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24zw.net,太平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连续三天没更,然后……我看到多了三张月票。于是啊,我不禁想到,要是连续三十天不更……会有三十张月票么……
~~~~~~~~~~~~~~~~~~~~~~~~~~~~~~~~~~~~
“元和你留下,继续整理材料吧,有急事的话,按约定好的办法联系。”
交待完之后,张元空招呼张元津、卡门和吃早饭时就过来等在这里的汪守节“可以走了”,对此,张元和不赞成的摇着头。
“大师兄,说真得,我还是觉得你多此一举。”
“总要去看看吧。”
~~~~~~~~~~~~~~~~~~~~~~~~~
已经是“张元津遇刺”事件后的第四天了,这四天里,武荣城各大势力激烈互动,城中风云变幻,波诡涛鹬,真真让人看到目不暇接。
首先动作的,是太守府。以高到难以想象的效率,那些由韩沙苦心训练出来的衙役、捕快们四下出动,收集证据,缉拿嫌犯,这些人也当真了得,居然能在没有抓到刺客的情况下,迅速厘清了来龙去脉,第二天早上,太守府便通告城中:昨天行刺张元津的正是太平道余孽。
“甚至,连他们躲在那里都查出来了啊!韩太守不愧是办案能手,庙算无遗,真是……国之来周!”
类似这样尖酸讽刺的话语,城中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说,毕竟,仅仅一夜功夫,在没有任何直接人证的情况下,衙门不仅确定了刺客是来自武荣地区残存的太平道,甚至还确定了他们当前活动的区域,如此断案之术,的确是神乎其神。
满城的风言风语,对韩沙却没有任何影响,他泰然自若,不断签押,发布出一道又一道政令:宣布城中不必慌乱,有敢流言者即行枷号收监。派人至清溪洞---也就是调查出来的三名刺客所隐藏的区域发布布告,要求那里的村民们不要被太平道的妖人们蛊惑、裹挟,如果有线索的话,要及时向衙门报告,如果有人能够杀掉妖人,必然重赏……等等等等。
……以及,最重要的一条:韩沙移文亦思巴奚军,要求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由守府统一调度,尽快犁庭扫穴,剿灭太平乱党,还武荣一片朗朗河山。
大夏王朝立国数千年来,军政制度曾数番大变:目前所实施的,是军政分流。文官系统的郡守、县令等料理民政,武官系统的各级将官统领军队,但同时,军队所需的各种给养补充,军饷发放等,又由地方文官掌握。理论上来说,这是很好的相互钳制,既防止了地方守官文武合一成为如节度使般的实体军阀,又防止了地方驻军成为自给自足的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不过,对于太平道这样与帝家纠缠了数千年的附骨之敌,朝廷却是另有制度:如果发现地方有太平道起事的话,郡守在上报并等到回文之前,可以兼理军政,以求速效,而现在,韩沙正是援引了这条制度,来向亦思巴奚军提出要求。
……当然,他什么收获也不会有。
如果是在内地,在那些夏人军队中,那些油滑的老军头们或者还会想出各种不伤和气的的办法来把这种要求给化解掉,但在武荣,这些连大夏官话都还没有学好的夷人军官们,直接就把这种在他们看来可笑之极的要求顶了回去。要知道,在今日的武荣,连文武互制的制度都已形同虚设,从一开始,亦斯巴奚军便是由各大夷商出人出钱拼凑而成,之后虽然名义上转为朝廷制军,但其实,朝廷并未实际拨给军饷,一应供奉,仍由当地各大夷商联手出资。在这种情况下,韩沙能够作出的钳制,真是少得可怜。
对亦思巴奚军如嘲笑般的回应,韩沙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耐心的作着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诸大夷商也从起初的惊讶中恢复回来,开始慢慢猜测他的用意,分析他的叫价,并由浦寿庚这样双方都能接受的人出面,开始了艰苦的相互谈判。
“只是一个叫价罢了。”
这是目前的公论,但不得不承认,这次的发难却是占准了时机,也占正了道理,明明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就是“借题发挥”,但在武荣这样一个此前数年间连续发生三次太平道起事的地方,那怕是最对立的政敌,也没人敢站出来说这是“多此一举”。
而在双方对着拉锯的同时……非常荒唐,无论是宣布说“贼在清溪洞!”的郡守府一方,还是大声咆哮着说“吾辈必能剿灭妖贼”的军方,对清溪洞本身,都似乎没有任何兴趣。除了一个怎么看怎么是草草应付的布告以外,便什么多余动作也都没作。
……有兴趣的,好象只剩下了张元空一个人。
“总要去看看吧。”
并不是说张元空真相信那里会有张元津遇刺的线索---实际上,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韩沙一直没能得到任何武力资源作为直系部下的话,现在城中大概都会开始有人传说根本就是他自己下手搞的这次刺杀罢了。甚至,连三张兄弟也认真考虑过这种可能,当然,到最后,他们还是认为应该是另有其人,韩沙只是适逢其会,进而作出反应。
“这样作,风险太大了。我看不到有什么足够的利益,能诱使一方郡守来作这种事情。”
至于张元空想要前往清溪洞的念头,张元和从一开始就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毫无意义,对之,张元空只是温和的笑着,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也不指望真会在那里找到什么……但是啊。”
不到十年中,先后三次掀起叛旗,真正让张元空感兴趣的,是“太平三叛”本身。
“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什么,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跟在太平道身后走上战场?这个事情,我很想知道。”
“这个啊……其实简单啊。”
这个问题,让张元和闭上嘴,同意了张元空的决定,却让卡门冷笑,而当张元空追问时,他又不肯回答。
“既然大真人您已经决定要去那里,就自己看看好了。我是个拿钱作事的,不是拿钱回答问题的。”
~~~~~~~~~~~~~~~
太阳刚刚升起,空气还没来得及被它烤到灼热,张元空一行已经登上了汪家的马车。清溪洞位于一片沿海的山地当中,那怕是用马车,走到那里也要大半天,所以,一行人需要在那里住一晚上。
“包在我身上好啦!”
痛快的拍着胸膛,汪守节说,汪家在那里有一个商站,大家住在那里就好,一切都方便。
“那就不客气了。”
张元津遇刺的第二天,汪守节就带着周福海跑来探望---虽然在武明时曾因为对太平道的态度彼此间闹了些不愉快,但总得来说,双方仍属友好。叙谈时,汪守节听说张元空有意往清溪洞一行,当即表态说自己近期也正要过去一趟,大家顺路就好。
“大真人真是宅心仁厚……其实,那地方之所以会被太平道蛊……唔,劝诱,您到那儿,一看便知。”
坐在马车中,笑容满面的周福海一边为张元空倒茶,一边这样说着。
“唔?你对那儿很熟悉吗?”
“恐怕很少有人比我更熟悉。”
快速前进的马车晃动相当厉害,但周福海的手稳稳的,一滴水也没有倒到杯子外面,为张元空和张元津都倒上茶水之后,他才放下壶,袖着手,微微的弯着身。
“大真人、三真人,武荣地区第一个太平道的香堂,正是我建立起来的啊。”
~~~~~~~~~~~~~~~~~~~~~~~~~~
今天的周福海,是汪家最信任的大管家,没有之一。持重、老成、稳健,被公认为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那怕是汪守节,也经常被父亲耳提面命:“你能够有老周那怕一成的稳健,我也敢把这个家交给你当了。”
但年轻时的周福海,却被长辈们公认为是个“不安分”的人。
“……甘为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
带着自嘲的笑,周福海表示说,自己年轻时,就是这么狂妄、不安。
“那时候啊,我作了很多荒唐事呢。”
一个人离开家,跑到江湖上闯荡,甚至还加入了太平道,聪明勇进的周福海,很快就成为太平道的重要人物,并被派回袁州开展传道工作。
“那时候啊……真是给朝廷添了很多麻烦呢。”
但有一天,周福海“幡然醒悟”,于是从太平道中离开,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中来。过人的能力、周到的安排,以及地方上很多世家的暧昧态度,保证了他的平安退出,再之后,他被汪家招揽,逐渐成为汪家最信用的大管家,今年已经快六十的他,有时也会回顾自己的年轻时代。
“荒唐啊,就象一场热闹的恶梦一样。”
微笑着,摇着头,周福海这样说道。
关于清溪洞地区,周福海的看法是,那里发生民变,是必然的,即使不被太平道蛊惑,也一定会有别的什么宗门来到这里,因为,那里的人,实在是……太过野蛮,和愚蠢。
“……那里虽是夏民,却已几同四夷,完全没有受过教化。”
起初在武荣地方上组织传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没能发展出非常忠诚的道众。后来,按照上面的要求,周福海和同道们走到深山中,去对那些世世代代在山间耕种捕猎的山民传道。
“麻木不仁,完全的麻木。”
按照周福海的描述,那里大概是袁州最野蛮最落后的区域了,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遗痕,圣人教化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毫无影响。无论和他们如何沟通,对方都只是用一种或者漠然或者躲躲闪闪的眼神看过来,与其说他们象人,不如说更象是一群行尸走肉。
“为了活而活着……每天都是机械重复,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激动,那怕连算计,也只有最卑微最低下的小小算计。”
很快,周福海就厌倦了这种似乎永无止境的单方面交流:无论他问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对方总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如果自己施舍些什么,他们会很快的取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仍然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周福海看到一... -->>
连续三天没更,然后……我看到多了三张月票。于是啊,我不禁想到,要是连续三十天不更……会有三十张月票么……
~~~~~~~~~~~~~~~~~~~~~~~~~~~~~~~~~~~~
“元和你留下,继续整理材料吧,有急事的话,按约定好的办法联系。”
交待完之后,张元空招呼张元津、卡门和吃早饭时就过来等在这里的汪守节“可以走了”,对此,张元和不赞成的摇着头。
“大师兄,说真得,我还是觉得你多此一举。”
“总要去看看吧。”
~~~~~~~~~~~~~~~~~~~~~~~~~
已经是“张元津遇刺”事件后的第四天了,这四天里,武荣城各大势力激烈互动,城中风云变幻,波诡涛鹬,真真让人看到目不暇接。
首先动作的,是太守府。以高到难以想象的效率,那些由韩沙苦心训练出来的衙役、捕快们四下出动,收集证据,缉拿嫌犯,这些人也当真了得,居然能在没有抓到刺客的情况下,迅速厘清了来龙去脉,第二天早上,太守府便通告城中:昨天行刺张元津的正是太平道余孽。
“甚至,连他们躲在那里都查出来了啊!韩太守不愧是办案能手,庙算无遗,真是……国之来周!”
类似这样尖酸讽刺的话语,城中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说,毕竟,仅仅一夜功夫,在没有任何直接人证的情况下,衙门不仅确定了刺客是来自武荣地区残存的太平道,甚至还确定了他们当前活动的区域,如此断案之术,的确是神乎其神。
满城的风言风语,对韩沙却没有任何影响,他泰然自若,不断签押,发布出一道又一道政令:宣布城中不必慌乱,有敢流言者即行枷号收监。派人至清溪洞---也就是调查出来的三名刺客所隐藏的区域发布布告,要求那里的村民们不要被太平道的妖人们蛊惑、裹挟,如果有线索的话,要及时向衙门报告,如果有人能够杀掉妖人,必然重赏……等等等等。
……以及,最重要的一条:韩沙移文亦思巴奚军,要求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由守府统一调度,尽快犁庭扫穴,剿灭太平乱党,还武荣一片朗朗河山。
大夏王朝立国数千年来,军政制度曾数番大变:目前所实施的,是军政分流。文官系统的郡守、县令等料理民政,武官系统的各级将官统领军队,但同时,军队所需的各种给养补充,军饷发放等,又由地方文官掌握。理论上来说,这是很好的相互钳制,既防止了地方守官文武合一成为如节度使般的实体军阀,又防止了地方驻军成为自给自足的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不过,对于太平道这样与帝家纠缠了数千年的附骨之敌,朝廷却是另有制度:如果发现地方有太平道起事的话,郡守在上报并等到回文之前,可以兼理军政,以求速效,而现在,韩沙正是援引了这条制度,来向亦思巴奚军提出要求。
……当然,他什么收获也不会有。
如果是在内地,在那些夏人军队中,那些油滑的老军头们或者还会想出各种不伤和气的的办法来把这种要求给化解掉,但在武荣,这些连大夏官话都还没有学好的夷人军官们,直接就把这种在他们看来可笑之极的要求顶了回去。要知道,在今日的武荣,连文武互制的制度都已形同虚设,从一开始,亦斯巴奚军便是由各大夷商出人出钱拼凑而成,之后虽然名义上转为朝廷制军,但其实,朝廷并未实际拨给军饷,一应供奉,仍由当地各大夷商联手出资。在这种情况下,韩沙能够作出的钳制,真是少得可怜。
对亦思巴奚军如嘲笑般的回应,韩沙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耐心的作着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诸大夷商也从起初的惊讶中恢复回来,开始慢慢猜测他的用意,分析他的叫价,并由浦寿庚这样双方都能接受的人出面,开始了艰苦的相互谈判。
“只是一个叫价罢了。”
这是目前的公论,但不得不承认,这次的发难却是占准了时机,也占正了道理,明明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就是“借题发挥”,但在武荣这样一个此前数年间连续发生三次太平道起事的地方,那怕是最对立的政敌,也没人敢站出来说这是“多此一举”。
而在双方对着拉锯的同时……非常荒唐,无论是宣布说“贼在清溪洞!”的郡守府一方,还是大声咆哮着说“吾辈必能剿灭妖贼”的军方,对清溪洞本身,都似乎没有任何兴趣。除了一个怎么看怎么是草草应付的布告以外,便什么多余动作也都没作。
……有兴趣的,好象只剩下了张元空一个人。
“总要去看看吧。”
并不是说张元空真相信那里会有张元津遇刺的线索---实际上,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韩沙一直没能得到任何武力资源作为直系部下的话,现在城中大概都会开始有人传说根本就是他自己下手搞的这次刺杀罢了。甚至,连三张兄弟也认真考虑过这种可能,当然,到最后,他们还是认为应该是另有其人,韩沙只是适逢其会,进而作出反应。
“这样作,风险太大了。我看不到有什么足够的利益,能诱使一方郡守来作这种事情。”
至于张元空想要前往清溪洞的念头,张元和从一开始就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毫无意义,对之,张元空只是温和的笑着,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我也不指望真会在那里找到什么……但是啊。”
不到十年中,先后三次掀起叛旗,真正让张元空感兴趣的,是“太平三叛”本身。
“那里到底有什么,那里到底是什么样子?是什么,使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跟在太平道身后走上战场?这个事情,我很想知道。”
“这个啊……其实简单啊。”
这个问题,让张元和闭上嘴,同意了张元空的决定,却让卡门冷笑,而当张元空追问时,他又不肯回答。
“既然大真人您已经决定要去那里,就自己看看好了。我是个拿钱作事的,不是拿钱回答问题的。”
~~~~~~~~~~~~~~~
太阳刚刚升起,空气还没来得及被它烤到灼热,张元空一行已经登上了汪家的马车。清溪洞位于一片沿海的山地当中,那怕是用马车,走到那里也要大半天,所以,一行人需要在那里住一晚上。
“包在我身上好啦!”
痛快的拍着胸膛,汪守节说,汪家在那里有一个商站,大家住在那里就好,一切都方便。
“那就不客气了。”
张元津遇刺的第二天,汪守节就带着周福海跑来探望---虽然在武明时曾因为对太平道的态度彼此间闹了些不愉快,但总得来说,双方仍属友好。叙谈时,汪守节听说张元空有意往清溪洞一行,当即表态说自己近期也正要过去一趟,大家顺路就好。
“大真人真是宅心仁厚……其实,那地方之所以会被太平道蛊……唔,劝诱,您到那儿,一看便知。”
坐在马车中,笑容满面的周福海一边为张元空倒茶,一边这样说着。
“唔?你对那儿很熟悉吗?”
“恐怕很少有人比我更熟悉。”
快速前进的马车晃动相当厉害,但周福海的手稳稳的,一滴水也没有倒到杯子外面,为张元空和张元津都倒上茶水之后,他才放下壶,袖着手,微微的弯着身。
“大真人、三真人,武荣地区第一个太平道的香堂,正是我建立起来的啊。”
~~~~~~~~~~~~~~~~~~~~~~~~~~
今天的周福海,是汪家最信任的大管家,没有之一。持重、老成、稳健,被公认为是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那怕是汪守节,也经常被父亲耳提面命:“你能够有老周那怕一成的稳健,我也敢把这个家交给你当了。”
但年轻时的周福海,却被长辈们公认为是个“不安分”的人。
“……甘为中流拦巨浪、耻居穷壑伴群峰。”
带着自嘲的笑,周福海表示说,自己年轻时,就是这么狂妄、不安。
“那时候啊,我作了很多荒唐事呢。”
一个人离开家,跑到江湖上闯荡,甚至还加入了太平道,聪明勇进的周福海,很快就成为太平道的重要人物,并被派回袁州开展传道工作。
“那时候啊……真是给朝廷添了很多麻烦呢。”
但有一天,周福海“幡然醒悟”,于是从太平道中离开,回归到原本的生活中来。过人的能力、周到的安排,以及地方上很多世家的暧昧态度,保证了他的平安退出,再之后,他被汪家招揽,逐渐成为汪家最信用的大管家,今年已经快六十的他,有时也会回顾自己的年轻时代。
“荒唐啊,就象一场热闹的恶梦一样。”
微笑着,摇着头,周福海这样说道。
关于清溪洞地区,周福海的看法是,那里发生民变,是必然的,即使不被太平道蛊惑,也一定会有别的什么宗门来到这里,因为,那里的人,实在是……太过野蛮,和愚蠢。
“……那里虽是夏民,却已几同四夷,完全没有受过教化。”
起初在武荣地方上组织传道,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没能发展出非常忠诚的道众。后来,按照上面的要求,周福海和同道们走到深山中,去对那些世世代代在山间耕种捕猎的山民传道。
“麻木不仁,完全的麻木。”
按照周福海的描述,那里大概是袁州最野蛮最落后的区域了,很多地方甚至还有刀耕火种的遗痕,圣人教化之类的东西,对他们毫无影响。无论和他们如何沟通,对方都只是用一种或者漠然或者躲躲闪闪的眼神看过来,与其说他们象人,不如说更象是一群行尸走肉。
“为了活而活着……每天都是机械重复,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激动,那怕连算计,也只有最卑微最低下的小小算计。”
很快,周福海就厌倦了这种似乎永无止境的单方面交流:无论他问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对方总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如果自己施舍些什么,他们会很快的取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仍然是低低的“哦”着,没有任何其它有意义的回答。
这样的日子重复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周福海看到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