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重生大宋做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富贵无三辈,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纵是祖先挣下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败家子孙的挥霍,所不同的,可能也就是挥霍时间的长短。遥想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立的大辽何其强大,可等传到了耶律延熹的这一代时,也“家道中落”了。
而与辽国类似的,还有隔壁邻居宋国,都是在不断衰弱,只不过是衰弱速度的不同,还有就是宋国的边境并没有出现像完颜阿骨打那样的一代雄主,要不然恐怕宋国完蛋的比辽国还要快。
辽国虽也腐败,但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还是有的,只不过因为有刚愎自用的耶律延熹的存在,让这些将领有心也难施展。而反观宋国,以文治武的国策执行了上百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狄青,还叫宋国自己人给逼死了。别看西军好像牛得不行,但真正能够独领一军的帅才,西军中并不存在。有童贯压着,有也别想有施展的机会。在大宋,武人已经变成了文人的附庸,只懂得依令行事,难有见临机决断的可能。
宋国朝廷为了防止武人拥兵自重,可说是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但凡对外战事,除了会派文职官员出任主官、监军等要职,而且逢战必会发下阵图。这阵图也就相当于作战计划,可战场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怎么可能完全按照宋国君臣的臆想进行,虽然宋国将士很卖命,但依靠一帮狗屁不懂的文官拿着几张阵图就想要无敌于天下,这纯粹就是想瞎了心。
童贯之所以能够在西军当中立足,建立属于自己的威望,主要原因就是知道放权。童贯并非赵佶的潜邸之臣,赵佶成为皇帝以后,童贯自请前去西军担任监军。这一是为了避祸,二则是想要立下大功好让赵佶对自己刮目相看。
到达西军以后,童贯这个监军一不干涉军中将官的决定,二还肯替这些将官承担责任。像这种不指手画脚的监军,西军的将官已经有很长时间没遇到过了,童贯也因此在西军当中有了一个好人缘。
宋军里面也并不是没有能人,童贯这一放权,也就给了这些人发挥的空间,这战功自然也就接踵而来,童贯也因此获得了赵佶的肯定,确立了自己在当今官家心目中的地位。不过随着自己在西军中的地位稳固,童贯在西军的手也越伸越长,如今的西军已经俨然如同童贯的私军,而那些当初还有机会搞点个人发挥的将官也逐渐成了童贯身边的应声虫,不见有个人主见的发表。
西军的战斗力强,那是在一次次与西夏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而大宋各地守备军的战斗力低下。主要还是钱粮补给不到位的缘故,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苦练杀敌本领?疏于训练,三餐不饱,对上吃饱喝足的贼寇,可不就兵败如山倒。
大宋境内占山为王的贼寇猖獗,怨不得地方守备军,要怨也只能怨朝廷不够重视,或是明知原因也在装聋作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在大宋深入人心。一群目不识丁的丘八,有什么资格引起朝廷老爷们的重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这些粗鄙的丘八在疆场上卖命,这些朝廷老爷们还能有闲情逸致清谈?
张宝来自后世,虽说他也知道人人平等这句话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需要奋斗的目标。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待武人的态度才与其他人不同。在张宝的眼里,没有文武之分,只有有用与否。
出身,职业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张宝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用的标准。能为他所用的,便是有用的人,而那些不能为他所用的,张宝也不愿浪费哪怕一分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有闲工夫在那些不可能的人身上浪费。
如今高丽初定,张宝先是通过开仓放粮稳定了人心,随即移民计划也开始按计划进行,预计在两年之后可以完成。至于这次的论功行赏,张宝并不准备大肆操办。因为拿下高丽这点事在张宝眼里实在没什么值得大肆庆祝的必要。高丽,也就是朝鲜半岛,说白了也就巴掌大的地方,拥有了这里就开始沾沾自喜,似乎有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既然连论功行赏都不准备大肆操办,那像建国这种事自然也就要推后,此时的高丽,还是周边各国眼中的高丽,并没有人知道此时的高丽已经换了主人,即便知道一点消息也仅仅是高丽国内的战乱平息了。
张宝还想要利用高丽这个名头“招摇撞骗”一段时间。因为晚一天大白于天下,自己就多一天的准备时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宝不想因为拿下了高丽就认为自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高丽是一国,治下人口移民加上土著将会达到近二百万,想要妥善安置这些人,不仅需要人,更需要钱。而张家有钱不假,但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而且高丽国内刚刚才结束战乱,百废待兴。恢复民生的投入是巨大的,可收益却是在近期几乎没有的。
民以食为天,一想到有两百万张嘴等着自己去喂,张宝就有些挠头,而先前那种以私人的名义向大宋购买粮食的行为就有点不太合适了。过去高丽国内战乱,张宝虽说动了赵佶,允许他在大宋买粮去高丽贩卖,但毕竟只是私人的买卖,张宝也只能收购民间的余粮,至于官仓内的粮食,张宝大部分都没有动。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张宝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稳定人心的“定海神针”,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嘛。可想要从大宋购买大批的粮食,再用张家的名义也就不妥了,唯有借用高丽的名头,从官方途径购买。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放在世界哪个角落都适用。高丽人中也不乏有眼光的人,而为了稳定人心,张宝也有选择的接纳了一部分高丽人,而这些高丽人中的代表,武有拓俊京,文有金家兄弟。
拓俊京是被打服的,而金家兄弟则是在看到宋军善待高丽百姓以后才选择的投... -->>
富贵无三辈,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纵是祖先挣下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败家子孙的挥霍,所不同的,可能也就是挥霍时间的长短。遥想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立的大辽何其强大,可等传到了耶律延熹的这一代时,也“家道中落”了。
而与辽国类似的,还有隔壁邻居宋国,都是在不断衰弱,只不过是衰弱速度的不同,还有就是宋国的边境并没有出现像完颜阿骨打那样的一代雄主,要不然恐怕宋国完蛋的比辽国还要快。
辽国虽也腐败,但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还是有的,只不过因为有刚愎自用的耶律延熹的存在,让这些将领有心也难施展。而反观宋国,以文治武的国策执行了上百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狄青,还叫宋国自己人给逼死了。别看西军好像牛得不行,但真正能够独领一军的帅才,西军中并不存在。有童贯压着,有也别想有施展的机会。在大宋,武人已经变成了文人的附庸,只懂得依令行事,难有见临机决断的可能。
宋国朝廷为了防止武人拥兵自重,可说是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但凡对外战事,除了会派文职官员出任主官、监军等要职,而且逢战必会发下阵图。这阵图也就相当于作战计划,可战场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怎么可能完全按照宋国君臣的臆想进行,虽然宋国将士很卖命,但依靠一帮狗屁不懂的文官拿着几张阵图就想要无敌于天下,这纯粹就是想瞎了心。
童贯之所以能够在西军当中立足,建立属于自己的威望,主要原因就是知道放权。童贯并非赵佶的潜邸之臣,赵佶成为皇帝以后,童贯自请前去西军担任监军。这一是为了避祸,二则是想要立下大功好让赵佶对自己刮目相看。
到达西军以后,童贯这个监军一不干涉军中将官的决定,二还肯替这些将官承担责任。像这种不指手画脚的监军,西军的将官已经有很长时间没遇到过了,童贯也因此在西军当中有了一个好人缘。
宋军里面也并不是没有能人,童贯这一放权,也就给了这些人发挥的空间,这战功自然也就接踵而来,童贯也因此获得了赵佶的肯定,确立了自己在当今官家心目中的地位。不过随着自己在西军中的地位稳固,童贯在西军的手也越伸越长,如今的西军已经俨然如同童贯的私军,而那些当初还有机会搞点个人发挥的将官也逐渐成了童贯身边的应声虫,不见有个人主见的发表。
西军的战斗力强,那是在一次次与西夏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而大宋各地守备军的战斗力低下。主要还是钱粮补给不到位的缘故,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苦练杀敌本领?疏于训练,三餐不饱,对上吃饱喝足的贼寇,可不就兵败如山倒。
大宋境内占山为王的贼寇猖獗,怨不得地方守备军,要怨也只能怨朝廷不够重视,或是明知原因也在装聋作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在大宋深入人心。一群目不识丁的丘八,有什么资格引起朝廷老爷们的重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这些粗鄙的丘八在疆场上卖命,这些朝廷老爷们还能有闲情逸致清谈?
张宝来自后世,虽说他也知道人人平等这句话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需要奋斗的目标。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待武人的态度才与其他人不同。在张宝的眼里,没有文武之分,只有有用与否。
出身,职业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张宝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用的标准。能为他所用的,便是有用的人,而那些不能为他所用的,张宝也不愿浪费哪怕一分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有闲工夫在那些不可能的人身上浪费。
如今高丽初定,张宝先是通过开仓放粮稳定了人心,随即移民计划也开始按计划进行,预计在两年之后可以完成。至于这次的论功行赏,张宝并不准备大肆操办。因为拿下高丽这点事在张宝眼里实在没什么值得大肆庆祝的必要。高丽,也就是朝鲜半岛,说白了也就巴掌大的地方,拥有了这里就开始沾沾自喜,似乎有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既然连论功行赏都不准备大肆操办,那像建国这种事自然也就要推后,此时的高丽,还是周边各国眼中的高丽,并没有人知道此时的高丽已经换了主人,即便知道一点消息也仅仅是高丽国内的战乱平息了。
张宝还想要利用高丽这个名头“招摇撞骗”一段时间。因为晚一天大白于天下,自己就多一天的准备时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宝不想因为拿下了高丽就认为自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高丽是一国,治下人口移民加上土著将会达到近二百万,想要妥善安置这些人,不仅需要人,更需要钱。而张家有钱不假,但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而且高丽国内刚刚才结束战乱,百废待兴。恢复民生的投入是巨大的,可收益却是在近期几乎没有的。
民以食为天,一想到有两百万张嘴等着自己去喂,张宝就有些挠头,而先前那种以私人的名义向大宋购买粮食的行为就有点不太合适了。过去高丽国内战乱,张宝虽说动了赵佶,允许他在大宋买粮去高丽贩卖,但毕竟只是私人的买卖,张宝也只能收购民间的余粮,至于官仓内的粮食,张宝大部分都没有动。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张宝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稳定人心的“定海神针”,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嘛。可想要从大宋购买大批的粮食,再用张家的名义也就不妥了,唯有借用高丽的名头,从官方途径购买。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放在世界哪个角落都适用。高丽人中也不乏有眼光的人,而为了稳定人心,张宝也有选择的接纳了一部分高丽人,而这些高丽人中的代表,武有拓俊京,文有金家兄弟。
拓俊京是被打服的,而金家兄弟则是在看到宋军善待高丽百姓以后才选择的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