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中文网 www.24zw.net,宋时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去——嘿嘿,自己的书,还要花钱“进口”,想必数百年后,倭人想起这事都要气死。
但是,他不知道文字狱过后,该书内容是否犯忌,因而先给苏轼过目一下,让这位大文豪把把关。
这本小说一下将苏轼吸引过去,以至于连赵兴何时告辞他都不清楚。等中午时分,他肚子饿了,这才将目光从书中移开,而后,他发现整个大院只剩下三名男仆,一位是昨晚见过的那名“头下兵”,另一名垂垂老翁似乎是“头下兵”的父亲。还有一位高丽人打扮的武师守在门边,望向他的目光很热切。
苏轼向那名“头下兵”招招手,问:“离人去了哪里?”
“头下兵”听到招呼,伏地叩首,答:“耶耶,我家老爷今早给您请安了,当时耶耶心不在焉,所以老爷留下小人伺候——今天是老爷返江夏祭祖的日子,屋里程姓爷都走了。耶耶有何事,尽管吩咐小人。”
“耶耶”是辽人称呼祖父辈的尊称,祖母辈则称为“孃孃”。还有,辽地不论士庶,皆自称“小人”,这种谦称曾颇使中原人感到奇怪和可笑。但不久,他们便不觉可笑了,因为“民族大融合”了,没被杀死的汉民都必须自称“小人”。
此外,辽人自称“我家”,宋人自称“男女”、士人可谦称“贱子”……后来,中国只剩下“我家”的自称了。
全屋人都走了?……嗯嗯,苏轼到不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冷落:一个人肯毫不犹豫的把全家都交给你,这是一种绝对信任,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你叫什么名字?”苏轼低头问那名头下兵:“昨晚你把信送去我家了?”
“回耶耶话,信送去了。小人名萧,我家老爷赐名峰,这是小人的阿父,我家爷赐名山,这位是高丽武师金不二……这几天程姓爷都去祭祖,春后方回,前后要去2个月,我家爷临走交代:
米面盐醋茶都在缸里、柴炭在后院、书房有1500贯钱、笔墨纸砚俱在书房、腊肉与酒在后院窖中;老爷还定了几头猪,一头小牛、江鱼若干,伙计每日往这里送;
老爷还吩咐:金不二武力尚佳,耶耶出门就让金武师陪护左右;屋中还缺什么,小人可去买。耶耶最好把孃孃接来,在这里过正旦。”
“哦!”苏轼点点头,赵兴临走时的唠叨他没听到,现在听萧峰复述,令他觉得很温馨:“那就去吧,你通知孩子们!”
日暮时分,江夏三元坊前,赵兴带着学生仰慕的望着这座三元坊。
所谓三元坊,全称是“三元及第坊”,只有在乡试、省试、殿试中连续夺得第一名的人,才可以被称为“三元及第”。
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上,“三元及第”的人不过15位。
这座三元坊是纪念冯京的,就是“错把冯京当马凉”的那位冯京。这段典故来自那次科举考试,阅卷的老师年老昏花,把“冯”的两点看错了位置,于是,他高喊“马凉”的名字却无人答应,然后冯京闲闲地站起来,弱弱地回答:“我叫冯京”
结果,老师闹了个大红脸,由此成就了一段典故。
冯京是江夏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宋朝商人的榜样。
自秦以后,在中国历史上,除他之外,再没有一个商人能够做到丞相的位置,所以冯京独一无二。
“历朝历代,商贾都是被鄙视、被侮辱、被抢劫的对象,我朝建立后,虽然商贾的地位大大提高,但千余年来,遗留的痼习依然限制商人获得高位,但冯公却不同,他由一个商人步步高升,你们知道为什么?”赵兴站在三元坊前,教导自己的学生。
此时,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依然有点落日余晖。三元坊背后的府学早已下课,门前的摊贩开始收拾准备回家,整个坊前唯剩下赵兴带的一群学生。这群学生的行迹也引起了一两位路过的士子的注意,他们远远的站在孩子们后面,听到赵兴的问话,脸上都露出深思的表情。
回去——嘿嘿,自己的书,还要花钱“进口”,想必数百年后,倭人想起这事都要气死。
但是,他不知道文字狱过后,该书内容是否犯忌,因而先给苏轼过目一下,让这位大文豪把把关。
这本小说一下将苏轼吸引过去,以至于连赵兴何时告辞他都不清楚。等中午时分,他肚子饿了,这才将目光从书中移开,而后,他发现整个大院只剩下三名男仆,一位是昨晚见过的那名“头下兵”,另一名垂垂老翁似乎是“头下兵”的父亲。还有一位高丽人打扮的武师守在门边,望向他的目光很热切。
苏轼向那名“头下兵”招招手,问:“离人去了哪里?”
“头下兵”听到招呼,伏地叩首,答:“耶耶,我家老爷今早给您请安了,当时耶耶心不在焉,所以老爷留下小人伺候——今天是老爷返江夏祭祖的日子,屋里程姓爷都走了。耶耶有何事,尽管吩咐小人。”
“耶耶”是辽人称呼祖父辈的尊称,祖母辈则称为“孃孃”。还有,辽地不论士庶,皆自称“小人”,这种谦称曾颇使中原人感到奇怪和可笑。但不久,他们便不觉可笑了,因为“民族大融合”了,没被杀死的汉民都必须自称“小人”。
此外,辽人自称“我家”,宋人自称“男女”、士人可谦称“贱子”……后来,中国只剩下“我家”的自称了。
全屋人都走了?……嗯嗯,苏轼到不觉得这是对自己的冷落:一个人肯毫不犹豫的把全家都交给你,这是一种绝对信任,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你叫什么名字?”苏轼低头问那名头下兵:“昨晚你把信送去我家了?”
“回耶耶话,信送去了。小人名萧,我家老爷赐名峰,这是小人的阿父,我家爷赐名山,这位是高丽武师金不二……这几天程姓爷都去祭祖,春后方回,前后要去2个月,我家爷临走交代:
米面盐醋茶都在缸里、柴炭在后院、书房有1500贯钱、笔墨纸砚俱在书房、腊肉与酒在后院窖中;老爷还定了几头猪,一头小牛、江鱼若干,伙计每日往这里送;
老爷还吩咐:金不二武力尚佳,耶耶出门就让金武师陪护左右;屋中还缺什么,小人可去买。耶耶最好把孃孃接来,在这里过正旦。”
“哦!”苏轼点点头,赵兴临走时的唠叨他没听到,现在听萧峰复述,令他觉得很温馨:“那就去吧,你通知孩子们!”
日暮时分,江夏三元坊前,赵兴带着学生仰慕的望着这座三元坊。
所谓三元坊,全称是“三元及第坊”,只有在乡试、省试、殿试中连续夺得第一名的人,才可以被称为“三元及第”。
在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历史上,“三元及第”的人不过15位。
这座三元坊是纪念冯京的,就是“错把冯京当马凉”的那位冯京。这段典故来自那次科举考试,阅卷的老师年老昏花,把“冯”的两点看错了位置,于是,他高喊“马凉”的名字却无人答应,然后冯京闲闲地站起来,弱弱地回答:“我叫冯京”
结果,老师闹了个大红脸,由此成就了一段典故。
冯京是江夏人的骄傲,同时也是宋朝商人的榜样。
自秦以后,在中国历史上,除他之外,再没有一个商人能够做到丞相的位置,所以冯京独一无二。
“历朝历代,商贾都是被鄙视、被侮辱、被抢劫的对象,我朝建立后,虽然商贾的地位大大提高,但千余年来,遗留的痼习依然限制商人获得高位,但冯公却不同,他由一个商人步步高升,你们知道为什么?”赵兴站在三元坊前,教导自己的学生。
此时,太阳刚刚落下,天空依然有点落日余晖。三元坊背后的府学早已下课,门前的摊贩开始收拾准备回家,整个坊前唯剩下赵兴带的一群学生。这群学生的行迹也引起了一两位路过的士子的注意,他们远远的站在孩子们后面,听到赵兴的问话,脸上都露出深思的表情。