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回到明朝做千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3章 期望()
黄来福转头看去,却是两个家丁打扮的人萎萎缩缩地过来。从以前黄来福的记忆中,黄来福知道这就是前些日那两个护卫自己出游的人。一个叫江大忠,一个叫杨小驴的。
江大忠今年19岁,人如其名,长得黝黑粗壮,性子憨厚朴实。杨小驴今年20岁,人长得白静些,性情较机敏。
二人一个是五寨堡所城本部的江百户之子,一个是所城本部的杨百户之子,都是从小就被选为黄思豪的家丁。前些年黄来福被确定为舍人资格后,黄思豪又将二人划为黄来福的贴身随从。
二人知道黄来福将来就是接替五寨堡千户一职的人,做得好的话,自己也将成为黄来福的亲信,他们的前程都在黄来福的掌握中,二人自然是对黄来福尽心服侍,不敢怠慢。
而平时黄来福的勇力也让他们畏惧佩服。虽说黄来福年纪比二人都小,二人却都不敢小瞧他,平时都是鞍前马后地服侍,惟恐黄来福有什么不满意。
年初黄来福外出游历时,二人作为贴身随从护卫,都很尽力,让黄来福很是满意。这一路上倒也顺利,二人都想回到五寨堡后,不但少爷会对自己更加依重不说,老爷也会对自己嘉奖一番。
哪知道飞来横祸,黄来福出事了,黄思豪不由雷霆大怒,将二人重重地责罚了一番,要不是江百户和杨百户厚着脸皮替儿子求情,就要将二人开革出家丁队。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要看黄来福康复的情况。黄来福可说是黄思豪最大的希望,如果黄来福什么三长两短,黄思豪绝了指望,自然不会再给江百户和杨百户好脸色。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身为百户之子,倒不象普通军户那样饥寒交迫,入了黄思豪的家丁队,也不是为了吃饱饭去。不过在卫所中,如果不是主将的亲信家丁,一般在卫所中也就没有什么前途而言。
所以二人这几天都在祈祷黄来福没事,虽然二人都是挨了黄思豪的20军棍,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还是每天坚持来打探黄来福的消息,否则万一黄来福出了什么事,二人怕是从此前景暗淡了。
说起家丁,这个词在明末出现得比较多,比如万历21年朝鲜之役,大将李如松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参加碧蹄馆战斗。一般而言,家丁出现于明万历初期,以前只有护卫主将的亲兵。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他们都是为将者的心腹,相对于普通军户,他们待遇优厚,家丁死了有抚恤,残疾了家主会养老。他们的装备精良,饷银优先供应,甚至家主以吃兵血,克扣军饷,盘剥其他士兵的饷银来养活这些家丁。
他们和家主将领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在战场上,一般将领舍不得让他们上战场,但是只要上了,这些人都是决对的作战主力。
不过建养家丁不易,平时需要大把的银钱,五寨堡一个穷苦的地方,黄思豪再克扣其他军士的粮饷,竭尽全力,也不过养了50个家丁而以,再加上不到10个的亲兵。
黄来福让黄灵斌先走,自己停下脚步,两个小子萎萎缩缩地过来,见黄来福生龙活虎的,一副完全康复的样子,二人都是眼中露出喜悦之色。
杨小驴鬼鬼祟祟地走到黄来福跟前,仔细地打量了黄来福一阵,才有些不敢相信地低声道:“少爷,您……您真的没事了?”
黄来福嗯了一声:“我没事了,你们不用担心。”对这两个小子,他还是很有好感的,黄来福以前的记忆中,他们做事一向很尽心,很得自己的器重。此次出事,也怪不到二人的头上。再说,自己到这大明朝来,还是需要一些亲信心腹的,二人正好用上。
杨小驴如释重负地呼了口气,拍了拍胸口道:“那就好,那就好,少爷不知道,这些天,可把小的急死了。”
江大忠在旁裂开大嘴笑道:“我早说过不用担心,少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小驴就是不相信我的话。”
杨小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知道了,你厉害了,行了吧?”
江大忠更是得意,张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黄来福站着身材比江大忠还要高大,他看二人行动间似有些不便,便说道:“听说你们二人被我爹责罚了,没事了吧。”
江大忠憨笑道:“没事,少爷不用担心,20军棍而以,大忠当天就行走自如了。只要少爷不出事,大忠就算被老爷打几军棍,又算什么?”
杨小驴也是忙着在旁表白。
黄来福在二人肩膀上各拍了一下,拍得二人龇牙咧嘴。他说道:“你俩小子,总算有良心,好了,先去吃饭,吃过后,我还要出去办点事。”说着他就走了。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忙跟上。
黄家这个千户宅和山西那些普通的四合院没什么区别。如果放在太原等地,只算是当时一个普通地主的居屋,不过在这五寨堡所城中,已经算是这里最好的房屋了。
九边中,山西镇一向贫穷,加上五寨堡这地方在山本镇也不是什么要冲之地,能获取钱财的路子更少,自然整个五寨堡都光鲜不到哪去。
不过好歹黄思豪也是五寨堡的千户,代代世袭,百年来,这里的良田大多被黄家占有,加上当时卫所中普遍克扣军士粮饷的风气。因此,黄家的普通地主生活还是有的,平时家人可以时不时吃些鱼肉,至于普通的军户……
在走向北房堂屋的时候,黄来福还是颇有兴致地打量四周,虽说这些景色自己记忆都有,但自己亲眼看了,还是有一种难言的体会,怎么说呢,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
走到北房的堂屋内时,屋内都是人,千户宅的家人全部都在这了。一张大桌上已是摆满了酒菜,几个小孩已是在那里叫嚷不休了。和后世不同,虽然明时北方人家早普遍使用火炕,但吃饭还是放在堂屋的大桌上,不象后世将饭桌缩小,移到炕上去了。
黄来福看了一下,菜肴还是很丰富的。加上拼板的大桌上摆着大盘的烧猪肉,大肥鸡,烧... -->>
第3章 期望()
黄来福转头看去,却是两个家丁打扮的人萎萎缩缩地过来。从以前黄来福的记忆中,黄来福知道这就是前些日那两个护卫自己出游的人。一个叫江大忠,一个叫杨小驴的。
江大忠今年19岁,人如其名,长得黝黑粗壮,性子憨厚朴实。杨小驴今年20岁,人长得白静些,性情较机敏。
二人一个是五寨堡所城本部的江百户之子,一个是所城本部的杨百户之子,都是从小就被选为黄思豪的家丁。前些年黄来福被确定为舍人资格后,黄思豪又将二人划为黄来福的贴身随从。
二人知道黄来福将来就是接替五寨堡千户一职的人,做得好的话,自己也将成为黄来福的亲信,他们的前程都在黄来福的掌握中,二人自然是对黄来福尽心服侍,不敢怠慢。
而平时黄来福的勇力也让他们畏惧佩服。虽说黄来福年纪比二人都小,二人却都不敢小瞧他,平时都是鞍前马后地服侍,惟恐黄来福有什么不满意。
年初黄来福外出游历时,二人作为贴身随从护卫,都很尽力,让黄来福很是满意。这一路上倒也顺利,二人都想回到五寨堡后,不但少爷会对自己更加依重不说,老爷也会对自己嘉奖一番。
哪知道飞来横祸,黄来福出事了,黄思豪不由雷霆大怒,将二人重重地责罚了一番,要不是江百户和杨百户厚着脸皮替儿子求情,就要将二人开革出家丁队。
不过最后的结果,还要看黄来福康复的情况。黄来福可说是黄思豪最大的希望,如果黄来福什么三长两短,黄思豪绝了指望,自然不会再给江百户和杨百户好脸色。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身为百户之子,倒不象普通军户那样饥寒交迫,入了黄思豪的家丁队,也不是为了吃饱饭去。不过在卫所中,如果不是主将的亲信家丁,一般在卫所中也就没有什么前途而言。
所以二人这几天都在祈祷黄来福没事,虽然二人都是挨了黄思豪的20军棍,行动有些不便,不过还是每天坚持来打探黄来福的消息,否则万一黄来福出了什么事,二人怕是从此前景暗淡了。
说起家丁,这个词在明末出现得比较多,比如万历21年朝鲜之役,大将李如松不欲他兵分其功,潜率家丁二千人,参加碧蹄馆战斗。一般而言,家丁出现于明万历初期,以前只有护卫主将的亲兵。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他们都是为将者的心腹,相对于普通军户,他们待遇优厚,家丁死了有抚恤,残疾了家主会养老。他们的装备精良,饷银优先供应,甚至家主以吃兵血,克扣军饷,盘剥其他士兵的饷银来养活这些家丁。
他们和家主将领一荣皆荣,一损俱损,在战场上,一般将领舍不得让他们上战场,但是只要上了,这些人都是决对的作战主力。
不过建养家丁不易,平时需要大把的银钱,五寨堡一个穷苦的地方,黄思豪再克扣其他军士的粮饷,竭尽全力,也不过养了50个家丁而以,再加上不到10个的亲兵。
黄来福让黄灵斌先走,自己停下脚步,两个小子萎萎缩缩地过来,见黄来福生龙活虎的,一副完全康复的样子,二人都是眼中露出喜悦之色。
杨小驴鬼鬼祟祟地走到黄来福跟前,仔细地打量了黄来福一阵,才有些不敢相信地低声道:“少爷,您……您真的没事了?”
黄来福嗯了一声:“我没事了,你们不用担心。”对这两个小子,他还是很有好感的,黄来福以前的记忆中,他们做事一向很尽心,很得自己的器重。此次出事,也怪不到二人的头上。再说,自己到这大明朝来,还是需要一些亲信心腹的,二人正好用上。
杨小驴如释重负地呼了口气,拍了拍胸口道:“那就好,那就好,少爷不知道,这些天,可把小的急死了。”
江大忠在旁裂开大嘴笑道:“我早说过不用担心,少爷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没事的,小驴就是不相信我的话。”
杨小驴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我知道了,你厉害了,行了吧?”
江大忠更是得意,张着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
黄来福站着身材比江大忠还要高大,他看二人行动间似有些不便,便说道:“听说你们二人被我爹责罚了,没事了吧。”
江大忠憨笑道:“没事,少爷不用担心,20军棍而以,大忠当天就行走自如了。只要少爷不出事,大忠就算被老爷打几军棍,又算什么?”
杨小驴也是忙着在旁表白。
黄来福在二人肩膀上各拍了一下,拍得二人龇牙咧嘴。他说道:“你俩小子,总算有良心,好了,先去吃饭,吃过后,我还要出去办点事。”说着他就走了。
江大忠、杨小驴二人忙跟上。
黄家这个千户宅和山西那些普通的四合院没什么区别。如果放在太原等地,只算是当时一个普通地主的居屋,不过在这五寨堡所城中,已经算是这里最好的房屋了。
九边中,山西镇一向贫穷,加上五寨堡这地方在山本镇也不是什么要冲之地,能获取钱财的路子更少,自然整个五寨堡都光鲜不到哪去。
不过好歹黄思豪也是五寨堡的千户,代代世袭,百年来,这里的良田大多被黄家占有,加上当时卫所中普遍克扣军士粮饷的风气。因此,黄家的普通地主生活还是有的,平时家人可以时不时吃些鱼肉,至于普通的军户……
在走向北房堂屋的时候,黄来福还是颇有兴致地打量四周,虽说这些景色自己记忆都有,但自己亲眼看了,还是有一种难言的体会,怎么说呢,有一种历史沧桑的感觉。
走到北房的堂屋内时,屋内都是人,千户宅的家人全部都在这了。一张大桌上已是摆满了酒菜,几个小孩已是在那里叫嚷不休了。和后世不同,虽然明时北方人家早普遍使用火炕,但吃饭还是放在堂屋的大桌上,不象后世将饭桌缩小,移到炕上去了。
黄来福看了一下,菜肴还是很丰富的。加上拼板的大桌上摆着大盘的烧猪肉,大肥鸡,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