乱谋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事了。王敦需要制订周详的计划,一步步走。毋庸置疑,他的目的当然是要维护自己以及琅邪王氏家族的权力,纵然江州军是他的嫡系,但要鼓动部下跟自己造反可没那么简单,总得花些心思才行。
第一步棋,王敦要撺掇江州军跟自己同仇敌忾。
他上奏朝廷:“江州将士的家属大多留在扬州,希望朝廷准许让他们把家人接到江州来。”
历朝历代,驻守边境的军队家属基本都留在内地,这是防止军队叛变投敌的最有效手段。王敦提出这样一个不合情理的要求,明摆着是给司马睿出难题。
司马睿急忙跟徐州都督刘隗商量。
刘隗也有点发怵了。如果不答应,王敦肯定会借此煽动江州将士的情绪,然后把矛头引向朝廷;如果答应,一旦王敦发动叛乱,江州将士会更心无旁骛。想了很久,最后,他断定王敦叛乱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没必要再试图讨好、安抚江州将士。于是,他给司马睿回了一封密信,劝其拒绝王敦的要求。
司马睿照办。
王敦早就预料到朝廷不会答应,他当即把这事公布于众,江州将士顿时群情激奋,怒火果然引向了建邺。
第二步棋,王敦要判断江州以外其他藩镇重臣的立场,并据此做出应对措施。
让我们跟着王敦的思路,把东晋帝国各州势力部署逐个捋一遍。
首先说长江以南。
最东头的扬州是国都建邺所在,也是王敦剑锋所指的方向。扬州除了建邺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位于扬州腹地的吴郡一带,幸运的是,王敦的亲信沈充正是吴郡豪族。沈家势力到底强到什么地步?说出来吓人,当时人盛传一句顺口溜——“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也就是说,周氏和沈氏的家族势力,不仅在吴郡,更在整个江东都无人能出其右。周氏即是“三定江南”的周玘一族,当年仅周勰、周续举兵叛乱,还没到全族俱反的地步就把司马睿搞得焦头烂额,足见其势力有多强。而沈氏即是沈充一族。
王敦把沈充派回吴郡,秘密动员家族势力,随时准备起兵响应自己。
扬州往西是江州,这里是王敦的大本营,自不必多说。
江州往西是湘州,湘州刺史兼湘州都督司马承正是司马睿派来对付王敦的,铁定没法策反。不过,湘州经过杜弢一通折腾,民力凋零。司马承才上任一年多,就算他起早贪黑地干,实力也强不到哪儿去。
整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州和交州由陶侃镇守,陶侃对王敦恨之入骨,也没法策反。但广州、交州是不毛之地,王敦屈指估算着陶侃的兵力,完全不以为然。
其次说长江以北。
扬州以北的徐州由刘隗镇守,兖州和豫州由戴渊镇守,这两个人同样是司马睿的亲信。不过二人才刚刚上任半年,料想没什么准备,真到开战之际,唯有兵戎相见。
最后就是湘州以北的荆州了。王敦自己兼任荆州刺史,不过,在荆州襄阳郡,还盘踞着一个颇具实力的将领——梁州刺史甘卓。虽说梁州是侨州,地界不大,但甘卓征战多年,手里到底攒下了不少兵。而且,甘卓既非王敦嫡系,也非司马睿亲信,乃是一个边缘人物。因此,他成了王敦必须要笼络的对象。
公元322年初春,王敦给甘卓写了一封信,劝甘卓跟自己联手兵谏皇帝司马睿,理由自然是为了剿除刘隗、刁协两个“奸臣”。
甘卓看完王敦的信,手不由自主哆嗦起来,他吓得魂都出来了。
王敦名义上是“清君侧”,但谁不知道他是为自家利益压制皇权,这还算好的,一旦王敦真打赢了,就算弑君篡位都有可能。如果甘卓接受王敦的邀请,就意味着加入反叛行列,可一旦拒绝,王敦随时都能出兵先灭了甘卓。甘卓急得团团转,思来想去,他决定先不管那么多,保住自己的命要紧。于是,他马上给王敦回了一封信。
“王公举兵清君侧,在下义不容辞,到时必与王公携手发兵建邺!”
王敦异常顺利地争取到甘卓的支持,又在扬州腹地埋下沈充这枚棋子,他的第二步棋下完了。
第三步棋,王敦上奏朝廷。
“佞臣刘隗祸乱朝廷。臣身为辅弼之臣,不能坐视不理,现决定兴兵讨伐逆臣。如果陛下斩刘隗首级,臣即罢兵,希望陛下三思!”在这封奏疏中,王敦没提刁协的事,他想,事才刚开始,还是尽量把打击面缩到最小为佳。
这封奏疏,也就相当于谋反宣言了。
公元322年2月16日,王敦走完他的三步棋,正式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临场变卦
在司马睿将势力范围从扬州扩张到江州、湘州、荆州的过程中,几乎每场战役都有甘卓活跃的身影。另外,甘卓在其辖区——梁州(侨州)的政绩相当不错,人望颇高。所以说,甘卓大概算东晋初期准一流将领,这也是王敦要拉拢他的重要原因。
但人总会变老,有些人越老越贼,有些人却越老越糊涂。
这些天,甘卓过得心惊肉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答应王敦?当然是吓的。如果再让他选一次,恐怕他还是会答应王敦。可他没想到王敦居然真敢举兵谋反,而且来得这么快。说实话,甘卓打心眼里钦佩王敦,这么大的事,一不做,二不休地就干了,虽说类似的事自己十几年前也干过(举兵反攻陈敏),可经过这些年,这份胆量早就不知不觉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眼看快到约定举兵的日期,甘卓愈发踌躇起来。有多少人帮王敦?又有多少人帮司马睿?王敦的胜算究竟几何?他在等。终于,他等到了答复。
一名僚属疾步跑进甘卓的府邸。
甘卓着急忙慌地问道:“快点告诉我。魏该是什么态度?”魏该官任顺阳(今湖北省荆门市)太守,这人手里有点兵,距离甘卓所在的襄阳很近。一天前,甘卓派人把王敦谋反的事告知魏该,他想看看魏该什么态度,以此决定自己的立场。
僚属回禀:“魏该说,他这么多年拼了命抵抗胡人,为的就是效忠皇室,如果王敦攻打建邺,他绝不跟王敦同流合污!”
“哦,他是这么说的啊……”这么一来,甘卓对王敦更没底了。
既然魏该不帮王敦,那我也不帮王敦了。于是,甘卓就这么缩在襄阳城里,谁都不搭理,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这位三国时期吴国猛将甘宁的后代,身为一方藩镇大员,就是如此优柔寡断。
随后几天,王敦频频派出使者催甘卓出兵。
“甘将军,大将军暴跳如雷。他说绝不会加害陛下,此番发兵建邺只为扫除奸臣。大功告成后,让您做三公!”
“你回去跟大将军说,请他再等几天。”
使者把甘卓的话带回武昌。王敦气疯了。
“还等个屁!甘卓当初是怎... -->>
我志在千里!
哗啦一声,瓷壶被击得粉碎。
王敦怔怔地盯着满地的碎片,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相当危险又无所畏惧的决定。他扬起头,对左右言道:“刘隗奸佞蛊惑君心,我要兵谏清君侧!”
满座鸦雀无声。
隔了一会儿,幕僚谢鲲颤声说道:“刘隗虽然可恶,但投鼠忌器啊!”他乃是劝王敦顾及皇帝司马睿的安危,不要冲动行事。
王敦虽然嘴上说的是刘隗,但剑锋所指的正是司马睿。他闻言,勃然大怒,指着谢鲲的鼻子骂道:“你个庸才懂什么!”
谢鲲见王敦发火,不敢再吱声。他是位大名士,且平时跟王敦清谈很合拍,事后并没被王敦干掉。
与此同时,王敦的另一位幕僚郭璞正在凭吊刚刚去世的好友——王敦的亲信——陈述。在陈述的墓前,郭璞号啕大哭:“嗣祖(陈述字嗣祖),你死得早是你的福气啊!”
旁人听罢,瞠目结舌,不明所以。郭璞心里清楚,倘若陈述不死,势必卷入王敦即将发起的叛乱。一旦王敦失败,陈述满门都会受到牵连。
随后几天,王敦果真开始准备兵谏司马睿了。不消说,所谓兵谏,即是要发动军事政变,攻向国都建邺,以武力迫使皇帝就范!
三步棋
兵谏基本等同于叛乱谋反,没有比这更危险的事了。王敦需要制订周详的计划,一步步走。毋庸置疑,他的目的当然是要维护自己以及琅邪王氏家族的权力,纵然江州军是他的嫡系,但要鼓动部下跟自己造反可没那么简单,总得花些心思才行。
第一步棋,王敦要撺掇江州军跟自己同仇敌忾。
他上奏朝廷:“江州将士的家属大多留在扬州,希望朝廷准许让他们把家人接到江州来。”
历朝历代,驻守边境的军队家属基本都留在内地,这是防止军队叛变投敌的最有效手段。王敦提出这样一个不合情理的要求,明摆着是给司马睿出难题。
司马睿急忙跟徐州都督刘隗商量。
刘隗也有点发怵了。如果不答应,王敦肯定会借此煽动江州将士的情绪,然后把矛头引向朝廷;如果答应,一旦王敦发动叛乱,江州将士会更心无旁骛。想了很久,最后,他断定王敦叛乱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没必要再试图讨好、安抚江州将士。于是,他给司马睿回了一封密信,劝其拒绝王敦的要求。
司马睿照办。
王敦早就预料到朝廷不会答应,他当即把这事公布于众,江州将士顿时群情激奋,怒火果然引向了建邺。
第二步棋,王敦要判断江州以外其他藩镇重臣的立场,并据此做出应对措施。
让我们跟着王敦的思路,把东晋帝国各州势力部署逐个捋一遍。
首先说长江以南。
最东头的扬州是国都建邺所在,也是王敦剑锋所指的方向。扬州除了建邺外,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位于扬州腹地的吴郡一带,幸运的是,王敦的亲信沈充正是吴郡豪族。沈家势力到底强到什么地步?说出来吓人,当时人盛传一句顺口溜——“江东之豪,莫强周沈”。也就是说,周氏和沈氏的家族势力,不仅在吴郡,更在整个江东都无人能出其右。周氏即是“三定江南”的周玘一族,当年仅周勰、周续举兵叛乱,还没到全族俱反的地步就把司马睿搞得焦头烂额,足见其势力有多强。而沈氏即是沈充一族。
王敦把沈充派回吴郡,秘密动员家族势力,随时准备起兵响应自己。
扬州往西是江州,这里是王敦的大本营,自不必多说。
江州往西是湘州,湘州刺史兼湘州都督司马承正是司马睿派来对付王敦的,铁定没法策反。不过,湘州经过杜弢一通折腾,民力凋零。司马承才上任一年多,就算他起早贪黑地干,实力也强不到哪儿去。
整个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广州和交州由陶侃镇守,陶侃对王敦恨之入骨,也没法策反。但广州、交州是不毛之地,王敦屈指估算着陶侃的兵力,完全不以为然。
其次说长江以北。
扬州以北的徐州由刘隗镇守,兖州和豫州由戴渊镇守,这两个人同样是司马睿的亲信。不过二人才刚刚上任半年,料想没什么准备,真到开战之际,唯有兵戎相见。
最后就是湘州以北的荆州了。王敦自己兼任荆州刺史,不过,在荆州襄阳郡,还盘踞着一个颇具实力的将领——梁州刺史甘卓。虽说梁州是侨州,地界不大,但甘卓征战多年,手里到底攒下了不少兵。而且,甘卓既非王敦嫡系,也非司马睿亲信,乃是一个边缘人物。因此,他成了王敦必须要笼络的对象。
公元322年初春,王敦给甘卓写了一封信,劝甘卓跟自己联手兵谏皇帝司马睿,理由自然是为了剿除刘隗、刁协两个“奸臣”。
甘卓看完王敦的信,手不由自主哆嗦起来,他吓得魂都出来了。
王敦名义上是“清君侧”,但谁不知道他是为自家利益压制皇权,这还算好的,一旦王敦真打赢了,就算弑君篡位都有可能。如果甘卓接受王敦的邀请,就意味着加入反叛行列,可一旦拒绝,王敦随时都能出兵先灭了甘卓。甘卓急得团团转,思来想去,他决定先不管那么多,保住自己的命要紧。于是,他马上给王敦回了一封信。
“王公举兵清君侧,在下义不容辞,到时必与王公携手发兵建邺!”
王敦异常顺利地争取到甘卓的支持,又在扬州腹地埋下沈充这枚棋子,他的第二步棋下完了。
第三步棋,王敦上奏朝廷。
“佞臣刘隗祸乱朝廷。臣身为辅弼之臣,不能坐视不理,现决定兴兵讨伐逆臣。如果陛下斩刘隗首级,臣即罢兵,希望陛下三思!”在这封奏疏中,王敦没提刁协的事,他想,事才刚开始,还是尽量把打击面缩到最小为佳。
这封奏疏,也就相当于谋反宣言了。
公元322年2月16日,王敦走完他的三步棋,正式举起了反叛的旗帜。
临场变卦
在司马睿将势力范围从扬州扩张到江州、湘州、荆州的过程中,几乎每场战役都有甘卓活跃的身影。另外,甘卓在其辖区——梁州(侨州)的政绩相当不错,人望颇高。所以说,甘卓大概算东晋初期准一流将领,这也是王敦要拉拢他的重要原因。
但人总会变老,有些人越老越贼,有些人却越老越糊涂。
这些天,甘卓过得心惊肉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答应王敦?当然是吓的。如果再让他选一次,恐怕他还是会答应王敦。可他没想到王敦居然真敢举兵谋反,而且来得这么快。说实话,甘卓打心眼里钦佩王敦,这么大的事,一不做,二不休地就干了,虽说类似的事自己十几年前也干过(举兵反攻陈敏),可经过这些年,这份胆量早就不知不觉被消磨得一干二净。
眼看快到约定举兵的日期,甘卓愈发踌躇起来。有多少人帮王敦?又有多少人帮司马睿?王敦的胜算究竟几何?他在等。终于,他等到了答复。
一名僚属疾步跑进甘卓的府邸。
甘卓着急忙慌地问道:“快点告诉我。魏该是什么态度?”魏该官任顺阳(今湖北省荆门市)太守,这人手里有点兵,距离甘卓所在的襄阳很近。一天前,甘卓派人把王敦谋反的事告知魏该,他想看看魏该什么态度,以此决定自己的立场。
僚属回禀:“魏该说,他这么多年拼了命抵抗胡人,为的就是效忠皇室,如果王敦攻打建邺,他绝不跟王敦同流合污!”
“哦,他是这么说的啊……”这么一来,甘卓对王敦更没底了。
既然魏该不帮王敦,那我也不帮王敦了。于是,甘卓就这么缩在襄阳城里,谁都不搭理,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这位三国时期吴国猛将甘宁的后代,身为一方藩镇大员,就是如此优柔寡断。
随后几天,王敦频频派出使者催甘卓出兵。
“甘将军,大将军暴跳如雷。他说绝不会加害陛下,此番发兵建邺只为扫除奸臣。大功告成后,让您做三公!”
“你回去跟大将军说,请他再等几天。”
使者把甘卓的话带回武昌。王敦气疯了。
“还等个屁!甘卓当初是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