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明首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居正见高拱走进中堂,抱拳施礼道:“玄翁,曾省吾已陛辞,今日就首途赴任。”
“喔?好!”高拱道,“曾省吾有军旅才,家乡又距川南不远,风土人情有近似处。他到那里,可施展一番。你转告他,要像殷正茂、张学颜那样,好好做,做出政绩来,照样升他的官。”说着,就有几分得意,“殷正茂、张学颜经常书函不断,请示方略。他也同样,随时可向我请示方略。”
在高拱看来,随着曾省吾陛辞离京,曹大埜弹劾他一案掀起的风波,算是止息了。此前,他曾奏请宽宥刘、曹,皇上御批:“此辈朋谋诬陷,情罪可恶,宜重治如法。以卿奏姑从宽,大埜如前旨,奋庸降一级调外任。”吏部接旨,念及曹大埜乃巴县人,将其调往离家乡较近的陕西乾州做判官,刘奋庸则降一级调湖广兴国知州。今日曾省吾又乖乖离京,足以证明没有人能够撼动他。是以他特意向张居正解释了一番,表达他不再介怀的和解之意。
张居正低头窃笑,口中道:“自当经常向玄翁请示方略。”他顺手拿起一份文牍,走到高拱书案前,“玄翁请看看这个。”说完转身往外走,去文华殿看视太子。
高拱一看,是苏松巡按御史李贞元的奏本,奏报审勘徐阶三子一事。只见上写着:“戍其长子璠、次子琨,氓其少子瑛,家人之坐戍者复十余人,没其田六万亩于官。”
“真是像阴魂一般纠缠不散!”高拱恼怒地把奏本往书案上一丢,“刚说可以消停了,麻烦事又来了!”他知张居正特意让他看,必是有话要说,就又把奏本往外推了推,“待叔大回来再议。”
午时,张居正回到中堂,高拱劈头问:“徐老三子,判重了吗?”
“罪有应得!”张居正道,“若不是存翁之子,定然还要重于此。”
“那还有甚说的?!”高拱一脸怒容道。
张居正道:“记得玄翁说过,天理就是人情。以人情论,存翁在政府十余载,士林谓之一代名相,国之元老。若三子系罪,竟至充军,士论何谓?居正乃存翁弟子,不能为恩师进一言,何以自处?玄翁当国者,本与存翁有嫌,此案一旦公之于众,士论谓玄翁何?玄翁固无报复之心,而必落报复之名,如此,谁能获其益?”
高拱闻听“报复”二字,越发恼怒,黑着脸道:“叔大,记得我给你讲过,为人之理,始于立心;立心之本,在于忠信。苟有不实,便欠光明,便为心害。丈夫心事,当如青天白日。你在给我的寿序里说,‘再入政府,众谓是且齮龁诸言者,公悉待之如初,未尝以私喜怒为用舍’,可我听说,你常常提醒徐老,说高实未忘情也,端赖你从中调和。你怎么能这样?嗯?!”
“玄翁,”张居正面红耳赤,刚要辩解,高拱打断他,以居高临下、师长教训弟子的口吻道:“寿序里,你还说‘北虏款关求贡,中外相顾骇愕,莫敢发,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外臣’,可你给李幼滋书函里怎么说的?都是你的功劳,还说三计只用其一!怎么能这样做人,嗯?!”
张居正额头上冒出虚汗,思忖片刻,道:“挑拨之言,玄翁若信之,以之责居正,居正夫复何言?”
高拱的怒气宣泄得差不多了,又见张居正一副羞愧难当、委委屈屈的样子,便缓和了语气,道:“我说过,省得一件闲事,便是一件治道。过去的事,无论真假,都不提了!他拿起李贞元的奏本,“徐老的事,也该早日了结。我拟旨,明言判得太重,令改谳就是了。我再给苏松巡按御史和蔡国熙修书,让他们务必宽解。”
张居正松了口气,道:“玄翁磊落!只是……”他欲言又止,生恐再把高拱刚熄下去的火再挑起来。
“只是什么?”高拱边拟票,边问。
“哦,没什么,没什么,居正只是想早结此案。”张居正小心翼翼地说。
“不能纠缠个没完没了!”高拱烦躁地说,拿过一叠稿笺,提笔先给巡按御史李贞元修书:
承谕徐宅事,具见委曲处分,情法两尽之意。但此老尚在,而遂使三子蒙辜,于心实有不忍者,故愿特开释之。来奏已拟驳另勘,虽于原议有违,然愚心可鉴谅,必不为罪也。
写毕,他用左手举起,向张居正晃了晃:“嗯,拿去看看。”右手提笔又给蔡国熙修书。
张居正起身接过,见高拱正写出“春台”二字,知是写给蔡国熙的;他有话要说,恐高拱写完了再说,又被他责怪不早说,遂清了清嗓子,道:“玄翁此前已多有札谕,可蔡国熙似乎是铁了心要依法行事的,居正担心,还会反复折腾个没完。”
高拱闻言,把笔往架子上一撂,道:“你说怎么办?”
张居正不语。
“也罢,为了大局,只好委屈奉法之官了!”高拱叹了口气,“正好山西学政缺员,就调蔡国熙去吧!徐案,转交松江府勘理。”
张居正心想,要的就说你这句话!但却以关切的语气道:“蔡国熙也是奉法行事,把他调走,不惟亏待了他,玄翁也会因此受他的抱怨!”
“顾不了这么多了。”高拱又喟叹一声,“我这才体会到,当国者为大局计,不得不对事实让步,牺牲一时一地一人,也是出于无奈。”说着,他把未写完的书函“嚓嚓”撕成细条,又揉成一团,摔在地上。
“玄翁谋国周详!”张居正赞叹一句,“时下皇上病重,人事纷扰越少越好。”踌躇片刻,又道,“那么玄翁,福建的案子……”
张居正见高拱走进中堂,抱拳施礼道:“玄翁,曾省吾已陛辞,今日就首途赴任。”
“喔?好!”高拱道,“曾省吾有军旅才,家乡又距川南不远,风土人情有近似处。他到那里,可施展一番。你转告他,要像殷正茂、张学颜那样,好好做,做出政绩来,照样升他的官。”说着,就有几分得意,“殷正茂、张学颜经常书函不断,请示方略。他也同样,随时可向我请示方略。”
在高拱看来,随着曾省吾陛辞离京,曹大埜弹劾他一案掀起的风波,算是止息了。此前,他曾奏请宽宥刘、曹,皇上御批:“此辈朋谋诬陷,情罪可恶,宜重治如法。以卿奏姑从宽,大埜如前旨,奋庸降一级调外任。”吏部接旨,念及曹大埜乃巴县人,将其调往离家乡较近的陕西乾州做判官,刘奋庸则降一级调湖广兴国知州。今日曾省吾又乖乖离京,足以证明没有人能够撼动他。是以他特意向张居正解释了一番,表达他不再介怀的和解之意。
张居正低头窃笑,口中道:“自当经常向玄翁请示方略。”他顺手拿起一份文牍,走到高拱书案前,“玄翁请看看这个。”说完转身往外走,去文华殿看视太子。
高拱一看,是苏松巡按御史李贞元的奏本,奏报审勘徐阶三子一事。只见上写着:“戍其长子璠、次子琨,氓其少子瑛,家人之坐戍者复十余人,没其田六万亩于官。”
“真是像阴魂一般纠缠不散!”高拱恼怒地把奏本往书案上一丢,“刚说可以消停了,麻烦事又来了!”他知张居正特意让他看,必是有话要说,就又把奏本往外推了推,“待叔大回来再议。”
午时,张居正回到中堂,高拱劈头问:“徐老三子,判重了吗?”
“罪有应得!”张居正道,“若不是存翁之子,定然还要重于此。”
“那还有甚说的?!”高拱一脸怒容道。
张居正道:“记得玄翁说过,天理就是人情。以人情论,存翁在政府十余载,士林谓之一代名相,国之元老。若三子系罪,竟至充军,士论何谓?居正乃存翁弟子,不能为恩师进一言,何以自处?玄翁当国者,本与存翁有嫌,此案一旦公之于众,士论谓玄翁何?玄翁固无报复之心,而必落报复之名,如此,谁能获其益?”
高拱闻听“报复”二字,越发恼怒,黑着脸道:“叔大,记得我给你讲过,为人之理,始于立心;立心之本,在于忠信。苟有不实,便欠光明,便为心害。丈夫心事,当如青天白日。你在给我的寿序里说,‘再入政府,众谓是且齮龁诸言者,公悉待之如初,未尝以私喜怒为用舍’,可我听说,你常常提醒徐老,说高实未忘情也,端赖你从中调和。你怎么能这样?嗯?!”
“玄翁,”张居正面红耳赤,刚要辩解,高拱打断他,以居高临下、师长教训弟子的口吻道:“寿序里,你还说‘北虏款关求贡,中外相顾骇愕,莫敢发,公独决策,纳其贡献,许为外臣’,可你给李幼滋书函里怎么说的?都是你的功劳,还说三计只用其一!怎么能这样做人,嗯?!”
张居正额头上冒出虚汗,思忖片刻,道:“挑拨之言,玄翁若信之,以之责居正,居正夫复何言?”
高拱的怒气宣泄得差不多了,又见张居正一副羞愧难当、委委屈屈的样子,便缓和了语气,道:“我说过,省得一件闲事,便是一件治道。过去的事,无论真假,都不提了!他拿起李贞元的奏本,“徐老的事,也该早日了结。我拟旨,明言判得太重,令改谳就是了。我再给苏松巡按御史和蔡国熙修书,让他们务必宽解。”
张居正松了口气,道:“玄翁磊落!只是……”他欲言又止,生恐再把高拱刚熄下去的火再挑起来。
“只是什么?”高拱边拟票,边问。
“哦,没什么,没什么,居正只是想早结此案。”张居正小心翼翼地说。
“不能纠缠个没完没了!”高拱烦躁地说,拿过一叠稿笺,提笔先给巡按御史李贞元修书:
承谕徐宅事,具见委曲处分,情法两尽之意。但此老尚在,而遂使三子蒙辜,于心实有不忍者,故愿特开释之。来奏已拟驳另勘,虽于原议有违,然愚心可鉴谅,必不为罪也。
写毕,他用左手举起,向张居正晃了晃:“嗯,拿去看看。”右手提笔又给蔡国熙修书。
张居正起身接过,见高拱正写出“春台”二字,知是写给蔡国熙的;他有话要说,恐高拱写完了再说,又被他责怪不早说,遂清了清嗓子,道:“玄翁此前已多有札谕,可蔡国熙似乎是铁了心要依法行事的,居正担心,还会反复折腾个没完。”
高拱闻言,把笔往架子上一撂,道:“你说怎么办?”
张居正不语。
“也罢,为了大局,只好委屈奉法之官了!”高拱叹了口气,“正好山西学政缺员,就调蔡国熙去吧!徐案,转交松江府勘理。”
张居正心想,要的就说你这句话!但却以关切的语气道:“蔡国熙也是奉法行事,把他调走,不惟亏待了他,玄翁也会因此受他的抱怨!”
“顾不了这么多了。”高拱又喟叹一声,“我这才体会到,当国者为大局计,不得不对事实让步,牺牲一时一地一人,也是出于无奈。”说着,他把未写完的书函“嚓嚓”撕成细条,又揉成一团,摔在地上。
“玄翁谋国周详!”张居正赞叹一句,“时下皇上病重,人事纷扰越少越好。”踌躇片刻,又道,“那么玄翁,福建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