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明末有钱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
郑芝龙见姬庆文手中果然捏了一个半尺来长、碗口粗细、可以伸缩的金属筒,便赞道:“姬爷真是见多识广,居然连望远镜这样东西也认得。”
姬庆文含笑不语,那边的孙元化却来帮腔:“那是自然,姬大人耳目轻灵,什么事情不知道?”
“大人?这位爷居然还是位大人?”郑芝龙惊问。
姬庆文嘴角得意地一扬:“什么大人小人的?我就是个替皇上织布的呗。”
郑芝龙是个聪明人,立即品出姬庆文话中三味,忙问道:“看大人的年纪,又是姓姬的,莫非是苏州织造提督老爷?”
姬庆文含笑点头道:“就是在下了。”
不料郑芝龙一个一米八多高的汉子,居然立即趴跪了下来,连磕了几个头:“小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认出姬大人来,真是罪过。”
他这行动十分突然,就连姬庆文见了,也吓了一跳,慌忙将他扶起,说道:“你何必如此,有话好好说嘛,这样下跪磕头,不怕膝盖肿、脑门疼吗?”
郑芝龙站直了身体,个头比姬庆文要高出半个脑袋,口气却十分谦恭:“姬大人既是织造提督,那就是小人的衣食父母,只要您老手稍微松一松,我就吃穿不尽了。”
姬庆文满脸的疑惑:“苏州城里,就六百多个匠户织工指着我吃饭,莫非你也是个织工?要么你家里有人是织工?”
孙元化似乎对郑芝龙十分熟悉,笑道:“姬大人都想到哪里去了,他郑芝龙怎么会是织工呢?他是个跑船的,您是苏州织造,那还不捏着他的命 根子嘛!”
郑芝龙是明末有名的大海商,这一点姬庆文是知道的,至于郑芝龙为什么会有求于自己,那姬庆文就不太清楚了。
看着姬庆文一脸懵逼的表情,孙元化又掩嘴笑道:“看来是这个郑芝龙之前烧香没有到家,还没从姬大人这里拿到过勘合,因此姬大人到现在才认识郑芝龙吧?”
郑芝龙却道:“拿到过的,拿到过得。我上个月还拿到过苏州织造衙门摊派的勘合呢!”
“勘合?”姬庆文脸上懵逼的表情更重了,“什么是勘合?又同织造衙门有什么关系?”
他这话一出,这种懵逼顿时传染给了孙元化和郑芝龙两人,用同样的懵逼表情望着姬庆文,眼神中似乎在说:“你不是在装傻吧?”
还是徐光启年纪最大,也最老成一些,将海商、勘合、织造衙门之间的关系,细细讲给了姬庆文听。
原来是大明朝对海外贸易实施“海禁”,采取的是有限开放政策,无论是明朝人、还是外国人,是不能随意靠岸买卖的,想要从事交易,就必须持有“勘合”。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海禁已十分松弛,没有“勘合”一样可以进行海上贸易,但这种贸易只能在广东漳州月港进行,交易额受到限制,交易行为被所谓“十三行”垄断,还要向海关缴纳关税,因此海商每次交易的利润一大半都要拱手让人。
可若是交易的时候手持“勘合”,那就是代表外国过来进贡,这样就不仅可以在月港之外的泉州、宁波等处贸易,不用经“十三行”的中介盘剥,交易数额不受限制,且关税也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些罢了。
因此,一张“勘合”在海商那里的价值,堪比黄金百两。
而海商想要得到的“勘合”,首先是要朝廷礼部签发,然后再分派给沿海各地有司衙门。具体到南直隶这里,则是分别派发给江宁、杭州、苏州三大织造——每个织造衙门一年各有二十张的定数——再由织造衙门自行决定派发给哪个海商。
所以说,有了这样的海外贸易制度,手里掌握了“勘合”的织造衙门,自然就掌握了海商的经济命脉——郑芝龙口中的“衣食父母”四个字,竟没有丝毫夸张。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西。”
郑芝龙见姬庆文手中果然捏了一个半尺来长、碗口粗细、可以伸缩的金属筒,便赞道:“姬爷真是见多识广,居然连望远镜这样东西也认得。”
姬庆文含笑不语,那边的孙元化却来帮腔:“那是自然,姬大人耳目轻灵,什么事情不知道?”
“大人?这位爷居然还是位大人?”郑芝龙惊问。
姬庆文嘴角得意地一扬:“什么大人小人的?我就是个替皇上织布的呗。”
郑芝龙是个聪明人,立即品出姬庆文话中三味,忙问道:“看大人的年纪,又是姓姬的,莫非是苏州织造提督老爷?”
姬庆文含笑点头道:“就是在下了。”
不料郑芝龙一个一米八多高的汉子,居然立即趴跪了下来,连磕了几个头:“小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认出姬大人来,真是罪过。”
他这行动十分突然,就连姬庆文见了,也吓了一跳,慌忙将他扶起,说道:“你何必如此,有话好好说嘛,这样下跪磕头,不怕膝盖肿、脑门疼吗?”
郑芝龙站直了身体,个头比姬庆文要高出半个脑袋,口气却十分谦恭:“姬大人既是织造提督,那就是小人的衣食父母,只要您老手稍微松一松,我就吃穿不尽了。”
姬庆文满脸的疑惑:“苏州城里,就六百多个匠户织工指着我吃饭,莫非你也是个织工?要么你家里有人是织工?”
孙元化似乎对郑芝龙十分熟悉,笑道:“姬大人都想到哪里去了,他郑芝龙怎么会是织工呢?他是个跑船的,您是苏州织造,那还不捏着他的命 根子嘛!”
郑芝龙是明末有名的大海商,这一点姬庆文是知道的,至于郑芝龙为什么会有求于自己,那姬庆文就不太清楚了。
看着姬庆文一脸懵逼的表情,孙元化又掩嘴笑道:“看来是这个郑芝龙之前烧香没有到家,还没从姬大人这里拿到过勘合,因此姬大人到现在才认识郑芝龙吧?”
郑芝龙却道:“拿到过的,拿到过得。我上个月还拿到过苏州织造衙门摊派的勘合呢!”
“勘合?”姬庆文脸上懵逼的表情更重了,“什么是勘合?又同织造衙门有什么关系?”
他这话一出,这种懵逼顿时传染给了孙元化和郑芝龙两人,用同样的懵逼表情望着姬庆文,眼神中似乎在说:“你不是在装傻吧?”
还是徐光启年纪最大,也最老成一些,将海商、勘合、织造衙门之间的关系,细细讲给了姬庆文听。
原来是大明朝对海外贸易实施“海禁”,采取的是有限开放政策,无论是明朝人、还是外国人,是不能随意靠岸买卖的,想要从事交易,就必须持有“勘合”。
到了天启、崇祯年间,海禁已十分松弛,没有“勘合”一样可以进行海上贸易,但这种贸易只能在广东漳州月港进行,交易额受到限制,交易行为被所谓“十三行”垄断,还要向海关缴纳关税,因此海商每次交易的利润一大半都要拱手让人。
可若是交易的时候手持“勘合”,那就是代表外国过来进贡,这样就不仅可以在月港之外的泉州、宁波等处贸易,不用经“十三行”的中介盘剥,交易数额不受限制,且关税也只是象征性地支付一些罢了。
因此,一张“勘合”在海商那里的价值,堪比黄金百两。
而海商想要得到的“勘合”,首先是要朝廷礼部签发,然后再分派给沿海各地有司衙门。具体到南直隶这里,则是分别派发给江宁、杭州、苏州三大织造——每个织造衙门一年各有二十张的定数——再由织造衙门自行决定派发给哪个海商。
所以说,有了这样的海外贸易制度,手里掌握了“勘合”的织造衙门,自然就掌握了海商的经济命脉——郑芝龙口中的“衣食父母”四个字,竟没有丝毫夸张。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