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国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24章 南北差异
为确保人民党的选票,在大选来临前,以袁金铠为代表的人民党高层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各地支部成立选举委员会,全力以赴确保本党党员当选。在北疆范围内,国民党、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惟有人民党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从人民之友时期就开始了),掌握了庞大而牢固的基层资源,再加上北疆这一年来推行的政策,使得选举毫无悬念。为防止各地土豪劣绅、地主老财把持选举,警察盯得格外严格,按照葛洪义的指示,凡是许诺当选后送什么什么回馈选民的,一律以贿选论处,取消资格;凡是威胁如不选我,让你们好看这类话的,也一律予以严惩。任何人要发表演说,必须事先报请警察分局或派出所批准,否则视为扰乱社会治安,当场取缔,并取消候选资格。
在有组织、有准备的选举工作面前,任何歪门邪道的招数都是无济于事,人民党不用歪门邪道,只要把这一年来的功劳一讲,基本可以胜出。按照秦时竹的话说,选举这个东西就是类似于野地遇熊,不用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还有一个快就行了。在选举中,不用宣传人民党最好、第一之类的话,只要把事实一摆,说人民党比其它党好就可以了。
因此,各地基本都是人民党党员或人民党的支持者当选。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乡绅,虽然支持人民党的政策,但抱着“君子不党”的固有思维,并不愿意入党。对他们的当选,前去视察的各路高层官员,也及时予以了祝贺,希望他们为地方建设出力。为家乡父老出力。
人民党曾经有过分工,南方选举由张謇负责,突出经济因素、精英因素(人民党南方局的党员大多数都是精英分子,人数虽少,不到5000,但能量极大),努力争取在省、国家一级当选;北方选举,要深入基层。层层动员,确保从上到下都是人民党成员。
在议员构成中,秦时竹也有一个设想,虽然在人口比例中,农工足足占了8成以上,但农工由于缺乏知识,能成为选民的很少,只有靠他们中地少数人才能弥补;而工人群体。则特别要求技术人员当选。在选民群体中,地主富农阶层占了半数,但相对来说,这些人尤其是地主阶层,心态比较狭隘。不能过多放置名额,否则各地议会中保守势力偏大,对推行改革不利。在城市中,秦时竹最为倚重和看好的是知识分子阶层和工商业阶层。前者有其固有的为民请命情结(指群体意义上),有利于为弱势群体(工、农)代言,而且视野开阔,真正懂得中国需要些什么,他们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工商业阶层(小资产阶级)虽然看重利益,但是商业、实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进步的社会,他们是中国能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秦时竹认为应该由人民党来充当这个重要使命,或者说应该由他们7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为自己贴金,毕竟只有他们才明白真实的历史上中国有多痛苦,只有他们才明白中国发展的道路有多曲折,也只有他们才能称得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至于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竞选,无非都是那一套,说什么:兴办实业、振兴教育。减轻人民负担等等。稍微有所特色的是加强地方建设,如兴修水利。建筑道路等。人民党在谋定竞选计划时,考虑到选民对于真正的民主自由并不熟悉,讲满口大道理还不如讲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特别是在农村,保守气息较浓厚,宣扬善政比提出今后规划更有说服力。于是乎,秦时竹执政以来的好处又被天花乱坠地吹捧一通,实事求是地说,不乏夸大成分。但有两个要旨是牢牢被抓住了,一是减税,这是每户人家都可以切实感受到的;二是开垦,很多少地、无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在北疆,这种解决方法实际上具有根本性的解决意义,也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以增量资产解决土地问题是人民党农村政策地一大特色,大大缓解了农村危机,尤其又以山西最为显著。铁路修建、开垦扩大和高利贷的变相解决,使得小民们懂得了现政权虽然称不上十全十美,但比前清是好了十倍不止,如果不与现政权合作,不投人民党的票,换作是别人来执政,结果可能会糟糕。中国农民都是朴素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会记得一辈子。(国民党退到台湾后,也实行了土地改革,那些得到土地地农民,不管国民党后来有多少*和问题,都一边倒地投票给国民党;又比如*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三年自然灾害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依然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激进的人也许会考虑类似于像*一直提倡的那种土地革命政策,但秦时竹认为过于激烈,既然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存在和平赎买的机遇,能和平过渡当然是最好。不要说地主、富农不会接受没收土地然后重新分配的方案,凡是有土地的人,不管多少,都不会接受这样地方案。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地主的命根子,若是不顾现实重新分配,只能造成阶级对抗,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不利的,这是从政治角度考虑。
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能得出这个结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证明,市场经济比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都要有活力的多,在这个体系下,土地兼并是必然的逻辑结果,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哪怕现在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在不远地将来,兼并现象必然会重新出现。中国历代王朝... -->>
第124章 南北差异
为确保人民党的选票,在大选来临前,以袁金铠为代表的人民党高层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各地支部成立选举委员会,全力以赴确保本党党员当选。在北疆范围内,国民党、共和党和民主党都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惟有人民党通过这些年来的建设(从人民之友时期就开始了),掌握了庞大而牢固的基层资源,再加上北疆这一年来推行的政策,使得选举毫无悬念。为防止各地土豪劣绅、地主老财把持选举,警察盯得格外严格,按照葛洪义的指示,凡是许诺当选后送什么什么回馈选民的,一律以贿选论处,取消资格;凡是威胁如不选我,让你们好看这类话的,也一律予以严惩。任何人要发表演说,必须事先报请警察分局或派出所批准,否则视为扰乱社会治安,当场取缔,并取消候选资格。
在有组织、有准备的选举工作面前,任何歪门邪道的招数都是无济于事,人民党不用歪门邪道,只要把这一年来的功劳一讲,基本可以胜出。按照秦时竹的话说,选举这个东西就是类似于野地遇熊,不用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还有一个快就行了。在选举中,不用宣传人民党最好、第一之类的话,只要把事实一摆,说人民党比其它党好就可以了。
因此,各地基本都是人民党党员或人民党的支持者当选。当然其中也有不少乡绅,虽然支持人民党的政策,但抱着“君子不党”的固有思维,并不愿意入党。对他们的当选,前去视察的各路高层官员,也及时予以了祝贺,希望他们为地方建设出力。为家乡父老出力。
人民党曾经有过分工,南方选举由张謇负责,突出经济因素、精英因素(人民党南方局的党员大多数都是精英分子,人数虽少,不到5000,但能量极大),努力争取在省、国家一级当选;北方选举,要深入基层。层层动员,确保从上到下都是人民党成员。
在议员构成中,秦时竹也有一个设想,虽然在人口比例中,农工足足占了8成以上,但农工由于缺乏知识,能成为选民的很少,只有靠他们中地少数人才能弥补;而工人群体。则特别要求技术人员当选。在选民群体中,地主富农阶层占了半数,但相对来说,这些人尤其是地主阶层,心态比较狭隘。不能过多放置名额,否则各地议会中保守势力偏大,对推行改革不利。在城市中,秦时竹最为倚重和看好的是知识分子阶层和工商业阶层。前者有其固有的为民请命情结(指群体意义上),有利于为弱势群体(工、农)代言,而且视野开阔,真正懂得中国需要些什么,他们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工商业阶层(小资产阶级)虽然看重利益,但是商业、实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放、进步的社会,他们是中国能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秦时竹认为应该由人民党来充当这个重要使命,或者说应该由他们7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为自己贴金,毕竟只有他们才明白真实的历史上中国有多痛苦,只有他们才明白中国发展的道路有多曲折,也只有他们才能称得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至于选举过程中,候选人竞选,无非都是那一套,说什么:兴办实业、振兴教育。减轻人民负担等等。稍微有所特色的是加强地方建设,如兴修水利。建筑道路等。人民党在谋定竞选计划时,考虑到选民对于真正的民主自由并不熟悉,讲满口大道理还不如讲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特别是在农村,保守气息较浓厚,宣扬善政比提出今后规划更有说服力。于是乎,秦时竹执政以来的好处又被天花乱坠地吹捧一通,实事求是地说,不乏夸大成分。但有两个要旨是牢牢被抓住了,一是减税,这是每户人家都可以切实感受到的;二是开垦,很多少地、无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在北疆,这种解决方法实际上具有根本性的解决意义,也是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以增量资产解决土地问题是人民党农村政策地一大特色,大大缓解了农村危机,尤其又以山西最为显著。铁路修建、开垦扩大和高利贷的变相解决,使得小民们懂得了现政权虽然称不上十全十美,但比前清是好了十倍不止,如果不与现政权合作,不投人民党的票,换作是别人来执政,结果可能会糟糕。中国农民都是朴素的,谁对他们好,他们会记得一辈子。(国民党退到台湾后,也实行了土地改革,那些得到土地地农民,不管国民党后来有多少*和问题,都一边倒地投票给国民党;又比如*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三年自然灾害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依然能得到农民的拥护)
激进的人也许会考虑类似于像*一直提倡的那种土地革命政策,但秦时竹认为过于激烈,既然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存在和平赎买的机遇,能和平过渡当然是最好。不要说地主、富农不会接受没收土地然后重新分配的方案,凡是有土地的人,不管多少,都不会接受这样地方案。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地主的命根子,若是不顾现实重新分配,只能造成阶级对抗,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不利的,这是从政治角度考虑。
从经济角度考虑也能得出这个结论: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证明,市场经济比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都要有活力的多,在这个体系下,土地兼并是必然的逻辑结果,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成功和失败。哪怕现在实现了土地平均分配,在不远地将来,兼并现象必然会重新出现。中国历代王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