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永历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路的副将李瑞鑫的指挥下,自天台山出发,前往东阳县与陈文汇合。【ㄨ】
这个计划乃是事先预定好的,可是到了执行的时候却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计划之中。老营出发前往金华的人员除去老营官吏、将校士卒以及他们的家属,还包括了随明军南下的四明山百姓。这些人是陈文和王江计划着用来平衡金华府本地势力的砝码,可是对于再次南下,这些砝码却表现出了不小的抵触情绪。
去年陈文掩护百姓撤离四明山,乃是在清军在此前的大战中获得全胜后的必然结果,当时的四明山百姓除了出于对大兰山明军的信任外,更多的还是畏惧于清军的屠杀,才会大批的在陈文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天台山的征程。
一路上负责护卫的南塘营所表现出的良好军纪,以及后来的先后击溃追兵和拦截之敌的连番胜利,也使得陈文的声望得到了飞一般的提升,从而确立了在王翊被俘后,大兰山明军的双元制领导体制。
可无论是王江,还是此刻远在金华府的陈文,在很多随行百姓看来,都抵不过返回四明山故土的诱惑,毕竟那里是他们出生、长大直至去年被迫离开的家乡。
早在陈文离开前,就已经有百姓偷偷的离开大兰山明军的控制区,返回四明山的家乡。等到后来,发现那份来源于连战连捷的威压开始随着陈文出兵金华的步伐而一点点削弱后,重返四明山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就连一些老营的官吏也在试图说服王江回到大兰山重建这支曾经令浙东列城为之昼闭的明军武装。
只是无论是负责留守防务的加衔总兵吴登科,还是一向以武勇著称的李瑞鑫,他们都没有陈文的那份威望和压迫感。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号召百姓与老营共进退,亦或是设法说服王江实施强制性措施时,都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
从陈文离开后,几乎每一天都有百姓离开天台山,踏上返乡的道路。而等到信使抵达后,随着动员命令的下达,更大规模返乡潮也开始了串联。
可是,对于习惯于服从军令的吴登科和李瑞鑫而言,既然陈文已经表示过这些四明山人士日后在金华府的作用,他们就一定会去设法完成陈文的命令。
消息抵达的第二天,王江也得到了俞国望在临海县城外惨败后领残兵逃回天台山的消息。出于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的考量,王江便带人前往俞国望的老营劝说其同行前往金华,以便增强明军在那里的实力。
自觉着王江是在借劝说俞国望机会以便他们行事,吴登科和李瑞鑫在商议了一番后,立刻下达了强制性措施,除去保护老营转移人员的士卒外,更是派出了部分军队来监督百姓启程,与明军一同前往金华。
出于对南塘营战斗力的畏惧,本来准备返乡的四明山百姓只得收拾家当准备启程,只是在这期间,却也有着更多百姓选择了偷偷离去。
只不过,这种连再见都不说的无礼行径登时引发了吴登科和李瑞鑫的反弹,使得他们将本来就有限的兵力尽数派出监督百姓上路,甚至断然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比如“帮助”百姓搬家……
数日后,老营的准备工作彻底完成,王江也顺利的完成了对俞国望的劝说。只是当他得知了吴登科和李瑞鑫的自作主张后,还是愤而下令让他们先行启程,而他还需要借着等待俞国望的时间去劝说后营和刚刚失去了统帅的金汤所部与俞国望一同前往与陈文汇合。
王江很清楚这些百姓不愿将未来交给未知的心态,也很清楚他们对于客死异乡的恐惧,而这也导致了一向性子软弱的他无法听从吴登科和李瑞鑫的建议下达强制性命令。只是陈文麾下的这两个部将的自作主张,还是让他感到了一丝愤怒和不安,尤其是在王翊死讯传来不久的当下,以及联想到陈文此前抗旨的行为,这份不安的程度就更加深重了起来。
感受到了王江在言辞中的怒意,吴登科和李瑞鑫在劝说无果后也不敢明着违逆监军文官的命令,只得让吴登科的一个老乡,曾经历任甲哨第一杀手队伍长、队长,以及戊哨哨长的牛平安,暂时加守备衔领一支小分队保护王江,而他们则按照计划赶去和陈文汇合。
此前,俞国望在临海被马信和马进宝的两路清军联手击溃,不只是军队损失惨重,就连他的老兄弟金汤和高宜卿皆死于阵中。苟活下来的他带着残部浑浑噩噩的返回天台山后,在王江的劝说下,匆忙完成了对残部中乌合之众的遣散,带着幸存下来的精锐和营中的工匠和家属们追赶大兰山明军的大队人马。
王江能够理解俞国望急于去找陈文面谈台州战事先胜后败问题的心态,而劝说俞国望的顺利也使得他对于说服叶世荣和金汤余部抱有了更大的信心。(未完待续。)
路的副将李瑞鑫的指挥下,自天台山出发,前往东阳县与陈文汇合。【ㄨ】
这个计划乃是事先预定好的,可是到了执行的时候却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阻力。
计划之中。老营出发前往金华的人员除去老营官吏、将校士卒以及他们的家属,还包括了随明军南下的四明山百姓。这些人是陈文和王江计划着用来平衡金华府本地势力的砝码,可是对于再次南下,这些砝码却表现出了不小的抵触情绪。
去年陈文掩护百姓撤离四明山,乃是在清军在此前的大战中获得全胜后的必然结果,当时的四明山百姓除了出于对大兰山明军的信任外,更多的还是畏惧于清军的屠杀,才会大批的在陈文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天台山的征程。
一路上负责护卫的南塘营所表现出的良好军纪,以及后来的先后击溃追兵和拦截之敌的连番胜利,也使得陈文的声望得到了飞一般的提升,从而确立了在王翊被俘后,大兰山明军的双元制领导体制。
可无论是王江,还是此刻远在金华府的陈文,在很多随行百姓看来,都抵不过返回四明山故土的诱惑,毕竟那里是他们出生、长大直至去年被迫离开的家乡。
早在陈文离开前,就已经有百姓偷偷的离开大兰山明军的控制区,返回四明山的家乡。等到后来,发现那份来源于连战连捷的威压开始随着陈文出兵金华的步伐而一点点削弱后,重返四明山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就连一些老营的官吏也在试图说服王江回到大兰山重建这支曾经令浙东列城为之昼闭的明军武装。
只是无论是负责留守防务的加衔总兵吴登科,还是一向以武勇著称的李瑞鑫,他们都没有陈文的那份威望和压迫感。而这也导致了他们在号召百姓与老营共进退,亦或是设法说服王江实施强制性措施时,都无法达成预期的效果。
从陈文离开后,几乎每一天都有百姓离开天台山,踏上返乡的道路。而等到信使抵达后,随着动员命令的下达,更大规模返乡潮也开始了串联。
可是,对于习惯于服从军令的吴登科和李瑞鑫而言,既然陈文已经表示过这些四明山人士日后在金华府的作用,他们就一定会去设法完成陈文的命令。
消息抵达的第二天,王江也得到了俞国望在临海县城外惨败后领残兵逃回天台山的消息。出于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的考量,王江便带人前往俞国望的老营劝说其同行前往金华,以便增强明军在那里的实力。
自觉着王江是在借劝说俞国望机会以便他们行事,吴登科和李瑞鑫在商议了一番后,立刻下达了强制性措施,除去保护老营转移人员的士卒外,更是派出了部分军队来监督百姓启程,与明军一同前往金华。
出于对南塘营战斗力的畏惧,本来准备返乡的四明山百姓只得收拾家当准备启程,只是在这期间,却也有着更多百姓选择了偷偷离去。
只不过,这种连再见都不说的无礼行径登时引发了吴登科和李瑞鑫的反弹,使得他们将本来就有限的兵力尽数派出监督百姓上路,甚至断然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比如“帮助”百姓搬家……
数日后,老营的准备工作彻底完成,王江也顺利的完成了对俞国望的劝说。只是当他得知了吴登科和李瑞鑫的自作主张后,还是愤而下令让他们先行启程,而他还需要借着等待俞国望的时间去劝说后营和刚刚失去了统帅的金汤所部与俞国望一同前往与陈文汇合。
王江很清楚这些百姓不愿将未来交给未知的心态,也很清楚他们对于客死异乡的恐惧,而这也导致了一向性子软弱的他无法听从吴登科和李瑞鑫的建议下达强制性命令。只是陈文麾下的这两个部将的自作主张,还是让他感到了一丝愤怒和不安,尤其是在王翊死讯传来不久的当下,以及联想到陈文此前抗旨的行为,这份不安的程度就更加深重了起来。
感受到了王江在言辞中的怒意,吴登科和李瑞鑫在劝说无果后也不敢明着违逆监军文官的命令,只得让吴登科的一个老乡,曾经历任甲哨第一杀手队伍长、队长,以及戊哨哨长的牛平安,暂时加守备衔领一支小分队保护王江,而他们则按照计划赶去和陈文汇合。
此前,俞国望在临海被马信和马进宝的两路清军联手击溃,不只是军队损失惨重,就连他的老兄弟金汤和高宜卿皆死于阵中。苟活下来的他带着残部浑浑噩噩的返回天台山后,在王江的劝说下,匆忙完成了对残部中乌合之众的遣散,带着幸存下来的精锐和营中的工匠和家属们追赶大兰山明军的大队人马。
王江能够理解俞国望急于去找陈文面谈台州战事先胜后败问题的心态,而劝说俞国望的顺利也使得他对于说服叶世荣和金汤余部抱有了更大的信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