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崇祯大逆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有道是人生两大恨:杀人父母,断人财路,陈奇瑜发不了饷银,如果再断了这些官兵们捞外快的机会,那他就犯了众怒,这个总督也就别想好好干下去了。
无奈之下,陈奇瑜便抱了一丝侥幸心理接受招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流寇刚出来就反了,而且为祸愈演愈烈,以前只是被官军追着跑,现在都敢追官军了。
猛将贺人龙都被流寇围困了起来,差点没有挺过来。
明代的遗民对明朝丧失这次重创流寇的机会非常惋惜,大才子吴伟业甚至写了一篇车厢峡,其中处处可见其扼腕叹息之意。
不过,根据顾诚先生和很多历史学家的考证,车厢峡之战应该是有艺术成分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奇瑜先是将流寇围困在汉中一带,随后又因招抚导致他们突围是事实。
这次突围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形势,流寇鉴于之前的教训,突围之后便不在一起行动,以免再被官军包了饺子,高迎祥、李自成入西北,进入甘肃一带,张献忠入四川,刘国能入河南,罗汝才入湖广,其余大大小小的头目犹如过天星、蝎子块等等也是分头跑路,让明军顾此失彼。
中原西北之地,已经可以说是糜烂不可收拾了。
重生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崇祯皇帝不可能不做些什么,经过这十几天的思考,他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对策。
根据网上大神们的建议,此时除了建立厂卫大规模抄家抢银子外,还应该重新开征商业税,以减少农民的负担。
前一条已经行不通了,毕竟崇祯还不想意外落水唱凉凉,然而,令他蛋疼的是,经过这十几天的调研,他发现后面一条作用也不是太大。
通过翻阅之前的奏折,崇祯皇帝发现,原来大明的商业税从天启元年就开始征收了,主持的人是当时的户部尚书汪应蛟,天启元年的户部尚书,是东林党。
看来东林党里面也是有一些好人的,不说别的,王夫之、顾炎武都曾经入过复社,对于他们这些人,还是不能一杆子打翻的。
当时汪应蛟定的数额是一年二百九十六万两,可以顶半个辽饷,不过由于执行力问题,最后只收上来一百八十一万两。这些税当时被称为杂项,包括房产税、当铺税等暴利行业的税,还有“优免丁粮”——也就是向除了秀才之外的有功名的人征收的税收,可以说是向自己人开刀了。
再加上当时任户部主管辽饷的官员——户部新饷司郎中的杨嗣昌大人主持的增加的盐课,又可以为朝廷增加三十二万两的收入,这笔钱到崇祯三年被增加到九十四万两,而且都归入了辽饷。
杨嗣昌和杨鹤一直跟魏公公不太对付,为此还辞了官。
此外,明朝一直都有钞关,是针对过往商人们的征税,之前每年征收三十四万五千两,天启元年增加了六万五千两,征到了四十一万两,天启五年,又增加了十三万五千两,总共才五十多万两,相对于全国每年缴纳的一千多万两的农业税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nbsp;有道是人生两大恨:杀人父母,断人财路,陈奇瑜发不了饷银,如果再断了这些官兵们捞外快的机会,那他就犯了众怒,这个总督也就别想好好干下去了。
无奈之下,陈奇瑜便抱了一丝侥幸心理接受招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流寇刚出来就反了,而且为祸愈演愈烈,以前只是被官军追着跑,现在都敢追官军了。
猛将贺人龙都被流寇围困了起来,差点没有挺过来。
明代的遗民对明朝丧失这次重创流寇的机会非常惋惜,大才子吴伟业甚至写了一篇车厢峡,其中处处可见其扼腕叹息之意。
不过,根据顾诚先生和很多历史学家的考证,车厢峡之战应该是有艺术成分的,但是,不管怎么说,陈奇瑜先是将流寇围困在汉中一带,随后又因招抚导致他们突围是事实。
这次突围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形势,流寇鉴于之前的教训,突围之后便不在一起行动,以免再被官军包了饺子,高迎祥、李自成入西北,进入甘肃一带,张献忠入四川,刘国能入河南,罗汝才入湖广,其余大大小小的头目犹如过天星、蝎子块等等也是分头跑路,让明军顾此失彼。
中原西北之地,已经可以说是糜烂不可收拾了。
重生到了这个紧要关头,崇祯皇帝不可能不做些什么,经过这十几天的思考,他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对策。
根据网上大神们的建议,此时除了建立厂卫大规模抄家抢银子外,还应该重新开征商业税,以减少农民的负担。
前一条已经行不通了,毕竟崇祯还不想意外落水唱凉凉,然而,令他蛋疼的是,经过这十几天的调研,他发现后面一条作用也不是太大。
通过翻阅之前的奏折,崇祯皇帝发现,原来大明的商业税从天启元年就开始征收了,主持的人是当时的户部尚书汪应蛟,天启元年的户部尚书,是东林党。
看来东林党里面也是有一些好人的,不说别的,王夫之、顾炎武都曾经入过复社,对于他们这些人,还是不能一杆子打翻的。
当时汪应蛟定的数额是一年二百九十六万两,可以顶半个辽饷,不过由于执行力问题,最后只收上来一百八十一万两。这些税当时被称为杂项,包括房产税、当铺税等暴利行业的税,还有“优免丁粮”——也就是向除了秀才之外的有功名的人征收的税收,可以说是向自己人开刀了。
再加上当时任户部主管辽饷的官员——户部新饷司郎中的杨嗣昌大人主持的增加的盐课,又可以为朝廷增加三十二万两的收入,这笔钱到崇祯三年被增加到九十四万两,而且都归入了辽饷。
杨嗣昌和杨鹤一直跟魏公公不太对付,为此还辞了官。
此外,明朝一直都有钞关,是针对过往商人们的征税,之前每年征收三十四万五千两,天启元年增加了六万五千两,征到了四十一万两,天启五年,又增加了十三万五千两,总共才五十多万两,相对于全国每年缴纳的一千多万两的农业税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