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万岁约阿希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14年8月1日,星期六,柏林。
繁华街头人群扰攘,皇宫前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这些德国人,官员、军人、警察、商贩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人,显得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因为历史的宿怨,在多数德国人心目中,没什么比野蛮、残暴的斯拉夫游牧民族更具威胁。前一天晚上,德皇在皇宫的阳台上发表了德国面临战争危险的演说,晓喻民众“我们已被迫拿起武器”。
不过,人们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等待俄国答复。毕竟,这是一场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人们固然同情不幸的费迪南大公,但战争本身又是无比残酷的,那些奔赴战场的士兵们将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许多人都会葬身异乡。
正午,德国给俄国的最后通牒限期截止,俄国没有答复。
不出一小时,一份电报发给了驻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令他于当天下午5时宣战。
5时整,德皇颁发了总动员令,而在一天之前,先遣部队就已秘密开赴战位。
斜阳下,一名官员出现在皇宫门口,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向人群宣读了动员令。
在最后一个音落下之前,皇宫前的人群鸦雀无声。
紧接着,人们开始恭敬地唱起了国歌,气氛随着旋律而升温。唱罢国歌,许多人都已群情激奋,他们一哄而散,冲向那些有俄国间谍嫌疑的人泄愤去了。
不久,站满着军官的车辆沿着菩提树下街飞驰而去,他们挥舞着手帕,高呼着“动员起来!”
动员的命令在德国一经下达,征召、装备和运送200万人员的庞大机器便整个自动地运转起来了。后备役军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领取制服、装备和武器,先编成连,再编成营,然后加上骑兵、摩托兵、炮兵、医疗队、炊事车、修理车以及邮车,按预定的铁路时刻表,被送到邻近国境的集结地点。在那里,他们编成师,再由师编成兵团,由兵团而组成军团,待命出征。单调运一个兵团,军官需要火车车厢170节、步兵965节、骑兵2960节,炮兵和给养车1915节,总共需要6010节,分别组成140趟列车,同时还需要同等数量的列车运送兵团的军需品……从动员命令下达那一时刻起,一切都在按预定时间表规定的时间运行,时间表订得非常精细,甚至对于多少对火车轮子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桥梁,都作了具体规定这就是德*事参谋体制的惊人之处!
德*队按照施利芬计划的详细步骤以及他们年复一年的军事操演内容从容有序地开赴西线,对法宣战以及对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的文件草稿也都摆放在了威廉二世桌前,箭在弦上,任多数人都不会有临阵变卦的想法。可是,一份来自英国的电报却让优柔寡断的德国君主又一次动摇起来。
这份电报是由驻伦敦大使利希诺夫斯基发来的,他向德皇报告了英国的新建议据利希诺夫斯基的理解,这个建议是说“如果德国不进攻法国,英国将保持中立,并保证法国也保持中立”。
这位大使,在德国属于讲英语,模仿英国人的举止、消遣方式、服饰,千方百计要成为英国绅士模式的那类人物。他不仅在举止上,而且在内心世界也是一个诚挚的亲英派。对这位大使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生我育我之邦和我所钟爱之邦发生战争,所以他抓住一切时机避免两国兵戎相见。因此,那天上午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在内阁会议休息时间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利希诺夫斯基出于自己的迫切愿望,将格雷的话理解为英国的建议。事实上,格雷说话一向简略而含糊,他所表示的不过是:如果德国答应对法国和俄国保持中立,就是说对两国都不发动战争,静待各方为解决塞尔维亚事件努力的结果,英国将答应使法国保持中立。
利希诺夫斯基的误解让德皇威廉二世自以为找到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办法,他将小毛奇从赶往前线的路上召回,给小毛奇念了利希诺夫斯基发来的电报,并且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我们可以只同俄国作战了。我们干脆全军挥戈东进!”
小毛奇大吃一惊。把部署到西线的百万大军,在关键时刻180度地转过头来调运到东线,需要更大的、远非毛奇力所能及的铁的毅力。他脑海中浮起一个幻影:整个部署垮了,一片混乱。这里是军需给养,那里是士兵,中间是丢失的弹药,连队没有军官,师部没有参谋,那些都作了精确安排的列火车将变得紊乱不堪,有史以来计划得最完善的军事行动就此荒谬地毁于一旦……
事实上,小毛奇的顾虑为免有些夸张。德国总参谋部虽自1905年以来就在从事拟订首先攻打法国的计划,但在它的档案里却另有一份所有列车东进攻打俄国的计划,这份计划在1913年以前还年年修订。不过,如若德*队的反向调动进行当一半,或是好不容易将大部分军队部署到了东线,这时一旦西线再生意外,德*队确实会陷入到极端被动的境地。
“皇帝陛下。”毛奇进谏说,“这不可能办到。成百万大军的调动部署是不可能临时急就的。如果陛下坚持要把全军带往东线,那这支军队将不再是一支枕戈待旦的军队,而将是一群带枪而没有给养供应的乌合之众。单单安排他们的那些给养,就花了整整一年艰巨复杂的劳动才完成的。凡事一经决定,就不能变动。”
“你伯父肯定会给我一个不同的回答,”德皇无可奈何地对从小毛奇说。
这句话对小毛奇的自尊心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他愤而坚持道:“我坚决认为德法两国既然都已动员,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是不可能的。”
犹豫许久,威廉二世勉强接受了小毛奇的意见军队继续按“施利芬计划”向西线集中。
陆军的作战部署差点出现大变故,海军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提尔皮茨签署警戒准备命令之后,察觉到公海舰队可能采取极其冒险的主动进攻,德国海军总参谋长冯-波尔、海军内阁长官穆勒、海运大臣米勒以及刚刚被任命为波罗的海分舰队指挥官的海因里希亲王一同觐见德皇。他们深知威廉二世对舰队的疼爱不逊于他的任何一位王子,内心底又对英国海军的实力感到深深的敬畏,声情并茂地向他描述威风凛凛的德国舰队如何变成一堆废铁的过程,进而劝说他收回成命,强令公海舰队严守不出,仅以“存在舰队”牵制英国海军,从而让德国舰队安然度过这场陆上取胜把握很大的战争。
一多半的海军高层持此态度,威廉二世顿时犹豫起来。好在他总算记得对幼子约阿希姆的承诺在更改决定之前给他最后陈述的机会。
收到德皇拍来的电报,夏树没有一刻钟的耽搁,他从威廉港的舰队司令部驱车赶往15公里外的海军第2飞行大队基地。遵照他的指令,飞行大队安排了一架容克-20型陆基飞机随时候命。这种装配两台直列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飞行器,设计概念与历史上的战略轰炸机始祖德国哥达式重型轰炸机相类似,即采用开放式座舱,螺旋桨叶片置于发动机后方,机体可灵活拆分成机翼、机身中前部、机身后部与机尾,方便生产、运输和维修。在不挂载炸弹的情况下,容克-20可以持续飞行3个小时,最大航程450公里,能够轻松完成威廉港到柏林的不降落飞行。
飞抵柏林之后,夏树没有直奔皇宫,而是先跟提尔皮茨碰了面。老谋深算的提尔皮茨虽受到了架空,但在海军内部仍有众多忠实支持者,他因此掌握着权力竞争者们的主要举动和意图。利用搭乘飞机所节约的几个小时... -->>
1914年8月1日,星期六,柏林。
繁华街头人群扰攘,皇宫前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这些德国人,官员、军人、警察、商贩以及为数众多的工人,显得情绪紧张、焦虑不安。因为历史的宿怨,在多数德国人心目中,没什么比野蛮、残暴的斯拉夫游牧民族更具威胁。前一天晚上,德皇在皇宫的阳台上发表了德国面临战争危险的演说,晓喻民众“我们已被迫拿起武器”。
不过,人们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等待俄国答复。毕竟,这是一场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间的冲突,人们固然同情不幸的费迪南大公,但战争本身又是无比残酷的,那些奔赴战场的士兵们将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许多人都会葬身异乡。
正午,德国给俄国的最后通牒限期截止,俄国没有答复。
不出一小时,一份电报发给了驻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令他于当天下午5时宣战。
5时整,德皇颁发了总动员令,而在一天之前,先遣部队就已秘密开赴战位。
斜阳下,一名官员出现在皇宫门口,以抑扬顿挫的语调向人群宣读了动员令。
在最后一个音落下之前,皇宫前的人群鸦雀无声。
紧接着,人们开始恭敬地唱起了国歌,气氛随着旋律而升温。唱罢国歌,许多人都已群情激奋,他们一哄而散,冲向那些有俄国间谍嫌疑的人泄愤去了。
不久,站满着军官的车辆沿着菩提树下街飞驰而去,他们挥舞着手帕,高呼着“动员起来!”
动员的命令在德国一经下达,征召、装备和运送200万人员的庞大机器便整个自动地运转起来了。后备役军人到指定的兵站集中,领取制服、装备和武器,先编成连,再编成营,然后加上骑兵、摩托兵、炮兵、医疗队、炊事车、修理车以及邮车,按预定的铁路时刻表,被送到邻近国境的集结地点。在那里,他们编成师,再由师编成兵团,由兵团而组成军团,待命出征。单调运一个兵团,军官需要火车车厢170节、步兵965节、骑兵2960节,炮兵和给养车1915节,总共需要6010节,分别组成140趟列车,同时还需要同等数量的列车运送兵团的军需品……从动员命令下达那一时刻起,一切都在按预定时间表规定的时间运行,时间表订得非常精细,甚至对于多少对火车轮子将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桥梁,都作了具体规定这就是德*事参谋体制的惊人之处!
德*队按照施利芬计划的详细步骤以及他们年复一年的军事操演内容从容有序地开赴西线,对法宣战以及对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的文件草稿也都摆放在了威廉二世桌前,箭在弦上,任多数人都不会有临阵变卦的想法。可是,一份来自英国的电报却让优柔寡断的德国君主又一次动摇起来。
这份电报是由驻伦敦大使利希诺夫斯基发来的,他向德皇报告了英国的新建议据利希诺夫斯基的理解,这个建议是说“如果德国不进攻法国,英国将保持中立,并保证法国也保持中立”。
这位大使,在德国属于讲英语,模仿英国人的举止、消遣方式、服饰,千方百计要成为英国绅士模式的那类人物。他不仅在举止上,而且在内心世界也是一个诚挚的亲英派。对这位大使来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生我育我之邦和我所钟爱之邦发生战争,所以他抓住一切时机避免两国兵戎相见。因此,那天上午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在内阁会议休息时间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利希诺夫斯基出于自己的迫切愿望,将格雷的话理解为英国的建议。事实上,格雷说话一向简略而含糊,他所表示的不过是:如果德国答应对法国和俄国保持中立,就是说对两国都不发动战争,静待各方为解决塞尔维亚事件努力的结果,英国将答应使法国保持中立。
利希诺夫斯基的误解让德皇威廉二世自以为找到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办法,他将小毛奇从赶往前线的路上召回,给小毛奇念了利希诺夫斯基发来的电报,并且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我们可以只同俄国作战了。我们干脆全军挥戈东进!”
小毛奇大吃一惊。把部署到西线的百万大军,在关键时刻180度地转过头来调运到东线,需要更大的、远非毛奇力所能及的铁的毅力。他脑海中浮起一个幻影:整个部署垮了,一片混乱。这里是军需给养,那里是士兵,中间是丢失的弹药,连队没有军官,师部没有参谋,那些都作了精确安排的列火车将变得紊乱不堪,有史以来计划得最完善的军事行动就此荒谬地毁于一旦……
事实上,小毛奇的顾虑为免有些夸张。德国总参谋部虽自1905年以来就在从事拟订首先攻打法国的计划,但在它的档案里却另有一份所有列车东进攻打俄国的计划,这份计划在1913年以前还年年修订。不过,如若德*队的反向调动进行当一半,或是好不容易将大部分军队部署到了东线,这时一旦西线再生意外,德*队确实会陷入到极端被动的境地。
“皇帝陛下。”毛奇进谏说,“这不可能办到。成百万大军的调动部署是不可能临时急就的。如果陛下坚持要把全军带往东线,那这支军队将不再是一支枕戈待旦的军队,而将是一群带枪而没有给养供应的乌合之众。单单安排他们的那些给养,就花了整整一年艰巨复杂的劳动才完成的。凡事一经决定,就不能变动。”
“你伯父肯定会给我一个不同的回答,”德皇无可奈何地对从小毛奇说。
这句话对小毛奇的自尊心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他愤而坚持道:“我坚决认为德法两国既然都已动员,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是不可能的。”
犹豫许久,威廉二世勉强接受了小毛奇的意见军队继续按“施利芬计划”向西线集中。
陆军的作战部署差点出现大变故,海军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在提尔皮茨签署警戒准备命令之后,察觉到公海舰队可能采取极其冒险的主动进攻,德国海军总参谋长冯-波尔、海军内阁长官穆勒、海运大臣米勒以及刚刚被任命为波罗的海分舰队指挥官的海因里希亲王一同觐见德皇。他们深知威廉二世对舰队的疼爱不逊于他的任何一位王子,内心底又对英国海军的实力感到深深的敬畏,声情并茂地向他描述威风凛凛的德国舰队如何变成一堆废铁的过程,进而劝说他收回成命,强令公海舰队严守不出,仅以“存在舰队”牵制英国海军,从而让德国舰队安然度过这场陆上取胜把握很大的战争。
一多半的海军高层持此态度,威廉二世顿时犹豫起来。好在他总算记得对幼子约阿希姆的承诺在更改决定之前给他最后陈述的机会。
收到德皇拍来的电报,夏树没有一刻钟的耽搁,他从威廉港的舰队司令部驱车赶往15公里外的海军第2飞行大队基地。遵照他的指令,飞行大队安排了一架容克-20型陆基飞机随时候命。这种装配两台直列活塞式发动机的远程飞行器,设计概念与历史上的战略轰炸机始祖德国哥达式重型轰炸机相类似,即采用开放式座舱,螺旋桨叶片置于发动机后方,机体可灵活拆分成机翼、机身中前部、机身后部与机尾,方便生产、运输和维修。在不挂载炸弹的情况下,容克-20可以持续飞行3个小时,最大航程450公里,能够轻松完成威廉港到柏林的不降落飞行。
飞抵柏林之后,夏树没有直奔皇宫,而是先跟提尔皮茨碰了面。老谋深算的提尔皮茨虽受到了架空,但在海军内部仍有众多忠实支持者,他因此掌握着权力竞争者们的主要举动和意图。利用搭乘飞机所节约的几个小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