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环球航行 (1/2)
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唐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李玄清和巧兮两人在张强、徐兴夏等人的陪同之下前往天津,实地观摩新式船只的建造。并不是李玄清不相信造船厂的实力,而是此次远洋航行实在是过于重要,甚至可以说一旦远航胜利完成任务就不仅仅是发现新大陆的问题,而是颠覆目前大唐国内所有人的基础认知。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李玄清夫妇这样的后世来客,几乎所有人都还在遵循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而如果新的远洋航行真的能够从东出发,最后横渡大西洋,在泰西出现的话那就意味着南辕北辙真的会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一切不仅仅考验着远航船员的毅力,还极大地考验着目前帝国建造的船只性能。毕竟在这种长达数万里的航行当中,船只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整个船队的成员都将会因此陷入灭顶之灾。
不过在两人抵达造船厂之后才发现,这座帝国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造船厂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拥有了足以制造出远航船只的能力,而且也在日渐大型化。至少目前在船台上进行制造的这艘全新设计出来的新式船只不仅仅在推进系统和动力系统上有全面的革新,甚至在一些设计之上也逐渐向后世的船舶制造理念靠拢。
“看样子你们这一次的船舶设计的确是用了心,不仅仅修改了船型,而且在动力系统的放置上也花了心思。”李玄清和巧兮看过之后笑道:“取消明轮之后依靠双轴双舵推进的话动力上也足以支撑船只走的更远。”李玄清点点头道:“预计这艘船什么时候能够下水试航?”
“明年二月份。目前因为天津船厂的船台和船坞基本上都有船只在建造,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了一种新的办法来进行,将整艘船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拆分开来,然后分段建造最后在统一组装。所以除了龙骨需要一次成型,其他的都在各个作坊中完成建造和组装之后再运出来一一合并。”张强自顾自的解释让李玄清和巧兮感到异常的惊奇,果然模块化制造已经露出了端倪。虽然此时张强根本没有看出他这个看似无奈的应急办法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在第一次尝试成功之后这种办法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推广。毕竟在大唐的势力辐射的原来越远的时候,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量必然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尤其是在李玄清已经决定放开对于第一代动力船只的出口限制,也就是说在未来将由大批的船只会被逐步淘汰,那么新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增长空间足够目前的所有造船厂开足马力建造估计都来不及。而且这其中大连造船厂和天津造船厂还需要承担军舰改造和新式军舰建造的任务,所以这么庞大的新式船只依靠其他几个造船厂的话还真是来不及。穷则思变,这句话一点不假。所以李玄清在张强说完之后立即道:“关于分段制造的所有过程安排专人记录,然后仔细研究,以后你们肯定用得上。”
李玄清的话张强有些不理解,但是在过完年之后就恨不得自己当时亲身参与其中。因为这不仅仅给造船厂的建造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让船台和船坞的利用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巧兮在李玄清安排完这些之后也开始让张强调整部署,除了天津和大连造船厂立即抽调船工和技术人员一起学习这种新式船只的建造办法和设计办法之外,还让张强安排整理双轴双舵推进系统的整体制造流程以及改装办法,一部分分配给上海造船厂进行改装任务,另外也给包括徐兴夏的流求造船厂在内的其他数家私营造船厂,以便于他们的技术实力能够及时的跟上天津厂的水平。
李玄清和巧兮在视察完这些之后放心的回到长安,开始调整钢铁行业进行调整,将宇文家的新式炼钢法以及新式炼钢炉进行大力推广,以便于在应对将来造船高潮来临的时候能够有足够数量的钢铁供应。而徐兴夏和张强两人则亲自选拔远航船员,购买物资和沿途所需的其他食物等等,并且考虑到航行时间长,期间船员之间的管理因素。在张强上报巧兮之后,玄影卫也跟着参与进来,并且安排了一部分飞鹰旅战士以及暗卫成员参与其中,甚至调来了不少武器装备,以防止在必要的时候遭受到攻击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自卫。如果不是海军船只目前还没有进行改装,只怕胡小四都要朝郭崇韬要来一艘军舰进行护航了。
这样一来等到这艘被命名为远洋一号考察船下水舾装之后,所有的物资和人员都开始从各地启程前往天津造船厂,部分船员甚至全程跟随传出的船工以方便提前属性新式推进系统的性能和操作。
天启十四年三月底,天津港还处在冰冻之中,但是却挡不住天津港人山人海一般的热闹场景。两艘大马力凿冰船在港口外面的海面上驶过,依靠着滚滚往前锋利的冰刀搅碎冰封的海面,使得这艘白色涂装的带着风帆的新式船只顺利的被拖轮拖出船坞进入港口码头停靠。无数的人员和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通过吊桥和传送设备送到船上,然后被分类储藏在各处。这艘总吨位达到惊人的一万一千吨的新式船只已经是目前大唐帝国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船只了。为了能够停靠,甚至还准备了足够的码头。
持续了一整天的各项物资的不断被运到船上,等到军舰专用的优质无烟石炭填满了煤仓之后,“呜呜”的声音开始不断从船上响起,三座整体式烟囱之中逐渐冒出一股股浓烈的黑烟,动力系统缓缓启动之后,傍晚的夜色之中,这艘航船开始缓缓启程南下,先抵达上海,在那里稍作调整,测试各项性能,顺便接上在那里登船的玄影卫和飞鹰旅的人员之后南下汕头,在那里转场之后越过流求岛开往吕宋岛。这一路海军会安排专门的军舰和后勤船队全程跟随。在吕宋岛进行最后一次补给,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将独自从吕宋出发,沿着已经发掘出来的吕宋附近的航线往东行驶。
张强和徐兴夏两人在汕头港等到这艘庞然大物抵达之后亲自上船进行检查,确定无误之后才安排盛大的起航仪式,欢送远洋一号出发,去经历新的征程。这场盛大的仪式持续了三天多时间才伴随着远洋一号再次启程而结束。如今的大唐帝国海洋运输已经丝毫不逊色国内近乎于占据主导地位的铁路运输了,沿海地区出身的帝国百姓成了这越来越兴盛的浪潮当中最大的受益者,无数年轻人跟随者越来越大的海船出海走的越来越远,足迹开始遍布的地点也距离家乡越来远远。南洋、吕... -->>
天启十三年十一月初一,李玄清和巧兮两人在张强、徐兴夏等人的陪同之下前往天津,实地观摩新式船只的建造。并不是李玄清不相信造船厂的实力,而是此次远洋航行实在是过于重要,甚至可以说一旦远航胜利完成任务就不仅仅是发现新大陆的问题,而是颠覆目前大唐国内所有人的基础认知。毕竟在这个时代,除了李玄清夫妇这样的后世来客,几乎所有人都还在遵循古人“天圆地方”的地理认识。而如果新的远洋航行真的能够从东出发,最后横渡大西洋,在泰西出现的话那就意味着南辕北辙真的会在现实中得到实现。这一切不仅仅考验着远航船员的毅力,还极大地考验着目前帝国建造的船只性能。毕竟在这种长达数万里的航行当中,船只一旦出现问题那就意味着整个船队的成员都将会因此陷入灭顶之灾。
不过在两人抵达造船厂之后才发现,这座帝国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造船厂已经在不知不觉当中拥有了足以制造出远航船只的能力,而且也在日渐大型化。至少目前在船台上进行制造的这艘全新设计出来的新式船只不仅仅在推进系统和动力系统上有全面的革新,甚至在一些设计之上也逐渐向后世的船舶制造理念靠拢。
“看样子你们这一次的船舶设计的确是用了心,不仅仅修改了船型,而且在动力系统的放置上也花了心思。”李玄清和巧兮看过之后笑道:“取消明轮之后依靠双轴双舵推进的话动力上也足以支撑船只走的更远。”李玄清点点头道:“预计这艘船什么时候能够下水试航?”
“明年二月份。目前因为天津船厂的船台和船坞基本上都有船只在建造,所以我们只能采用了一种新的办法来进行,将整艘船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拆分开来,然后分段建造最后在统一组装。所以除了龙骨需要一次成型,其他的都在各个作坊中完成建造和组装之后再运出来一一合并。”张强自顾自的解释让李玄清和巧兮感到异常的惊奇,果然模块化制造已经露出了端倪。虽然此时张强根本没有看出他这个看似无奈的应急办法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在第一次尝试成功之后这种办法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推广。毕竟在大唐的势力辐射的原来越远的时候,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量必然会得到极大地提升。尤其是在李玄清已经决定放开对于第一代动力船只的出口限制,也就是说在未来将由大批的船只会被逐步淘汰,那么新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增长空间足够目前的所有造船厂开足马力建造估计都来不及。而且这其中大连造船厂和天津造船厂还需要承担军舰改造和新式军舰建造的任务,所以这么庞大的新式船只依靠其他几个造船厂的话还真是来不及。穷则思变,这句话一点不假。所以李玄清在张强说完之后立即道:“关于分段制造的所有过程安排专人记录,然后仔细研究,以后你们肯定用得上。”
李玄清的话张强有些不理解,但是在过完年之后就恨不得自己当时亲身参与其中。因为这不仅仅给造船厂的建造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还让船台和船坞的利用率得到极大地提升。
巧兮在李玄清安排完这些之后也开始让张强调整部署,除了天津和大连造船厂立即抽调船工和技术人员一起学习这种新式船只的建造办法和设计办法之外,还让张强安排整理双轴双舵推进系统的整体制造流程以及改装办法,一部分分配给上海造船厂进行改装任务,另外也给包括徐兴夏的流求造船厂在内的其他数家私营造船厂,以便于他们的技术实力能够及时的跟上天津厂的水平。
李玄清和巧兮在视察完这些之后放心的回到长安,开始调整钢铁行业进行调整,将宇文家的新式炼钢法以及新式炼钢炉进行大力推广,以便于在应对将来造船高潮来临的时候能够有足够数量的钢铁供应。而徐兴夏和张强两人则亲自选拔远航船员,购买物资和沿途所需的其他食物等等,并且考虑到航行时间长,期间船员之间的管理因素。在张强上报巧兮之后,玄影卫也跟着参与进来,并且安排了一部分飞鹰旅战士以及暗卫成员参与其中,甚至调来了不少武器装备,以防止在必要的时候遭受到攻击的时候有足够的力量自卫。如果不是海军船只目前还没有进行改装,只怕胡小四都要朝郭崇韬要来一艘军舰进行护航了。
这样一来等到这艘被命名为远洋一号考察船下水舾装之后,所有的物资和人员都开始从各地启程前往天津造船厂,部分船员甚至全程跟随传出的船工以方便提前属性新式推进系统的性能和操作。
天启十四年三月底,天津港还处在冰冻之中,但是却挡不住天津港人山人海一般的热闹场景。两艘大马力凿冰船在港口外面的海面上驶过,依靠着滚滚往前锋利的冰刀搅碎冰封的海面,使得这艘白色涂装的带着风帆的新式船只顺利的被拖轮拖出船坞进入港口码头停靠。无数的人员和物资开始源源不断的通过吊桥和传送设备送到船上,然后被分类储藏在各处。这艘总吨位达到惊人的一万一千吨的新式船只已经是目前大唐帝国建造的吨位最大的船只了。为了能够停靠,甚至还准备了足够的码头。
持续了一整天的各项物资的不断被运到船上,等到军舰专用的优质无烟石炭填满了煤仓之后,“呜呜”的声音开始不断从船上响起,三座整体式烟囱之中逐渐冒出一股股浓烈的黑烟,动力系统缓缓启动之后,傍晚的夜色之中,这艘航船开始缓缓启程南下,先抵达上海,在那里稍作调整,测试各项性能,顺便接上在那里登船的玄影卫和飞鹰旅的人员之后南下汕头,在那里转场之后越过流求岛开往吕宋岛。这一路海军会安排专门的军舰和后勤船队全程跟随。在吕宋岛进行最后一次补给,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将独自从吕宋出发,沿着已经发掘出来的吕宋附近的航线往东行驶。
张强和徐兴夏两人在汕头港等到这艘庞然大物抵达之后亲自上船进行检查,确定无误之后才安排盛大的起航仪式,欢送远洋一号出发,去经历新的征程。这场盛大的仪式持续了三天多时间才伴随着远洋一号再次启程而结束。如今的大唐帝国海洋运输已经丝毫不逊色国内近乎于占据主导地位的铁路运输了,沿海地区出身的帝国百姓成了这越来越兴盛的浪潮当中最大的受益者,无数年轻人跟随者越来越大的海船出海走的越来越远,足迹开始遍布的地点也距离家乡越来远远。南洋、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