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回到崇祯末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王枫回到京城后的几天时间里,崇祯还没有正式召见王枫,所以王枫就只好一直带着随从到处溜达。崇祯之所以还没有马上召见他,是因为现在朝廷对他的封赏还没有确定下来。现在皇帝想做一件事,或者想提拔一个人,不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只要皇帝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么简单,这些都是误导的,这个时期的明朝还是很开放的,权力不是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因为还有首辅,阁老,大学士,尚书等文官集团,他们在整个大明朝也是一股中坚力量,在人事任免和重大国事的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这就是以前明朝有几个皇帝,比如那个木匠皇帝,一连几个月不上朝,在这些官员的运营下,朝廷大事照样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的原因。
而到了崇祯执政的时期,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却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满清入侵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崇祯做事有时候多手牵制,不能放开手脚去做。就拿王枫的事来说吧,本来按照王枫这次的功劳即使封侯都不过份。
要说现在的崇祯在整个大明朝也算是比较勤恳的吧,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但是他运气不好,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特别是现在,不但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各地的农民兴风作浪,外还有建虏虎视耽耽,在内外的压力下,即使非常努力非常勤恳的崇祯也无可奈何。
其实崇祯也知道这些文臣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不就是怕武将集团盖过文官集团吗?在大明朝武将和文官两大集团一直是处于水火不溶的地步,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文官拼命压制武将。
其实现在这些文官压制王枫的事,主要也是为了表达从现在武官品级、爵位偏高的不满,因为在明朝武将的品级、爵位偏高,而且不是一般的偏高,都督府的官员高级官员是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司长官是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卫的长官是指挥(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相比之下,和他们共事的文官:兵部尚书正二品;省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知府正四品;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相比之下,武官级别是多么的偏高了。
而崇祯非常看重王枫这个人,那是因为王枫从军时间短,又是世袭锦衣卫出身,跟这些文官没有任何的瓜葛。而现在崇祯的处境是处处受这些文官的限制,可以说是敌对集团。而王枫这样的人正符合崇祯用来对付文官集团最好的人选。现在正好王枫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崇祯就打算好好地封赏王枫,提高王枫的官职地位,把王枫拉过来切底为自己所用,以此来对付势力强大的文官集团。
但是在崇祯和文官集团几次争执中对于王枫的封赏都没拿出统一的方案来来。这些文官坚持王枫年纪太轻,从军时间太少,升迁速度太快,不符合朝廷用人标准,会让其他人心里不服气,会引起众人不满导致政局不稳。
不过这次崇祯好象是铁了心要把王枫推出来,在一次早朝中又一次议论到王枫的事的时候,崇祯开始发脾气了:“众位爱卿说王枫年纪小升迁速度快,那么你们看到他的才能了吗?现在我大明四处漏风下雨,内有流寇外有建虏,正是要依靠这些军队来保卫我大明。现今王枫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如果我们不能给他应有的封赏,那么我们如何向那些在和敌人争斗的将士交代?我们这么做如何让那些有功的将士心服?有功不赏,一旦这些在外的将士心寒了,不积极为我们抵御外敌,我们拿什么去御敌?难道要靠你们亲自拿着刀上阵御敌吗?”
皇帝毕竟是皇帝,现在崇祯皇帝这么一发火,问得这些文官也哑口无言了。这些文官虽然势力大,可臣子毕竟是臣子,也不能一直跟皇帝对着干,真正把皇帝惹火了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大家还不都是处于皇帝的领导下是不,现在看到崇祯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大家也不想为了一个王枫把皇帝得罪死了,这样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的,现在看到崇祯这么坚持,也没有人再说什么了。最后,关于王枫的封赏问题也终于确定了,只能明天早朝的时候宣王枫上朝就行了。
就在这些朝廷大佬们为关于王枫封赏问题扯皮的时候,王枫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封赏问题在朝廷会引起的风波,这个时候的王枫正陪着琼雯满京城到处逛呢。
当王枫逛累... -->>
在王枫回到京城后的几天时间里,崇祯还没有正式召见王枫,所以王枫就只好一直带着随从到处溜达。崇祯之所以还没有马上召见他,是因为现在朝廷对他的封赏还没有确定下来。现在皇帝想做一件事,或者想提拔一个人,不是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只要皇帝一句话就可以了那么简单,这些都是误导的,这个时期的明朝还是很开放的,权力不是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因为还有首辅,阁老,大学士,尚书等文官集团,他们在整个大明朝也是一股中坚力量,在人事任免和重大国事的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发言权。这就是以前明朝有几个皇帝,比如那个木匠皇帝,一连几个月不上朝,在这些官员的运营下,朝廷大事照样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的原因。
而到了崇祯执政的时期,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却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满清入侵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崇祯做事有时候多手牵制,不能放开手脚去做。就拿王枫的事来说吧,本来按照王枫这次的功劳即使封侯都不过份。
要说现在的崇祯在整个大明朝也算是比较勤恳的吧,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但是他运气不好,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此时明帝国因为小冰河期天气异常寒冷,灾荒频繁和外敌频繁入侵在风雨中飘摇。特别是现在,不但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各地的农民兴风作浪,外还有建虏虎视耽耽,在内外的压力下,即使非常努力非常勤恳的崇祯也无可奈何。
其实崇祯也知道这些文臣心里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不就是怕武将集团盖过文官集团吗?在大明朝武将和文官两大集团一直是处于水火不溶的地步,所以一般情况下是文官拼命压制武将。
其实现在这些文官压制王枫的事,主要也是为了表达从现在武官品级、爵位偏高的不满,因为在明朝武将的品级、爵位偏高,而且不是一般的偏高,都督府的官员高级官员是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司长官是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卫的长官是指挥(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指挥佥事(正四品)、千户(正五品)、百户(正六品)。相比之下,和他们共事的文官:兵部尚书正二品;省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知府正四品;知州从五品;知县正七品。相比之下,武官级别是多么的偏高了。
而崇祯非常看重王枫这个人,那是因为王枫从军时间短,又是世袭锦衣卫出身,跟这些文官没有任何的瓜葛。而现在崇祯的处境是处处受这些文官的限制,可以说是敌对集团。而王枫这样的人正符合崇祯用来对付文官集团最好的人选。现在正好王枫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崇祯就打算好好地封赏王枫,提高王枫的官职地位,把王枫拉过来切底为自己所用,以此来对付势力强大的文官集团。
但是在崇祯和文官集团几次争执中对于王枫的封赏都没拿出统一的方案来来。这些文官坚持王枫年纪太轻,从军时间太少,升迁速度太快,不符合朝廷用人标准,会让其他人心里不服气,会引起众人不满导致政局不稳。
不过这次崇祯好象是铁了心要把王枫推出来,在一次早朝中又一次议论到王枫的事的时候,崇祯开始发脾气了:“众位爱卿说王枫年纪小升迁速度快,那么你们看到他的才能了吗?现在我大明四处漏风下雨,内有流寇外有建虏,正是要依靠这些军队来保卫我大明。现今王枫立下如此大的功劳如果我们不能给他应有的封赏,那么我们如何向那些在和敌人争斗的将士交代?我们这么做如何让那些有功的将士心服?有功不赏,一旦这些在外的将士心寒了,不积极为我们抵御外敌,我们拿什么去御敌?难道要靠你们亲自拿着刀上阵御敌吗?”
皇帝毕竟是皇帝,现在崇祯皇帝这么一发火,问得这些文官也哑口无言了。这些文官虽然势力大,可臣子毕竟是臣子,也不能一直跟皇帝对着干,真正把皇帝惹火了大家都没好果子吃,大家还不都是处于皇帝的领导下是不,现在看到崇祯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大家也不想为了一个王枫把皇帝得罪死了,这样对自己也没什么好处的,现在看到崇祯这么坚持,也没有人再说什么了。最后,关于王枫的封赏问题也终于确定了,只能明天早朝的时候宣王枫上朝就行了。
就在这些朝廷大佬们为关于王枫封赏问题扯皮的时候,王枫这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封赏问题在朝廷会引起的风波,这个时候的王枫正陪着琼雯满京城到处逛呢。
当王枫逛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