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妖妃易孕体质,绝嗣男主狠狠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不可能答应,他的布局正是要收网的时候。
南边诸郡的郡守假装投靠安王,只为了麻痹安王,让北戎三皇子相信李晏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候带着大军越过天险冒险进入国朝境内是完全有利可图的,不会被人埋伏。
北军已经设好了埋伏,就等着北戎三皇子一头撞进来,力图要全歼北戎的精锐。
皇帝此时答应了朝臣请求,就是承认惠通大师的批命是真的,承认他不能生且只有三年寿命。
惠通大师的批命,无论信不信佛,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皇帝绝对不能承认,因为这会让皇帝的皇位不稳。
如果皇帝对着朝臣退步,那天下人心中就会想,皇帝连涉及到子嗣传承、身家性命的事情都要对朝臣让步,所以当朝臣不同意他们的晋升、或者要将他们打入大牢的时候,皇帝有能力护住他们吗?
对皇帝宣誓效忠的人心中会存了疑虑,选择结交朝臣,背弃皇帝,天子的命令没有人执行,皇帝就只剩下一个头衔了。
而且安王是先帝长子,他的嫡长子是皇帝众多侄儿中最年长的一个,如果皇帝要过继宗室子,安王的嫡长子是最合适的。
既然安王的孩子是最可能继位的人,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投靠安王呢?
南边假意投靠安王的郡守会变成真的投靠安王,选择和安王北上攻打帝都,原本皇帝可以随手解决的安王叛乱,可能会演变成国朝真正的大乱。
北军的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会泛起嘀咕,他们打仗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封侯,但现在北戎和安王串通,那么他们打北戎算不算是打自己人?
别到时候打了胜仗却被新君厌恶,最后落到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当带着疑虑作战,败局已定。
无论是出于皇帝巩固自身帝位的想法,还是他对外作战的目的,在这场和群臣的对峙中,皇帝不能做出一点让步,否则他就是在向天下人说皇帝无法掌握朝政,天子威严扫地。
两代帝王谋求歼灭北戎付出的所有心血,都将会付诸一空。
因为皇帝让步之后,国朝最需要的是稳定储君的地位,镇压宗室中对储君的不满,国朝会陷入内斗,国家无法再全力组织一场灭国战争。
皇帝不能露出一点胆怯,否则满盘皆输。
这是一场被公开的、放在天下人眼中的皇权和相权之争。
而且皇帝手握军队,宫中禁卫军,京都的军队都在他的掌握中,皇帝没有性命之忧,朝臣没有办法强压着皇帝让步。
在本来的世界线上,皇帝没有退步,百官从早上跪到中午没有一点退却的意思,并且高呼求皇帝过继子嗣。
最后皇帝动用了廷杖,三品以上的高官被杖杀了八人,三品之下被杖杀了七十九人,其余被杖责的官员多不胜数,东华门外的血腥味数日不散,史称东华门之变。
在这场对峙中,皇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却将天下读书人的风骨给彻底打折了,文臣死谏成为了一句笑话。
从此之后,朝臣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朝堂之上少了正直敢言、一心为国的人。
天下的读书人不分寒暑彻夜苦学,求得是能位居朝堂一展心中抱负,求得是走在圣贤所指的道路上,为天下尽一份微薄之力。
 ... -->>
皇帝不可能答应,他的布局正是要收网的时候。
南边诸郡的郡守假装投靠安王,只为了麻痹安王,让北戎三皇子相信李晏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候带着大军越过天险冒险进入国朝境内是完全有利可图的,不会被人埋伏。
北军已经设好了埋伏,就等着北戎三皇子一头撞进来,力图要全歼北戎的精锐。
皇帝此时答应了朝臣请求,就是承认惠通大师的批命是真的,承认他不能生且只有三年寿命。
惠通大师的批命,无论信不信佛,只要是有脑子的人都知道皇帝绝对不能承认,因为这会让皇帝的皇位不稳。
如果皇帝对着朝臣退步,那天下人心中就会想,皇帝连涉及到子嗣传承、身家性命的事情都要对朝臣让步,所以当朝臣不同意他们的晋升、或者要将他们打入大牢的时候,皇帝有能力护住他们吗?
对皇帝宣誓效忠的人心中会存了疑虑,选择结交朝臣,背弃皇帝,天子的命令没有人执行,皇帝就只剩下一个头衔了。
而且安王是先帝长子,他的嫡长子是皇帝众多侄儿中最年长的一个,如果皇帝要过继宗室子,安王的嫡长子是最合适的。
既然安王的孩子是最可能继位的人,那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投靠安王呢?
南边假意投靠安王的郡守会变成真的投靠安王,选择和安王北上攻打帝都,原本皇帝可以随手解决的安王叛乱,可能会演变成国朝真正的大乱。
北军的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也会泛起嘀咕,他们打仗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封侯,但现在北戎和安王串通,那么他们打北戎算不算是打自己人?
别到时候打了胜仗却被新君厌恶,最后落到一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当带着疑虑作战,败局已定。
无论是出于皇帝巩固自身帝位的想法,还是他对外作战的目的,在这场和群臣的对峙中,皇帝不能做出一点让步,否则他就是在向天下人说皇帝无法掌握朝政,天子威严扫地。
两代帝王谋求歼灭北戎付出的所有心血,都将会付诸一空。
因为皇帝让步之后,国朝最需要的是稳定储君的地位,镇压宗室中对储君的不满,国朝会陷入内斗,国家无法再全力组织一场灭国战争。
皇帝不能露出一点胆怯,否则满盘皆输。
这是一场被公开的、放在天下人眼中的皇权和相权之争。
而且皇帝手握军队,宫中禁卫军,京都的军队都在他的掌握中,皇帝没有性命之忧,朝臣没有办法强压着皇帝让步。
在本来的世界线上,皇帝没有退步,百官从早上跪到中午没有一点退却的意思,并且高呼求皇帝过继子嗣。
最后皇帝动用了廷杖,三品以上的高官被杖杀了八人,三品之下被杖杀了七十九人,其余被杖责的官员多不胜数,东华门外的血腥味数日不散,史称东华门之变。
在这场对峙中,皇帝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却将天下读书人的风骨给彻底打折了,文臣死谏成为了一句笑话。
从此之后,朝臣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朝堂之上少了正直敢言、一心为国的人。
天下的读书人不分寒暑彻夜苦学,求得是能位居朝堂一展心中抱负,求得是走在圣贤所指的道路上,为天下尽一份微薄之力。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