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澄忽然从睡梦中醒来。他一动不动地听着身边元仲华极轻微悠长的呼吸。接着再仔细听,还能听到外面下雨的声音。不知道此刻是什么时辰,但他已经睡意全无。精神格外地清醒,总觉得像是有什么事似的。
“郎主……”
突然听到隔着帘子有声音呼唤,不知道是哪个奴婢,声音好像很远,但格外清晰。
“何事?”高澄一惊,挺身而起。猛然悟过来,转头看了看依然在梦中的元仲华。他刚才的声音太大,动作也太猛,所幸元仲华没有醒。
候在帘外的奴婢正不知进退的时候,帘幕忽然一下子被掀开,郎主披发跣足地走了出来,怪不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回禀郎主,陈元康将军有要事求见郎主。”奴婢很聪明,也压低了声音回道。
向来只有崔季舒会做这样的事,出入大将军府从来不分时辰,不知怎么今日陈元康也学他。但高澄心里极明白,若不是真有要紧事,以陈元康稳妥而有担当的性格,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奴婢见郎主就这样往外面走,忙跟在后面追上来,低语道,“郎主还未着履……”
高澄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
其实刚刚是夜半时,漆黑的夜,大将军府整个都陷入沉睡中。雨下个不停,不紧不慢,节奏不变,不知何时止歇,甚是烦人。只有积满了雨水的地面是闪亮的,大将军高澄沿着连廊往自己处理朝务的小院落走去,知道陈元康一定在那儿等着候见。初冬的夜里,又是这样阴雨连绵,无尽的寒冷包裹在人的周围,高澄却浑然不觉,步下匆匆。
陈元康没想到世子这么快就来了。世子头发束得一丝不乱,身上虽然只着了袴褶,但是整个人精神百倍,不像是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样子。
“长猷兄,”高澄一把扶起了要向他见礼的陈元康,一边走到上设的座席坐下来,一边用手指了指,示意陈元康也坐下说。“你素来稳妥,不同叔正。夜半造访想必是有什么急事?”
陈元康心里一暖。世子甚是了解他,得明主如此,他怎么能不实心用命。其实他心里还清楚,就是对于崔季舒、崔暹这些人,世子从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甚是爱护、容忍。
“世子见谅,不是急事。”陈元康反倒有点没把握了。
高澄却不急不怒,极平静地道,“长猷兄只管直言。”他相信只要是陈元康心有所思必定是值得他注意的事。
“世子,有从关中传来了消息。”陈元康尽量放平缓了语气。“今年春天,关中接连数十日大雨,后来竟至下了冰雹。”他一边说一边看世子反应,好准备随时解答他的疑惑。当看到高澄没有任何反应时便又多说了一句,“关中百姓种植冬麦,春日收获。麦熟待割时恰好就逢上暴雨冰雹,因此颗粒无收。”
高澄极聪明,立刻反应过来,极有兴趣地反问道,“长猷兄你的意思是说,因颗粒无收如今关中饥馑?”
“是。”陈元康答道,“世子试想,若是人相至食,则民心不安。天降此大灾,岂不是天子无德、辅政者无道,因此惹怒上天而降灾祸?”陈元康欠身长跪道,“大将军,宇文泰失其天时则我得之,若是此时率兵征讨可得先机矣。”
高澄看了一眼陈元康,示意他坐下,自己顾不上和他说话,忽然站起身,蹙眉而走到窗前。陈元康看着他的背影,知道大将军心里在做裁夺。便不打扰他,等他吩咐。
高澄当然知道什么天子无德以至上天降灾祸这样的话是表面文章。而且他明白陈元康也是知道的。但他也清楚陈元康的意思,毕竟宇文泰在关中扶持元宝炬为帝名不正、言不顺。元宝炬不是上天授命的天子,是权臣扶植的。而大魏的根基原在洛阳,如今在邺城。如今关中年不谷,邺城却雨顺风调,以此愚民完全说得过去,甚至是极有说服力的。这倒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但是率兵征战不是一个说几话就能解决问题的事。用兵用将、粮草辎重牵动着一国的根本。而且打起来以后谁都说不准究竟会打多久,什么时候结束。真到了紧要关头,绝不能贸然放弃,否则前功尽弃。高澄心中自问,觉得这事事关重大,他不能此刻就轻率决定。但是又不愿意一事不想地任由事态发展。
“大将军……”陈元康看他久久不语,便唤道。
高澄转过身来。
“高王刚以天下托付大将军,若是大将军此次应天时而挫了宇文泰的锐气,以后谁还敢不服大将军?”陈元康其实很知道高澄的心思。“若是大将军亲率兵出征,长猷愿意随同大将军一起征战,性命不所惜,只盼大将军别错失良机。”
陈元康一直深得大丞相高欢的信任,也一直是高澄的挚友,甚至是高澄重要的谋臣。此刻见他如此慷慨激昂,高澄心里也极是感动,索性直言道,“长猷兄,你一向谋定而后动。我也并不是不知此是良机。只是兵者国之大事,若不事事谋划清楚怎么敢贸然而动。”
高澄原本是个随意任性的人,好女色而性顽皮。但真正临大事时却格外能思虑周全,这也是他格外成熟老练之处。
“大丞相知道此事吗?”高澄问道。陈元康是丞相机要,他必然知道大丞相的态度。要说关中欠收是春天的事,渐至饥馑,积累到后果严重时也差不多就是现在了。
“回禀世子,大丞相知道。”陈元康也直言回禀。
高澄没再说话,心里想着,天时、地利、人和,只占天时是不够的。劳师远袭必得后顾无忧,因为本身就没有地利之便。关中虽遭遇天灾,但是若不能迅捷而胜,牵扯起来拖延了久了,则宇文泰未必败,他也未必胜。
最后说到人和。高澄不自觉地以手加额。他心里深知,现在不是一个征战关中的好时机。一来趁其天灾而袭之说起来怎么也觉得胜之不武。二来他太清楚若是打起来必以战为重,那么这么久以来的大清吏治之心以及布局的种种手段就要全部付诸东流了。
不仅如此,还要想办法缓解目前的种种僵局。不然外有强敌,又同时内敌环伺,就真要到一败涂地的程度了。
究竟该做何选择,这真的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决定的。
高澄忽然从睡梦中醒来。他一动不动地听着身边元仲华极轻微悠长的呼吸。接着再仔细听,还能听到外面下雨的声音。不知道此刻是什么时辰,但他已经睡意全无。精神格外地清醒,总觉得像是有什么事似的。
“郎主……”
突然听到隔着帘子有声音呼唤,不知道是哪个奴婢,声音好像很远,但格外清晰。
“何事?”高澄一惊,挺身而起。猛然悟过来,转头看了看依然在梦中的元仲华。他刚才的声音太大,动作也太猛,所幸元仲华没有醒。
候在帘外的奴婢正不知进退的时候,帘幕忽然一下子被掀开,郎主披发跣足地走了出来,怪不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回禀郎主,陈元康将军有要事求见郎主。”奴婢很聪明,也压低了声音回道。
向来只有崔季舒会做这样的事,出入大将军府从来不分时辰,不知怎么今日陈元康也学他。但高澄心里极明白,若不是真有要紧事,以陈元康稳妥而有担当的性格,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奴婢见郎主就这样往外面走,忙跟在后面追上来,低语道,“郎主还未着履……”
高澄不耐烦地甩了甩袖子。
其实刚刚是夜半时,漆黑的夜,大将军府整个都陷入沉睡中。雨下个不停,不紧不慢,节奏不变,不知何时止歇,甚是烦人。只有积满了雨水的地面是闪亮的,大将军高澄沿着连廊往自己处理朝务的小院落走去,知道陈元康一定在那儿等着候见。初冬的夜里,又是这样阴雨连绵,无尽的寒冷包裹在人的周围,高澄却浑然不觉,步下匆匆。
陈元康没想到世子这么快就来了。世子头发束得一丝不乱,身上虽然只着了袴褶,但是整个人精神百倍,不像是刚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样子。
“长猷兄,”高澄一把扶起了要向他见礼的陈元康,一边走到上设的座席坐下来,一边用手指了指,示意陈元康也坐下说。“你素来稳妥,不同叔正。夜半造访想必是有什么急事?”
陈元康心里一暖。世子甚是了解他,得明主如此,他怎么能不实心用命。其实他心里还清楚,就是对于崔季舒、崔暹这些人,世子从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甚是爱护、容忍。
“世子见谅,不是急事。”陈元康反倒有点没把握了。
高澄却不急不怒,极平静地道,“长猷兄只管直言。”他相信只要是陈元康心有所思必定是值得他注意的事。
“世子,有从关中传来了消息。”陈元康尽量放平缓了语气。“今年春天,关中接连数十日大雨,后来竟至下了冰雹。”他一边说一边看世子反应,好准备随时解答他的疑惑。当看到高澄没有任何反应时便又多说了一句,“关中百姓种植冬麦,春日收获。麦熟待割时恰好就逢上暴雨冰雹,因此颗粒无收。”
高澄极聪明,立刻反应过来,极有兴趣地反问道,“长猷兄你的意思是说,因颗粒无收如今关中饥馑?”
“是。”陈元康答道,“世子试想,若是人相至食,则民心不安。天降此大灾,岂不是天子无德、辅政者无道,因此惹怒上天而降灾祸?”陈元康欠身长跪道,“大将军,宇文泰失其天时则我得之,若是此时率兵征讨可得先机矣。”
高澄看了一眼陈元康,示意他坐下,自己顾不上和他说话,忽然站起身,蹙眉而走到窗前。陈元康看着他的背影,知道大将军心里在做裁夺。便不打扰他,等他吩咐。
高澄当然知道什么天子无德以至上天降灾祸这样的话是表面文章。而且他明白陈元康也是知道的。但他也清楚陈元康的意思,毕竟宇文泰在关中扶持元宝炬为帝名不正、言不顺。元宝炬不是上天授命的天子,是权臣扶植的。而大魏的根基原在洛阳,如今在邺城。如今关中年不谷,邺城却雨顺风调,以此愚民完全说得过去,甚至是极有说服力的。这倒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
但是率兵征战不是一个说几话就能解决问题的事。用兵用将、粮草辎重牵动着一国的根本。而且打起来以后谁都说不准究竟会打多久,什么时候结束。真到了紧要关头,绝不能贸然放弃,否则前功尽弃。高澄心中自问,觉得这事事关重大,他不能此刻就轻率决定。但是又不愿意一事不想地任由事态发展。
“大将军……”陈元康看他久久不语,便唤道。
高澄转过身来。
“高王刚以天下托付大将军,若是大将军此次应天时而挫了宇文泰的锐气,以后谁还敢不服大将军?”陈元康其实很知道高澄的心思。“若是大将军亲率兵出征,长猷愿意随同大将军一起征战,性命不所惜,只盼大将军别错失良机。”
陈元康一直深得大丞相高欢的信任,也一直是高澄的挚友,甚至是高澄重要的谋臣。此刻见他如此慷慨激昂,高澄心里也极是感动,索性直言道,“长猷兄,你一向谋定而后动。我也并不是不知此是良机。只是兵者国之大事,若不事事谋划清楚怎么敢贸然而动。”
高澄原本是个随意任性的人,好女色而性顽皮。但真正临大事时却格外能思虑周全,这也是他格外成熟老练之处。
“大丞相知道此事吗?”高澄问道。陈元康是丞相机要,他必然知道大丞相的态度。要说关中欠收是春天的事,渐至饥馑,积累到后果严重时也差不多就是现在了。
“回禀世子,大丞相知道。”陈元康也直言回禀。
高澄没再说话,心里想着,天时、地利、人和,只占天时是不够的。劳师远袭必得后顾无忧,因为本身就没有地利之便。关中虽遭遇天灾,但是若不能迅捷而胜,牵扯起来拖延了久了,则宇文泰未必败,他也未必胜。
最后说到人和。高澄不自觉地以手加额。他心里深知,现在不是一个征战关中的好时机。一来趁其天灾而袭之说起来怎么也觉得胜之不武。二来他太清楚若是打起来必以战为重,那么这么久以来的大清吏治之心以及布局的种种手段就要全部付诸东流了。
不仅如此,还要想办法缓解目前的种种僵局。不然外有强敌,又同时内敌环伺,就真要到一败涂地的程度了。
究竟该做何选择,这真的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