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穿成潘金莲怎么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基本上,这地方自公孙瓒之后一千年,就是个看门老大爷的角色。直到安禄山研究硬定……
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命运啊,当然要看先天的物质条件……
————
哎我去这么快就500了!
好吧以下的一些冷知识纯属道听途说了,说错了你们指出来我再改吧。
北京大规模全民使用厕所据说是起于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庚子国难。
之前处理翔的方式是,城里人找个没人的地方就地滑翔,城外的农民进城自己捡。
结果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外农民不敢进城了。结果没过几天八国联军就发现香气逼人……
然后联军就主持修建了第一批旱厕,然后下令随地便溺处罚,之后北京才大量使用厕所。
以上来源来自冯小刚导演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高晓松老师的说法是以前南城滑翔都要扔龙须沟。但皇上祭天啥的走一条臭水沟附近有点不想要脑袋。于是在这沟上面修了天桥,拱皇上使用。这条沟就被改名叫龙须沟了(飞翔啊)
这俩说法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位大神如果知道请告诉我,谢谢。
————————
有什么关于上海的冷知识?
作者:慧航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三门路的原名叫做「三民路」,建国后因为太敏感所以改成了谐音。我读博士期间一直住在这条路旁边。
上海之所以简称为「申」,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春申君。
现在吴淞江的水量比黄浦江要小,但是在明代之前,黄浦江是吴淞江的支流。
上海的另外一个简称「沪」,指的就是吴淞江下游。
苏州河的官方名称应该是吴淞江上海段。
吴淞江的另外一个别称叫做松江。
然而松江并不流经松江。
真正流经松江的,反倒是黄浦江。
吴淞江很早之前有两条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浦也就是现在的黄浦江。
上海浦旁边有个上海镇,后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松江府把松江府城外,上海镇附近的大片土地租给歪果仁,变成租界,「上海」的名字就是从上海镇得来。
下海浦有个下海庙。
早年的时候年轻女性到了香期会提着篮子走过一个桥,去下海庙上香,后来这个桥命名为提篮桥。
提篮桥现在有个监狱,也就是提篮桥监狱,传说监狱里面的篮球比赛,上海财经大学队一直是冠军。
作者:汪惟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现在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以前俗称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是因为南京条约。
因南京条约上海开埠通商,整个上海筑埠始于南京路外滩路头,为纪念此,命名为南京路。
————————————————————————
接上文,南京路再早叫派克路(park,花园路),18xx年由洋人扩建命名。
马路这个词的出现,就是因为这条路。
因常有外国人在这骑马。
————————————————————————
上海话,瘪三。指代的是乞丐。
衣、食、住三缺,是为瘪三。
————————————————————————
上海是1908年有的电车。刚有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乘电车可能会被电死。
这帮反对党还组织了同盟会,宣导亲戚朋友不要坐电车。还有内部坐电车的罚款条例。
————————————————————————
法租界有个垄断的生意,整个租界没人和他抢。店叫做福缘长。是家棺材铺。
因为法租界有个单独的法令。每生产销售一口棺材,要付巡捕房1两银子。每月查账,对不上就罚款。很贵。
所以那家福缘长,店里的棺材是不卖的,一概不卖。只陈列出样。买棺材,掌柜带你去华界。
————————————————————————
旧社会上海是有很多性工作者的(新社会当然也…),这个圈子叫做花国或者花界。那么,旧社会上海到底有多少从业人员呢
直接从业人员7791人。
有花界福尔摩斯做过详细报告。
长三(高级妓`女,出台费3块大洋)
1229人
幺二(中级妓``女,出台费2块大洋)
505人
野鸡4727人
南京路北,浙江路西至泥城桥1906人
浙江路东448人。
福州路石路西至跑马厅1105人。
福州路东出没于青莲阁之扬州妓970人。
法租界八仙桥一带298人
花烟间(传统的窑`子)1050人
小东门565人
新北门外252人
老北门外60人
打狗桥东49人
打狗桥西42人
盆汤弄82人
虹口区之广东妓(俗称咸水妹)
250人
香粉弄
钉棚30人
合计7791人。
除了花烟间外,一妓必有一叶(相当于小姐要有个公主)。长三的随行更多,有房侍、打底大姐等名目。虽然他们不出台,也算是从事此业。
台基(流动楼凤)、私娼等,难以调查。大概也在千人以上。
(想了解长三、幺二、野鸡、花烟间、台基、钉棚什么的,可以看海上花列传。)
————————————————————————
杜月笙从上海辗转到香港,背井离乡。
特别馋一个上海菜,辗转找了德兴馆还是老正兴的师傅去香港服务。
这道菜,是糟钵头。
————————————————————————
区分老一辈上海人,可以问
“面筋是豆制品吗?烤麸是烤的吗?”
老上海会回答:是、不是。
外地人会回答:不是、是。
面筋是面粉里出来的,怎么会是豆制品?
只因限制供应时代,上海买面筋用的粮票是豆票。
而烤麸不是烤的,是“焅(kao)”的。
; 基本上,这地方自公孙瓒之后一千年,就是个看门老大爷的角色。直到安禄山研究硬定……
所以说一个城市的命运啊,当然要看先天的物质条件……
————
哎我去这么快就500了!
好吧以下的一些冷知识纯属道听途说了,说错了你们指出来我再改吧。
北京大规模全民使用厕所据说是起于1900年,也就是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的庚子国难。
之前处理翔的方式是,城里人找个没人的地方就地滑翔,城外的农民进城自己捡。
结果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外农民不敢进城了。结果没过几天八国联军就发现香气逼人……
然后联军就主持修建了第一批旱厕,然后下令随地便溺处罚,之后北京才大量使用厕所。
以上来源来自冯小刚导演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
高晓松老师的说法是以前南城滑翔都要扔龙须沟。但皇上祭天啥的走一条臭水沟附近有点不想要脑袋。于是在这沟上面修了天桥,拱皇上使用。这条沟就被改名叫龙须沟了(飞翔啊)
这俩说法我也不知道哪个是真的。哪位大神如果知道请告诉我,谢谢。
————————
有什么关于上海的冷知识?
作者:慧航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三门路的原名叫做「三民路」,建国后因为太敏感所以改成了谐音。我读博士期间一直住在这条路旁边。
上海之所以简称为「申」,是因为战国时期的春申君。
现在吴淞江的水量比黄浦江要小,但是在明代之前,黄浦江是吴淞江的支流。
上海的另外一个简称「沪」,指的就是吴淞江下游。
苏州河的官方名称应该是吴淞江上海段。
吴淞江的另外一个别称叫做松江。
然而松江并不流经松江。
真正流经松江的,反倒是黄浦江。
吴淞江很早之前有两条支流,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浦也就是现在的黄浦江。
上海浦旁边有个上海镇,后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松江府把松江府城外,上海镇附近的大片土地租给歪果仁,变成租界,「上海」的名字就是从上海镇得来。
下海浦有个下海庙。
早年的时候年轻女性到了香期会提着篮子走过一个桥,去下海庙上香,后来这个桥命名为提篮桥。
提篮桥现在有个监狱,也就是提篮桥监狱,传说监狱里面的篮球比赛,上海财经大学队一直是冠军。
作者:汪惟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现在的南京东路步行街,以前俗称大马路,命名为南京路,是因为南京条约。
因南京条约上海开埠通商,整个上海筑埠始于南京路外滩路头,为纪念此,命名为南京路。
————————————————————————
接上文,南京路再早叫派克路(park,花园路),18xx年由洋人扩建命名。
马路这个词的出现,就是因为这条路。
因常有外国人在这骑马。
————————————————————————
上海话,瘪三。指代的是乞丐。
衣、食、住三缺,是为瘪三。
————————————————————————
上海是1908年有的电车。刚有的时候,很多人反对,因为他们认为乘电车可能会被电死。
这帮反对党还组织了同盟会,宣导亲戚朋友不要坐电车。还有内部坐电车的罚款条例。
————————————————————————
法租界有个垄断的生意,整个租界没人和他抢。店叫做福缘长。是家棺材铺。
因为法租界有个单独的法令。每生产销售一口棺材,要付巡捕房1两银子。每月查账,对不上就罚款。很贵。
所以那家福缘长,店里的棺材是不卖的,一概不卖。只陈列出样。买棺材,掌柜带你去华界。
————————————————————————
旧社会上海是有很多性工作者的(新社会当然也…),这个圈子叫做花国或者花界。那么,旧社会上海到底有多少从业人员呢
直接从业人员7791人。
有花界福尔摩斯做过详细报告。
长三(高级妓`女,出台费3块大洋)
1229人
幺二(中级妓``女,出台费2块大洋)
505人
野鸡4727人
南京路北,浙江路西至泥城桥1906人
浙江路东448人。
福州路石路西至跑马厅1105人。
福州路东出没于青莲阁之扬州妓970人。
法租界八仙桥一带298人
花烟间(传统的窑`子)1050人
小东门565人
新北门外252人
老北门外60人
打狗桥东49人
打狗桥西42人
盆汤弄82人
虹口区之广东妓(俗称咸水妹)
250人
香粉弄
钉棚30人
合计7791人。
除了花烟间外,一妓必有一叶(相当于小姐要有个公主)。长三的随行更多,有房侍、打底大姐等名目。虽然他们不出台,也算是从事此业。
台基(流动楼凤)、私娼等,难以调查。大概也在千人以上。
(想了解长三、幺二、野鸡、花烟间、台基、钉棚什么的,可以看海上花列传。)
————————————————————————
杜月笙从上海辗转到香港,背井离乡。
特别馋一个上海菜,辗转找了德兴馆还是老正兴的师傅去香港服务。
这道菜,是糟钵头。
————————————————————————
区分老一辈上海人,可以问
“面筋是豆制品吗?烤麸是烤的吗?”
老上海会回答:是、不是。
外地人会回答:不是、是。
面筋是面粉里出来的,怎么会是豆制品?
只因限制供应时代,上海买面筋用的粮票是豆票。
而烤麸不是烤的,是“焅(kao)”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