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回到明朝做千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28章 经验交流、开始攻城
黄来福换了一身便服,来到朱正色的营帐中,就算黄来福是副总兵,也需要经过种种复杂的盘查,最后才到朱正色的帐内,而且江大忠等亲随家丁,还要留在帐外。
果然高级文官待遇就是不一样,在朱正色的营帐内,还布置有一个书房,古香古色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气氛就是不一样。
帐内没有别的人,只有朱正色含笑地坐在一张书桌旁看着黄来福,他也换了一身的便服,三络长须,很有儒雅文人的味道。
在此时的大明中期,就是一镇总兵,见了巡抚,总督之类的文官,也要跪下磕头,更不要说黄来福只是一个副总兵了。黄来福没有迟疑,他跪下向朱正色磕头道:“末将黄来福,见过巡抚朱大人。”
朱正色等黄来福结结实实地磕了几个头,才伸出手道:“此时并末谈军务,黄将军何必多礼,请起吧。”
黄来福心中大骂:“没有谈军务……不用多礼,那你还看着我磕头?我操!”
面上,黄来福却是满面笑容地起来,道:“巡抚大人宽厚,只是末将却是不可失礼。”
在朱正色赞许地点头时,黄来福话风一转,道:“未知朱大人招末将来,所为何事?”
朱正色抚须笑道:“也没什么事,只是招黄将军前来聊聊。”
他指着旁边的椅子道:“来,坐坐坐,在老夫这,黄将军千万不要拘束。”
黄来福谢过坐下后,朱正色道:“老夫也看过黄将军带的兵马,果是虎狼之师。有黄将军这样的兵马,真乃是朝廷之福啊。”
黄来福道:“大人过奖了,勤于任事,苦练兵马,这乃是末将的本份。”
朱正色点了点头,话风一转,道:“未知黄将军对眼下这场战事如何看法?”
黄来福道:“朝廷大军云集,用不了多长时间,宁夏贼总会平定,最重要的是平乱后的家园重建问题。”
朱正色觉得黄来福说话很新鲜,他指着黄来福笑道:“说得好,黄将军是说到老夫心里去了。”
他叹道:“纵观此次宁夏边军之乱,归其原因,还是宁夏镇缺粮少饷之故,如果边军粮饷充足,想必不会有此次之乱。只是宁夏地方残破,朝廷又用度紧张,拨粮拨饷,也是有心无力啊。老夫身为宁夏巡抚,将来要接这个乱摊子,也是头疼。”
说着他拍了拍自己的头,黄来福也是沉吟起来。身为后来人,他当然知道大明以后的财政情况。约从明中期起来,大明财政总收入一年约有三千多万两银子,看起来不少。这过这其中由中央支配的,只有几百万两银子,余者都由地方政府和各军镇分配了。
特别是各边镇,更是吃钱大户。北方多个边镇,到了万历年时,平时没有战事,一年的粮饷等各种支出都要八百多万两银子。其中三百多万两由中央支出,另外几百万两由当地各省和军屯解决。
比如说宁夏镇,共有马步官军七万余人,一年的粮饷是六万余两,不过这里的粮饷指的是京运年例银。一镇官兵,如果只有这么几万两银子是决对不够用的。余者还有折色银十万八千余两,民运草一百八十三万余束,屯粮料十四万八千余石,这些都是由宁夏镇附近各州县负责运送供给。
还有黄来福所在的山西镇,一年主兵,客兵银需要20万两银子,这指的也是京运年例银。此外还有屯粮二万八千余石,折色银一千余两,草九万五千余束,民运本色米豆二万一千余石,折色银三十二万二千余两等。这些都是靠山西省当地,或是从其它遥远的省份多个州县押解过来的民运粮饷。
大明边镇的供粮系统非常复杂,可说是盘根错节,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军堡卫所。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不过百年来下,倒形成一个稳定的供应粮饷的系统。
如果风调雨顺时,加上边镇自己可以有一些军屯,这个边镇粮饷供应系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随着天灾及土地兼并,还有种种原因,北方各省及边镇财政越来越靠中央供给,最后造成大明中央财政入不敷出,最后破产。
黄来福是知道历史的,以后的户部拨款,只会越来越困难,只有北边各省经济恢复,或是边镇屯粮能自己解决,才能走出这个死循环。
而且黄来福知道,宁夏镇的地理环境还是不错的,靠近黄河,拥有多个平原湖泊,灌溉方便。就黄来福知道的宁夏镇城周边,后世叫银川市的地方,就拥有耕地面积一百多万亩。还有黄河南岸的灵州城,后世称灵武市,也拥有耕地面积四十多万亩。
这些地方都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从汉武帝时期,各代就开始经营,拥有非常完善和发达的灌溉系统。只要能好好地利用起来,养活整个宁夏镇的军民完全不是问题,根本不需要朝廷拨出那么一点的银子。
想到这里,黄来福道:“朱大人,宁夏乱起,地方残破,不过这也是个机会,将来重建后,很多东西可以重新洗牌,或许可以解决宁夏镇缺粮少饷的问题也说不定。”
朱正色道:“黄将军和老夫想的一样,久闻黄将军在山西镇屯田得力,很有自己的心得。未知在宁夏镇屯粮,黄将军有什么好的办法?”
黄来福沉吟道:“末将曾有观往日邸报,言宁夏镇极盛时,一年可屯粮一十万七千七百三十石,屯草二十三万五千二百束。此外便是各省的民运税粮,还有每年的京运年例银。”
黄来福微微一笑:“宁夏镇全镇,土地众多,灌溉引水方便,极盛时才屯粮区区一十七万石,就是我山西镇五寨堡一堡之地,一年屯粮也几倍于此。”
朱正色轻轻地咳嗽一声,不过没有说话。
&nbs... -->>
第128章 经验交流、开始攻城
黄来福换了一身便服,来到朱正色的营帐中,就算黄来福是副总兵,也需要经过种种复杂的盘查,最后才到朱正色的帐内,而且江大忠等亲随家丁,还要留在帐外。
果然高级文官待遇就是不一样,在朱正色的营帐内,还布置有一个书房,古香古色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地毯,气氛就是不一样。
帐内没有别的人,只有朱正色含笑地坐在一张书桌旁看着黄来福,他也换了一身的便服,三络长须,很有儒雅文人的味道。
在此时的大明中期,就是一镇总兵,见了巡抚,总督之类的文官,也要跪下磕头,更不要说黄来福只是一个副总兵了。黄来福没有迟疑,他跪下向朱正色磕头道:“末将黄来福,见过巡抚朱大人。”
朱正色等黄来福结结实实地磕了几个头,才伸出手道:“此时并末谈军务,黄将军何必多礼,请起吧。”
黄来福心中大骂:“没有谈军务……不用多礼,那你还看着我磕头?我操!”
面上,黄来福却是满面笑容地起来,道:“巡抚大人宽厚,只是末将却是不可失礼。”
在朱正色赞许地点头时,黄来福话风一转,道:“未知朱大人招末将来,所为何事?”
朱正色抚须笑道:“也没什么事,只是招黄将军前来聊聊。”
他指着旁边的椅子道:“来,坐坐坐,在老夫这,黄将军千万不要拘束。”
黄来福谢过坐下后,朱正色道:“老夫也看过黄将军带的兵马,果是虎狼之师。有黄将军这样的兵马,真乃是朝廷之福啊。”
黄来福道:“大人过奖了,勤于任事,苦练兵马,这乃是末将的本份。”
朱正色点了点头,话风一转,道:“未知黄将军对眼下这场战事如何看法?”
黄来福道:“朝廷大军云集,用不了多长时间,宁夏贼总会平定,最重要的是平乱后的家园重建问题。”
朱正色觉得黄来福说话很新鲜,他指着黄来福笑道:“说得好,黄将军是说到老夫心里去了。”
他叹道:“纵观此次宁夏边军之乱,归其原因,还是宁夏镇缺粮少饷之故,如果边军粮饷充足,想必不会有此次之乱。只是宁夏地方残破,朝廷又用度紧张,拨粮拨饷,也是有心无力啊。老夫身为宁夏巡抚,将来要接这个乱摊子,也是头疼。”
说着他拍了拍自己的头,黄来福也是沉吟起来。身为后来人,他当然知道大明以后的财政情况。约从明中期起来,大明财政总收入一年约有三千多万两银子,看起来不少。这过这其中由中央支配的,只有几百万两银子,余者都由地方政府和各军镇分配了。
特别是各边镇,更是吃钱大户。北方多个边镇,到了万历年时,平时没有战事,一年的粮饷等各种支出都要八百多万两银子。其中三百多万两由中央支出,另外几百万两由当地各省和军屯解决。
比如说宁夏镇,共有马步官军七万余人,一年的粮饷是六万余两,不过这里的粮饷指的是京运年例银。一镇官兵,如果只有这么几万两银子是决对不够用的。余者还有折色银十万八千余两,民运草一百八十三万余束,屯粮料十四万八千余石,这些都是由宁夏镇附近各州县负责运送供给。
还有黄来福所在的山西镇,一年主兵,客兵银需要20万两银子,这指的也是京运年例银。此外还有屯粮二万八千余石,折色银一千余两,草九万五千余束,民运本色米豆二万一千余石,折色银三十二万二千余两等。这些都是靠山西省当地,或是从其它遥远的省份多个州县押解过来的民运粮饷。
大明边镇的供粮系统非常复杂,可说是盘根错节,一个府县,可能输送食粮及银两于十几个不同的军堡卫所。一个卫所,也可能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粮食和银两。不过百年来下,倒形成一个稳定的供应粮饷的系统。
如果风调雨顺时,加上边镇自己可以有一些军屯,这个边镇粮饷供应系统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随着天灾及土地兼并,还有种种原因,北方各省及边镇财政越来越靠中央供给,最后造成大明中央财政入不敷出,最后破产。
黄来福是知道历史的,以后的户部拨款,只会越来越困难,只有北边各省经济恢复,或是边镇屯粮能自己解决,才能走出这个死循环。
而且黄来福知道,宁夏镇的地理环境还是不错的,靠近黄河,拥有多个平原湖泊,灌溉方便。就黄来福知道的宁夏镇城周边,后世叫银川市的地方,就拥有耕地面积一百多万亩。还有黄河南岸的灵州城,后世称灵武市,也拥有耕地面积四十多万亩。
这些地方都是宁夏引黄灌区的精华地带,从汉武帝时期,各代就开始经营,拥有非常完善和发达的灌溉系统。只要能好好地利用起来,养活整个宁夏镇的军民完全不是问题,根本不需要朝廷拨出那么一点的银子。
想到这里,黄来福道:“朱大人,宁夏乱起,地方残破,不过这也是个机会,将来重建后,很多东西可以重新洗牌,或许可以解决宁夏镇缺粮少饷的问题也说不定。”
朱正色道:“黄将军和老夫想的一样,久闻黄将军在山西镇屯田得力,很有自己的心得。未知在宁夏镇屯粮,黄将军有什么好的办法?”
黄来福沉吟道:“末将曾有观往日邸报,言宁夏镇极盛时,一年可屯粮一十万七千七百三十石,屯草二十三万五千二百束。此外便是各省的民运税粮,还有每年的京运年例银。”
黄来福微微一笑:“宁夏镇全镇,土地众多,灌溉引水方便,极盛时才屯粮区区一十七万石,就是我山西镇五寨堡一堡之地,一年屯粮也几倍于此。”
朱正色轻轻地咳嗽一声,不过没有说话。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