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南国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规定,枢密院虽然要对将领人事安排提供建议,但那只是针对中层将领;而一军的都督人选,事关重大,末将不敢建言,还请殿下独断!”李神福站出来躬身道,却是不愿表态。
杨渥暗自摇头,这个李神福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了,连个建议都不肯提出,一心只想着避嫌。
当然杨渥也能够理解他,毕竟如今淮南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作为淮南的功勋老臣,如今又处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儿子更是杨渥亲军的五个指挥使之一,他自然会担心引来杨渥的猜忌,所以表现得谨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杨渥又向其他将领询问:“严先生,朱将军,你二位都是枢密副使,这将领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此事还请殿下自行决断,请恕属下不敢置喙。”严可求和朱瑾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
没办法,连李神福都说了让杨渥自己决定,他们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况,他们此时不管提出让谁出任这个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几个有希望担任都督的将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却见这几个刚才还非常活跃的将领此时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显然也不打算开口。
无奈之下,杨渥最后决定提拔李简来担任这个新的都督,至于原因嘛,因为他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功劳,虽然都不突出,但却很平衡,让... -->>
募兵两万人,对目前的淮南来说刚好财政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缓减可能遇到的机动兵力不足的情况,是如今最适合的选择。
不过做出扩军的决定容易,但选定相应的都督,杨渥却有些头痛起来。
当初台濛病逝的时候,是由老将张训接替的;李神福升官为枢密使时,他的职务由刘存接替;杨渥辞掉的都督职务则由秦裴担任。
然而新的都督却不好确定,因为如今淮南有这个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虽然不少,但每个单独拿出来又似乎差了一点。
比如柴再用和吕师周,这两人的能力杨渥是知道的,都是历史上功劳比较显著的将领,然而他们目前在淮南军中的资历和功劳都还有些不够,加上杨渥在现实中都没有和他们见过面,对他们是否忠心可靠都不能确定,自然不能随意提拔这两人。
而刘信和王绾二人的资历是足够了,但他们的功劳却显得有些不足,至少他们还没有拿得出手的重大功劳。
至于朱思勍,那就更不用说了,各方面都还差得远,而且他的官位提拔得已经够快了,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难保其他将领不会有怨言。
所以将几个有资格担任都督的将领想了一遍后,杨渥还是无法做出决断。
“李将军,你是枢密使,我淮南军的人事安排你们枢密院也必须提出建议。这都督的人选,你可有什么想法?”杨渥索性向李神福征询起来。
这一年来,随着杨渥辞去枢密使的职务,开始由李神福担任,枢密院的各项制度和职权也逐渐走向正轨。
按照杨渥制定的规矩,以后枢密院常设枢密使和左右枢密副使,枢密使必须由武将担任,而两个枢密副使则分别由文官和武将担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文武相互制衡,避免枢密院被武将彻底把持,出现武将独大的局面;而只用一个文官担任枢密副使,其原因则是避免不懂军务的文官乱来。
如今的枢密副使严可求毕竟还算懂军务的,让他担任副使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杨渥可不能保证以后的文官不会逐渐凌驾到武将之上,进而连枢密院这个最高军事机构都被文官把持。
杨渥虽然主张“以文制武”,但这个以文制武是用文官来制衡武将,而不是用文官来指挥武将。若是出现像宋朝、明朝那种文官彻底凌驾在武将之上,甚至连出征的大军都是用不懂军务的文官来统领的话,这样的军队不打败仗才怪。
此外,为了避免枢密使权利过大,杨渥又规定枢密使和枢密副使都不得亲自领兵;而作为补偿,枢密院的职权却得到极大的提升,如今已经成了淮南真正的最高军事机构。
各种军事部署,军队调动,将领安排等,都必须经过枢密院的确认才可以实行,若是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向枢密院汇报的,也必须在事后做汇报。这样一来,枢密院对军队的掌控力度才大幅提升。
“启禀殿下,按照殿下制定的规定,枢密院虽然要对将领人事安排提供建议,但那只是针对中层将领;而一军的都督人选,事关重大,末将不敢建言,还请殿下独断!”李神福站出来躬身道,却是不愿表态。
杨渥暗自摇头,这个李神福就是太过谨小慎微了,连个建议都不肯提出,一心只想着避嫌。
当然杨渥也能够理解他,毕竟如今淮南正是新旧交替之际,他作为淮南的功勋老臣,如今又处在枢密使的位置上,他的儿子更是杨渥亲军的五个指挥使之一,他自然会担心引来杨渥的猜忌,所以表现得谨慎些也是正常。
李神福不肯直接回答,杨渥又向其他将领询问:“严先生,朱将军,你二位都是枢密副使,这将领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吗?”
“此事还请殿下自行决断,请恕属下不敢置喙。”严可求和朱瑾二人对视一眼,连忙答道。
没办法,连李神福都说了让杨渥自己决定,他们自然也不好提出建言;更何况,他们此时不管提出让谁出任这个都督,都可能得罪其他几个有希望担任都督的将领,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做。
杨渥皱了皱眉,又看向周本、秦裴等人,却见这几个刚才还非常活跃的将领此时却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显然也不打算开口。
无奈之下,杨渥最后决定提拔李简来担任这个新的都督,至于原因嘛,因为他不管是能力、资历还是功劳,虽然都不突出,但却很平衡,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