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奋斗在洪武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无论在什么时候,选择都城,关乎的是几百年的大计,等闲马虎不得。就比如项羽,明明打进了关中,称霸天下,却对秦国的老巢嗤之以鼻,拍拍屁股,毫不珍稀地走了,白白便宜了刘邦,从项羽放弃关中之地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从秦汉以后,关中平原,成就了汉唐两大盛世,长安代表着汉人的巅峰,汉家的荣耀、
朱元璋对于长安是心驰神往的,他希望迁都长安,他希望自己一手打造的大明朝,超越汉唐。
本来朱元璋还忌惮迁都的花费,好巧不巧,柳淳帮着他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老朱就迫不及待,想要动作了。
可在柳淳看来,迁都长安,完全是一厢情愿。
西北之地,早就破坏殆尽,黄土高原承受不了百万人口的压力,而且一旦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西北就会首当其冲。
明末的起义从西北开始,就是明证。
如果把都城放到西北,只会迫使百姓,提前揭竿而起。
首先说明一点,柳淳从不认为某个城市是完美的,包括他青睐的北平在内,都是问题一大堆。当如果真的想要迁都,北平绝对是比其他地方好很多的选择。
北平让人诟病比较严重的是距离草原太近,在历史上,几次有人杀到京师城下,肆虐横行,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若非于大爷挺身而出,大明就完蛋了,其后俺答汗也数次进犯京城,弄得大明君臣灰头土脸。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定都北平,才把防线向北压到了极致,最大限度保护了中原的农耕区,保住了大明的精华。
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代的时候,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从此契丹人就兼具游牧和农耕之长,既能纵马驰骋,又能以利器攻城。这儿特点被金国和蒙古继承,最终灭了两宋,造成了崖山遗很。
大明把都城放在了北平,九边重地,都成了帝国不能丢失的门户,迫使朝廷投入巨大的资源。
事实证明,二百多年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蒙古铁骑一直是游牧状态,只能不时打草谷,没法真正威胁到大明的生存。
直到野猪皮崛起,抢占了辽东,变得兼具游牧和农耕的双重优势,才能叩开山海关,肆虐中原……
试想一下,假如不是定都北平,在游牧骑兵持续南下的压力下,明朝会不会放弃一些不该放弃的地方,又会不会走上宋朝的老路?
假设的历史,很难有答案,但有一件事却是确定的,那就是被京城放在了北平,至少带动了北方的教化大业。
以明朝为例,在开国之初,翰林多出自江西,等到了中后期,东南的官吏崛起,无论在科举考试,还是在仕途官场,南方士人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还是在定都北平的前提下,假如都城放在南京,南方的士人优势更大,垄断仕途的机会更多,最后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有江南士人掌控的小朝廷吗?
定都北平,至少能让很不平衡的大明朝,维持稍微的平衡。
开辟海运,就能解决粮食问题。经略辽东,守住大宁,就能解决安全的问题……剩下还有一些麻烦,都不是不能克服。
所以从各个角度衡量,柳淳觉得北平都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北平又是前朝的都城,格局非常好,投入不用太多,就能完全迁都。
当然了,如果迁都北平,最糟心的怕是朱棣了,他好容易打造的老巢,直接拱手让给了老爹……也不对,没准朱棣还会高兴呢!老朱迁都过去,他就有了地利,没准还能跟朱标争夺储君之位呢?
要是这俩货争起来,我该站在哪边呢?
柳淳还有点小苦恼,不过他很快就不用发愁了,因为老朱断然拒绝了迁都北平的提议!
“前朝故都,朕不取也!”
老朱一句话,就废了北平成为都城的希望。
北平是前朝的都城,老朱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建立赫赫大明朝。若是迁都北平,岂不是继承了前朝的法统?
从感情上,老朱就不同意。
既然是恢复了汉家河山,就应该选一个对汉家有非凡意义的城市,作为都城。
能进入眼帘的,无非是三处。
首推长安,其次就是宋代的都城开封,第三,就是洛阳。
老朱连日召集重要的文臣... -->>
无论在什么时候,选择都城,关乎的是几百年的大计,等闲马虎不得。就比如项羽,明明打进了关中,称霸天下,却对秦国的老巢嗤之以鼻,拍拍屁股,毫不珍稀地走了,白白便宜了刘邦,从项羽放弃关中之地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从秦汉以后,关中平原,成就了汉唐两大盛世,长安代表着汉人的巅峰,汉家的荣耀、
朱元璋对于长安是心驰神往的,他希望迁都长安,他希望自己一手打造的大明朝,超越汉唐。
本来朱元璋还忌惮迁都的花费,好巧不巧,柳淳帮着他解决了最大的难题,老朱就迫不及待,想要动作了。
可在柳淳看来,迁都长安,完全是一厢情愿。
西北之地,早就破坏殆尽,黄土高原承受不了百万人口的压力,而且一旦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西北就会首当其冲。
明末的起义从西北开始,就是明证。
如果把都城放到西北,只会迫使百姓,提前揭竿而起。
首先说明一点,柳淳从不认为某个城市是完美的,包括他青睐的北平在内,都是问题一大堆。当如果真的想要迁都,北平绝对是比其他地方好很多的选择。
北平让人诟病比较严重的是距离草原太近,在历史上,几次有人杀到京师城下,肆虐横行,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若非于大爷挺身而出,大明就完蛋了,其后俺答汗也数次进犯京城,弄得大明君臣灰头土脸。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因为定都北平,才把防线向北压到了极致,最大限度保护了中原的农耕区,保住了大明的精华。
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代的时候,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给了契丹,从此契丹人就兼具游牧和农耕之长,既能纵马驰骋,又能以利器攻城。这儿特点被金国和蒙古继承,最终灭了两宋,造成了崖山遗很。
大明把都城放在了北平,九边重地,都成了帝国不能丢失的门户,迫使朝廷投入巨大的资源。
事实证明,二百多年的坚持,还是有道理的。蒙古铁骑一直是游牧状态,只能不时打草谷,没法真正威胁到大明的生存。
直到野猪皮崛起,抢占了辽东,变得兼具游牧和农耕的双重优势,才能叩开山海关,肆虐中原……
试想一下,假如不是定都北平,在游牧骑兵持续南下的压力下,明朝会不会放弃一些不该放弃的地方,又会不会走上宋朝的老路?
假设的历史,很难有答案,但有一件事却是确定的,那就是被京城放在了北平,至少带动了北方的教化大业。
以明朝为例,在开国之初,翰林多出自江西,等到了中后期,东南的官吏崛起,无论在科举考试,还是在仕途官场,南方士人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还是在定都北平的前提下,假如都城放在南京,南方的士人优势更大,垄断仕途的机会更多,最后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只有江南士人掌控的小朝廷吗?
定都北平,至少能让很不平衡的大明朝,维持稍微的平衡。
开辟海运,就能解决粮食问题。经略辽东,守住大宁,就能解决安全的问题……剩下还有一些麻烦,都不是不能克服。
所以从各个角度衡量,柳淳觉得北平都是最好的选择。
而且北平又是前朝的都城,格局非常好,投入不用太多,就能完全迁都。
当然了,如果迁都北平,最糟心的怕是朱棣了,他好容易打造的老巢,直接拱手让给了老爹……也不对,没准朱棣还会高兴呢!老朱迁都过去,他就有了地利,没准还能跟朱标争夺储君之位呢?
要是这俩货争起来,我该站在哪边呢?
柳淳还有点小苦恼,不过他很快就不用发愁了,因为老朱断然拒绝了迁都北平的提议!
“前朝故都,朕不取也!”
老朱一句话,就废了北平成为都城的希望。
北平是前朝的都城,老朱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口号,建立赫赫大明朝。若是迁都北平,岂不是继承了前朝的法统?
从感情上,老朱就不同意。
既然是恢复了汉家河山,就应该选一个对汉家有非凡意义的城市,作为都城。
能进入眼帘的,无非是三处。
首推长安,其次就是宋代的都城开封,第三,就是洛阳。
老朱连日召集重要的文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