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花钱的规划 (1/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唐农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孙享福不喜欢给别人磕头,也不习惯别人给自己磕头,所以,跑过去找他磕头的何村长被他塞了一碗羊肉面片汤,就给打发回来了。
不仅是他,整个何家村的人都有口福了,这顿羊肉面片汤,还有很多在汤里涮出来的青菜,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和皇帝一起吃饭聊天,是足够何村长以及何家村的村民拿出来吹一辈子的事情,今天就这么突然的发生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点点预兆,当李世民吃完饭,打算去下一站的时候,村民们全体出动,将他这一行人送到了水泥大道旁,即便是车队在水泥路上走出去了老远,他们还在遥遥相望。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该在报纸上大书特书。”
同在李世民的车箱里的房玄龄拱手建议道。
闻言,孙享福心中暗叹,古代的智者可真是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啊!这就知道宣传的重要性了,要是能派几个记者到何家村里面采访一下,以民间自发的方式报道皇帝在何家村的所作所为,那就更好了。
马上,孙享福就傻眼了,因为马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向李世民提了出来,于是,李世民厚颜无耻的答应了,于是,幸福的印刷作坊又接了一笔赔本的生意,孙享福只能在一旁暗叹,渭南工业区赶紧建好吧!建好了以后,哥就不用吃这种亏了。
继续赶路的李世民谈性很浓,最先跟萧瑀和房玄龄提起了启用农门子弟为官的事情,然而,被孙享福拒绝了,理由是条件不足。
真正的农门子弟,还没有毕业,现有成年的农门子弟,比如现在在农业司任下牧监的孙二力,他把千字文默写出来都够呛,何况是做一个每天要处理大量文书的主政官员。
“陛下,启用农门子弟为官,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就是官制改革,农门子弟,只会种田,让他们管理其他民政,只怕会一团糟,所以,第一先决条件是,设置一个专管农业的衙门,或则官职。
而传播农业技术,则不光只是要有足够多的农门子弟,打个比方来说,陛下您的文学造诣高深,读懂《齐民要术》不难,但一般的读书人,想要全部读懂,却得费些功夫,可如果,我将其以白话文解读出来,那么,不仅是读书人,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够听的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咱们记录,宣传文化,技术的方式方法,已经落后了,它不够简便,不够准确。
拿孔圣人的论语做比喻,往往一句话,解读出来,可能有两三种意思,断句不同,意思也不同,这很不符合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应该淘汰。”
“淘汰论语?”孙享福一边讲,李世民和车中几位大臣一边点头听着,然而,到了最后,却是一齐惊讶的道。
“不是淘汰论语,而是淘汰像论语这样的知识传播方式,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简短的话语记录事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制作竹简,笔墨不易,即便是到了前几年,笔墨纸砚都贵的出奇,何况是先秦时期。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却在不断的解决这个问题,幸福村已经能够生产很便宜的纸张,使用起来很省墨的新式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用竹简书写了。
还有,此前由虞学士修整编撰的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等,都是能够使知识在传播的时候更准确的东西。
咱们要是在行文,或者传播知识的时候,直接以白话文的形式,那么,所有的知识,信息传播起来,都会变的简便,准确的多。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您下的圣旨,全天下有多少听的懂?只怕几百人中也没有一个,即便是微臣这样的官员,也只是能听个大概而已,这样,真的好吗?”
孙享福的话说到这里,车厢里,也就只能听到车轱辘的转动声了,他说的问题很现实,却是此前,没有人考虑过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世家为什么能对文学进行垄断?因为古人把这个东西搞的太高深了,不好懂。
在后世,一个初中高中生,就已经能够掌握巨大的知识量了,但你要他们完全读懂几篇古人的文言文,那恐怕很难。
汉字一字多意,同音字巨多,汉话,语气不同,意思不同,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语种之一,这是后世外国人对于汉字和汉语的理解,如果要是让他们来学古代的繁体字,文言文,估计他们的脑袋会炸裂。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理而已。
那么,为何不将书,弄的好懂一些呢!
话不能说多,点到即止,让古人一下子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认知,是不可能的,孙享福说这些话,只要能引起李世民和朝堂上两位宰相的反思就好,那怕是以白话文来传播知识,想要将其普及,也不是朝廷现在能做到的,大唐的经济还没有起飞,基本条件不具备。
沉默了许久之后,李世民率先点头认同了孙享福所说的,至于改不改革,怎么改...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孙享福不喜欢给别人磕头,也不习惯别人给自己磕头,所以,跑过去找他磕头的何村长被他塞了一碗羊肉面片汤,就给打发回来了。
不仅是他,整个何家村的人都有口福了,这顿羊肉面片汤,还有很多在汤里涮出来的青菜,是他们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食物。
和皇帝一起吃饭聊天,是足够何村长以及何家村的村民拿出来吹一辈子的事情,今天就这么突然的发生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点点预兆,当李世民吃完饭,打算去下一站的时候,村民们全体出动,将他这一行人送到了水泥大道旁,即便是车队在水泥路上走出去了老远,他们还在遥遥相望。
“陛下,臣觉得,此事应该在报纸上大书特书。”
同在李世民的车箱里的房玄龄拱手建议道。
闻言,孙享福心中暗叹,古代的智者可真是一点都不比现代人差啊!这就知道宣传的重要性了,要是能派几个记者到何家村里面采访一下,以民间自发的方式报道皇帝在何家村的所作所为,那就更好了。
马上,孙享福就傻眼了,因为马周已经想到了这一点,而且还向李世民提了出来,于是,李世民厚颜无耻的答应了,于是,幸福的印刷作坊又接了一笔赔本的生意,孙享福只能在一旁暗叹,渭南工业区赶紧建好吧!建好了以后,哥就不用吃这种亏了。
继续赶路的李世民谈性很浓,最先跟萧瑀和房玄龄提起了启用农门子弟为官的事情,然而,被孙享福拒绝了,理由是条件不足。
真正的农门子弟,还没有毕业,现有成年的农门子弟,比如现在在农业司任下牧监的孙二力,他把千字文默写出来都够呛,何况是做一个每天要处理大量文书的主政官员。
“陛下,启用农门子弟为官,还需要满足几个条件,首先,就是官制改革,农门子弟,只会种田,让他们管理其他民政,只怕会一团糟,所以,第一先决条件是,设置一个专管农业的衙门,或则官职。
而传播农业技术,则不光只是要有足够多的农门子弟,打个比方来说,陛下您的文学造诣高深,读懂《齐民要术》不难,但一般的读书人,想要全部读懂,却得费些功夫,可如果,我将其以白话文解读出来,那么,不仅是读书人,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够听的懂得其中的道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咱们记录,宣传文化,技术的方式方法,已经落后了,它不够简便,不够准确。
拿孔圣人的论语做比喻,往往一句话,解读出来,可能有两三种意思,断句不同,意思也不同,这很不符合我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应该淘汰。”
“淘汰论语?”孙享福一边讲,李世民和车中几位大臣一边点头听着,然而,到了最后,却是一齐惊讶的道。
“不是淘汰论语,而是淘汰像论语这样的知识传播方式,古人为什么喜欢用简短的话语记录事情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制作竹简,笔墨不易,即便是到了前几年,笔墨纸砚都贵的出奇,何况是先秦时期。
然而,到了现在,我们却在不断的解决这个问题,幸福村已经能够生产很便宜的纸张,使用起来很省墨的新式笔,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用竹简书写了。
还有,此前由虞学士修整编撰的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等,都是能够使知识在传播的时候更准确的东西。
咱们要是在行文,或者传播知识的时候,直接以白话文的形式,那么,所有的知识,信息传播起来,都会变的简便,准确的多。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陛下,您下的圣旨,全天下有多少听的懂?只怕几百人中也没有一个,即便是微臣这样的官员,也只是能听个大概而已,这样,真的好吗?”
孙享福的话说到这里,车厢里,也就只能听到车轱辘的转动声了,他说的问题很现实,却是此前,没有人考虑过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世家为什么能对文学进行垄断?因为古人把这个东西搞的太高深了,不好懂。
在后世,一个初中高中生,就已经能够掌握巨大的知识量了,但你要他们完全读懂几篇古人的文言文,那恐怕很难。
汉字一字多意,同音字巨多,汉话,语气不同,意思不同,是世界上最难学的文字语种之一,这是后世外国人对于汉字和汉语的理解,如果要是让他们来学古代的繁体字,文言文,估计他们的脑袋会炸裂。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理而已。
那么,为何不将书,弄的好懂一些呢!
话不能说多,点到即止,让古人一下子改变他们的习惯和认知,是不可能的,孙享福说这些话,只要能引起李世民和朝堂上两位宰相的反思就好,那怕是以白话文来传播知识,想要将其普及,也不是朝廷现在能做到的,大唐的经济还没有起飞,基本条件不具备。
沉默了许久之后,李世民率先点头认同了孙享福所说的,至于改不改革,怎么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