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重生之官路商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百零章 谁来牵头
凌晨还飘着小雨,张恪、叶建斌、陈信生、孙尚义刚刚乘车赶到叶臻民在港岛西区的红砖别墅里,路灯在细雨里发散着昏黄的光晕,照着湿滑的水泥汀路面。
“这么晚有什么事情?”叶臻民之前只是接到张恪的电话说是有较重要的事情要跟他当面汇报,他到香港来之后,每天都要过了凌晨两三点才会去睡觉,便让张恪他们直接到他临时住处来谈事情。
金融风暴还在东南亚的上空肆虐,亚洲其他国家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香港金融市场也只能说是表面维持着平静,夜里倒是很少有人能安然的睡下。
雨滴轻拍在书房窗户的玻璃上,张恪将事情的原委说出来。
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复杂。早在九五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当局为了加速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决定在吉隆坡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复制台湾的电子产业发展模式。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是以台积电为基石的,马来西亚政府就积极推动在多媒体超级走廊内筹资建造一座晶圆厂。
最初牵头的投资方是马来西亚大富豪、郭氏集团董事局主席郭松延。
九六年下半年筹备之初,郭氏集团财力雄厚,马来西亚的华人富商在整个华人商圈内赫赫有名,投资晶圆厂最关键的倒不是动辄十几二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而是制造技术、设备的获得与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
从现实的解度去考虑,在马来西亚要投资建晶圆厂,惟有从新加坡与台湾的晶圆厂才能拉到大批量的成熟的技术人员;新加坡方面倒是愿意转让部分的晶圆制造技术,郭松延只能将技术人员的获得寄望从台积电、世大积电这两家台湾晶圆厂拉人。
大概是年初时,柳志成才被郭松延找上,一同参与了马来西亚的晶圆厂投资计划。
为了不至于引起台积电、世大积电的警惕,郭松延、柳志成等投资人一直都没有公开马来西亚的晶圆厂投资计划。
秘密筹了这么久,都准备正式注册公司时,东南亚金融风暴突然袭来,马来西亚国内仅在泰国之后十天就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郭氏集团旗下的企业陡然间遭受重创,此时筹资自救还来不及,哪有太多富裕的资金去投资晶圆厂?
金融风暴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东南亚经济却惨遭蹂躏,进出口贸易锐减,电子产业的行业景气度,也在一个月的时间陡然降低到历史的低点,此时在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内继续十数亿美元的投资看上去不再是一项明智的举动,之前的投资方都纷纷撤消投资意向,自然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经济形势恶化,当初允诺给这项投资计划贷款的马来西亚各金融机构此时也被迫收缩银根,之前的承诺没人愿意在再提。
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方只是中止一项还没有全面开展的投资项目而已。
柳志成不仅是投资人之一,更是直接参与了筹建过程。在这半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台积电一些聘用合同即将到期的技术人员私下里达成同识。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在柳志成的影响下,已有三十多名工程师在与台积电的聘用合同期满之后没有续约选择离开台积电前往马来西亚开展晶圆厂筹建前期的技术筹备工作。
其他投资方拍拍屁股走掉顶多损失一些数额并不大的前期投入,但是柳志成却需要为已经离开台积电的那一批工程师负责。
不管怎么说,他参与投资筹建马来西亚晶圆厂的事情也不可能隐瞒多久,他与张忠谋之间的关系早就紧张,就算继续留在台积电,他与他手下那一批有心离开台积电的工程师就会给彻底的踩在脚底下,直到给其他人完全替代为止……
柳志成与他手下那批工程师最好的出路就是将晶圆厂的投资计划继续实施下去;晶圆厂的投资计划牵头人的重任也就从郭松延转移到柳志成头上。
既然之前的投资方大多撤消投资意向,柳志成只能另找投资人,这便是他近期一直滞留在香港的原因。香港不仅是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更是华人商圈的中心,貌似香港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
事实上,香港承受的压力不少,恒生指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重挫三分之一,已经意味的熊市的降临,楼市苦苦支撑一个月之后,也扛不下的势头,前期活跃的楼市近期交易量已经萎缩到极点,楼市的雪崩以及香港的经济衰退已经可以清晰预见;最为致命的,目前主流的观点,金融风暴还会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直到遇到张恪他们之前,柳志成此行并不顺利。
柳志成所遭受的窘境,让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争取项目的控制权,偶然遇到孙尚义就请孙尚义引荐锦湖众人,有着病来乱投医的惶急。
“啊,这样啊……”听张恪说清楚事情的原委,叶臻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思虑了片刻,看着张恪,“要将这个项目拿回到内地?”目光里有着些期待。
“不能将这个项目拿回国内,我哪有闲工夫这么晚还瞎起劲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单纯晶圆厂的投资,可能几年内都无法顺利赢利,只有建在内地,牢牢控制在手心里,才符合锦湖的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张恪笑着说,“可是难度太大,可能折腾了许久到最后还是发现在瞎起劲。”
“说说看,现实中的难度有多大……”叶臻民抱胸坐在书桌一角,他的姿势总是很随意,虽然媒体将他理解成一个过度悲观的学者型官员,然后他早在一年前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体系提出的尖锐批评却准确的指出这起金融风暴突如其来背后的深刻诱因,使他在经济学界声名大震。
“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你来介绍情况吧……”张恪将球踢给陈信生。
“第一是资金的问题,建一座八英寸的晶圆厂,一般说来要有十二到十五亿美元的投资预算才够用……第二是制造技术与生产设备的引进问题,美日以及欧洲等国都对国内封锁相关制造技术及生产设备的出口……第三是技术团队的问题,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极为难求,这也是晶圆厂投资被喻为‘半倒体’——这个‘倒’是倒下的倒——的关键原因……”陈信生对这潭水的深浅了解极为透彻,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都娓娓道来,“据我所知,张忠谋、柳志成等一批人离开德仪回台湾筹建台积电时,高层管理人员就希望从内地聘用技术人员加以培养,籍此希望能对内地的电子产业有... -->>
第六百零章 谁来牵头
凌晨还飘着小雨,张恪、叶建斌、陈信生、孙尚义刚刚乘车赶到叶臻民在港岛西区的红砖别墅里,路灯在细雨里发散着昏黄的光晕,照着湿滑的水泥汀路面。
“这么晚有什么事情?”叶臻民之前只是接到张恪的电话说是有较重要的事情要跟他当面汇报,他到香港来之后,每天都要过了凌晨两三点才会去睡觉,便让张恪他们直接到他临时住处来谈事情。
金融风暴还在东南亚的上空肆虐,亚洲其他国家也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香港金融市场也只能说是表面维持着平静,夜里倒是很少有人能安然的睡下。
雨滴轻拍在书房窗户的玻璃上,张恪将事情的原委说出来。
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不复杂。早在九五年初,马来西亚政府当局为了加速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决定在吉隆坡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复制台湾的电子产业发展模式。
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是以台积电为基石的,马来西亚政府就积极推动在多媒体超级走廊内筹资建造一座晶圆厂。
最初牵头的投资方是马来西亚大富豪、郭氏集团董事局主席郭松延。
九六年下半年筹备之初,郭氏集团财力雄厚,马来西亚的华人富商在整个华人商圈内赫赫有名,投资晶圆厂最关键的倒不是动辄十几二十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而是制造技术、设备的获得与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
从现实的解度去考虑,在马来西亚要投资建晶圆厂,惟有从新加坡与台湾的晶圆厂才能拉到大批量的成熟的技术人员;新加坡方面倒是愿意转让部分的晶圆制造技术,郭松延只能将技术人员的获得寄望从台积电、世大积电这两家台湾晶圆厂拉人。
大概是年初时,柳志成才被郭松延找上,一同参与了马来西亚的晶圆厂投资计划。
为了不至于引起台积电、世大积电的警惕,郭松延、柳志成等投资人一直都没有公开马来西亚的晶圆厂投资计划。
秘密筹了这么久,都准备正式注册公司时,东南亚金融风暴突然袭来,马来西亚国内仅在泰国之后十天就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郭氏集团旗下的企业陡然间遭受重创,此时筹资自救还来不及,哪有太多富裕的资金去投资晶圆厂?
金融风暴才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东南亚经济却惨遭蹂躏,进出口贸易锐减,电子产业的行业景气度,也在一个月的时间陡然降低到历史的低点,此时在马来西亚多媒体超级走廊内继续十数亿美元的投资看上去不再是一项明智的举动,之前的投资方都纷纷撤消投资意向,自然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经济形势恶化,当初允诺给这项投资计划贷款的马来西亚各金融机构此时也被迫收缩银根,之前的承诺没人愿意在再提。
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方只是中止一项还没有全面开展的投资项目而已。
柳志成不仅是投资人之一,更是直接参与了筹建过程。在这半年时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与台积电一些聘用合同即将到期的技术人员私下里达成同识。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在柳志成的影响下,已有三十多名工程师在与台积电的聘用合同期满之后没有续约选择离开台积电前往马来西亚开展晶圆厂筹建前期的技术筹备工作。
其他投资方拍拍屁股走掉顶多损失一些数额并不大的前期投入,但是柳志成却需要为已经离开台积电的那一批工程师负责。
不管怎么说,他参与投资筹建马来西亚晶圆厂的事情也不可能隐瞒多久,他与张忠谋之间的关系早就紧张,就算继续留在台积电,他与他手下那一批有心离开台积电的工程师就会给彻底的踩在脚底下,直到给其他人完全替代为止……
柳志成与他手下那批工程师最好的出路就是将晶圆厂的投资计划继续实施下去;晶圆厂的投资计划牵头人的重任也就从郭松延转移到柳志成头上。
既然之前的投资方大多撤消投资意向,柳志成只能另找投资人,这便是他近期一直滞留在香港的原因。香港不仅是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更是华人商圈的中心,貌似香港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还没有受到金融风暴的直接冲击。
事实上,香港承受的压力不少,恒生指数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重挫三分之一,已经意味的熊市的降临,楼市苦苦支撑一个月之后,也扛不下的势头,前期活跃的楼市近期交易量已经萎缩到极点,楼市的雪崩以及香港的经济衰退已经可以清晰预见;最为致命的,目前主流的观点,金融风暴还会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直到遇到张恪他们之前,柳志成此行并不顺利。
柳志成所遭受的窘境,让他根本就没有资格争取项目的控制权,偶然遇到孙尚义就请孙尚义引荐锦湖众人,有着病来乱投医的惶急。
“啊,这样啊……”听张恪说清楚事情的原委,叶臻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思虑了片刻,看着张恪,“要将这个项目拿回到内地?”目光里有着些期待。
“不能将这个项目拿回国内,我哪有闲工夫这么晚还瞎起劲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单纯晶圆厂的投资,可能几年内都无法顺利赢利,只有建在内地,牢牢控制在手心里,才符合锦湖的利益,也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张恪笑着说,“可是难度太大,可能折腾了许久到最后还是发现在瞎起劲。”
“说说看,现实中的难度有多大……”叶臻民抱胸坐在书桌一角,他的姿势总是很随意,虽然媒体将他理解成一个过度悲观的学者型官员,然后他早在一年前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体系提出的尖锐批评却准确的指出这起金融风暴突如其来背后的深刻诱因,使他在经济学界声名大震。
“你是专业人士,还是你来介绍情况吧……”张恪将球踢给陈信生。
“第一是资金的问题,建一座八英寸的晶圆厂,一般说来要有十二到十五亿美元的投资预算才够用……第二是制造技术与生产设备的引进问题,美日以及欧洲等国都对国内封锁相关制造技术及生产设备的出口……第三是技术团队的问题,稳定可靠的技术团队极为难求,这也是晶圆厂投资被喻为‘半倒体’——这个‘倒’是倒下的倒——的关键原因……”陈信生对这潭水的深浅了解极为透彻,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也都娓娓道来,“据我所知,张忠谋、柳志成等一批人离开德仪回台湾筹建台积电时,高层管理人员就希望从内地聘用技术人员加以培养,籍此希望能对内地的电子产业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