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重生农家幺妹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幺女说:“你又不是没有弟弟,何若非要招赘?不如好好地挑个人嫁。小柳虽然在我家做伙计,可人还是不错的,王木匠夫妻两人也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宁婉就笑,“娘,你想到哪里去了!”又说:“小柳固然好,可是他哪里把心思放在亲事上?只一心想把铺子开好。我也小呢,这两年先不谈亲事。”
于氏就不响了,却悄悄向丈夫说:“婉儿已经十六了,一提起亲事就说还小呢,其实我觉得小柳还真不错,而且他们又都喜欢做生意。”小柳对自家姑娘有意,于氏早看了出来,只是这事儿她先前没说,现在只悄悄告诉了丈夫。
宁梁倒是比妻子想得开,“婉儿既然不急就由着她再等等吧,铺子是她的,将来都给她做嫁妆,所以生意做得越好,她也能嫁得越好。至于小柳的事,我们只当不知道。”
“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氏想想也就罢了。
家里再没有人提起什么成亲的事,宁婉乐得清静,每日里专心忙着铺子里的事。到了秋天,德聚丰又做了一笔大生意,高、齐两位客商直接到马驿镇拉了几十车的山核桃、榛子、松子儿、红果、干菜、蘑菇、木耳等等。
有过往来,便已经算是熟人了,高齐两人也是世情历练过的,专程从京城给宁家带了礼品,京城的点心、新样式的棉绫、又有一个弹墨白绫子的包袱直接给了宁婉,“家里婆娘们给宁姑娘挑的小玩意儿。”原来姓高的竟还是姓齐的姐夫,他们家里的女眷本就是亲戚,平常也住在一处。
宁家自然是用心招待,辽东的高粱酒、山里的野味、水里的鱼虾、自家的果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宁梁与姑夫、大姐夫、二姐夫陪着客,“今日就留在马驿镇上,只管喝,喝多了睡一觉最解乏!”
大家果然都喝多了。宁家自然放不下这许多的车马,也住不下这许多的人。好在马驿镇原本就是一个递铺,官府为了传递消息在这里建堡,有铺司一人,铺兵十人,凡遇官府公文军情消息,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如今马驿镇的递铺仍在,只是边塞平静,少有事务罢了,而又有许多人依着递铺盖了房舍,慢慢形成了村镇——也正因此这里才得了“马驿”这名的。
高齐两位客商便留在宁家住下,而其余的车马人员到了递铺,那里原就有很大的房舍马厩,专门为了往来官员及从人备下的,平日里空着时,寻常百姓交了钱亦是可以住的。
高、齐两人在宁家住着,每日瞧着装货,无意间见了宁家房檐下挂的东西便摘下来看,“这可叫挂金灯?”
宁梁看了就说:“我们这里叫红菇娘儿,前几天村里人给幺女带来的。这东西吃起来酸甜,但之后却有苦涩之味儿,因此我们这边的人都不大吃,倒是喜欢吃黄菇娘儿。”说着从一旁拿下一串样子差不多,颜色却是金黄的果子给他们看,又随手摘下一个,剥去薄薄的灯笼样外皮,露出黄灿灿的果子,“这个就好吃多了,味道特别甜,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还能拿着玩儿。”
“黄菇娘自然是好吃,京城里也有卖的,我们也曾问过价与辽东差不许多,”高齐两人却说:“只是这红菇娘儿,京城那边不产,却有人收,不知道你们这里卖价几何?”
菇娘儿原是极好种的,只要留下一颗果子便能种出一片,哪一家也没把它们当成正经粮食菜蔬果子,就是随手在园子一角种些黄菇娘儿,熟了的时候也是由着孩子们摘了吃玩。至于红菇娘儿,野地里长了一片又一片的,哪一家会种?只为这东西长得好看,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剥了外皮果子红通通的十分喜人,女孩们喜欢便采了些串成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放着。
毕竟做了几年的生意,宁梁想了想就说:“山村里虽没有拿这个卖钱的,但是你们若要收,我便找人采些,一斤算五文吧。”他原是听婉儿向京城的客商多要了一倍的价,因此也乍了胆子要得高些,以他的本意,一文钱收来,两文钱卖了便很好了,多要些再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料这两人听了却直接点了头,“那就麻烦宁大哥赶紧找人帮我们收些红菇娘儿,正好一起带回去。”
宁婉便奇怪地问:“京城人拿红菇娘儿做什么呢?”
既然价已经定好了,高齐二人也不怕说出来,“这本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治热咳、咽痛、音哑等病。寻常家里人嗓子不舒服也可以冲了水喝,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原来竟是如此。”宁婉点头,她早知道天大地大,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多得很,但没想到自己看熟了的东西竟然也有不知道用处的,可见平常自诩比旁人多了些见识,但其实还是坐井观天。
了幺女说:“你又不是没有弟弟,何若非要招赘?不如好好地挑个人嫁。小柳虽然在我家做伙计,可人还是不错的,王木匠夫妻两人也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宁婉就笑,“娘,你想到哪里去了!”又说:“小柳固然好,可是他哪里把心思放在亲事上?只一心想把铺子开好。我也小呢,这两年先不谈亲事。”
于氏就不响了,却悄悄向丈夫说:“婉儿已经十六了,一提起亲事就说还小呢,其实我觉得小柳还真不错,而且他们又都喜欢做生意。”小柳对自家姑娘有意,于氏早看了出来,只是这事儿她先前没说,现在只悄悄告诉了丈夫。
宁梁倒是比妻子想得开,“婉儿既然不急就由着她再等等吧,铺子是她的,将来都给她做嫁妆,所以生意做得越好,她也能嫁得越好。至于小柳的事,我们只当不知道。”
“也是这么个理儿。”于氏想想也就罢了。
家里再没有人提起什么成亲的事,宁婉乐得清静,每日里专心忙着铺子里的事。到了秋天,德聚丰又做了一笔大生意,高、齐两位客商直接到马驿镇拉了几十车的山核桃、榛子、松子儿、红果、干菜、蘑菇、木耳等等。
有过往来,便已经算是熟人了,高齐两人也是世情历练过的,专程从京城给宁家带了礼品,京城的点心、新样式的棉绫、又有一个弹墨白绫子的包袱直接给了宁婉,“家里婆娘们给宁姑娘挑的小玩意儿。”原来姓高的竟还是姓齐的姐夫,他们家里的女眷本就是亲戚,平常也住在一处。
宁家自然是用心招待,辽东的高粱酒、山里的野味、水里的鱼虾、自家的果菜摆了满满的一桌子。宁梁与姑夫、大姐夫、二姐夫陪着客,“今日就留在马驿镇上,只管喝,喝多了睡一觉最解乏!”
大家果然都喝多了。宁家自然放不下这许多的车马,也住不下这许多的人。好在马驿镇原本就是一个递铺,官府为了传递消息在这里建堡,有铺司一人,铺兵十人,凡遇官府公文军情消息,即行递送,不分昼夜,风雨无阻。如今马驿镇的递铺仍在,只是边塞平静,少有事务罢了,而又有许多人依着递铺盖了房舍,慢慢形成了村镇——也正因此这里才得了“马驿”这名的。
高齐两位客商便留在宁家住下,而其余的车马人员到了递铺,那里原就有很大的房舍马厩,专门为了往来官员及从人备下的,平日里空着时,寻常百姓交了钱亦是可以住的。
高、齐两人在宁家住着,每日瞧着装货,无意间见了宁家房檐下挂的东西便摘下来看,“这可叫挂金灯?”
宁梁看了就说:“我们这里叫红菇娘儿,前几天村里人给幺女带来的。这东西吃起来酸甜,但之后却有苦涩之味儿,因此我们这边的人都不大吃,倒是喜欢吃黄菇娘儿。”说着从一旁拿下一串样子差不多,颜色却是金黄的果子给他们看,又随手摘下一个,剥去薄薄的灯笼样外皮,露出黄灿灿的果子,“这个就好吃多了,味道特别甜,小孩子们都喜欢吃,还能拿着玩儿。”
“黄菇娘自然是好吃,京城里也有卖的,我们也曾问过价与辽东差不许多,”高齐两人却说:“只是这红菇娘儿,京城那边不产,却有人收,不知道你们这里卖价几何?”
菇娘儿原是极好种的,只要留下一颗果子便能种出一片,哪一家也没把它们当成正经粮食菜蔬果子,就是随手在园子一角种些黄菇娘儿,熟了的时候也是由着孩子们摘了吃玩。至于红菇娘儿,野地里长了一片又一片的,哪一家会种?只为这东西长得好看,就像一个个红灯笼,剥了外皮果子红通通的十分喜人,女孩们喜欢便采了些串成一串串地挂在屋檐下放着。
毕竟做了几年的生意,宁梁想了想就说:“山村里虽没有拿这个卖钱的,但是你们若要收,我便找人采些,一斤算五文吧。”他原是听婉儿向京城的客商多要了一倍的价,因此也乍了胆子要得高些,以他的本意,一文钱收来,两文钱卖了便很好了,多要些再留了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料这两人听了却直接点了头,“那就麻烦宁大哥赶紧找人帮我们收些红菇娘儿,正好一起带回去。”
宁婉便奇怪地问:“京城人拿红菇娘儿做什么呢?”
既然价已经定好了,高齐二人也不怕说出来,“这本是一种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治热咳、咽痛、音哑等病。寻常家里人嗓子不舒服也可以冲了水喝,很快就能见到效果。”
“原来竟是如此。”宁婉点头,她早知道天大地大,自己不认识的东西多得很,但没想到自己看熟了的东西竟然也有不知道用处的,可见平常自诩比旁人多了些见识,但其实还是坐井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