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娱乐圈探花[古穿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年初一, 《归宁皇后》的首日票房,达到了一亿。
这是个非常惊人, 预料之外, 情理之外的数字。之前最乐观的估计, 也不过只有八千万。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首先是院线方看在点映好评如潮的口碑上, 把《归宁皇后》排片量一路增加,从百分之十五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五,仅次于同期的爆笑喜剧大片《未过门的男媳妇》百分之三十的排片量。
其次是,过去一度“叫好不叫座”“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类型电影”(比如历史片、文艺片、记录片等等,都属于“类型电影”)票房低的尴尬现象,已经越来越被口碑效应所取代。信息时代,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能在第一时间接收传播,其中固然有水军或营销的混淆视听, 但口碑真假, 是很容易分辨的。越来越多的人,也倾向于在选择电影时,先提前了解口碑。
《归宁皇后》点映期那些质量高的一篇篇各角度分析的影评,虽然有剧透的嫌疑,但《归宁皇后》是历史片,很多人都不在意剧透。提前了解影片内容, 增加了观看的兴致和信心。
所以第一天的票房统计下来, 《归宁皇后》的上座率, 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七十八,比喜剧片高出了十个百分点。影评人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说:表明了电影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春节是合家出门看电影的日子,全家电影的基本特征从前在业界眼里,是“激动”“开心”等情绪。但现在表明,应激性的“情绪”或许该概括成涵盖面更广的“正面效应”——近些年兴起的爱国主义电影题材热潮也属此列。这势必将增强业内投资“类型电影”的信心。
不过《归宁皇后》几位主演年龄偏大,也不是专业分析数据的人士,对大众审美的认知还悲观地停留在过去几年的光景。于是毫不意外的,听到票房消息时,微信群里炸了。
《归宁皇后》的主要演员们有一个小工作群,导演熊子安和编剧孟小丹也在里面。是以前拍摄期间为了沟通方便拉的。气氛也是谈论工作事的口吻。在《归宁皇后》杀青后,大家也逐渐不在里面说话。毕竟并不是私人性质的小群。娱乐圈并不是容易交朋友的地方。
结果今天里面意外很热闹,陶清风听到微信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划开一看,只见——
导演-熊子安:@钟玉皎@钟玉皎@钟玉皎谁信誓旦旦地说票房最多两三亿?
导演-熊子安:[首日票房一亿纪录图片]
郗鹿-刘琦回:[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撒花]
天胜-张风豪:今天带妞妞和囡囡去看了,小朋友还挺多。
编剧-孟小丹:这片子小朋友能看懂吗?[汗]
天胜-张风豪:不要小瞧小朋友。她们都认得历史人物的,还觉得@陶清风很帅。
威远-沙洲:那我呢?小朋友觉得我帅吗?
天胜-张风豪:她们觉得你比较凶[狗头]
威远-沙洲:[嚎啕大哭]我明明是个宝宝啊!
香昌-钟玉皎:我的天,这票房,真的假的???
导演-熊子安:终于舍得看手机了?快去看电影大盘分析指数,预测十亿。
香昌-钟玉皎:……手机砸脸了。
导演-熊子安:你和@陶清风组成一个电白联盟吧。
香昌-钟玉皎:你的电白阿姨已经幸福死在了瑜伽垫上。
广积-陶清风:收到[呵呵气泡表情]。
威远-沙洲:我就想知道,电白@陶清风什么时候能学会发其他的表情?
广积-陶清风:???[可怜气泡表情]。
郗鹿-刘琦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活久见。
编剧-孟小丹:美工那边本来只做到五亿票房的海报,现在已经被叫回去加班了。
导演-熊子安:[官博破一亿海报]都给我转起来。
郗鹿-刘琦回:转转转,不转不是人。
编剧-孟小丹:宣传走一波啊,大家有干货的都倒出来。
威远-沙洲:打小报告,让@陶清风写小论文吧!
天胜-张风豪:这个可以有。
郗鹿-刘琦回:附议。
香昌-钟玉皎:附议。
导演-熊子安:@陶清风来,自觉点,写吧。
广积-陶清风:???收,收到???[可怜气泡表情]
《归宁皇后》的主创们和陶清风微博都互关着,所以都看过他给《乾侠东君魔女》写的小论文。而且陶清风还是得了圈内作家认证的“笔头功夫硬”。这些前同事们个个不嫌热闹地撺掇着。陶清风也就只好把之前拍摄时的一些心得记录摘出来,按他们要求凑了一篇文章。
他微信私敲孟小丹说:想请你整理一下。我这文章里可能有些不太好看懂,我又不知道怎么改比较合适。
孟小丹接过那个文档看了之后,饶是她知道陶清风是个“大熊猫式的狂热历史粉爱好者”的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发过来一个惊恐的表情。
陶清风:怎么了?
孟小丹:让你写小论文……你就真写一篇论文过来???
现代论文格式陶清风是找严澹学的。他意外地掌握得很快,脚注引注对于陶清风来说,跟那时候做文章的注疏类型相似。至于现代论文需要的摘要、文献综述、理论框架,陶清风一听就懂,在这个方面,他倒是接受得非常快。
所以今天陶清风真的把微信群里同事们撺掇他写的“小论文”当成了真的论文。他以为“小”的意思就是短一些,所以改到三千字左右。虽然格式和“论文”一模一样,但因为内容有现代实证规范的限制,其实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三千字说不透。
可是陶清风又不敢给得太长,在心里绞尽脑汁地想:“小论文”,真是难写。为了尽量“文简事繁”,陶清风不得已用了文言句子。可是等写完一看,估摸着现代人大概都不太容易看懂。这才去求助孟小丹。
孟小丹虚弱回复着微信:你……你有毒……吗?
陶清风:?????什么意思?
孟小丹简直给跪了,在微信上说:算了……你这篇别发了……留着,改一下,投什么期刊论文平台比较好。
陶清风意识到这种形式不适合发在网络宣传上,就对孟小丹说:对不起。我以为小论文就是“短小的论文”。
孟小丹回:你肯定是跟严师兄待久了。他都把你洗脑了。卿本佳人,不要走上学术的不归路,回归星途的康庄大道吧孩子。
... -->>
大年初一, 《归宁皇后》的首日票房,达到了一亿。
这是个非常惊人, 预料之外, 情理之外的数字。之前最乐观的估计, 也不过只有八千万。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首先是院线方看在点映好评如潮的口碑上, 把《归宁皇后》排片量一路增加,从百分之十五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五,仅次于同期的爆笑喜剧大片《未过门的男媳妇》百分之三十的排片量。
其次是,过去一度“叫好不叫座”“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类型电影”(比如历史片、文艺片、记录片等等,都属于“类型电影”)票房低的尴尬现象,已经越来越被口碑效应所取代。信息时代,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等社交平台,能在第一时间接收传播,其中固然有水军或营销的混淆视听, 但口碑真假, 是很容易分辨的。越来越多的人,也倾向于在选择电影时,先提前了解口碑。
《归宁皇后》点映期那些质量高的一篇篇各角度分析的影评,虽然有剧透的嫌疑,但《归宁皇后》是历史片,很多人都不在意剧透。提前了解影片内容, 增加了观看的兴致和信心。
所以第一天的票房统计下来, 《归宁皇后》的上座率, 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七十八,比喜剧片高出了十个百分点。影评人在分析这种现象时,说:表明了电影观众越来越高的审美需求。春节是合家出门看电影的日子,全家电影的基本特征从前在业界眼里,是“激动”“开心”等情绪。但现在表明,应激性的“情绪”或许该概括成涵盖面更广的“正面效应”——近些年兴起的爱国主义电影题材热潮也属此列。这势必将增强业内投资“类型电影”的信心。
不过《归宁皇后》几位主演年龄偏大,也不是专业分析数据的人士,对大众审美的认知还悲观地停留在过去几年的光景。于是毫不意外的,听到票房消息时,微信群里炸了。
《归宁皇后》的主要演员们有一个小工作群,导演熊子安和编剧孟小丹也在里面。是以前拍摄期间为了沟通方便拉的。气氛也是谈论工作事的口吻。在《归宁皇后》杀青后,大家也逐渐不在里面说话。毕竟并不是私人性质的小群。娱乐圈并不是容易交朋友的地方。
结果今天里面意外很热闹,陶清风听到微信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划开一看,只见——
导演-熊子安:@钟玉皎@钟玉皎@钟玉皎谁信誓旦旦地说票房最多两三亿?
导演-熊子安:[首日票房一亿纪录图片]
郗鹿-刘琦回:[鼓掌][鼓掌][鼓掌][鼓掌][鼓掌][撒花]
天胜-张风豪:今天带妞妞和囡囡去看了,小朋友还挺多。
编剧-孟小丹:这片子小朋友能看懂吗?[汗]
天胜-张风豪:不要小瞧小朋友。她们都认得历史人物的,还觉得@陶清风很帅。
威远-沙洲:那我呢?小朋友觉得我帅吗?
天胜-张风豪:她们觉得你比较凶[狗头]
威远-沙洲:[嚎啕大哭]我明明是个宝宝啊!
香昌-钟玉皎:我的天,这票房,真的假的???
导演-熊子安:终于舍得看手机了?快去看电影大盘分析指数,预测十亿。
香昌-钟玉皎:……手机砸脸了。
导演-熊子安:你和@陶清风组成一个电白联盟吧。
香昌-钟玉皎:你的电白阿姨已经幸福死在了瑜伽垫上。
广积-陶清风:收到[呵呵气泡表情]。
威远-沙洲:我就想知道,电白@陶清风什么时候能学会发其他的表情?
广积-陶清风:???[可怜气泡表情]。
郗鹿-刘琦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活久见。
编剧-孟小丹:美工那边本来只做到五亿票房的海报,现在已经被叫回去加班了。
导演-熊子安:[官博破一亿海报]都给我转起来。
郗鹿-刘琦回:转转转,不转不是人。
编剧-孟小丹:宣传走一波啊,大家有干货的都倒出来。
威远-沙洲:打小报告,让@陶清风写小论文吧!
天胜-张风豪:这个可以有。
郗鹿-刘琦回:附议。
香昌-钟玉皎:附议。
导演-熊子安:@陶清风来,自觉点,写吧。
广积-陶清风:???收,收到???[可怜气泡表情]
《归宁皇后》的主创们和陶清风微博都互关着,所以都看过他给《乾侠东君魔女》写的小论文。而且陶清风还是得了圈内作家认证的“笔头功夫硬”。这些前同事们个个不嫌热闹地撺掇着。陶清风也就只好把之前拍摄时的一些心得记录摘出来,按他们要求凑了一篇文章。
他微信私敲孟小丹说:想请你整理一下。我这文章里可能有些不太好看懂,我又不知道怎么改比较合适。
孟小丹接过那个文档看了之后,饶是她知道陶清风是个“大熊猫式的狂热历史粉爱好者”的心理准备,还是忍不住发过来一个惊恐的表情。
陶清风:怎么了?
孟小丹:让你写小论文……你就真写一篇论文过来???
现代论文格式陶清风是找严澹学的。他意外地掌握得很快,脚注引注对于陶清风来说,跟那时候做文章的注疏类型相似。至于现代论文需要的摘要、文献综述、理论框架,陶清风一听就懂,在这个方面,他倒是接受得非常快。
所以今天陶清风真的把微信群里同事们撺掇他写的“小论文”当成了真的论文。他以为“小”的意思就是短一些,所以改到三千字左右。虽然格式和“论文”一模一样,但因为内容有现代实证规范的限制,其实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三千字说不透。
可是陶清风又不敢给得太长,在心里绞尽脑汁地想:“小论文”,真是难写。为了尽量“文简事繁”,陶清风不得已用了文言句子。可是等写完一看,估摸着现代人大概都不太容易看懂。这才去求助孟小丹。
孟小丹虚弱回复着微信:你……你有毒……吗?
陶清风:?????什么意思?
孟小丹简直给跪了,在微信上说:算了……你这篇别发了……留着,改一下,投什么期刊论文平台比较好。
陶清风意识到这种形式不适合发在网络宣传上,就对孟小丹说:对不起。我以为小论文就是“短小的论文”。
孟小丹回:你肯定是跟严师兄待久了。他都把你洗脑了。卿本佳人,不要走上学术的不归路,回归星途的康庄大道吧孩子。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