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明崇祯第一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
历朝历代,粮食问题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老百姓没饭吃,国家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明末崇祯朝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农民起义为什么怎么剿都剿不灭,很简单,没饭吃,不造反就会饿死,造反还可以去抢那些皇室宗亲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乡绅家里的存粮,至少不会饿死。
这种情况下,人会怎么选择,不用想也知道。
要解决崇祯朝这场危机,前提就是必须让老百姓有饭吃。
让老百姓有饭吃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多生产粮食,另一个是让老百姓变少。
历史上,明末到清初,用的是第二个办法,让老百姓变少,少到饿不死人了,自然也就没人造反了。
张斌当然不会用这种办法,他打算尽可能的多生产粮食,尽可能的让老百姓真正有饭吃,而不是尽量让吃饭的老百姓变少。
不过,他现在还只能管到福广两省,其他地方,他还鞭长莫及,而福广两省在这场天灾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历史上有记载的,也就是郑芝龙在福建爆发旱灾时将几万老百姓迁移到了东番。
福建也有几百万人口,几万老百姓相对于几百万来说真不算什么,这也从侧面证明福建的旱灾并不严重,至于广东,更不用说,就没有爆发旱灾的记录。
这两地没什么旱灾,那就多储备粮食,为将来赈灾做准备。
张斌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接下来几年形势会怎么发展,他也摸不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存粮。
这存粮必须有粮仓,如果随随便便堆哪里,不出一年,绝对会坏掉,所以,回福建之后,他立马召集卢象升、毕懋康和陈子壮商议修建粮仓的事宜。
卢象升平时就在布政使司衙门办公,要召集这几人倒是很简单,他直接往卢象升书房一坐,很快毕懋康和陈子壮便应招而来。
他找这几人其实只想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粮仓怎么建,他可没建过粮仓,甚至真正存储粮食的粮仓都没见过,这种事可不敢胡来,粮仓建的不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石粮食放那里一两年可能就烂了,那就真是劳民伤财,到头来还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毕懋康和陈子壮一到,张斌立马直接问道:“建斗、孟侯、集生你们可知道粮仓怎么建。”
他这话一出,三人同时一愣,这会儿福建正闹旱灾呢,三人还以为他招大家是商讨赈灾的事,没想到却是问怎么建粮仓!
卢象升和陈子壮都是一脸茫然,因为他们也没关注过什么粮仓,唯有毕懋康拱手道:“大人,这粮仓属下倒是略懂一二。”
略懂一二只是谦虚的说话,这意思就是粮仓他会建,张斌闻言,喜出望外道:“噢,孟侯,你建过粮仓?”
毕懋康摇头道:“我倒是没亲自建过粮仓,不过,我当年巡按陕西的时候,查的正是粮仓,而且家兄那会儿正好在户部当侍郎总督仓场,我还特意去请教过,所以对粮仓怎么建还是略知一二的。”
张斌闻言,试着考校道:“我现在想在福建建个大粮仓,你说建哪里好呢?”
毕懋康为难道:“按理,福建是不适合建大型粮仓的,主要是温度过高,粮食储存的时候最怕发热,一发热就会霉变,所以一般的大型粮仓都会在仓廪上面栽种小树苗,一旦里面的粮食发热,小树苗就会变黄,那这仓粮就不能存了,必须马上取出来吃掉。如果大人一定要建的话,我建议建在建宁府,因为那里离海较远,又是福建最北部,而且那里地势高,温度相比福建其他地方都低一些。”
果然是懂,张斌立马兴奋道:“那好,孟侯,明天我们就出发,去建宁府,找地方建粮仓。”
毕懋康闻言一愣,随即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今年恐怕来不及了吧。”
张斌也是一愣,他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来不及了?”
毕懋康解释道:“粮仓并不是建好之后随便什么时候往里面存粮食都行,想要存的久,最好是在年前最冷的时候存进去,以席子夹糠法保持里面粮食干燥低温,这样粮食才不容易霉变。”
还有这么多讲究,那更不能耽误了,张斌立马拍板道:“那行,我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地方,找到地方,立马召集人手修建粮仓。”
第二天一早,他便和毕懋康一起,带着一组亲卫,乘坐几艘车轮舸出发了。
之所以乘坐车轮舸,一为赶时间,二是为了勘察水路,粮食必须存在车轮舸可以抵达的地方,不然,来回转运太麻烦了。
...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粮仓系国脉,民心定乾坤。
历朝历代,粮食问题都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老百姓没饭吃,国家就会陷入危机之中。
明末崇祯朝就是很明显的例子,农民起义为什么怎么剿都剿不灭,很简单,没饭吃,不造反就会饿死,造反还可以去抢那些皇室宗亲和那些为富不仁的土豪乡绅家里的存粮,至少不会饿死。
这种情况下,人会怎么选择,不用想也知道。
要解决崇祯朝这场危机,前提就是必须让老百姓有饭吃。
让老百姓有饭吃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多生产粮食,另一个是让老百姓变少。
历史上,明末到清初,用的是第二个办法,让老百姓变少,少到饿不死人了,自然也就没人造反了。
张斌当然不会用这种办法,他打算尽可能的多生产粮食,尽可能的让老百姓真正有饭吃,而不是尽量让吃饭的老百姓变少。
不过,他现在还只能管到福广两省,其他地方,他还鞭长莫及,而福广两省在这场天灾中受到的影响并不大,历史上有记载的,也就是郑芝龙在福建爆发旱灾时将几万老百姓迁移到了东番。
福建也有几百万人口,几万老百姓相对于几百万来说真不算什么,这也从侧面证明福建的旱灾并不严重,至于广东,更不用说,就没有爆发旱灾的记录。
这两地没什么旱灾,那就多储备粮食,为将来赈灾做准备。
张斌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接下来几年形势会怎么发展,他也摸不准,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存粮。
这存粮必须有粮仓,如果随随便便堆哪里,不出一年,绝对会坏掉,所以,回福建之后,他立马召集卢象升、毕懋康和陈子壮商议修建粮仓的事宜。
卢象升平时就在布政使司衙门办公,要召集这几人倒是很简单,他直接往卢象升书房一坐,很快毕懋康和陈子壮便应招而来。
他找这几人其实只想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粮仓怎么建,他可没建过粮仓,甚至真正存储粮食的粮仓都没见过,这种事可不敢胡来,粮仓建的不好,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石粮食放那里一两年可能就烂了,那就真是劳民伤财,到头来还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毕懋康和陈子壮一到,张斌立马直接问道:“建斗、孟侯、集生你们可知道粮仓怎么建。”
他这话一出,三人同时一愣,这会儿福建正闹旱灾呢,三人还以为他招大家是商讨赈灾的事,没想到却是问怎么建粮仓!
卢象升和陈子壮都是一脸茫然,因为他们也没关注过什么粮仓,唯有毕懋康拱手道:“大人,这粮仓属下倒是略懂一二。”
略懂一二只是谦虚的说话,这意思就是粮仓他会建,张斌闻言,喜出望外道:“噢,孟侯,你建过粮仓?”
毕懋康摇头道:“我倒是没亲自建过粮仓,不过,我当年巡按陕西的时候,查的正是粮仓,而且家兄那会儿正好在户部当侍郎总督仓场,我还特意去请教过,所以对粮仓怎么建还是略知一二的。”
张斌闻言,试着考校道:“我现在想在福建建个大粮仓,你说建哪里好呢?”
毕懋康为难道:“按理,福建是不适合建大型粮仓的,主要是温度过高,粮食储存的时候最怕发热,一发热就会霉变,所以一般的大型粮仓都会在仓廪上面栽种小树苗,一旦里面的粮食发热,小树苗就会变黄,那这仓粮就不能存了,必须马上取出来吃掉。如果大人一定要建的话,我建议建在建宁府,因为那里离海较远,又是福建最北部,而且那里地势高,温度相比福建其他地方都低一些。”
果然是懂,张斌立马兴奋道:“那好,孟侯,明天我们就出发,去建宁府,找地方建粮仓。”
毕懋康闻言一愣,随即小心的提醒道:“大人,今年恐怕来不及了吧。”
张斌也是一愣,他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来不及了?”
毕懋康解释道:“粮仓并不是建好之后随便什么时候往里面存粮食都行,想要存的久,最好是在年前最冷的时候存进去,以席子夹糠法保持里面粮食干燥低温,这样粮食才不容易霉变。”
还有这么多讲究,那更不能耽误了,张斌立马拍板道:“那行,我们尽快找到合适的地方,找到地方,立马召集人手修建粮仓。”
第二天一早,他便和毕懋康一起,带着一组亲卫,乘坐几艘车轮舸出发了。
之所以乘坐车轮舸,一为赶时间,二是为了勘察水路,粮食必须存在车轮舸可以抵达的地方,不然,来回转运太麻烦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