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大明金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十四子的复古派看来,唐人至开元之后就有了暮气,宋人只会拾人牙慧,十分可鄙。
至于元人,呵呵,粗俗之徒不足论耳!
甚至连唐宋八大家,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尚古文”提倡古文运动,是他们的闪光点。
而唐顺之、归有光领导的唐宋派,则觉得行文应该直白些,秦汉时候那种堆砌各种生冷典故,文字佶屈聱牙的风格实在讨厌。应该学学唐宋,尤其是韩柳欧苏等八大家的文章,简明扼要,不重辞藻,而辞章之美跃然纸上。
审美的差异令这两派直接对骂,而且言语极重,偶尔还有人身攻击,放在后世许多论坛都有可能被版主关小黑屋呢。
“虽然各有所美,各有所恶,但是‘言之有物’却是诸君所共识。”徐元佐道:“小子以为,只要言之有物,能为载道之器,皆是一体。故小子读古人文章,只求其实物;读今人文章,只观其载道。至于文风如何,何足道哉?恐怕这也是十四子之本意,而唐宋大家之所求。”
林大春暗笑:果然是少年之人,不知道人心争执,岂会因为一同而存百异?
他道:“言之有理。你可带了往日习作?”
“来得匆忙,并未带来。”徐元佐暗道:往日不写作文,真不好意思。
林大春略有遗憾。
“请大宗师命题,小子这就写来。”徐元佐又道。
林大春心中一动,道:“便以‘少年’为题,写篇古文。”
“敬诺。”徐元佐躬身告退。
徐元佐不知道林大春是怎么想到“少年”这个主题的,但既然出了题目,断然没有讨价换件的道理。更何况“少年”一题,正中徐元佐怀抱。
张元忭听了此题,心中第一个反应是《孟子?万章上》。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意思是说:人在年少的时候,会依恋父母;知道美色。懂得找对象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一心放在君主身上;得不到君主的正反馈,心里就**辣地难受。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念父母。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父母的。我只在伟大的舜的身上看到了。
从立意角度而言,少年一题正是与“立志”、“恒心”、“大孝之始”等等联系起来的。
张元忭不知道徐元佐打算采用哪种文体写,所以大概揣测了一番,觉得难度不大。如果正统来写,可以循着孟子的意思写,无非就是少年之人要立志,且支持以恒。如果要剑走偏锋,可以从《周易》入手,以少年为潜龙,推演十二消息之卦。也能让人惊艳。
张元忭是博学鸿儒,徐元佐却不是。
他是个文科学霸。
第一个反映在他脑中的并非孟子,而是梁启超。
当年梁启超曾有一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少年中国说》。
此文是个将死老朽,前途绝望而写出来寄语后辈的抒情诗,除了文辞上还有些排偶、比喻等可以拿来教中学生写作手法,就只有题目和立意有些价值。
整篇内容都是感情强烈,而逻辑欠缺,就比如脍炙... -->>
在十四子的复古派看来,唐人至开元之后就有了暮气,宋人只会拾人牙慧,十分可鄙。
至于元人,呵呵,粗俗之徒不足论耳!
甚至连唐宋八大家,在他们看来也只有“尚古文”提倡古文运动,是他们的闪光点。
而唐顺之、归有光领导的唐宋派,则觉得行文应该直白些,秦汉时候那种堆砌各种生冷典故,文字佶屈聱牙的风格实在讨厌。应该学学唐宋,尤其是韩柳欧苏等八大家的文章,简明扼要,不重辞藻,而辞章之美跃然纸上。
审美的差异令这两派直接对骂,而且言语极重,偶尔还有人身攻击,放在后世许多论坛都有可能被版主关小黑屋呢。
“虽然各有所美,各有所恶,但是‘言之有物’却是诸君所共识。”徐元佐道:“小子以为,只要言之有物,能为载道之器,皆是一体。故小子读古人文章,只求其实物;读今人文章,只观其载道。至于文风如何,何足道哉?恐怕这也是十四子之本意,而唐宋大家之所求。”
林大春暗笑:果然是少年之人,不知道人心争执,岂会因为一同而存百异?
他道:“言之有理。你可带了往日习作?”
“来得匆忙,并未带来。”徐元佐暗道:往日不写作文,真不好意思。
林大春略有遗憾。
“请大宗师命题,小子这就写来。”徐元佐又道。
林大春心中一动,道:“便以‘少年’为题,写篇古文。”
“敬诺。”徐元佐躬身告退。
徐元佐不知道林大春是怎么想到“少年”这个主题的,但既然出了题目,断然没有讨价换件的道理。更何况“少年”一题,正中徐元佐怀抱。
张元忭听了此题,心中第一个反应是《孟子?万章上》。
“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意思是说:人在年少的时候,会依恋父母;知道美色。懂得找对象了,就倾慕年轻美貌的女子;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一心放在君主身上;得不到君主的正反馈,心里就**辣地难受。具有最大孝心的人,才能终身眷念父母。到了五十岁上还眷念父母的。我只在伟大的舜的身上看到了。
从立意角度而言,少年一题正是与“立志”、“恒心”、“大孝之始”等等联系起来的。
张元忭不知道徐元佐打算采用哪种文体写,所以大概揣测了一番,觉得难度不大。如果正统来写,可以循着孟子的意思写,无非就是少年之人要立志,且支持以恒。如果要剑走偏锋,可以从《周易》入手,以少年为潜龙,推演十二消息之卦。也能让人惊艳。
张元忭是博学鸿儒,徐元佐却不是。
他是个文科学霸。
第一个反映在他脑中的并非孟子,而是梁启超。
当年梁启超曾有一篇收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少年中国说》。
此文是个将死老朽,前途绝望而写出来寄语后辈的抒情诗,除了文辞上还有些排偶、比喻等可以拿来教中学生写作手法,就只有题目和立意有些价值。
整篇内容都是感情强烈,而逻辑欠缺,就比如脍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