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显救我之恩。”
徐氏点头道:“原来有如此一番因缘。薛侯爷既然有恩情在,是应当泽被后人,只是不知殿下要如何将那远在河南的孤儿寡母接来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这里有一些个祖籍河南的军士,以探亲为名派遣过去,且先道明缘由,”朱棣道:“若是肯来,就以订了一门亲事在北平的说辞上路。”
“这个事情要慢慢来,”徐氏道:“从长计议,毕竟锦衣卫无孔不入,北平将士探亲回乡是不可能不被侦察的。”
朱棣点点头,将手里的醒酒汤一口饮尽了,问道:“你方才说还有一封信,是何人?”
“是宁国的,”徐氏从桌上取了信来,道:“写给你的。”
朱棣拆了信,默默读了起来。
宁国公主是皇爷的第二个女儿,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妹与兄相离,自母后大奠,竟十二稔。昊月燕云,渺不相及。”
“……同胞共乳,骨肉缘枝叶,今为参与商,”朱棣一字一句读着:“……任风霜少,儿女情多。”
朱棣后面就念不下去了,他宽大的衣袖遮住了滑落在鬓间的眼泪。
徐氏就接过信来,慢慢念道:“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晨朝即引至母后寝所,问曰:‘母后兴否何如?昨日冷暖何如?’教之者谁,大兄尔。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坐必让座,行必让行,食必让食。教之者谁,大兄尔。”
朱棣就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
他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孩子,他和周王朱橚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个事实,他直到受封燕王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母后只有一双嫡出的儿女,是太子和宁国;秦王晋王是李淑妃娘娘生的;自己和周王是碽氏所出;沐英、文正和文忠都是异姓子。
他养在马皇后的膝下,和太子,和秦王,和晋王,和周王,还有宁国,还有安庆,还有沐英,还有庆阳,还有福成,还有朱文正,还有李文忠。
是一家人。
在文正、文忠出外打仗的时候,太子大兄的身上就永远缠挂着他们这群小毛头。他总是拖着一个、抱着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个,身后跟着两三个,呼啦啦地去母后的房子里问安。
五岁以后,再也没见着文正兄了;七岁的时候,看着庆阳公主的车驾远去了;十岁又送走了福成公主;二十二岁的时候,母后逝世了;二十四岁的时候,文忠兄也去了;三十二岁的时候,太子大兄和沐英都去和母后团聚了。
越久之前的事情,他就越刻意遗忘地厉害,因为他知道想了会痛,就比如他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侍奉在病床旁边,握着太子大兄的手,得到了微微的回握,如同小时候一样,在告诉他别愁。
“大兄之丧,期年又期年矣,”信的末尾是这么写的:“妹矢心不忘,不意兄何?幽途远别,悲不自胜。皇天后土,曷此其极?”
“宛平城有个九十岁的耆老,”朱棣忽然道:“我曾问他长寿的原因,他说子女尽皆孝顺,一家人晨夕置酒食为乐,所以高寿。”
“可是我们家,”朱棣道:“从没有过。”
马皇后逝世,抚育在皇后膝下的秦晋燕周四位藩王奔驰千里服丧,不到两月就被赶回封地去了。十七年梓宫入土的时候,他们再一次赴朝,但是皇帝不让他们多呆一天,甚至连面也没有见到,就遣还回封地。
他的五弟周王朱橚,因为偷偷从封地离开,跑到凤阳祭奠母后,被皇帝下令发配云南,两年之后才获准回到开封。
天家早已不是一家人了,父子贵贱殊异,兄弟离合千里。
显救我之恩。”
徐氏点头道:“原来有如此一番因缘。薛侯爷既然有恩情在,是应当泽被后人,只是不知殿下要如何将那远在河南的孤儿寡母接来呢?这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我这里有一些个祖籍河南的军士,以探亲为名派遣过去,且先道明缘由,”朱棣道:“若是肯来,就以订了一门亲事在北平的说辞上路。”
“这个事情要慢慢来,”徐氏道:“从长计议,毕竟锦衣卫无孔不入,北平将士探亲回乡是不可能不被侦察的。”
朱棣点点头,将手里的醒酒汤一口饮尽了,问道:“你方才说还有一封信,是何人?”
“是宁国的,”徐氏从桌上取了信来,道:“写给你的。”
朱棣拆了信,默默读了起来。
宁国公主是皇爷的第二个女儿,下嫁汝南侯梅思祖从子梅殷。
“妹与兄相离,自母后大奠,竟十二稔。昊月燕云,渺不相及。”
“……同胞共乳,骨肉缘枝叶,今为参与商,”朱棣一字一句读着:“……任风霜少,儿女情多。”
朱棣后面就念不下去了,他宽大的衣袖遮住了滑落在鬓间的眼泪。
徐氏就接过信来,慢慢念道:“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晨朝即引至母后寝所,问曰:‘母后兴否何如?昨日冷暖何如?’教之者谁,大兄尔。我家童子,始能行、能言时候,坐必让座,行必让行,食必让食。教之者谁,大兄尔。”
朱棣就想到自己很小的时候。
他不是马皇后亲生的孩子,他和周王朱橚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这个事实,他直到受封燕王的那一天才知道。原来母后只有一双嫡出的儿女,是太子和宁国;秦王晋王是李淑妃娘娘生的;自己和周王是碽氏所出;沐英、文正和文忠都是异姓子。
他养在马皇后的膝下,和太子,和秦王,和晋王,和周王,还有宁国,还有安庆,还有沐英,还有庆阳,还有福成,还有朱文正,还有李文忠。
是一家人。
在文正、文忠出外打仗的时候,太子大兄的身上就永远缠挂着他们这群小毛头。他总是拖着一个、抱着一个、脖子上挂着一个,身后跟着两三个,呼啦啦地去母后的房子里问安。
五岁以后,再也没见着文正兄了;七岁的时候,看着庆阳公主的车驾远去了;十岁又送走了福成公主;二十二岁的时候,母后逝世了;二十四岁的时候,文忠兄也去了;三十二岁的时候,太子大兄和沐英都去和母后团聚了。
越久之前的事情,他就越刻意遗忘地厉害,因为他知道想了会痛,就比如他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他侍奉在病床旁边,握着太子大兄的手,得到了微微的回握,如同小时候一样,在告诉他别愁。
“大兄之丧,期年又期年矣,”信的末尾是这么写的:“妹矢心不忘,不意兄何?幽途远别,悲不自胜。皇天后土,曷此其极?”
“宛平城有个九十岁的耆老,”朱棣忽然道:“我曾问他长寿的原因,他说子女尽皆孝顺,一家人晨夕置酒食为乐,所以高寿。”
“可是我们家,”朱棣道:“从没有过。”
马皇后逝世,抚育在皇后膝下的秦晋燕周四位藩王奔驰千里服丧,不到两月就被赶回封地去了。十七年梓宫入土的时候,他们再一次赴朝,但是皇帝不让他们多呆一天,甚至连面也没有见到,就遣还回封地。
他的五弟周王朱橚,因为偷偷从封地离开,跑到凤阳祭奠母后,被皇帝下令发配云南,两年之后才获准回到开封。
天家早已不是一家人了,父子贵贱殊异,兄弟离合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